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2008(6).

      摘要 (8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d.在模型建立后第l、4、7天共3个时间点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对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造模前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平均值为66.367±2.466(个/每200 pan×150 μm面积),Nelson 0级;造模后第1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平均值为2.933±0.242(个/每200 μm×150 μm面积),Nelson 3级;造模后第4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平均值为17.350±0.991(个/每200μm×150 μm面积),Nelson 2级;造模后第7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已明显恢复,平均值为32.467±2.244.(个/每200 μm×150μm面积),Nelson 1级.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到造模后结膜杯状细胞大量减少,分泌颗粒排空,细胞凋亡,结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胞核固缩,胞质中可见溶酶体,上皮下及上皮细胞间炎症细胞浸润;随时间推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逐渐恢复,初期细胞形态欠规则,结膜上皮细胞胞间隙大,连接松散;后期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形态饱满,分泌功能开始恢复.结膜上皮细胞分化好,细胞连接较为紧密.结论 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下降及分泌增加,同时可造成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结膜上皮细胞正常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修复.

    • C57BL/6J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特征

      2008(6).

      摘要 (8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57BL/6J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可能性及其发病特点.方法 使用PLP139-151抗原及其C57BL/6J小鼠自制脑脊髓匀浆(spinal cord homogenate,SCH)免疫C57BL/6J小鼠,使用完全福(氏)免疫佐剂为免疫佐剂,并在尾静脉注射百日咳杆菌,建立EAE模型,与经典的PLP139-151免疫的SJL/J小鼠EAE模型进行对比.结果 PLP139-151免疫C57BL/6J小鼠仅有一只小鼠表现为尾部张力明显降低;自制SCH免疫C57BL/6J小鼠可见明显脱髓鞘改变.与PLP139-151免疫SJL/J小鼠组相比发病率较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发病时间长于PLP139-151免疫SJL/J小鼠组(P<0.05).结论 SCH免疫C57BIJ6J小鼠的EAE动物模型,主要表现为急性单相病程,从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来看符合人类MS的病理特点,值得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 云南地区恒河猴MHC部分基因频率及多态性的分析

      2008(6).

      摘要 (5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不同种群恒河猴(Macaca mulatt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其作为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清晰了解云南地区恒河猴种群免疫遗传学背景对于运用该种群开展各项研究非常重要.恒河猴基因Mamu(Macaea mulaua)-A*01就被公认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感染与延缓病程相联系.Mamu-Ⅱ类等位基因Marnu-DRB1*0306、0309有研究表明也与SIV感染后的病程发展有关.方法 针对目前研究热点的Mamu-A*01基因及Ⅱ类Mamu-DRB1*0306、0309基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CR-SSP),对云南地区的140只恒河猴(其中92只来源于云南景东野外自然繁殖群、48只来源于本灵长类中心自繁群)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用部分测序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的方法加以验汪.结果 Mamu-A*01检测结果为阴性.Mamu-DRB1*0306、0309基因频率分别为32%及45%.结论 初步显示云南地区恒河猴种群Mamu-A*01基因可能缺失或基因频率很低,但存在Mamu-DRB1*0306、0309基因.初步证明SSCP方法代替大规模测序是可行的,为云南地区恒河猴在AIDS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部分依据,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种群的遗传背景资料.

    • 高脂喂养大鼠肝脏的NF-κBp65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008(6).

      摘要 (5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用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高脂饲料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GIR60-120(0.76±0.28vs4.26 4±0.70)mg/(kg·min),P<0.01].②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基础饲料组(A值118.48 4±1.45vs68.13 4v±4.84,P<0.01).③高脂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NF-κBp65蛋白表达与GIR60-120(r =-0.993,P=0.000)和ISI(r=-0.773,P=0.009)负相关.结论 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NF-κB的激活可能是产生肝脏和全身胰岛素抵抗的根源.

    •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2008(6).

      摘要 (522)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免疫损伤和高脂喂养结合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方法 5周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佐以灌喂维生素D3,高脂饲料喂养大鼠,FeS04加入到饮水中.检测大鼠不同时间的血脂水平、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变化.结果 (1)As模型组的T℃、HDL、LD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1±2.52比1.3±0.10;2.46±1.01比1.02±0.13;3.76±1.67比0.52±0.063;P<0.05).(2)模型组的C反应蛋白(CRP)、心肌激酶(CK)、心肌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9±2.26比0.183±0.160;996.3±82.8比293.8±167.1;669.5±128.1比177.5±86.5;P<0.05).(3)采用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出现斑块的沉积,而正常大鼠无病变的产生.结论 该方法能够诱导大鼠产生高血脂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肌发生损伤,同时出现炎症症状,并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

    • 血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方法探讨

      2008(6).

