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1(2):67-72.
摘要:目的获得东方田鼠的特异DNA序列.方法Aβ基因使用PCR,基因克隆,斑点杂交,DNA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技术.结果根据小鼠MHCⅡ外显子2及其两侧序列,合成引物并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分别设计内引物扩增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其中一对引物可得到特异性扩增带,将得到的DNA片段插入PGEM-Teasy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用这对引物扩增人、昆明小鼠、BALB/c小鼠及C57BL/6J小鼠基因组DNA,均无扩增产物.以东方田鼠特异性扩增产物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除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外,其他几种动物基因组DNA均为阴性结果.进一步对该DNA片段进行了BLAST同源性搜索和外显子预测,在Genbank中没有发现高度同源序列,并且找到一个可能的外显子,该外显子由69个氨基酸组成.结论获得的DNA片段为东方田鼠的特异片段,这将为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东方田鼠的遗传背景、生物进化规律以及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的机理奠定基础.
周继文 吴红英 王月英 赵忠萍 岳井银 吴美羔 刘鹏 张荷清 穆传杰
2001(2):73-77.
摘要: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2001(2):77.
摘要:20 0 1年 5月 1 3日 ,值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技术产业国际周之机 ,北京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邀请国际实验动物饲养评估认证协会 (AAALAC)执行主席JohnG .Miller博士作了题为“AAALAC认证对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报告 ,北京实验动物界 40多位专家学者到会听取报告并与Miller博士进行了交流。AAALAC是一个非官方、非赢利机构 ,1 965年创立 ,主要目的就是按照标准化的程序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的运行管理进行认证 ,通过志愿认证和评估计划推动在科学工作中对动物进行人道的处理。 1 996年将认证业…
2001(2):78-82.
摘要:目的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所必需的乳腺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并验证其指导外源基因表达的能力.方法用PCR法从奶牛染色体上分5段扩增出了全长8.2Kb的牛β-乳球蛋白基因,包括1.8Kb的5′侧翼区、1.7Kb的3′侧翼区及4.7Kb的gDNA区.扩增出的各片段克隆到T-载体上,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均证实了所扩增片段的正确性.将五个片段与荧光素酶cDNA拼接成荧光素酶瞬时表达载体并在小鼠乳腺中瞬时表达.结果注射荧光素酶瞬时表达载体的小鼠乳汁中明显测出了荧光素酶活性.结论所克隆的牛β-乳球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序列能够指导外源基因在小鼠乳腺中表达.
2001(2):83-87.
摘要:目的探讨马立克病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RmRNA表达的影响,为马立克病的发病机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3H-Dex和32P-GRcDNA两种分子探针,对7日龄接种MDV京-1株和1日龄免疫接种MD疫苗雏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GR和GRmRNA检测.结果攻毒组鸡淋巴细胞GR和GRmRNA含量逐渐下降,至攻毒2周后,显著低于免疫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免疫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鸡经25mg/kg剂量的皮质酮缓释剂隔夜处理,外周血淋巴细胞GRmRNA水平略下降,为健康对照鸡下降幅度的一半.结论鸡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活性增高和淋巴细胞GRmRNA表达水平低下介导MD鸡细胞免疫抑制,同时诱导广泛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2001(2):88-92.
摘要:目的为深入进行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为提高胶质瘤辅助免疫治疗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光镜、电镜、荧光显微镜分析,DNA断裂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进行通过IL2-TNFα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本研究用脂质体将pLXSN-IL2-TNFα基因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经G418抗性筛选,用NIH3T3细胞测得病毒滴度为5×10\+5CFU/ml的细胞克隆,利用病毒上清感染C6细胞,测得IL2的生物活性为2.0~8.0U/10\+6cells/24h,测得TNFα生物活性为3~110U/10\+6cells/24h,实验证实在作用72h后,C6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光镜和电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集贴边;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有凋亡峰出现,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14.0%±1.3%;荧光显微镜观察出现染色质浓集、断裂;DNA电泳表现出DNA呈梯状带断裂.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用IL2-TNFα成功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2001(2):93-98.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地区东方田鼠杂交后产下的子代的遗传特性.方法筛选4条10bp随机引物对宁夏和洞庭湖地区东方田鼠杂交子代的基因组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亲代以及子代相互之间的基因组DNA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①所有东方田鼠均有相同的扩增片段出现;②两个不同地区的亲代分别有特异性片般;③亲代的DNA带型均能在子代中找到;④同一胎次东方田鼠之间基因共享度大约在72%~96%之间.结论RAPD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方田鼠种的特性以及亚种的特异性,而且同一胎次之间基因共享度较高.
2001(2):99-102.
