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斑马鱼胚胎胚盾特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2016, 24(5):441-447.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1

      摘要 (1059) HTML (0) PDF 965.18 K (1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由于原肠期细胞的剧烈运动,在斑马鱼胚胎的背侧汇聚形成了称为胚盾(shield organizer)的结构,是胚胎发育的信号组织中心,在背腹轴建立和胚层诱导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系统鉴定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为进一步探讨胚盾形成的机制及其指导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 Tggsc:GFP)转基因鱼在胚盾表达特异的绿色荧光。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富集GFP阳性细胞并提取总RNA进行RNA深度测序,检测可能在胚盾高水平表达的基因。然后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若干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结果Tggsc:GFP)转基因鱼胚胎中分离富集到了纯度超过96%的GFP阳性细胞,RNA深度测序的结果显示有65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整胚细胞或GFP阴性细胞高2倍以上。最后,确认了KIAA1324、ripply1、twist2、isthmin1、nme4、zgc174153、rrbp1b等7个基因在胚盾特异表达。结论 系统鉴定到了斑马鱼胚胎胚盾特异表达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基因沉默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抑制SaOS-2细胞成骨分化

      2016, 24(5):448-453.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2

      摘要 (860) HTML (0) PDF 861.95 K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issue transglutaminase,TG2)是否参与人SaOS-2细胞系成骨分化过程。方法 使用携带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的慢病毒转染SaOS-2细胞以敲减TG2表达,以SaOS-2细胞及转染了含阴性对照shRNA病毒的SaOS-2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并进行以下检测:诱导14 d后各组矿化情况(茜素红染色);诱导4、7 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I型胶原、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表达,并与诱导前的表达水平相比较。结果 SaOS-2细胞组及转染阴性对照shRNA组在体外成骨诱导过程中I型胶原、骨钙素、BMP-2的mRNA表达和ALP活性逐渐增加,14 d时形成明显矿化结节,而TG2敲减后的SaOS-2细胞在诱导14 d时矿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7 d时ALP活性及I型胶原、骨钙素、BMP-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参与SaOS-2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及矿化。

    • 比较谷氨酸引起两品种大鼠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的差异

      2016, 24(5):454-459.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3

      摘要 (1041) HTML (0) PDF 894.64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Wistar大鼠及SD大鼠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T)对谷氨酸所致细胞肿胀的差异。方法 利用新生1 d的Wistar大鼠和SD大鼠进行AST原代及传代培养,传代培养10 d分别给予1、10 mmol/L谷氨酸孵育48 h,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检测细胞活性,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细胞周长表示细胞体积变化,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变化。结果 谷氨酸对不同品种大鼠AST活性影响没有差异(P>0.05)。在正常情况下,Wistar大鼠AST周长小于SD大鼠,在给予谷氨酸处理后,均明显大于SD大鼠(P<0.05)。在给予1 mmol/L谷氨酸后,Wistar大鼠AST的AQP4 mRNA表达明显高于SD大鼠(P<0.05)。结论 Wistar大鼠AST对谷氨酸所致细胞肿胀较SD大鼠明显,且谷氨酸对两品种大鼠AST上AQP4表达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

    • 芍药苷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干预作用

      2016, 24(5):460-46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4

      摘要 (1666) HTML (0) PDF 858.56 K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芍药苷给药后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影响。方法 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卵蛋白特异性IgE(OVA-IgE)和趋化因子CCL19、CCL21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CCR7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芍药苷干预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BALF中OVA-IgE和CCL19、CCL2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CCR7mRNA、CCR7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芍药苷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趋化因子CCL19/CCL21及其受体CCR7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葛根素上调miR-155-3p降低内脏脂肪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2016, 24(5):465-469.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5

      摘要 (1039) HTML (0) PDF 789.90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内脏脂肪素(visfatin)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因子及miR-155-3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visfatin干预HUVEC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不同浓度(0.5,1.0,2.0 g/L葛根素分别干预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内CRP和NF-κB的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内miR-155-3p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蛋白水平。结果 Visfatin能显著抑制HUVEC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葛根素中、高浓度组可明显抑制visfatin对HUVEC细胞损伤作用;此外,葛根素中、高浓度组能显著降低细胞上清CRP 和NF-κB水平,增加细胞内miR-155-3p基因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增加miR-155-3p水平可显著降低下游MyD88蛋白表达,抑制HUVEC分泌CRP 与NF-κB,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葛根素能显著减轻visfatin诱导HUVEC炎症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上调miR-155-3p水平抑制靶基因MyD88蛋白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内CRP与NF-κB水平有关。

