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治疗结直肠癌裸鼠的探讨

      2009(2).

      摘要 (566)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瘤周给药对结直肠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只结直肠癌荷瘤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B组瘤周注射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5-氟尿嘧啶剂量分别为200 mg/kg和100 mg/kg;C、D组瘤周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5-氟尿嘧啶剂量分别为200 mg/kg和100 mg/kg;E组瘤周注射PLGA微球,800 mg/kg;F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于0、3、6、9、12、15d观察裸鼠生存状况、称体重、测量肿瘤大小.15d时处死动物,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取血行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A、B组肿瘤生长曲线平缓,15 d时A、B组肿瘤体积与C、D、E、F组比较,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C、D组肿瘤体积与E、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组抑瘤率分别为75%和62%,与C、D组比较,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A、B、C、D、E组体重在0 d及15 d与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5 d时各组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瘤周给药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生长,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芪红胶囊通过免疫调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小鼠

      2009(2).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芪红胶囊是否通过调节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作用.方法 实验选用纯系雄性BALB/c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假处理对照组、利巴韦林对照组、芪红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20只小鼠,腹腔注射10-3 TCID50 CVB3病毒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4 h后灌胃给予芪红胶囊进行治疗,以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于第3、6、9、12、15天随机选择每组中的4只动物进行实验.应用SABA18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中LDH和CK-MB含量;通过芪红胶囊抑制VSV病毒在L929细胞上的毒力,测定芪红胶囊刺激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效价;应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血清中中和抗体浓度,最后取出小鼠心脏,制备心肌组织悬液,检测不同分组心脏组织中CVB病毒滴度.结果 芪红胶囊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CK-MB和LDH含量(P<0.05),显示心脏受损程度减轻,并呈现量效关系;芪红胶囊具有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与病毒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巴韦林组刺激干扰素产生的能力非常明显,优于芪红胶囊.此外,芪红胶囊具有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对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发现病毒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中,从第3天开始病毒滴度逐步上升,芪红胶囊药效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在5个不同的时期均与病毒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巴韦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病毒滴度的作用(P<0.05).结论 芪红胶囊能够减少CVB病毒在心肌组织中的繁殖,其机制与芪红胶囊对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关.

    • 不同应激因子对小鼠肝脏金属硫蛋白诱导合成的影响

      2009(2).

      摘要 (5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出小鼠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合成量最大的诱导方式.方法 从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两方面研究了重金属元素(Cd)、微量元素(Zn)、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的组合(Cd+Zn)、生理因子(饥饿)及创伤因子等五大类组合应激因子、19种诱导方式对小鼠肝脏中MT诱导合成的影响及效果.结果 生理因子诱导MT量最小,饥饿诱导小鼠肝脏MT的量随饥饿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创伤因子诱导产生MT的量最高,其诱导量随创伤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本实验诱导峰值(9.0241±0.6441 μmol/g)出现在创伤后6 h;重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诱导量居中,且两者混合诱导量比单独诱导量之和要大.结论 成功筛选出诱导小鼠肝脏MT合成最有效的因子和最佳时间,为进一步大量合成MT及研究其功能等奠定基础.

    • 从人和动物血浆及红细胞膜脂肪酸谱探讨脂质代谢实验模型动物选取

      2009(2).

      摘要 (5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大鼠、家兔和人血浆及红细胞膜脂肪酸谱的异同,为脂质代谢模型动物的选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氯仿-甲醇快速提取大鼠、家兔和人血浆及细胞膜中的脂肪,并用碱法甲基化,经薄层层析纯化的甲基酯用100 mm×0.25 mm气相色谱毛细管柱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 血浆中总MUFA、9c18:1、9c12c18:2 n-6和α-18:3 n-3等脂肪酸含量较高;而红细胞膜中总PUFA、AA、22:4n-6、DPA和DHA等脂肪酸含量较高;人和大鼠16:0、18:0、18:1、α-18:3n-3、AA、EPA、DHA、MUFA、n-3PUFA和n-6/n-3值均较为接近,但和家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与家兔相比,大鼠和人血浆及红细胞膜脂肪酸谱较接近,因此,在选取脂质代谢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大鼠为模型动物,以得到与人体实际更接近的结果 .

    • 小鼠Klf4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2009(2).

