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二氢卟吩e6对小鼠艾氏移植瘤的声动力杀伤作用

      2011, 19(6).

      摘要 (8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聚焦超声结合二氢卟吩e6( chlorine e6,Ce6)对小鼠艾氏移植瘤的抑制效果,初步探讨其杀伤艾氏移植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测定不同处理对艾氏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酶化学方法检测处理后肿瘤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活力.结果 单纯Ce6处理没有抑瘤效应;单纯超声处理对肿瘤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强度依赖性;强度为4、6 W/cm2的超声结合浓度为10 mg/kg的Ce6具有显著抑瘤效应.肿瘤组织内SOD、GSH-PX、CAT 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肿瘤组织内MDA水平显著性升高.结论 超声结合Ce6对小鼠艾氏移植瘤的杀伤作用可能与移植瘤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有关.

    • 小鼠Lin28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2011, 19(6).

      摘要 (10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获取小鼠Lin28蛋白的方法.方法 提取8.5 d ICR小鼠胚胎mRNA后反转录为cDNA序列,用一对两端引入特定酶切位点(Nco Ⅰ及Xho Ⅰ)引物,从该cDNA中扩增出Lin28基因编码区序列;将获得的Lin28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对质粒双酶切回收其中Lin28基因片段,与pET-30a(+)载体相连接并转化Rosetta( DE3)型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表达,最后采用SDS-PAGE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所克隆的Lin28蛋白编码区的DNA序列分析表明,Lin28 CDS区包括终止密码子在内为630 bp,与参照DNA( NM_145833)相比同源性为99.37%,与参照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100%;在IPTG诱导下pET-30a(+)-Lin28重组质粒可表达与预期相符的约为27.5×103的蛋白质.结论 利用克隆的小鼠Lin28基因,采用原核表达方法,成功获得小鼠Lin28蛋白,为进一步开展以重组蛋白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研究奠定基础.

    • 人载脂蛋白A1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2011, 19(6).

      摘要 (8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系统性表达人载脂蛋白Al(APOA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方法 将人APOA1基因插入系统性表达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人APOA1转基因C57BL/6J小鼠.并利用特异引物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血生化分析检测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与同龄野生型小鼠的血脂指标.结果 建立了2个不同表达水平的人APOA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人APOA1基因在血液、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血管组织中均有明显表达;血生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龄转基因小鼠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同龄的野生型小鼠,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同龄野生型小鼠.结论 成功建立了系统性表达人APOA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为研究高血脂以及高血脂相关的心血管病提供了工具.

    • 一体化病证结合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研究

      2011, 19(6).

      摘要 (8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 采用经典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注射法制作P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桃红四物汤和涤痰汤进行反证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舌象、氧化应激、环核苷酸、血管活性物质等的变化,从症状(行为学和舌象)、药物治疗反证、客观检测指标等方面对6-羟基多巴胺制作的PD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该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结果 (1)舌象:PD模型大鼠显微舌象分析结果为红舌.(2)行为学方面:PD模型大鼠的旋转圈数明显升高,与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天麻钩藤饮与桃红四物汤组、涤痰汤组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而桃红四物汤组与涤痰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客观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PD模型组MDA、cAMP、ET、TXB2含量明显升高,SOD、GSH、GSH-Px、cGMP、6-keto-PGF1α含量下降(P<0.01);天麻钩藤饮可明显降低MDA、cAMP、ET、TXB2(P<0.05或P<0.01),升高SOD、GSH、GSHPx、cGMP 、6-keto-PGF1α(P<0.01),桃红四物汤组、涤痰汤可升高SOD、GSH、GSH-Px(P<0.05,或P<0.01),降低cAMP(P<0.05)、ET(P<0.01).天麻钩藤饮与涤痰汤组在SOD、GSH、cGMP,与桃红四物汤组在SOD、GSH、GSHPx、cGMP 、6-keto-pgf1 α、TXB2,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涤痰汤组与桃红四物汤组TXB2(P<0.05),余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6-羟基多巴胺制作的PD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属于阴虚动风证.

    • 猴源细小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优化与应用

      2011, 19(6).

      摘要 (756)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优化猴源细小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 HA/HI)试验条件,以优化的方法对160份2010年~2011年间采集于中国北京地区圈养猴群的血清样品进行猴源细小病毒抗体调查.方法 在不同的缓冲液、缓冲液pH值、猪红细胞浓度、兔血清浓度、阿氏液比例和温度下进行猴源细小病毒的HA/HI试验,选择合适的HA/HI条件.通过优化的HA/HI方法对160份猴血清进行猴源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pH7.0、0.02 mol/L PBS、0.75%猪红细胞、0.5%兔血清和4℃可作为猴源细小病毒HA/HI试验合适的反应条件,猪血球以1:1阿氏液抗凝,可保存5~7d不影响实验结果.猴血清的猴源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8.1%.结论 方法优化后稳定性增强、检测时间缩短、准确性提高.细小病毒在我国北京地区圈养猴群中感染比较普遍.

