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雷帕霉素对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2012(6):1-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1

      摘要 (8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葡萄糖代谢水平影响的特点、机制。方法选择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高热量、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为肥胖组(HF,n=18),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NC, n =18)。两组小鼠分别给予安慰剂(n=6)、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 mg/kg,隔日1次, n=6)、喂饮2.37%亮氨酸水 (n =6),2周后分别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 GTT)、胰岛素耐受性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 ITT)以及胰岛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后葡萄糖负荷30min血糖水平显著升高(与安慰剂组比P=0.038,与亮氨酸组比P=0.035)。肥胖组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31),葡萄糖负荷30 min血糖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3)、亮氨酸组(P=0.041)。仅正常组小鼠胰岛素敏感性与安慰剂组相比显著降低(P=0.039)。雷帕霉素干预后腹腔脂肪量显著减少(正常组与安慰剂组比P <0.001,肥胖组与安慰剂组比P=0.013)。 结论雷帕霉素对哺乳动物糖代谢水平有显著影响,正常小鼠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肥胖小鼠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相关。

    • 青少年食蟹猴糖尿病模型的肝脏病理生理学研究

      2012(6):5-9.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2

      摘要 (10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用量不足条件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探讨长期高血糖所致青少年食蟹猴肝损伤特点及机制。方法通过静脉注射68 mg/kg的链脲佐菌素,诱导4只3岁的食蟹猴成为1型糖尿病模型,然后经长期的血糖监测和静脉糖耐量实验来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造模4年后,对模型猴进行血生化、PAS染色、苏丹III染色及普通病理和超微病理等指标的检测,另外选取4只健康与模型猴年龄匹配的猴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进行相应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猴血清学检测指标中总胆汁酸、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猴比较,糖尿病猴中央静脉区肝实质细胞肿胀,肝细胞PAS染色(糖原染色)加深,苏丹Ⅲ染色(脂肪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电镜结果显示糖尿病猴肝细胞内胞质糖原颗粒增多;线粒体电子密度显著增高,结构不清;窦周隙内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在长期胰岛素用量不足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条件下,青少年食蟹猴1型糖尿病模型肝脏特异性的病理改变是肝糖原贮积和含有大量脂滴的肝星状细胞增生,这些病理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变特点存在显著不同,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

    • 替米沙坦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机制研究

      2012(6):10-1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3

      摘要 (10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尿素氮(BUN)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且应用基因芯片探讨替米沙坦改善肾功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其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选用20只大鼠,采用STZ法制备糖尿病模型,而后将16只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给予10 mg/kg/d的替米沙坦,n=8)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n=8)。三组大鼠均连续灌胃12周。每4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体重。12周末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尿肌酐、血肌酐和BUN水平。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并运用real time PCR进行验证。 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24h尿蛋白(P<0.01)、血肌酐(P<0.05)和BUN (P<0.01)比对照组显著升高,C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替米沙坦能改善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Ccr和BUN水平。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替米沙坦组较糖尿病模型组有1541个基因发生显著改变,其中554个上调,987个下调。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氧化磷酸化通路和PPAR通路。Real time PCR证实替米沙坦组较糖尿病模型组ATP合成酶β亚基(Atp5b)、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VIc(Cox6c)和NADH脱氢酶(辅酶Q)铁硫蛋白3(Ndufs3)基因显著下调。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替米沙坦的肾脏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通路和PPAR-γ通路调节。

    •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

      2012(6):15-19.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4

      摘要 (13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配合不同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考察,为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高糖高脂膳食组(Ⅱ);0周STZ (30 mg/kg) + 高糖高脂膳食组(Ⅲ);0周STZ (30 mg/kg) + 常规膳食组(Ⅳ);6周STZ (20 mg/kg) + 高糖高脂膳食组(Ⅴ);6周STZ (25 mg/kg) + 高糖高脂膳食组(Ⅵ);6周STZ (30 mg/kg) + 高糖高脂膳食组(Ⅶ)。采用尾静脉注射STZ配合不同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动态监测模型大鼠血糖的变化,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血脂的改变,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Morris水迷宫检测不同造模型条件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Ⅲ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明显(P<0.01),至注射第2周血糖升高达顶点(P<0.01),以后逐渐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维持在15 mmol/L(P<0.05)。IV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以后迅速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Ⅴ、Ⅵ、Ⅶ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显著升高,此后呈波浪式变化;随着注射剂量增加,降低程度减慢。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各组大鼠CHO,TG,LDL-C均增加;Ⅲ、Ⅳ、Ⅴ组大鼠血清INS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除IV外,各组胰高血糖素均高于对照组。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Ⅶ组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Z (30 mg/kg) 配合高糖高脂膳食能够快速、稳定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糖高脂膳食组6周后尾静脉注射STZ (30 mg/kg) 制备模型,血糖升高显著,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明显,倾向于1型糖尿病模型。

