• 2000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啮齿类动物胰管开口的比较及胰液采集方法

      2000(4).

      摘要 (8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啮齿类动物胰管分布、走向、开口,并作种间比较,建立胰液采集方法。方法麻醉动物,暴露肝脏和胆囊,手术插管,推注美蓝,染色。结果小鼠胰腺十二指肠部、胰腺胆管部和胰腺胃脾部组织众多小胰管分别不断汇合成后、前两条大胰管,再汇合成一条胰总管。胰总管不开口于十二指肠,而开口于胆总管。大鼠的胰管也开口于胆总管,但有许多胰管开口,其中有前、后两条较大的胰管。豚鼠各叶胰腺小管的汇合成一条大胰腺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升部,无其他副管。结论小鼠、大鼠、豚鼠的胰管走向及开口位置均互相不同,采集胰液的插管方式也各异。

    • 幽门螺杆菌致人胃病的小鼠模型研究

      2000(4):193-197.

      摘要 (7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致人胃病的小鼠模型.方法用Ⅰ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三种SPF级小鼠(BALB/c、NIH、 KM)采用循环滴喂攻击等方法处理,从菌体定值、抗体水平、病理变化三个方面分14、39、69、105 d进行测试.结果 Hp可持续定植于各供试小鼠胃粘膜上,并刺激Hp抗体(IgG)维持一较高水平,Hp在小鼠上主要引起以胃粘膜变性坏死为主,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反应,这为Hp致人胃病的症状相似.结论为Hp的致病机理,治疗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小动物模型.

    • 令肤适洗液皮肤和阴道局部毒性研究

      2000(4):198-202.

      摘要 (7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令肤适皮肤和阴道局部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皮肤过敏、阴道急性毒性和阴道刺激等试验方法。结果未见令肤适具有皮肤毒性、皮肤刺激作用和明显的阴道急性毒性反应;在阴道刺激试验中低剂量未引起阴道明显的刺激反应,高剂量可引起阴道粘膜炎细胞浸润、淤血、出血及溃疡等病理变化。结论令肤适皮肤使用较安全,阴道使用浓度不宜过高。

    • 刺五加在大鼠实验性肝癌诱发过程中作用的探讨

      2000(4):203-206.

      摘要 (5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病中刺五加对肌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6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喂普通饲料)、3-甲基4-双甲氨基偶氮苯(3-Me-DAB)组(喂含0.06%3Me-DAB饲料 10周)和刺五加组(饲喂同 3-Me-DAB外、另加入刺五加 4.5g/kg饲料,用常规方法检测全血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微量化学发光造检测吞噬细胞活性(PMN-CL)。结果1.PMN-CL检测峰值、积分值和吞噬细胞指数,3-MeDAB组较正常组和刺五加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2.全血GSH-PX活性、SOD活性,刺五加组较3-MeDA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刺五加组和3-MeDAB组均较正常组升高(均P<0.05)。结论刺五加在大鼠实验性肝癌诱发过程中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对抗致癌剂引起的机体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代偿性增高的作用。

    • 一种实用性狼疮样肾炎动物模型--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制备

      2000(4):207-212.

      摘要 (6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狼疮样肾炎动物模型,为人类狼疮性肾炎(LN)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取雌性亲代DBA/2的淋巴细胞分4次经静脉注射雌性子代F1代杂交鼠(C57BL6× DBA2)。注射时间为0,3,7,10 d。每次注射淋巴细胞数为50× 106。结果尿白蛋白于第4次注射后2周开始升高,第12周达高峰;血抗ds-DNA水平于第4次注射后2周已明显升高,至第4周达高峰,各时点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普通光镜(PAS、PASM)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轻度增生,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示IgG沿基底膜呈线状或颗粒状沉积,部分小管基底膜亦可见其沉积;电镜显示膜性肾炎改变,基底膜增宽,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交融合。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狼疮样肾炎动物模型,主要为膜性肾炎。

    • 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动物模型脑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2000(4):213-217.

      摘要 (6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的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动物模型。方法取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冠状切面中1/3部位,脱水、包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相关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大脑皮层、小脑及海马的神经细胞有Aβ沉淀形成。APP转基因鼠早老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表达量多于对照鼠。刚果红染色可见大脑皮层间有淀粉样物质形成。结论从病理学角度验证此模型的表型与人类病变的相似性,并证明早老素-1可加速淀粉样沉淀的形成,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

    • 图形显示自控技术在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中的应用

      2000(4):218-223.

      摘要 (6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对规模化的SPF级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中的设备进行系统控制与管理.方法利用图形显示自控技术,对设施中24套主要电器设备进行自动控制.结果该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和监测设施中27个温度、湿度、梯度压差点和17个氨浓度点环境参数数据;设备自动切换、自动报警、运行工况动画显示; 8个区域实现电视监控;管理信息实时发布.结论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先进、实用、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管理高效.