    • TLR7刺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型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1, 19(6).

      摘要 (7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TLR7通路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Fas - -M RLIpr/Ipr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5周龄MRLIpr/Ipr小鼠骨髓提取DC体外培养,以TLR7激活剂咪喹莫特处理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0、MHCⅡ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结果 咪喹莫特处理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和CD80分子均降低,分泌的IFN-γ、TNF-α和IL-10均明显增加.结论TLR7通路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小鼠MRLIpr/Ipr小鼠DC抗原呈递能力,具有影响免疫应答作用.

    • 小鼠电激活孤雌胚胎早期体内外发育能力的比较

      2011, 19(6).

      摘要 (8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鼠电激活孤雌胚胎的早期体内、外发育能力.方法 利用不同电脉冲参数和激活液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活化,观察激活后的小鼠孤雌胚体外发育状况和移植后的发育能力.结果 非电解质激活液优于电解质液,脉冲强度、脉冲宽度和脉冲次数3个参数各自处于某一范围内时,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降低其中1个参数可通过升高另外2个参数得到补偿,经筛选较适宜的电脉冲参数为:1.0 kV/cm、40μs、2p,或者1.5kV/cm、30/μs、2p,分别为74.65%和71.19%,体外囊胚发育率分别为43.40%和47.62%.电激活孤雌胚体外发育时序比正常胚胎慢,但囊胚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它们经胚胎移植后,其中的一部分能够着床,但着床率仅为3.6%,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7%,P<0.01).结论 电刺激能够较好地模拟正常受精过程激活小鼠卵母细胞,但激活后的多数小鼠孤雌胚胎着床能力较低,不能够顺利着床.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11, 19(6).

      摘要 (8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40只,同系健康对照Wistar大鼠1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对照组、2型糖尿病低剂量EGCG( 50 mg/kg)治疗组、中剂量(100 mg/kg)组、高剂量EGCG( 300 mg/kg)组.干预6周后,分别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耐受试验、肝脏GcK、G6P以及PEPCK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的变化.结果 各剂量治疗组的糖耐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胰岛素耐量在240 min时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均能提高肝脏葡萄糖激酶(GcK) mRNA的表达(P<0.05),同时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 mRNA的表达(P<0.05);高剂量治疗组肝脏三类酶mRNA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剂量治疗组GK大鼠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上调(P<0.05).结论 中低剂量EGCG可以改善GK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以及骨骼肌GLUT4的转位水平有关,并且EGCG具有代偿胰岛素的作用.

    • 大鼠细小病毒H-1株培养方法的建立

      2011, 19(6).

      摘要 (7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Rat glial cell line C6)替代大鼠原代胚细胞( primary rat embryo cells,RE)培养大鼠细小病毒(Toolan virus,H-1)的方法.方法 将0.8mLH-1病毒接种C6细胞(75T培养瓶,细胞接种量为2×105/mL,培养过夜),待细胞病变CPE达++~+++时,用免疫荧光(FITC)鉴定所培养病毒的抗原,用血球凝集试验(HA)测定培养物上清效价,用DNA测序鉴定所培养的病毒,用96孔板培养法测定H-1病毒的TCID50.结果H-1在接种到C6细胞的第3~4天,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可达++++,FITC鉴定呈H-1抗原阳性,病毒的培养上清中HA效价为1:320.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序列与NCBI中H-1序列同源性达99%,确定为H-1病毒.收获的H-1的TCID50为103.2/0.1 mL.结论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可以替代大鼠原代胚细胞(RE)进行大鼠细小病毒的培养.

    •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在近交系大鼠遗传检测中的应用

      2011, 19(6).

      摘要 (7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SNP在近交系大鼠遗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大鼠20号染色体MHC所在P12区上的9个SNP位点,应用新建立的高保真酶特异性检测SNP基因分型技术对五种常用近交系大鼠(BN、F344、WKY、LEW 、SHR)和两种新培育近交系大鼠(MIJ和HFJ)进行SNP多态性分析.结果 五种常用近交系的SNP检测结果与Rat Genome Database网站提供的基因型数据一致,并检测确立了新品系的SNP基因型.同时绘制出七种近交系大鼠在该9个SNP位点的遗传扩增图谱.结论 运用所筛选的9个SNP位点进行大鼠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可靠地对BN、F344、WKY、LEW、SHR及MIJ、HFJ进行遗传监测.

    • 注射硫代乙酰胺及饲喂不同油脂水平饲料建立草鱼肝损伤实验模型

      2011, 19(6).

