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6(3).
摘要:两种SARS候选疫苗攻毒效果评价SARS疾病流行已经过去3年多了,但是对SARS防治的研究还在继续。加拿大的科学家在病毒遗传学杂志上报道了他们新开发的两种抗SARS病毒疫苗,并利用129S6/SvEv小鼠模型比较了它们的有效性。这两种疫苗,一个为灭活疫苗(用β-丙内酯,beta-propiolactone灭活),另一个为两种腺病毒载体重组的疫苗,分别表达SARS-CoV的N蛋白和S蛋白(命名为Ad S/N)。评价方式包括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细胞免疫反应和对SARS-CoV在肺部复制的抑制作用。灭活疫苗经皮下注射129S6/SvEv小鼠,而Ad S/N疫苗分别采取鼻腔吸入和肌肉…
2006(3).
摘要:一、本刊的性质、报道范围和栏目设置本刊是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全国性高级学术刊物(季刊,2007年改为双月刊),以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宗旨,征稿的范围是与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相关的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栏目设置包括研究论著、研究快报和综述。二、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文稿内容要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通顺精练,标点符号准确,用词规范,图表清晰。2.每篇论著(包括图、表格、参考文献和英文信息)一般不超过4500字。3.来稿须附第一作者主管单位正式介绍信,作者单位应对稿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声明无署…
张梅英 , 李华 , 董婉维 , 杨葳 , 秦英 , 汪瑛 , 周生来 , 于洋 , 王惟 , 王太一 , 王禄增
2006(3):161-166.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整合Tet-on基因的ES-D3细胞系,用于人胰岛素基因(pTRE2-human-Ins)在ES-D3细胞中诱导表达调控的研究。方法通过电穿孔转染的方法,将pTet-on质粒导入ES-D3细胞中,利用G418的药物选择特性,对转染的ES-D3细胞进行压力筛选,用PCR和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DNA整合鉴定,并用瞬时转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TRE-Luc)对筛选的Tet-on阳性克隆株的功能进行鉴定。结果经400μg/mL的G418压力筛选后,获得了11个细胞克隆株,特异性核苷酸引物检测细胞基因组DNA,有9个ES-D3细胞株可以扩增出相应的核苷酸片段,部分Tet-on阳性ES-D3株South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Tet-on基因片段已整合入ES-D3细胞基因组DNA,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功能鉴定获得1株诱导表达倍率为21.31的ES-D3细胞株,且Tet-on基因阳性ES-D3细胞的形态和生长速度与正常ES-D3细胞没有差异。结论通过电穿孔转染的方法成功地获得1株诱导表达倍率为21.31的高表达ES-D3细胞株,为进行目的基因(pTRE2-human-Ins)在ES-D3细胞中转染和诱导表达打下了基础。
伍志强 , 韩为东 , 赵亚力 , 司艺玲 , 母义明 , 孟元光
2006(3):167-171.
摘要:目的既往研究表明LRP16基因是一个雌激素反应基因,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密切相关。为对该基因进行生理功能研究,本文构建了针对小鼠LRP16基因的打靶载体,转染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 cell,ES cells)并筛选同源重组克隆。方法PCR方法筛选129品系小鼠基因组文库中LRP16克隆,在第5外显子内插入SA-RIES-βgeo序列,构建插入失活型打靶载体并转染ES细胞,经G418筛选,挑取抗性克隆,Southern blot方法鉴定同源重组ES细胞克隆。结果将包含第5至11外显子的LRP16基因组片段亚克隆到pBluescript SKⅡ+载体,SA-IRES-βgeo序列的正确插入第五外显子中,打靶载体成功转染ES细胞,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具有一个打靶序列同源重组型插入的ES细胞克隆。结论成功构建了第五外显子插入失活型LRP16基因打靶载体并筛选到同源重组型ES细胞,为下一步建立LRP16缺失型小鼠并为从整体水平研究LRP16基因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2006(3):172-175.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雄性SD大鼠(300±20 g)65只,分为改良实验组60只,经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Fu;对照实验组5只,单独结扎上巩膜静脉。观察改良实验组模型建立后1周、4周、6周1、0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实验组可诱导较长时间(>10周)稳定高眼压,眼压升高1周4、周、6周、10周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0.16%,83.50%,75.01%,62.37%;但对照实验组眼压升高仅维持2周左右。结论本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模率高,可稳定维持较长时间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葛焕琦 , 蔡寒青 , 张秀娟 , 沈鸿 , 王雅金 , 巴丽薇
2006(3):176-178.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治疗)对糖尿病(DM)的治疗效果和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四氧嘧啶DM兔模型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DM模型血磁治疗组及DM模型未治疗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及C-肽(C-P),并于观察期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HE及Mallory三色法特殊染色观察3组胰岛形态学变化。结果血磁治疗显著降低DM兔的FPG(P<0.001)。DM治疗组INS及C-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胰岛病理改变可见治疗组β细胞数量明显多于DM未治疗组,提示血磁疗法具有促进胰岛修复,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结论血磁疗法能够促进DM时受损胰岛组织的修复,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血糖作用明显。
范志强 , 扈荣良 , 王太一 , 王禄增 , 姚汝强 , 姚伟
2006(3):179-182.
