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李密辉 , 吴晓 , 魏凯 , 林燕华 , 魏颖 , 孙婧 , 罗清莉 , 刘宝君 , 董竞成
2015, 23(3):221-22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1
摘要:目的 通过顺铂联合氟西汀对肺癌伴抑郁小鼠进行干预,检测相关指标,观察氟西汀能否通过抗抑郁作用对肿瘤起到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社交失败应激及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建立小鼠肺癌伴抑郁模型;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醇及IL-6 水平;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BDNF)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 双药组皮质醇与IL-6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双药组海马BDNF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双药组肿瘤重量、肿瘤组织中NF-κB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西汀能够降低肺癌伴抑郁小鼠血清皮质醇水平并促进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但并未发现其抗抑郁效果能够抑制肿瘤进展。
2015, 23(3):227-232.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2
摘要:目的 构建小鼠早期肺腺癌模型,为影像学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210只KM小鼠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各40只)和1个对照组(10只)。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亚硝基胍(MNNG)溶液0.2 mL(浓度2.0 mg/mL),按总剂量分为A、B、C、D和E组,分别注射1、2、4、8和12周。于首次注射后的第60、80、100、120天在每组中随机抽取10只处死,解剖肺脏并观察肿瘤鼠发生率、肿瘤数量和大小等。对照组每周皮下注射0.2 mL的生理盐水共12周。结果 ①成瘤率和成瘤总数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但首次注射第60天时,实验组均无肿瘤生成。②第80天时,A、B、C、D、E组的成瘤率分别为0%、10%、30%、40%和50%,成瘤总数分别为0、4、 42、60和81个,直径<0.5 mm的肿瘤数分别为0、4、25、31和40个。③第100天时,每组的成瘤率分别为20%、40%、100%、100%和100%,成瘤总数分别为6、19、187、223和301个,直径<0.5 mm的肿瘤数分别为5、16、132、124和123个。④第120天时,每组的成瘤率分别为30%、50%、100%、100%、100%,成瘤总数分别为30、124、302、351和362个,直径<0.5 mm的肿瘤数分别为21、98、123、140和108个。经病理证实这些肺肿瘤均为肺腺癌。结论 浓度为2.0 mg/mL的亚硝基胍溶液0.2 mL每周皮下注射,连续四周,100 d时能获得100%的肺腺癌成瘤率和最多的<0.5 mm肿瘤数,为最佳的小鼠早期肺腺癌模型。
高遄 , 徐伟 , 徐福意 , 张耀奇 , 赵莹 , 赵丽亚 , 周宇荀 , 李凯 , 肖君华
2015, 23(3):233-238.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3
摘要:目的 分析野生小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系小鼠群体的生长表型与血液生化指标,探讨替换系群体的QTL定位潜力。方法 以染色体替换系近交后代小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体长、尾长、血液生化、内脏器官重量等表型数据,统计其与C57BL/6差异显著性。结果 发现替换系小鼠在多个指标上与C57BL/6具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发育时期的外部表型上与C57BL/6相比,体重具显著差异的是B6-Chr1KM等6个品系,体长具显著差异的是B6-Chr1KM等5个品系,尾长具显著差异的是B6-Chr1KM等9个品系;部分品系在肝、脾、肾脏和脑部重量上存在与C57BL/6的显著差异;生化指标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6-Chr1CM雌鼠显著偏高,碱性磷酸酶B6-Chr1HZ雌鼠显著偏高、B6-Chr1KM雄鼠显著偏低,总胆红素B6-Chr1CM雄鼠、B6-Chr1SMX雄鼠和B6-Chr1HZ雄鼠显著偏高,甘油三酯B6-Chr1SMX雄鼠显著偏高,总胆固醇B6-Chr1TW雄鼠显著偏高。结论 培育的野生小鼠来源的1号染色体替换系群体在部分表型上与C57BL/6差异有显著性,具备作为QTL定位的遗传资源潜力。
2015, 23(3):239-24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4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状态下肿瘤大小对肾上腺皮质细胞内胆固醇稳态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220只KM小鼠右腋下接种H22肝癌腹水细胞,复制肝癌荷瘤小鼠模型,在接种第11天依据肿瘤体积排序,筛选瘤体大组和瘤体小组各18只,并设立18只正常小鼠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血脂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肾上腺组织Srb1、Ldlr、Npc1、Npc2、Stard3、Hmgcr、Lipe、Acat1、Abca1、Abcg1、Srebp-1c、Lxrα、Lxrβ、Rxrα、Apoa1、Apoe基因mRNA表达,并以Gapdh和β-actin两个基因作内参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RB1和ApoA1蛋白表达。结果 瘤体大组小鼠肿瘤质量明显大于瘤体小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两组肝癌小鼠血浆HDL-C显著下降(P<0.05);瘤体大组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胆固醇摄取相关分子Srb1、Ldlr、Apoa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SRB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ApoA1蛋白表达在肿瘤大组明显高于肿瘤小组(P<0.05);调节胆固醇酯化及其分解酶Acat1与Lipe基因表达在瘤体大组显著低于肿瘤小组(P<0.05);调节胆固醇逆向流出胞外的Abca1和Abcg1基因表达在瘤体大组也显著下降(P<0.05);而调控细胞胆固醇稳态的核受体Srebp-1c、Lxrα与Rxrα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肿瘤小组Srebp-1c、Lxrβ与Rxrα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内质网合成胆固醇的酶Hmgcr与载脂蛋白Apoe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肝癌状态下,小鼠为适应肿瘤慢性反复的应激,肾上腺皮质细胞能有效利用胆固醇合成皮质激素。
俞发荣 , 宁晓希 , 俞文 , 谢明仁 , 连秀珍 , 李登楼 , 张诗爽
2015, 23(3):245-248,25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5