      摘要 (5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克隆Klf4基因并对其重组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及分析.方法 提取胎鼠皮肤mRNA后反转录为cDNA序列,用一对两端引入特定酶切位点引物,从该cDNA中扩增出Klf4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到pEasy-T3载体上.对质粒双酶切并回收其中Klf4基因片段后,克隆入pET-52b(+)载体后转化Origmai B(DE3)型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表达,最后采用SDS-PAGE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及分析.结果 对所克隆的Klf4 mRNA蛋白编码区的DNA序列分析表明,klf4 CDS区包括终止密码子在内为1452 bp,与参照序列对比仅有四处存在差异,不仅其同源性达到99.72%,且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在IPTG诱导下pET-52b(+)-Klf4重组质粒可表达与预期相符的约为57×103的蛋白质;经IPTG刺激后重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其中IPTG为0.4 mol/L时效果最佳.结论 从胎鼠皮肤中克隆的Klf4基因可在原核中表达.

    • 人OC-3-VGH卵巢癌细胞裸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2009(2).

      摘要 (8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人OC-3-VGH细胞株卵巢癌裸小鼠模型并观察该肿瘤生物学生长特性.方法 OC-3-VGH细胞株复苏后加入10 mL RPMI-1640培养液,放入培养箱,传2~3代后,取细胞悬液,均以4×106个细胞,每只0.2 mL分别接种至BALB/c雌性裸小鼠皮下,2月后处死取材,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和转移情况.结果 皮下接种一周后,裸鼠长出肿瘤,并随时间而增大,体积呈指数增长,第42天始,明显增大(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裸鼠皮下肿瘤细胞均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大而染色深,核分裂相较多、异型性明显,接种2个月时,未发生其他组织转移.结论 建立了新的卵巢癌动物模型,并初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为卵巢癌治疗方法 的研究拓宽了道路.

    •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经鼻致敏建立羊变应性鼻炎模型

      2009(2).

      摘要 (5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旨在建立鼻腔宽敞的大型动物变应性鼻炎模型,初步探讨其实用性.方法 ①南江黄羊4只行鼻部解剖,记录鼻腔解剖学参数.②南江黄羊12只,8只为模型组,15%甲苯-2,4-二异氰酸酯 (TDI)橄榄油溶液滴鼻致敏,4只为对照组,使用橄榄油液.记录建模过程中黄羊症状体征评分,建模完成后测定黄羊鼻腔灌洗液组胺含量并行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③将建模成功的黄羊随机分为A组 (布地奈德治疗组)和B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评价该模型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 ①黄羊鼻腔宽敞,鼻腔解剖结构与人类极其相似.②TDI致敏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8只黄羊均出现典型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鼻腔灌洗液中组胺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见黄羊鼻黏膜下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固有层内散在或灶性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③布地奈德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大型动物变应性鼻炎模型,不但可用于研究药物疗效,还可用于判定新的物理和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 豚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

      2009(2).

      摘要 (8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豚鼠高脂血症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 豚鼠模型和大鼠模型1组用低胆固醇(0.1%)饲料诱导,大鼠模型2组用高胆固醇(1%)饲料诱导,连续诱导4周.第3、4周分别取血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及CETP表达,4周末剖取肝脏检测肝脏FC、TG、ACAT、CYP7A1等指标.动态观察两种动物形成高脂血症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豚鼠模型组于第3周血清TC、LDL-C、TG分别升高3.92倍、3.75倍和1.24倍,4周末血清CETP表达、肝脏ACAT活性明显增加,但肝CYP7A1水平变化不大.大鼠模型1组经低胆固醇饲料诱导4周,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模型2组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于第3周血清TC、LDL-C分别升高1.24倍和1.54倍,明显低于同期豚鼠模型组,4周末大鼠两个模型组肝CYP7A1活性显著增强,血清TG、CETP水平、肝ACAT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豚鼠对高脂饲料较大鼠敏感,是一种比大鼠更理想的高血脂模型动物,模型形成机制与血清CETP表达、肝ACAT及 CYP7A1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 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2009(2).

      摘要 (5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采用改进的Limmer和Kamada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2组:①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组(Wistar→SD);②对照组:免疫耐受组(SD→SD).结果 免疫排斥组肝存活时间(7.4±1.7) d低于对照组(18.9±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P<0.05). 结论 Wistar→SD大鼠之间的原位肝移植模型可产生中、重度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可作为研究急性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

    •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鉴定

      2009(2).

      摘要 (6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GP),用于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评估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功能的研究. 方法 采用分析软件,分析其可能的抗原表位,利用PCR方法 扩增狂犬病病毒SRV9疫苗株G蛋白抗原位点区域基因,PCR产物经EcoRI和SalI双酶切后,插入大肠埃希菌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G87a和pGEX-6P-1/G100a.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在IPTG诱导下表达目的 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进行电洗脱纯化和Western blot鉴定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pGEX-6P-1/G87a和pGEX-6P-1/G100a表达质粒,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1314 bp和1275 bp.SDS-PAGE分析结果 证明,在大肠埃希菌系统中成功表达了狂犬病病毒部分糖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含有GST标签,大小分别约为74×103和73×103.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表明,表达产物有抗原特异性并能与狂犬病病毒抗血清反应.结论 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狂犬病病毒部分糖蛋白,表达产物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2009(2).