摘要:目的显微注射用DNA的纯度是影响转基因动物制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一种可行的适用于普通实验室的纯化DNA方法,替代普遍使用的试剂盒纯化方法。方法分别使用酚-氯仿多次抽提法及常规的凝胶提取试剂盒纯化含有蚓激酶基因的DNA片段,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纯化的DNA片段导入小鼠受精卵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根据转基因实验的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两种方法纯化DNA均能获得转基因小鼠。在DNA纯度及注射卵的存活率上,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别;在移植卵的出生率及转基因阳性率上,抽提法优于试剂盒法。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抽提方法可以替代试剂盒方法纯化显微注射用DNA片段,在降低实验成本、简化实验条件及提高转基因阳性率方面具有优势。
2006(3):183-185.
摘要: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在不同月龄DMD模型鼠mdx鼠的表达情况。方法取不同月龄DMD模型鼠mdx鼠以及相应的同龄正常C57鼠的腓肠肌,冰冻切片后用HE染色显示肌肉病理,SABC-DAB染色检测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的表达。结果不同月龄mdx鼠肌肉坏死和再生程度不同,MyoD和myogenin在1月龄mdx鼠表达最强,在13月龄mdx鼠仍有表达,在正常同龄C57鼠不表达。结论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鉴定肌肉前体细胞和反映肌肉再生的指标。
2006(3):186-192.
摘要:目的观察四类东方田鼠在10个同工酶与异构蛋白生化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分布特征,以研究它们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应用乙酸纤维素膜电泳对四类东方田鼠的同工酶与异构蛋白生化基因位点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结论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三类东方田鼠的电泳结果差异较大,在6个位点上都存在其所特有的等位基因,并且在其中的3个位点上它的基因型与其他三类鼠完全不同;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三者间的遗传距离在0.0633~0.2107之间,而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三类鼠的遗传距离在0.7068~0.8953之间;UPGMA聚类分析显示,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而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单独为一类,与其他三种鼠的亲缘关系均相对较远。
2006(3):193-196.
摘要:目的建立兔VX2肿瘤脑内种植动物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兔脑内VX2肿瘤组织块种植法将VX2肿瘤组织块种植入24只成年New Zealand大白兔右侧大脑皮质内,用B超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在实验兔在肿瘤种植后第13、171、9、21、232、5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观察实验兔在种植VX2肿瘤后的生存期及出现厌食、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和死亡的时间。结果VX2肿瘤组织块种植入脑内后荷瘤兔的中位生存期为24.5 d,平均生存期为24.8 d,肿瘤体积随种植后的时间在对数坐标中接近一条直线。VX2肿瘤种植入兔脑17 d后血供较丰富、呈鱼肉状生长,与正常脑组织边缘界限不清楚,第17~19天肿瘤中心出现坏死并出现腹腔内转移。光镜下从VX2肿瘤种植后第17天开始肿瘤细胞向正常脑组织浸润,并形成瘤巢,瘤周脑组织形成水肿带。结论在缺乏兔源性脑肿瘤的情况下,采用兔VX2肿瘤组织块颅内种植能较好模拟颅内肿瘤生长,为对脑肿瘤的某些实验研究提供条件。
2006(3):197-200.
摘要:目的制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HE染色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检测造模前及造模后3周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结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眼可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不同程度表达增强,FERG-b波的振幅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是成功的。
2006(3):201-203.
摘要:目的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动态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5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bw)体重腹腔1次注射造模,分别于69、、12月时处死取眼球,采用视网膜微血管消化铺片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DR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呈多样性改变,以12月DR出现的小动脉硬化尤为严重。结论糖尿病大鼠生存期的延长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6(3):204-208.