摘要:目的 探索低频电刺激对不同动物血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予中国树鼩、Wistar大鼠、BALB/c小鼠低频电刺激后,分别在12、24、36 h各取一组动物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内皮素 (endothelin, ET) 水平。结果 给予中国树鼩、Wistar大鼠、BALB/c小鼠低频电刺激后12、24、36 h,NA、ET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给予利血平后24 h,再给予相同电刺激,NA、ET水平比单纯电刺激组明显降低(P<0.05~0.01)。不同动物对同一刺激的应激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按照中国树鼩、Wistar大鼠、BALB/c小鼠的顺序依次降低。结论 低频电刺激能促进中国树鼩、Wistar大鼠、BALB/c小鼠NA、ET释放,利血平具有降低机体对低频电刺激的应激作用。
2015, 23(3):249-25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6
摘要:目的 分析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探讨粪便取样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相关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BALB/c小鼠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及粪便中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进行比较,分析细菌群落在小鼠粪便及肠道各部位的分布差异。 结果 粪便与直肠、结肠中优势片段均为244、255 bp和449 bp,而小肠内容物(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优势片段则为60、73、261、268 bp和272 bp,且小肠各部位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中的细菌丰度较低,分别为6.9 log (copies)/g和8.3 log (copies)/g,而粪便中细菌丰度高达11.8 log (copies)/g,约2倍于十二指肠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 < 0.05),与大肠各部位及回肠内容物细菌丰度相当,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 大肠各部位内容物和粪便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个体差异较小肠小,适合通过粪便取样进行大肠部位特别是结直肠的肠道微生态与某些疾病的相关分析。
马婧 , 谭毅 , 谭冬梅 , 卢俊杰 , 梁浩 , 罗文萍
2015, 23(3):256-26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7
摘要:目的 观察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 LAT1)在妊娠小鼠第8天(D8)子宫中的表达,探讨LAT1在早期胎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6~8周龄SPF级KM雌鼠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AT1在妊娠小鼠D8子宫中的表达情况,原代分离D8.5的绒毛膜锥(EPCs),检测LAT1特异抑制剂2-氨基双环[2.2.1]庚烷-2-羧酸(2-aminobicyclo-(2,2,1)-heptane-2-carboxylic acid, BCH)以及LAT1的作用底物亮氨酸(L-leucine)对EPCs 黏附及外延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LAT1高表达于D8子宫蜕膜区,在EPCs中亦呈现阳性表达。LAT1的特异性抑制剂BCH显著性抑制EPCs 的外延生长,而亮氨酸对EPCs的外延生长抑制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AT1表达于小鼠早期胎盘形成期的子宫中,从而推测LAT1可能促进滋养层对母体蜕膜组织的侵袭,进而参与胎盘早期的建立。
2015, 23(3):261-26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8
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盘脱出症中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电针作用,分析电针参与脊髓微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 采用自制硅胶片在T13段脊髓的左腹侧位压迫建立椎间盘脱出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电针治疗组(n =6)、模型组(n =6)、假手术组(n =6),电针组每日电针治疗一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术后7 d后取压迫部位脊髓组织,RT-PCR法检测 Ang-1、Tie-1、Ang-2、Tie-2、VEGF、Flt-1、caspase-3、Tsp-1的mRNA表达量,组织切片法观察脊髓损伤情况。结果 电针组大鼠后肢运动机能显著改善;脊髓组结构相对完整,灰质、白质界限清晰;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ng-1、Ang-2、Tie-1、Tie-2、caspase-3、Tsp-1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VEGF、Flt-1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组与电针组相比Ang-2、Tie-1、Tie-2、caspase-3、Tsp-1极显著升高(P<0.01),Ang-1、VEGF、Flt-1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针组与假手术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脊髓压迫损伤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mRNA表达异常,电针能够下调Ang-2、Tie-2、Tsp-1和caspase-3的表达,使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水平趋于正常,从而为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2015, 23(3):267-271,29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09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方法 设计引物并利用PCR技术迅速扩增gRNA 的DNA模板片段,然后通过体外转录纯化得到gRNA;最后通过体外反应迅速对gRNA和Cas9酶切效率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 体外合成的gRNA特异性强,活性高,在靶点上成功切开DNA双链。结论 成功建立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为后续转染或显微注射筛选有活性gRNA节约了时间。