摘要:目的用RAPD方法分析三个品系SPF鸡的遗传变异,以指导SPF鸡群的育种工作.方法对三个SPF鸡品系F、M及B系和对照H纯系分别采血样30个,等量混匀为三个混合样,提取DNA,筛选随机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后进行PCR扩增,计算品系内平均相似系数,根据品系间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聚类图.结果60个随机引物中有13个产生清晰稳定的多态条带,B系品系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903,F系和M系分别为0.673和0.755,H系为0.968;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每个品系的三个样品先聚为一类,然后F系与M系、B系与对照H系分别聚为一类.结论F系和M系的纯合程度均较低,而B系较高;F系与M系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B系之间距离较远,三者亲缘关系以F系与M系较近,这与各个品系的引种背景相一致.
王月英 周继文 王汝勤 赵忠萍 岳井银 吴红英 刘鹏 张荷清 穆传杰
2001(2):103-106.
摘要:目的获取IRM-2近交系小鼠的生殖生长特性的有关资料.方法ICR/JCL为母本,以615小鼠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近交系小鼠IRM-2,现已繁育至第38代.经过对其生殖、生长特性的观察和测定来取得相关资料.结果该小鼠出生后45d性成熟;繁殖能力强,平均每窝产仔数为8只以上,最高可达15只;生长发育迅速,出生后60d体重可达28g以上,各脏器重均高于亲代鼠.结论从各项指标来看,IRM-2小鼠是优良的近交品系小鼠.
2001(2):107-112.
摘要:目的建立人泌尿系肿瘤无限细胞系,为泌尿系肿瘤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无菌取下肿瘤标本后,将标本剪成大小约1.0mm3的组织块,在裸鼠右后肢皮下包埋,当皮下肿瘤块发生明显增殖并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行裸鼠体内传代两次,最后取下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细胞传代超过20代后按建系标准[2]进行检测.结果共取40例标本,裸鼠体内传代F1代成功6例,F3代成功3例,该3例标本行原代培养后建成3个无限细胞系人肾透明细胞癌RCC-9863,人膀胱癌BC-6,人前列腺癌PC-98106,全部细胞传代1年以上,生长稳定,传代周期固定,其形态结构,分化程度与原发瘤保持一致,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结论裸鼠肿瘤皮下种植法是泌尿系肿瘤建系的一个较好方法.
2001(2):113-118.
摘要:目的应用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建立红鲫近交系.方法红鲫卵子被经紫外线照射的鲤鱼精子激活后,在0~4℃的温度下进行冷休克处理30min,再在常温下静水孵化;以红体色为遗传标记,在连续2代雌核发育子代中选择二倍体红鲫,放置水泥池中常规饲养;用同样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进行保种,随机交配繁殖1~2代供应实验;用常规方法测量形态学指标.结果红鲫卵子激活率在91%以上;实验组2中摄食期仔鱼成活率为15.20%,80%的成鱼为二倍体红鲫,其中有较高比例的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鳞式主要为27(5)/(6)28;鳍式主要为D.i,17~18;A.i,6;V.i,7~8;P.i,15~16;C.24~25;其他外部形态指标与封闭群红鲫近似.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人工雌核发育繁殖技术,设备要求简单,操作安全可靠,并且省时节资,完全能够用于培育鱼类近交系,本实验结果完全可以满足育种繁殖的要求;所获得的二倍体红鲫,经同工酶电泳等检测,被证实是纯合的,具备鱼类近交系品系特征;出现遗传上真实的雄性个体是正常的.
2001(2):119-122.
摘要:目的为了使BV147与SA8相区别,并进一步分析BV14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用PCR方法扩增BV147DNA,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该序列与美国BVE2490株部分基因(UL27)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54%,与SA8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91%.结论进一步证明了新分离物为B病毒.
2001(2):123-127.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不同单位保种的EAC瘤株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研究了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及武汉大学保种中心保存EAC细胞的大小,细胞株体外培养时对血清的依赖性,接种小鼠皮下建立肿瘤动物模型肿块生长曲线,建立的动物模型对环磷酰胺CTX治疗的敏感性等指标.结果发现三个单位保存的EAC细胞形态及大小基本一致;北京EAC体外培养容易生长,7.5%NCS即可生长良好,山东及武汉EAC体外培养生长力较弱;皮下接种BALB/c小鼠后,北京EAC最易生长肿瘤,武汉EAC次之,山东EAC最差;建立的动物模型对CTX治疗的敏感性,依次为北京EAC,武汉EAC,山东EAC,用CTX治疗的抑瘤率相应为82.9%,71.9%,50%.结果可见三个不同单位保种的EAC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确已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