摘要: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同结扎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稳定、可靠和更合乎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五组。即:结扎(15、30、456、0 min)再灌、结扎非再灌。于处理后1 d、1周2、周或4周动态观察心肌梗死变化,并于处理一月后测量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度(±dp/dtmax)。结果引起明显的心肌梗死至少需要结扎30 min。结扎(456、0 min)再灌、结扎非再灌的心肌梗死明显,并观察到梗死区域心肌已绝大部分纤维化,且梗死面积变化较恒定。同时测定不同结扎时间心功能的变化发现,结扎(456、0 min)再灌或结扎非再灌各组ASP、DAP、LVSP、±dp/dtmax显著下降,LVEDP明显升高。并见不同结扎时间处理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后的梗死面积变化密切相关。结论建立了实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45 min以上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不仅合乎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而且梗死部位、梗死区域面积稳定,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的研究。
韩俊 , 陈岚 , 段淑敏 , 高晨 , 张宝云 , 贺红 , 董小平
2006(3):209-212.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金属催化剂Ag/Al2O3和Cu/Al2O3对SARS冠状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100μL 106TCID50/mL SARS-CoV,100μL 106PFU/mL。表达重组仓鼠朊蛋白的杆状病毒和106大肠杆菌分别缓慢地滴加至两种圆形金属催化剂的表面,吸附5~20 min。使用不同培养液洗涤金属催化剂表面,检测洗涤物的病毒感染性和细菌的增殖。结果病毒和细菌分别吸附5和20 min后,SARS-CoV和杆状病毒的病毒滴度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甚至难以检测到;大肠杆菌组经培养后无克隆生长。5 min吸附后,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PrP的表达下降到21.8%;20 min吸附后,没有PrP的表达。电镜检测发现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崩解,细胞破碎。结论与金属催化剂Ag/Al2O3和Cu/Al2O3表面接触后,破坏了SARS-CoV,杆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的复制增殖能力。两种金属催化剂利用空气中的氧分子有效的杀灭吸附于其表面的病毒和细菌,有希望用来作为医院、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消毒。
孔祥峰 , 胡元亮 , 郭振环 , 黄小燕 , 何子双 , 孙峻岭 , 刘大鹏
2006(3):213-216.
摘要:目的建立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观察模型的临床病理学变化,为家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提供材料。方法造模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的方法,临床病理学观察通过临床症状、体温、血常规、子宫分泌物和尿液检查、子宫剖检、子宫内膜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模型兔精神变差、采食量减少,阴门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每次灌注细菌后8 h内体温升高0.5℃左右,血液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子宫分泌物中混有大量白细胞、脓球和少量脱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显著肿大,子宫内膜溃疡和出血,上皮结构不完整,细胞变性、坏死,微绒毛和纤毛脱落,上皮下出血、瘀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子宫灌注病原菌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模型的临床病理变化以局部炎性为主。
2006(3):217-221.
摘要:目的建立长爪沙鼠速发型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方法用含1%胆固醇高脂饲料分别饲养大鼠、小鼠和沙鼠,检测其血清TC、HDL-c、LDL-c、TG,比较三种动物对饲料反映的特点。结果沙鼠组的TC、HDL-c及LDL-c在第1周时明显的升高,并且平稳的保持此升高趋势到第四周。而TG数值相对平稳,没有变化。而大鼠和小鼠的TC、HDL-c、LDL-c、TG值没有变化。结论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可快速诱发长爪沙鼠形成高脂血症模型。
2006(3):225-227.
摘要:目的研究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基本病理改变。方法对缓解-复发型EAE大鼠进行HE染色、Weil髓鞘染色和改良的Bielschowsky染色,以免疫组化方法标记GFAP和MMP-2、MMP-9。结果组织内可见多个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呈袖套样分布,伴有大片状脱髓鞘,部分脱失的髓鞘内有炎细胞浸润,轴索呈空泡样缺失,GFAP染色证明在旧病灶的周围部分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MMP-2、MMP-9在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炎细胞及脑(脊)膜内呈阳性表达。结论①缓解-复发型EAE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一致,有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病灶并存的现象。②MMP-2、MMP-9在活动性病灶内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③缓解-复发型EAE病理改变与MS相似,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2006(3):228-231.
摘要: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多,而持续快速心脏起搏诱发的心衰在血流动力学、神经激素变化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均与人的慢性心衰极相似,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心衰动物模型。尤其是快速起搏诱导的猪心衰模型,更由于猪在生理功能、解剖结构上与人的相似而更具有应用价值。
2006(3):232-235.
摘要:线粒体转移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我们业已成功的建立了转线粒体小鼠动物模型。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直接应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活的线粒体转入小鼠胚胎;二是通过脱核胞质体与胚胎干细胞融合,再将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入小鼠囊胚,从而形成嵌和鼠;三是将脱核胞质体与小鼠胚胎直接融合而产生的转线粒体小鼠。随着越来越多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发现,各种不同线粒体疾病的转线粒体小鼠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2006(3):236-240.
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naive T cells)增殖,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近年来,随着对小鼠DCs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本文在此对DCs亚群与T细胞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