2015, 23(3):272-277.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0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应激对孕鼠乳腺发育的影响,评价相关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方法 妊娠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15 d内随机施加噪音、束缚、昼夜颠倒、冰水游泳和夹尾致痛5种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观察大鼠乳房外观变化,测量乳头直径和高度并计算乳房系数,光密度法测定乳腺组织DNA和RNA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乳腺组织雌激素(E2)、孕酮(P)、生长激素(GH)及催乳素(PRL)水平,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雌二醇、孕酮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解离常数(Kd),乳房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乳头直径和高度减小、乳房重量减轻、乳房系数减小(P<0.05,P<0.01),乳房组织DNA、RNA及RNA/DNA均明显减小(P<0.05,P<0.01),血浆E2、P和GH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组织匀浆E2和GH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E2受体和P受体Bmax明显降低、Kd均明显升高(P<0.05,P<0.01);乳腺小叶、小叶腺泡数目减少、腺泡直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心理应激能导致孕鼠乳腺发育不良,引起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异常。
宋映周 , 孙琳琳 , 任暎贞 , 张旭辉 , 许明敏 , 于淼 , 郭郁 , 图娅
2015, 23(3):278-28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1
摘要: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健、患侧白介素-1β(IL-1β)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趋势及电针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后各组又分为6个时程组(12、24、48、72、96、144 h),每个时程组10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健、患侧脑组织中IL-1β、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脑缺血大鼠患侧与健侧脑区,IL-1β和ICAM-1的表达均呈现典型的双峰模式。模型组患侧IL-1β在12 h和48 h到达峰值,健侧在12 h和144 h到达峰值。模型组患侧IL-1β表达在48 h明显高于健侧(P<0.05),在96 h和144 h又明显低于健侧(P<0.05);电针组患侧IL-1β表达在24 h、48 h和144 h均低于健侧(P<0.05)。 模型组患侧的ICAM-1在24 h和72 h达到峰值,健侧在24 h和144 h到达峰值;电针组患侧ICAM-1表达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健侧(P<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降低大鼠患侧脑组织中IL-1β和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
2015, 23(3):285-29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2
摘要: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观察豚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乳头形态,并探讨豚鼠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20只普通级豚鼠,进行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测量,以及运用OCT观察豚鼠RNFL厚度及视乳头形态。结果 豚鼠等效球镜与RNFL平均厚度、上方RNFL厚度、颞侧RNFL厚度、下方RNFL厚度、鼻侧RNFL厚度呈正相关;而眼轴长度与RNFL平均厚度、上方RNFL厚度、颞侧RNFL厚度、下方RNFL厚度、鼻侧RNFL厚度呈负相关。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与盘沿面积、视盘面积、平均杯盘比、杯容积无相关性。等效球镜和垂直杯盘比无相关性,而眼轴长度与垂直杯盘比存在正相关。结论 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对豚鼠各方位RNFL厚度均有影响。在使用豚鼠作为高眼压动物模型时,需考虑其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影响。
2015, 23(3):291-29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3
摘要: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电针干预下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促大鼠脑内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I/R组)、模型+电针组(I/RE组)、模型+电针+L-NAME组(I/REL组)。除N组外的各组局灶脑缺血1.5 h后分为再灌注1、2、7 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在各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骨髓中VEGFR2+EPCs数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缺血皮质区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皮质区VEGFR2阳性细胞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计数。结果 与I/R组比较,电针可明显提高骨髓及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P<0.01,P<0.05),而I/REL组的VEGFR2+EPCs数量相比于I/RE组则显著降低(P<0.01)。各时间点I/RE组缺血皮质区VEGFR2阳性细胞表达,VEGFR2 mRNA表达及CD34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I/R组(P<0.01),而I/REL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电针可动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EPCs促大鼠缺血脑区血管再生,该作用在eNOS被抑制后减弱,推测电针动员EPCs促血管再生的作用与eNOS的激活有关。
2015, 23(3):297-30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4
摘要:目的 在细胞水平筛选恒河猴 P21基因的有效沉默靶点。方法 检测 COS-7 中 P21基因的表达水平;设计shRNA并构建P2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FUGW-TDT-P21shRNA转染 COS-7 细胞,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沉默效率,并以 Western blot 在蛋白水平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到四个有效的靶位,分别位于P21 mRNA 的541-561、542-562、215-239、624-648 bp。四个靶位点在mRNA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 (91.82±3.21)%、(82.47±2.48)%、 (81.31±2.69)%和(87.35±4.59)%。相应的蛋白表达量为(11.97±0.70)%、(20.22±0.65)%、 (23.21±0.63)%和(14.42±0.86)%。结论 在细胞水平筛选得到四个有效的 P21基因沉默靶点,可用于恒河猴基因沉默研究。