      摘要 (8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及饲喂不同油脂水平饲料建立草鱼肝损伤实验模型.方法 实验草鱼分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投喂2.8%油脂组、4.8%油脂组和6.8%油脂组,模型组腹腔注射TAA 300mg/kg,1次/日,注射1d,共计6个实验组,饲养10周.养殖过程中,于2周、4周和6周对每组实验鱼采血,测定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AST/ALT.结果 ①模型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30.5%(P<0.01),成活率平均为73.33%.模型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了17.6%,而肝胰脏粗脂肪含量显著增高了13.38%(P<0.01).②模型组2周、4周和6周时,模型组血清AST/ALT分别为对照组的1.94倍、1.38倍和1.31倍.10周时,模型组草鱼血清AST/ALT增高了10.10% (P >0.05),而血清胆碱酯酶(CHE)降低了6.38% (P>0.05).模型组草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8.56%(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肿胀且边界模糊,肝细胞部分脂肪病变,有部分炎症浸润,并均出现肝纤维化.结论 注射TAA及饲喂不同油脂水平饲料可以诱导草鱼肝损伤实验模型,实验模型具备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病理特征.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SKH-1无毛小鼠菌血症模型

      2011, 19(6).

      摘要 (7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SKH-1无毛小鼠感染MRSA致菌血症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体系.方法 62只SPF级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低剂量模型组、高剂量模型组及给药组,尾静脉注射无菌PBS至对照组小鼠体内,其余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MRSA( ST-239)菌悬液,从体重、死亡率、血常规、血液细菌浓度、主要器官荷菌量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并用抗生素替考拉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各组感染小鼠体重均下降明显,血常规指标改变明显;高剂量组死亡率高,血液中细菌浓度较高,肝、肾等多组织器官播散严重,皮肤可见多发性脓肿灶;使用替考拉宁能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减轻主要器官的损伤程度.结论 应用MRSA菌株可成功诱导建立SKH-1无毛小鼠菌血症模型,模型具有病理特征明显及观察简便的优点,为相关药物评价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 镉染毒大鼠胫骨骨微结构的活体Micro-CT观察

      2011, 19(6).

      摘要 (7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Micro-CT研究不同剂量CdCl2染毒后大鼠胫骨松质骨骨小梁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差异.方法 24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和0.1、0.5、1.5 mg/(kg·bw)CdCl2,每周称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注射量.染毒后第8周对所有大鼠左侧胫骨近端进行活体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选取距生长板远端0.8、1.2 mm厚的骨组织为感兴趣区域,进行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镉染毒组大鼠体重和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高剂量组和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镉染毒组大鼠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镉染毒组大鼠胫骨骨小梁分离度及骨结构模型指数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二维及三维图象显示,镉作用后大鼠胫骨骨髓腔增宽,骨量、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连接明显减少,板状骨数量减少,杆状骨数量增加.结论 镉染毒对大鼠胫骨骨量及骨微观结构有明显损害.

    • 驯养中缅树鼩的消化道寄生虫监测及寄生蠕虫驱虫效果

      2011, 19(6).

      摘要 (9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野外树鼩和驯养树鼩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驱虫效果.万法 随机远取野外捕获3 d和已驯1个月(未驱虫)、F1代、F2代、F3代树鼩,各五笼,每笼3~4只,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粪样虫卵或卵囊,根据形态学鉴定虫种.结果 粪样共检获两种寄生性线虫虫卵(毛尾线虫和奇口线虫)、膜壳绦虫卵、一种球虫卵囊.野外捕获3d和驯养1个月树鼩的线虫卵检出率最高,达100%;绦虫卵检出率分别达60%和20%;球虫卵囊检出率分别达40%和20%.驯养F1代、F2代、F3代树鼢,仅F2代1笼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20%.驱虫当天粪样检出的线虫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囊与驱虫前检出结果比例一致,并收集到39条奇口线虫、3条毛尾线虫、18条长膜壳绦虫.驱虫后第2天和第3天均未收集到虫体,粪样中也未检测到线虫卵和绦虫卵,仅检测到球虫卵囊.结论 为树鼩实验动物化的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基础信息.

    •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选择及心电图表现

      2011, 19(6).

      摘要 (845)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构建心肌梗死模型的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位置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SD大鼠经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打开左侧胸腔后分别在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处(低位结扎组)与在距主动脉根部约3 mm处(高位结扎组)结扎左冠动脉,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冠脉外步骤同低位结扎组,术前术后分别行心电图检查,且4周后取出心脏行病理学检查及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高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55.5%,总存活率13.3%;低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36.2%,总存活率66.7%;假手术组大鼠无心肌梗死,存活率100%.大鼠体表心电图在非心肌梗死者QRS -T波群呈成“M”型波,在心肌梗死者R波与T波融合成高大的帐篷状单波,无明显ST段.4周后心肌组织形态学特点符合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结论 距大鼠主动脉根部约3 mm结扎左冠状动脉,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结扎左冠状动脉,能满足实验需要;大鼠的体表心电图无明显ST段.