    • 人工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测定及分析

      2000(4):224-230.

      摘要 (5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104只健康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青幼年组∶3~4岁,成年组∶5~10岁,老年组∶11~25岁)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及分析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正常值.结果血液学值中较明显低 (P<0.05) 的项目为MED.血液生化值中♀猴比♂猴明显低 (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CHOL、APOA、HDL、LDL、P3+、BUN,较明显低 (P<0.05) 的项目为ALB.较明显高 (P<0.05) 的项目为UA.各年龄组之间的分析如下:血液学值中RDW值为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低(P<0.01),MEDIAN值为成年组比青幼年组较明显高 (P<0.05),血液生化值中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高 (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P3+,青幼年组比成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BUN、ALP、AST、,青幼年组比老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CK、TF;成年组比老年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为CREAT,较明显低 (P<0.05) 的为TRIG.结论本文建立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健康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的正常指标,并讨论了年龄、性别对其正常指标的影响,可供参考.

    • 维生素A缺乏胎鼠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2000(4):231-234.

      摘要 (5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将维生素A缺乏(VAD)胎鼠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11-19d不同胎龄正常及VAD胎鼠心脏经石蜡包埋、切片及 HE染色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 1.实验组饲料含维生素A(VA)7μg/100g,经VAD饮食喂养后实验组大鼠血清V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168±0.059)μmol/L Vs(2.18±0.23)μmol/L,t=32.88, P<0.001]。 2.大鼠死亡百分比:饲养于屏障系统的VAD大鼠死亡百分比较饲养于开放系统中的要低4.6倍(10% Vs 45.83%.x 2=16.64, P<0.001),对照组为0。 3.实验组大鼠受孕百分比及每只孕鼠产仔数均低于对照组[58.33% Vs 81.5%, x 2=4.37,P<0.05:(6.97±2.79) Vs(13 ±1.05),t=7.16, P<0.001]。 4.经切片观察11~15 d胎龄胎鼠实验组心脏出现明显发育延迟的占36.67%, 16~19 d胎龄胎鼠实验组心脏畸形占41.43%,血管异常占18.57%。结论VAD胎鼠可用来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但需改进饲养环境以减少异常死亡。

    • 巴马小型猪群体遗传结构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2000(4):235-240.

      摘要 (6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巴马小型猪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应用经过筛选的 31条引物对巴马小型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利用从internet网上下载的软件RAPD istance Package ver-sion1.04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不同个体间的相似系数。结果经RAPD反应,共扩增出2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5条,多态性带频率在0~66.7%之间,平均为27.7%。不同个体猪拥有的RAPD条带具有差异,但拥有相同条带个体猪比率较高。该群体猪的相似系数(F)为0.928(0.78~0.97),平均等位基因频率(q)为0.732,最低平均杂合率(H)为0.286。结论巴马小型猪个体具有较好的遗传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

    • 小鼠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标准化研究

      2000(4):241-245.

      摘要 (7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制备检测试剂盒的抗原组合。方法用 ELISA方法,将5株小鼠肝炎病毒(MHV)抗原分别组合作为包被抗原,研究MHV抗原不同组合与标准毒株抗体的反应性,分析MHV各毒株间的差别,进一步比较不同组台抗原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通过对1997~1999年送检238只普通级实验小鼠检测,结果表明,MHV的感染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感染率仍然很高(59%~87%)。结论我国分离的MHV-HU79株,在本次研究中表明能够用于MHV抗体检测试剂盒。

    • 恒河猴STLV-1血清抗体流行病学研究

      2000(4):246-250.

      摘要 (7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恒河猴STLV-1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537只野捕恒河猴,365只繁殖猴和44只D型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猴作了STLV-1血清抗体检查.结果 10岁以上恒河猴的STLV-1抗体阳性率(15.5%)高于10岁以下的恒河猴(6.2%);雌猴的STLV-1抗体阳性率(17.5%)高于雄猴(5%);D型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猴群的STLV-1抗体阳性率(34.1%)高于野捕猴群(8.8%).结论在我国的野生和饲养恒河猴群中广泛存在STVL-1血清抗体阳性动物,其抗体阳性率与动物的年龄和性别有关.

    • 恒河猴Fas基因的克隆

      2000(4):251-254.

      摘要 (6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猴艾滋病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克隆凋亡相关基因Fas的cDNA序列。方法从恒河猴腹股沟淋巴结中提取总RNA,根据人的Fas cDNA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目的cDNA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到pGFM-T Easy载体中,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首次克隆了恒河猴Fas基因,编码序列为1005 bp,将其序列提交GenBank,收录号为AY007572。结论克隆的新序列与GenBank已收录的人和食蟹猴的Fas基因在编码序列的长度上稍有区别,人的编码序列为1008bp,食蟹猴的为996 bp。

    • Placket of Pancreatic Ducts and Collection of Pancreas Secretions in Rodent Animals

      2000(4):255-258.

      摘要 (4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