    • 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

      2012(6):20-2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5

      摘要 (11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轮廓分析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方法SPF级雄KM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 (streptozotocin,STZ) 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监测空腹血糖(FBG)变化,分别于造模后第4周处死,收集小鼠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前衍生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氨基酸代谢谱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小鼠FBG、 TG、T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利用代谢轮廓分析可以对模型组大鼠代谢谱与对照组完全区分。结论小鼠成模后体内氨基酸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差异变量中鉴定出4个氨基酸对组间贡献较大(精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牛磺酸)。氨基酸的代谢轮廓分析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小鼠的代谢变化。

    • 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2012(6):26-3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6

      摘要 (8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铁蛋白(TRF)、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在非人灵长类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血糖稳定后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指标。连续观察13个月。结果动物的高血糖状态持续6个月后开始出现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代谢异常。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9个月开始出现代谢异常。尿mALB与β2-MG呈正相关(F=0.2,0.153, P < 0. 05), TRF与β2-MG呈正相关(F=0.213, P< 0. 05) , HbAlc与β2-MG呈正相关(F=0.3,0.097, P< 0. 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RF是β2-MG和mALB的相关因子(P < 0. 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测可很好的应用于恒河猴动物模型,对糖尿病模型动物早期监控、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研究报告
    • 黄河裸裂尻鱼肥胖基因克隆及其对青藏高原季节性冷环境的适应性表达

      2012(6):31-37.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7

      摘要 (11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黄河裸裂尻鱼肥胖基因(obese gene, ob),分析编码蛋白leptin的序列特征,检测ob m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不同环境温度下肝胰脏和白肌o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探究黄河裸裂尻鱼在青藏高原季节性寒冷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RT-PCT、5′-RACE和3′-RACE法获得ob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已知cDNA序列设计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引物,进行表达研究。结果黄河裸裂尻鱼ob基因序列全长为1 33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513 bp,编码170个氨基酸。黄河裸裂尻鱼ob mRNA在心脏、肾脏、脂肪、肠、精巢、肝胰脏、鳃、脑和肌肉9个被检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心脏中表达最强,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弱。栖息水域环境温度下降,将显著抑制黄河裸裂尻鱼肝胰脏和白肌ob mRNA的表达。结论黄河裸裂尻鱼ob基因特殊的组织表达特征可能与其特定组织的能量代谢及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有关。Leptin在黄河裸裂尻鱼能量代谢调节和季节性环境适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微电极阵列芯片技术研究48 h房颤犬左、右心耳电生理特性

      2012(6):38-42.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8

      摘要 (9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微电极阵列芯片(microelectrode arrays chip,MEA)技术评价48 h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犬左、右心耳(LAA、RAA)的电生理特性。方法随意来源犬12只,以600次/分起搏右心房建立AF模型,分为48 h AF组 (n=6)和对照组(n=6)。造模成功后迅速开胸剪取LAA、RAA,置于盛有台式液的MEA中,分别记录AF组及对照组LAA、RAA场电位(field action potential, FAP)形态、振幅、放电频率及激动传导情况。结果AF组LAA、RAA组织FAP节律绝对不齐,LAA (185.22±25.62)次/分,较对照组(156.44±8.88)次/分增加15.67% (P<0.01),RAA (102.39±16)次/分,较对照组(156.44±8.88)次/分减慢34.62% (P<0.01)。48 h AF组LAA组织电压(458.33±26.73)μV较对照组(740.55±18.93)μV降低38.11% (P<0.01), RAA (504.83±39.93)μV较对照组(840.56±18.93)μV明显降低(P<0.01),48 h房颤组LAA组织FAP时程(45.28±8.59)ms较对照组(70.77±6.98)ms缩短15 ms (P<0.01)。RAA (61.78±7.1)ms较对照组(75.83±7.63)ms缩短14 ms (P<0.01)。48 h AF组LAA、RAA FAP传导异质性增加。结论应用MEA技术可反映心肌组织片场电位电生理特性,48 h AF后LAA放电频率增加,频率绝对不齐,LAA、RAA电压降低,场电位时程延长。