    • 广西巴马小型猪2型糖尿病模型骨骼肌糖代谢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2016, 24(5):470-473.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6

      摘要 (891) HTML (0) PDF 739.02 K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代谢及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基因(PGC-1α、Glut-4、ERRα、NRF-1、TFAM和线粒体基因)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广西巴马小型猪T2DM模型建立的发病组和未发病组的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利用QRT-PCR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对糖代谢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RNA和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在广西巴马小型猪背最长肌中,T2DM组PGC-1α、Glut-4、ERRα和NRF-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T2DM组,TFAM和线粒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稍低于非T2DM组。结论 在T2DM巴马小型猪骨骼肌中,上调PGC-1α及其下游基因Glut-4、ERRα和NRF-1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改善葡萄糖代谢;而线粒体合成不足,致使ATP合成量不够,或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 Noggin基因沉默对BMP和Wn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2016, 24(5):475-48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7

      摘要 (1647) HTML (0) PDF 894.73 K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分析Noggin基因沉默对毛囊发育中BMP和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Noggin基因沉默的MC3T3-E1稳转细胞系中BMP-2、BMP-4、BMPR-IA、BMP-6、BMP-7、LEF-1、β-caten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MP信号通路中的五个基因的表达都受到Noggin基因沉默的显著的影响,其中BMP-2(P<0.001)、BMP-4(P<0.01)、BMP-6(P<0.001)、BMP-7(P<0.001)表达量均升高;BMPR-IA(P<0.01)表达量降低。同时Wnt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基因LEF-1(P<0.001)、β-catenin(P<0.001)的表达也都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条信号通路中这几种蛋白的表达也都受到影响,其中显著升高的有BMP-2(P<0.05)、BMP-4(P<0.05)、BMP-6(P<0.05)和BMP-7(P<0.05);显著降低的是β-catenin(P<0.05)、BMPR-IA(P<0.01)和LEF-1(P<0.001)。结论 在体外Noggin基因对BMP信号通路可能存在反馈性抑制机制,而对Wnt信号通路存在反馈性激活机制,为下一步探究在体内Noggin基因对BMP和Wnt信号通路表达的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 每周单次皮下注射rhPTH(1-34)促进大鼠的骨折愈合

      2016, 24(5):481-486.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8

      摘要 (916) HTML (0) PDF 1.19 M (1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每周单次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rhPTH(1-34)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 5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左侧胫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根据皮下注射rhPTH(1-34)的剂量及频次,随机分为5组(n=10/组):每周10、20 μg/kg组;每日10、20 μg/kg组;每周皮下注射等量(50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治疗4周后处死取材,分别行小动物X线、双能X线、micro-CT及三点弯曲生物力学实验检测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无论每周或每日皮下注射rhPTH(1-34)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每周20 μg/kg组骨折愈合效果好于对照组,其中rhPTH(1-34)每周20 μg/kg组在骨密度、矿化的骨痂体积、骨痂总体积、矿化的骨痂体积占骨痂总体积百分数、最大载荷方面分别比对照组高26.2%、51.4%、21.6%、24.5%、29.3%。每周20 μg/kg、每日10 μg/kg及每日20 μg/kg组的最大载荷均高于对照组(P<0.01);每周20 μg/kg组骨密度、骨微结构、力学强度均与每日10 μg/kg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每周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rhPTH1-34)(10、20 μg/kg)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相同单次剂量,每日皮下注射的效果仍优于每周皮下效果。