吴玉娥 , 李航 , 陈梅玲 , 龚宝勇 , 张钰 , 黄韧
2015, 23(3):301-30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5
摘要:目的 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规范其操作方法。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CY)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后,选择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和非白念珠菌(C. parapsilosis)分别接种ICR小鼠,从免疫抑制、菌株制备、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等方面对建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生存分析、组织载菌量和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显示肾脏为靶器官,多器官弥散性真菌感染的典型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 通过对建模过程各环节进行规范,可得到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免疫防御及抗真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李晓菲 , 陶玉芬 , 刘建生 , 李超 , 梁新新 , 叶尤松 , 唐东红 , 刘红旗
2015, 23(3):306-311.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6
摘要:目的 探索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中mTOR信号的变化。方法 LPS/D-gal通过腹腔注射ICR雌性小鼠诱导急性肝炎模型。观察记录24 h内的存活率或在注射后6 h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 LPS/D-gal注射24 h内引起小鼠急性死亡。注射后6 h,引起血清中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肝脏组织炎性因子Tnfa和Il6表达水平上调。HE染色显示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研究结果表明LPS/D-gal可诱导ICR小鼠成为急性肝炎动物模型。此外,肝脏组织免疫印迹分析发现,mTOR和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活性增加,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也显著增强。然而mTOR信号的抑制剂雷帕霉素并不能控制LPS/D-gal引起的肝脏凋亡和提高存活率。结论 mTOR信号在LPS/D-gal诱导的急性肝炎的致病机制中可能发挥多重作用。
张冲 , 王恒树 , 阚秀莲 , 李健 , 郭梅 , 祁永玲 , 韩艳丽 , 杨瑞成
2015, 23(3):312-31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7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固筋方对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血清及关节液IL-1、TNF-α的表达影响及调节机制。方法 新西兰兔7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均用改良Hulth法造,取血清及膝关节前方部分滑膜组织、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ELISA法IL-1、TNF-α含量。结果 西药组关节间隙狭窄,介于模型组和中药组之间,关节面粗糙,骨赘明显;中药组关节间隙稍窄,关节面稍粗糙伴轻微骨赘。模型组血清及关节液IL-1、TNF-α含量比正常组升高 (P<0.01)。两个给药组血清及关节液IL-1、TNF-α含量比模型组降低 (P<0.01),两给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补肾固筋方通过降低骨关节炎中IL-1、TNF-α的分泌水平促进软骨修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贺银丽 , 郭珣 , 赵显莉 , 裴彦宇 , 孙井江 , 高虹
2015, 23(3):316-32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8
摘要:目的 研究PPARα转基因小鼠在评价PPARα激动剂类药物毒性时,是否比传统动物更敏感。方法 8周龄PPARα转基因小鼠(Tg)和C57BL/6J小鼠(WT),雌雄各半,分别随机分成3组,氯贝丁酯高剂量组(400 mg/kg)、氯贝丁酯低剂量组(300 mg/kg)、溶媒对照组(10%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灌胃一个月,给药结束后检测血生化指标、心肝肾脏器系数及病理改变,并观察动物的一般生长情况。结果 ①血生化:Tg♂高、低剂量组肌酐(CRE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显著高于各对应的野生型对照组(P<0.01,P<0.05)。②脏器系数:Tg高、低剂量组肾脏系数与Tg溶媒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0.01,P<0.05)。③组织病理:Tg各剂量组肝脏、肾脏病理损伤较WT各剂量组更严重。 结论 PPARα转基因小鼠评价PPARα激动剂药物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时比常规C57BL/6J野生小鼠更敏感,是一个新的动物模型。
2015, 23(3):321-32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19
摘要: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目前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增加,情感冲击加大,造成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长。随着对抑郁症研究的深入,抑郁症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的研发。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状态的程度以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价值。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及整体、器官、分子水平的评价指标,为后续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文献参考。
2015, 23(3):327-33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3.020
摘要: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已成为行业热门话题,本文试图根据文献报道,结合实践经验就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的使用原则、环境丰富化的设定、环境丰富化类型以及实施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注意的要点展开讨论,期望能够对行业实施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有些许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