    •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NE4毒株对KM小鼠感染特性观察

      2012(6):43-4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09

      摘要 (9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探究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NE4(EDSV NE4)毒株对昆明小鼠的感染特性。方法用106TCID50攻毒量的EDSV NE4株对4~6周龄的KM小鼠进行攻毒试验,同时以正常尿囊液接种作为阴性对照。用荧光定量PCR对小鼠组织及粪便中的EDSV进行检测,同时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对小鼠组织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抗原定位。结果EDSV攻毒对小鼠的采食情况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攻毒组小鼠可产生针对EDSV特异性的抗体,HI抗体滴度可高达212,阴性对照组小鼠体内抗体检测为阴性;攻毒后小鼠大部分组织器官如肝脏、子宫、肾脏、肺脏等与攻毒7 d后粪便中均可检测到EDSV,阴性对照小鼠所有受检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EDSV攻毒未能引起小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攻毒后不同时间内,可在子宫、肺脏、肝脏、肾脏中可检测到阳性信号,最为典型的定殖位置是子宫腺体上皮细胞及肌层细胞的胞质中。结论EDSV NE4株可以感染KM小鼠。

    • 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12(6):47-5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0

      摘要 (10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改进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模型的制作方法,观察低氧缺血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8)和HIBI模型组(n=19), HIBI模型制作中省去了经典Rice法中的麻醉步骤和动物手术后休息时间,观察HIBI后大鼠体重增长情况,行为能力表现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较HIBI 制模后3 d假手术组及HIBI组鼠脑匀浆beta-NGF和human-NT3的变化。结果(1)HIBI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2)HIBI组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84%翻身不能,63%肌肉颤动和/或头颤,抽搐者占42%,死亡率为21%。制模后3 d HIBI模型组大鼠的行为障碍和异常运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制模当日(P <0.01);(3)HE染色可见HIBI模型组大鼠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4)制模后3 d鼠脑匀浆human-NT3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β-NGF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制作的新生大鼠HIBI模型更符合临床新生儿HIBI的自然病程。HIBI早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在神经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豚鼠眼形觉剥夺后恢复期的生物学参数变化规律探讨

      2012(6):51-5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1

      摘要 (11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豚鼠眼球形觉剥夺后恢复期的生物学参数变化规律。方法普通级2~3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20只,右眼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进行形觉剥夺4周,随后去遮盖3周,左眼作为自身对照;②正常对照组:10只,双眼不进行任何干预,开放饲养7周。形觉剥夺前、形觉剥夺4周后及去遮盖后第2、6、10、14和21天,测量豚鼠双眼生物学参数:睫状肌麻痹后行带状光检影测量屈光度;A超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计算出玻璃体腔长度。结果经过4周形觉剥夺,实验组豚鼠右眼向近视漂移,屈光度为(-2.88±2.30) D,诱导了(-5.50±1.9) D相对近视。去遮盖后,豚鼠右眼重新正视化,屈光度恢复的快速期发生在6 d内,14 d时双眼屈光度差值差异无显著性(t=-2.049,P=0.080),为(-0.18±0.26) D;右眼玻璃体腔长度缩短,14 d时双眼玻璃体腔长度差值差异无显著性(t=1.652,P=0.14),为(0.0234±0.0400) mm;右眼眼轴长度缩短,14 d时双眼眼轴长度差值差差异无显著性(t=1.443,P=0.192),为(0.0183±0.0359) mm。与正常对照组右眼相比,去遮盖6 d,屈光度差异为(-0.48±0.36) D,差异无显著性 (t=-1.325,P=0.206),而2 d时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差异分别为(0.0961±0.0630) mm、(0.0621±0.0386) mm,差异无显著性(t=1.652,P=0.14;t=1.607,P=0.125)。结论2~3周龄豚鼠去除形觉剥夺后可以重新进行正视化,伴随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缩短;去遮盖6 d内为眼生物学参数恢复的主要时期。

    • 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2012(6):57-6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2

      摘要 (14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 5×107个活细胞/mL (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 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 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 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全身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012(6):61-6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3