      摘要 (5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 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方法.方法 体重为4-5奴的实验猕猴5只,采集前一个月内分3次进行自体或异体血液于4℃储备共120 mL,用于采集时填充管路.5只猴采集前接受rhGM-CSF 20μg/ks皮下注射动员4~5 d,麻醉动物后行股动脉穿刺,选择自动外周血干细胞收集程序(Auto-PBSC)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管路中血液以10 mL/min回输给动物3~5 min.结果 生长因子连续注射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增至最高,收获细胞数量随循环血量和采集次数增加而增多.经动员的所有猴能够采集到需要的PBMC,最多达9.9×108,采集次数1~3次,循环血量达750~1420 mL,实验结束后1只猕猴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 人用血细胞分离机可用于4~5 kg实验猕猴PBMC的大量采集.由于动物不同于人体,为保证采集成功需要选用适合于猕猴的程序,采集前做好储血和生长因子动员准备,稳定的麻醉保定,提高抗凝剂比例,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 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2008(6).

      摘要 (5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①体外培养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兔眼3组,每组6只,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1×106细胞及2×10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和B超检查,观察成模情况.结果 注射后28 d,生理盐水组成模0眼;1×106细胞组成模5眼,其中I级眼1只,Ⅱ级眼3只,Ⅲ级眼1只;2×106细胞组成模6眼,其中Ⅱ级眼2只,Ⅲ级眼4只.结论 兔眼玻璃体内注射2×106同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符合病变发展规律,而且稳定可靠,成模较快,简单易行.

    • 斜带髭鲷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

      2008(6).

      摘要 (4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外周血细胞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时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存在大量的核内包涵体,系统研究了这些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以探讨其来源和形成过程.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对这些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斜带髭鲷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的核内包涵体可分为假包涵体和真包涵体两种类型,包涵体中的内含物来自胞质.胞核首先是以核膜内陷的方式将胞质及其各种有形成分包绕进核内而在核质外层形成具有双层膜包裹的典型假包涵体,随后假包涵体双层膜降解消失而转化成无被膜包裹的真包涵体,即核内糖原包涵体.结论 假包涵体是形成真包涵体的开始阶段.随着假包涵体向真包涵体的转变,包涵体内含物的组成及其超微结构也出现了显著变化.

    • D-半乳糖诱导大鼠肾脏损害的糖基化机制及药物干预作用

      2008(6).

      摘要 (5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D-半乳糖(D-galactose)诱导大鼠体内不同糖基化水平,研究其肾脏损伤发生的机理及药物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D-半乳糖[150、75、37.5 mg/(kg·d)]分别腹腔注射(ip)处理大鼠8周,诱导糖基化状态和肾脏损伤,同时D-半乳糖高剂量[150 mg/(kg·d)]分别给与氨基胍[150 mg/(kg·d)]和维生素E[150 mg/(kg·d)]处理8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血糖,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硝基四氮唑蓝(NBT)比色法测定血清果糖胺;按文献方法分别测定血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及肾脏组织中AGEs含量,羟胺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OD和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含量,二乙酰-肟法测定血尿素氮,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流式细胞仪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半乳糖高、中剂量处理8周后,大鼠2 h血糖明显升高,血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升高,糖化产物形成增多(P<0.01,P<0.05);肾组织中AGEs含量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P<0.05),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量明显增加,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P<0.05).而氨基胍和维生素E处理后,可明显抑制高剂量D-半乳糖引起的糖基化反应,减少上述物质的生成,并减轻对肾脏组织的损伤作用,尤其是氨基胍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D-半乳糖通过诱导体内蛋白糖基化和肾组织AGEs大量生成,降低抗氧化能力,诱致肾脏细胞凋亡;氨基胍和维生素E对D-半乳糖诱致的肾脏损伤作用具有保护作用.

    • SPF级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2008(6).

      摘要 (5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的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①设计制造能自动控制氧浓度的高氧动物饲养舱.②将孕期满21 d出生的SPF级新生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高氧组Ⅰ(入高氧舱中饲养1-7 d),高氧组Ⅱ(人高氧舱中饲养14 d),以及相应的空气对照组Ⅰ、Ⅱ,每组14只.舱内氧浓度≥90%,每天23 h.计算肺系数,HE染色与病理学观察.结果 高氧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高氧组大鼠体重轻,肺系数大,HE染色显示部分肺泡萎缩、肺间质及肺泡腔有水肿、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发育明显滞后,辐射状肺泡计数明显少.结论 本动物饲养舱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复制的新生大鼠的肺病理变化符合高氧肺损伤的改变.