      摘要 (5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 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 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 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 鱼藤酮帕金森大鼠呼吸链复合酶I、Ⅳ的改变

      2009(2).

      摘要 (9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鱼藤酮帕金森模型大鼠呼吸链复合酶I、IV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2 mg/(kg·d)连续3~5周制备鱼藤酮帕金森模型大鼠;按行为学评分标准记分.模型动物分成高分组、低分组、模型4周组.分光光度法测定呼吸链复合酶I、IV.结果 模型低分组肌肉呼吸链复合酶I受到明显抑制,停给鱼藤酮4周后肌肉和黑质呼吸链复合酶I显著低于正常.而模型高分组肌肉呼吸链复合酶I升高,模型各组肌肉呼吸链复合酶IV均见升高,但黑质未见升高.结论 鱼藤酮帕金森模型大鼠肌肉和黑质呼吸链复合酶I明显抑制.肌肉见呼吸链复合酶IV代偿性升高而黑质未见.

    • 白细胞介素22对T细胞介导的小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

      2009(2).

      摘要 (5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人白介素22 (IL-22) 对T细胞介导的肝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利用刀豆蛋白A (ConA) 建立T细胞介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静脉注射IL-22对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活性的影响,同时取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 检测IL-22刺激HepG2和LO2细胞后,对c-myc及Bcl-2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IL-22明显降低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值的升高,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体外检测IL-22对HepG2和LO2细胞表达c-myc及Bcl-2基因转录水平有促进作用. 结论 IL-22对T细胞介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IL-22促进肝细胞的抗凋亡因子的表达实现的.

    • 树鼩微卫星DNA的多态性研究

      2009(2).

      摘要 (58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并建立一种检测树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30只树鼩个体的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 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位点多态性较差.结论 所研究的树鼩微卫星位点中,有9个符合遗传标记特点,可用于检测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近交系HFJ大鼠的培育及其部分表型观察

      2009(2).

      摘要 (5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培育高繁殖力近交系HFJ大鼠并观察其部分表型特征.方法 以一对Wistar大鼠为基代,通过全同胞近亲交配方式,采用选优法培育高繁殖力近交系HFJ大鼠.采用生化标记法、皮肤移植实验进行遗传质量检测;观察比较其部分表型特征.结果 HFJ种群符合近交系标准;其窝产仔数、离乳率、胎次间隔显著高于Wistar大鼠;HFJ大鼠12周龄后生长缓慢,体重低于同龄Wistar大鼠;HFJ大鼠部分血液常规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与Wistar大鼠有显著差异.结论 HFJ大鼠繁殖力强,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近交系大鼠.

    • 磷酸二酯酶5在小鼠卵巢内的表达

      2009(2).

      摘要 (5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cGMP特异性结合的磷酸二酯酶5(PDE5)在小鼠卵巢内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小鼠卵巢切片进行染色,检测PDE5在卵巢内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DE5在小鼠不同组织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PDE5在小鼠卵巢的黄体细胞(CL)和卵泡膜细胞(TC)上有强表达,卵母细胞(Oos)上以及大有腔卵泡的卵丘细胞(CCs)也有表达,而在小卵泡的颗粒细胞上没有表达.结论 揭示了PDE5在小鼠卵巢内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PDE5对卵巢功能的调节提供了生理学基础.

    • 实验动物致敏研究进展

      2009(2).

      摘要 (6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动物致敏(laboratory Animal Allergy, LAA),是一种职业过敏性疾病,造成人的呼吸道及皮肤发生炎症.该病在国外研究较多,过敏源是动物皮毛、尿液、唾液中的一类酸性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通过皮肤试验、放射过敏吸附试验及ELISA等方法 检测易感人员.对易感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中的过敏原来保护.目前国内尚无专门机构研究此病症,笔者综述了该职业性疾病的症状、机理、控制方法 及国内外对该病症认识上的差异.

    • 用GLP精神建造GLP实验动物房

      2009(2).

      摘要 (4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药研究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我国新药、中药的药学、药效学和药品质量标准等一直是令人关注,也是走向国际关键性的问题. 为了保证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严肃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早在1976年颁布了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for Non-Clinical Study,简称GLP法规),并于1979年6月正式生效.

    • 书讯

      2009(2).

      摘要 (3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稿约

      2009(2).

      摘要 (3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