      摘要 (14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MRSA全身感染小鼠模型,为MRSA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并对系统研究MRSA感染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采用国际标准株MRSA-252建立OD600-CFU标准曲线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从感染剂量的选择、小鼠的生存率和体重变化、血液及多脏器的细菌定植量以及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时相性监测,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此途径建立的小鼠模型,致死剂量为每只5.0×109 CFU,亚致死剂量为每只1.0×109 CFU(生存率为60%~70%)。感染后小鼠生存率下降;体重下降;血液及肝脏、脾脏和肾脏均有细菌定植,定植量在感染后第3天达到高峰;心、肝、肺和肾等主要脏器中有较明显的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小鼠模型的建立,将为进一步研究 MRSA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 旋割法制备气管螺旋条评价

      2012(6):65-68.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4

      摘要 (11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改进螺旋剪法建立制备气管螺旋条的旋割法。方法40只豚鼠,用旋割法和螺旋剪法制备离体豚鼠气管螺旋条,在Kreb''s液中平衡孵育2 h后,以组胺histamine (浴槽浓度2.0×10-3 g/L)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浴槽浓度2.0×10-4 g/L)引发气管螺旋条收缩,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与张力传感器测定标本张力变化值。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在α=0.05的信度下进行t检验。结果2 g负荷下,旋割法标本histamine引发收缩幅度是螺旋剪法制备标本的1.31倍,乙酰胆碱引发收缩幅度旋割法是螺旋剪法制备标本的1.208倍,经t检验,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旋割法标本,histamine引发2 g负荷标本收缩幅度是1 g负荷的1.48倍,乙酰胆碱引发2 g负荷标本的收缩幅度是1 g负荷的1.38倍,经t检验, 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旋割法标本经histamine或acetylcholine激发收缩,洗净药物重复激发6次收缩幅度的RSD值分别为19.8%和19.1%,螺旋剪法标本经histamine或acetylcholine 6次重复引发诱发收缩幅度的RSD值分别35.3%和33.7%。结论与螺旋剪法制备气管螺旋条标本比较,旋割法制备螺旋条标本对收缩诱导剂histamine与acetylcholine的敏感性高, 标本负荷以2 g较好,旋割法标本重复利用收缩幅度变化值较螺旋剪法标本小。

    • 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组织学比较

      2012(6):69-72.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5

      摘要 (12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动物模型,通过病理学对比观察,选择最佳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中I组采用乙酸刺激法诱发溃疡性结肠炎,II组采用饮用3.5% DSS溶液诱发结肠炎,III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每日的体重,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乙酸,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均可引起小鼠疡性结肠炎。结论DSS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理想的UC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UC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较理想的工具。

    • 佐剂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分离

      2012(6):73-77.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6

      摘要 (8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动物模型;从炎性关节滑膜中分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方法应用热灭活结核杆菌H37Ra菌株与矿物油混合制备改良的佐剂,尾根部皮内注射Lewis大鼠诱导关节炎;剪取成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病变踝关节,从中剥离滑膜组织,充分剪碎后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结果成功诱导了大鼠关节炎,发病率为100%,发病时间有规律,组织学表现与RA相似;成功在体外培养了FLS并对其进行了鉴定,掌握了其生长形态和特征。结论成功制备RA动物模型并获得FLS,为今后RA发病机制探索和药物评价提供了良好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

    • 金黄色葡萄球菌反向线性杂交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2(6):78-81.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7

      摘要 (8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nuc 基因,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及两条特异性探针,用生物素标记通用引物的5′端,将两条特异性探针固定于硝酸纤维膜上,使PCR产物与探针杂交。结果建立的反向线性杂交探针方法,其检测限为2 ng/μL,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建立的反向线性杂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

    • 海洛因成瘾模型建立及中脑腹侧被盖区Bax的表达

      2012(6):82-8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8

      摘要 (9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海洛因对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的表达。结果连续给大鼠注射海洛因7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海洛因具有诱导Bax基因表达、损伤脑组织细胞的作用。

    • >综述·进展
    • 原发冲击伤模拟实验概述

      2012(6):85-89.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6.019

      摘要 (8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冲击波致伤动物模型是原发冲击伤模拟实验研究的前提和保障。目前绝大多数实验模拟冲击波是使用炸药产生冲击波和冲击波生成装置两种方法。早期建立冲击伤模型是使用烈性炸药产生冲击波致伤动物,随着技术的发展,冲击波生成装置取代烈性炸药应用到动物实验研究中。冲击波生成装置常见两种类型:生物激波管装置和激光冲击波发生装置。各种生物激波管装置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使用,激光冲击波发生装置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大大促进了冲击伤模拟实验研究的开展。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