    • 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2011, 19(6).

      摘要 (8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联素的改变,探讨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使用高酵母膏饲料联合氧嗪酸钾混悬液腹腔注射6周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别嘌醇治疗组除给予造模剂外同时给予别嘌醇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尿酸、脂联素、一氧化氮,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主动脉内膜层eNOS的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显著升高[ (216.0±6.2) vs (45.1±5.6),P<0.05],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及主动内膜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量显著降低[(52.6±7.9) vs (63.6±9.2),(17.2±3.3) vs (24.1±2.0),(38.3±4.5) vs (48.3±4.2),P<0.05].别嘌醇治疗组血尿酸降低[(44.8±4.3) vs(216.0±6.2),P<0.05],血清脂联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升高[(159.6±9.2)vs(52.6±7.9),(22.1±2.2)vs(17.2±3.3),P<0.05],主动脉内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增加[(46.1±4.2) vs(38.3±4.5),P<0.05].脂联素与一氧化氮呈正相关(r=0.057),与血尿酸呈负相关(r=-0.48).结论 别嘌醇处理可一定程度逆转高尿酸血症可诱导的大鼠血清脂联素的降低,别嘌醇可能是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激动剂.

    • 应用TaqMan定量方法研究巴马香猪CYP1A1、2A19、2E1mRNA表达

      2011, 19(6).

      摘要 (8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巴马香猪是我国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实验用小型猪资源品系,用于药物评价具有广阔前景.方法 以β-actin作校正,利用TaqMan定量技术对巴马香猪肝、肾、肾上腺、小肠、皮肤、脑、肺、睾丸、前列腺、子宫和卵巢等组织中CYP1A1、2A19和2E1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报道的人体对应酶CYP1A2、2A6、2E1进行比较.结果 巴马香猪CYP1A1、2A19、2E1 mRNA均以肝脏中最高,肝外组织明显较低,并且巴马香猪肝脏CYP1A1、2A19、2E1 mRNA均低于报道的人肝对应酶.结论 巴马香猪CYP1A1、2A19、2E1与人体对应酶CYP1A2、2A6、2E1的mRNA组织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在其作为相应CYP亚型代谢的药物评价时应考虑这种种属差异对实验结果推广到人的影响.

    • 近交系MIJ和HFJ大鼠部分生理数据测定和分析

      2011, 19(6).

      摘要 (7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近交系大鼠MIJ、HFJ和封闭群Wistar大鼠的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肠管长度,观察两个近交系大鼠的生理表型.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大鼠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及肠管长度进行测定,并对HFJ、MIJ、Wistar大鼠三者间进行比较.结果 ①体重:HFJ、MIJ、Wistar大鼠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脏器系数:HFJ与Wistar大鼠雄性间心脏、肺,雌性间子宫、肝;MIJ与Wistar大鼠雄性间肺、脾,雌性间脑、脾,差异均有显著性.HFJ与MIJ大鼠雄性间脑,雌性间脑和脾差异有显著性.HFJ大鼠不同性别间肝、脑、眼球差异有显著性.MIJ大鼠不同性别间,脑、心脏、肾、肺、脾和眼球差异均有显著性.③体温:HFJ雌性大鼠明显高于Wistar雌性,雄性间差异无显著性.HFJ大鼠雌性高于雄性,差异有显著性.④呼吸频率:HFJ雌性大鼠低于同性Wistar大鼠,MIJ大鼠雌性和雄性均高于同性别Wistar大鼠,差异有显著性.⑤肠管长度:HFJ与Wistar同性别间比较,肠管总长和小肠差异有显著性.MIJ与Wistar大鼠雄性间肠管总长、大肠、小肠、盲肠差异均有显著性,雌性间肠管总长、小肠、盲肠差异有显著性.HFJ与MIJ大鼠同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性别的HFJ和MIJ的肠管总长、大肠和小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IJ和HFJ近交系大鼠的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肠管长度都各有其独特的生理概貌.

    • 转基因动物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2011, 19(6).

      摘要 (8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转基因动物作为研究代谢调节、分化、发育中有关基因功能的工具已在各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因转基因动物的准确、经济、实验次数少和显著缩短实验时间等优点,现已成为一种进行“快速筛选”和药物非临床前安全评价的的手段.本文将对毒理学研究方面常用的转基因小鼠和大鼠进行阐述,旨在更全面的了解其在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技术培育应用于毒理学研究方面的转基因小鼠和大鼠的制备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2011, 19(6).

      摘要 (10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合成抗抑郁药大多存在抗抑郁谱窄、不良反应大、药价高和易复发等缺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传统的中医药,以期从中寻找出多靶点、低毒的抗抑郁药.现对近年来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及中药治疗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图版

      2011, 19(6).

      摘要 (54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