    • 地塞米松与硫酸镁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2008(6).

      摘要 (7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和硫酸镁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作小肠I/R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I/R组、硫酸镁治疗组、地寒米松治疗组、地塞米松和硫酸镁联合治疗组,比较五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比较小肠的病理切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①I/R组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血浆DAO、MDA比假手术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②硫酸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肠病理变化减轻,血浆DAO、MDA比I/R组显著降低,且两组无显著差别;③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合用组的血浆MDA比I/R组显著升高,但是小肠病理变化和I/R组相比无明显区别,血浆DAO也和I/R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硫酸镁,地塞米松分别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而二者合用却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 硝酸士的宁对刺激鲫鱼脊髓诱发的Mauthner细胞胞内电位变化的影响

      2008(6).

      摘要 (4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肌注硝酸士的宁对刺激鲫鱼脊髓所诱发的M细胞胞内电位变化的影响.方法 运用微电极穿刺技术记录M细胞的胞内电位变化.结果 肌注硝酸士的宁后逆向动作电位后突触后电位(PsPa)的幅度升高,持续时间增加,并可在此基础上暴发动作电位.结论 从脊髓到M细胞的传人通路中可能有抑制性递质甘氨酸的释放和相应受体的存在,其与兴奋性递质一起调节M细胞兴奋性,从而使M细胞的活动与整体一致.

    • 解放军第十届医学实验动物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武夷山举行

      2008(6).

      摘要 (8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AFLAS)第三次会议暨中国实验动物学会(CALAS)第八届学术年会纪要

      2008(6).

      摘要 (4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目次索引2008年第16卷1~6期

      2008(6).

      摘要 (4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灵长类中心

      2008(6).

      摘要 (4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黄连-姜黄水煎剂治疗豚鼠皮肤真菌感染

      2008(6).

      摘要 (5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豚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黄连-姜黄复方水煎剂的疗效.方法 于32只豚鼠背部建立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皮损128处,分四组:(A)1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B)200%浓度复方水煎剂治疗组;(C)2%硝酸咪康唑软膏治疗组;(D)空白对照组.于感染第4天开始用药,分别于用药第0、3、7、10天做真菌镜检、培养并测量皮损直径.结果 A、B、C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D组(P<0.01),2%硝酸咪康唑软膏及复方水煎剂均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治疗作用;B、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1);B组治疗效果好于C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皮肤刺激症状.结论 黄连一姜黄复方水煎剂对皮肤石膏样毛癣菌有明显治疗作用,无刺激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瘤表达Pit-1的作用

      2008(6).

      摘要 (5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PRL)瘤组织表达Pit-1的作用.方法 用皮下植入雌激素的方法制备大鼠PRL瘤模型,将成功诱发出PRL瘤的大鼠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中药降乳散灌胃,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水平.用反转录-PCR方法分析Pit-1在大鼠PRL瘤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降乳散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和垂体重量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01),Pit-1 mRNA水平在降乳散组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 降低Pi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中药降乳散抗PRL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 小型猪糖尿病模型

      2008(6).

      摘要 (5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 异种移植的病毒安全性研究进展

      2008(6).

      摘要 (6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猪-人异种移植有望解决人源器官短缺的严重问题.然而,以前病毒(provirus)形式整合入猪基因组中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难以去除,PERV有可能通过异种移植传播给人类,甚至产生新的病毒性疾病.本文回顾了PERV与异种移植病毒安全性及我国特有小型猪中PERV的相关研究.

    • 肺癌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应用

      2008(6).

      摘要 (582)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癌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制备方法及研究目的 的不同,肺癌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和转基因动物模型,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其特征和应用特点.本文旨在介绍肺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肌肉生长抑制因子对肌细胞发育的调控研究

      2008(6).

      摘要 (6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肌肉生长抑制因子(MSTN)是动物肌肉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负调控主效基因.它的表达受其他肌肉发育的调控因子如MyoD,FoxO等的调控.MSTN原蛋白经蛋白酶修饰变成的活性蛋白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中,它可以结合到细胞膜表面受体,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与其他因子的协同作用对肌肉发育和脂肪生成产生不同生理效应.本文将对MSTN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表达调控因子,细胞内信号传导,及其对组织发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 会讯·快讯

      2008(6).

      摘要 (3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