    • 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

      2016, 24(5):487-493.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9

      摘要 (952) HTML (0) PDF 1.67 M (1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多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DM)早期大鼠视网膜病变(DR)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180±;15)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30)和模型组(DM组,n=45)。DM组按30mg/kg体重腹腔注射3%的STZ,连续5 d。成模后每周测量体重、血糖等指标。分别在成模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安乐死10只动物,对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消化铺片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模型成立后第 2 周,动物表现出多食、多饮、多尿的糖尿病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4周时仅见视网膜变薄,8周时视网膜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指状突起,吞饮泡增多。12周时毛细血管膨大,毛细血管细胞凋亡,核固缩、深染。视网膜变薄,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视网膜周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脱落空泡样变。模型组大鼠视网膜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呈条索状连续排列,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多次注射STZ 诱导的大鼠DR模型表现出人类早期视网膜病变相似的特征,可用于发病机理、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

    • 裸鼠肺癌脑转移模型中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观察

      2016, 24(5):494-498.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0

      摘要 (1245) HTML (0) PDF 1.18 M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硝酸镧示踪电镜技术观察裸鼠肺癌脑转移模型中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方法 从8只BALB/c裸鼠随机选取6只经左心室注射的方法,接种处于对数期生长的人肺腺癌细胞PC-9(1×106/0.1 mL),作为模型组;另2只裸鼠未经任何处理作为空白组。接种后观察裸鼠状态,在第4周行硝酸镧示踪电镜技术观察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并留取肺、脑脏器,病理HE染色观察。结果 模型组裸鼠于第3周开始出现体重减轻,并逐渐出现恶液质,全部裸鼠于第4周处死。肉眼取材时,胸廓、肺、脑、脏器均未见到转移灶。HE染色示:模型组裸鼠均出现大小不一的多发脑转移灶。硝酸镧示踪电镜示,模型组可见硝酸镧颗粒侵入到血管腔外,稀疏或者弥漫地分布在脑组织中,空白组镧颗粒仅沉积在血管腔内。结论 弥散分布地镧颗粒说明了模型中血脑屏障结构的不完整性,而肺癌脑转移的发生伴随着血脑屏障结构的破坏。

    • 封闭群子午沙鼠的寄生虫感染及药物净化效果

      2016, 24(5):499-502.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1

      摘要 (1313) HTML (0) PDF 725.26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建立清洁级子午沙鼠种群奠定基础,为制定子午沙鼠寄生虫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封闭群子午沙鼠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胺菊·氯菊酯、吡喹酮、替硝唑三种药物,分为高、中、低剂量对子午沙鼠用药,观察子午沙鼠体内外寄生虫驱除情况。结果 在子午沙鼠体内检出鼠三毛滴虫和短膜壳绦虫两种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有鼠肉螨。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杀死子午沙鼠体表食肉螨,鼠肉螨用1%的胺菊·氯菊酯药浴子午沙鼠三次即可驱除子午沙鼠体表的鼠肉螨,有螨动物只数为零。吡喹酮中剂量组(31 mg/kg)有完全杀死子午沙鼠体内短膜壳绦虫的作用,且为最佳给药剂量。替硝唑中剂量组(42 mg/kg)为净化子午沙鼠体内鼠三毛滴虫的最佳剂量。结论 现有的子午沙鼠体内有鼠三毛滴虫和短膜壳绦虫感染,体外有鼠肉螨寄生,三种抗寄生虫药物具有选择性驱除这些寄生虫的作用。

    • 基于OPG/RANK/RANKL系统比较研究前肢畸形WHBE兔骨代谢特征

      2016, 24(5):503-51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2

      摘要 (865) HTML (0) PDF 950.47 K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OPG(osteoprotegerin)/RANK(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系统比较研究前肢畸形WHBE兔骨代谢特征。方法 取WHBE兔、日本大耳白兔、前肢畸型WHBE兔各10只,分为3组,标记为HWR(healthy WHBE rabbit)、HJR(healthy Japanese rabbit)和FMWR(forelimb malformation WHBE rabbit)组。用X射线机所拍摄X-线片观察各组兔前肢尺桡部形状并测定平均灰度值;通过骨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对前肢骨组织进行微观形态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PG、RANKL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OPG/RANK/RANKL蛋白在血清和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HWR和HJR组比较,FMWR组兔前肢尺桡部呈异常弯曲状,骨皮质明显变薄,X-线片所示灰度值显著低于HWR组(P<0.05)。FMWR组兔在肝脏RANKL基因表达水平和RANKL/OPG mRNA比值(P<0.01),血清RANK、RANKL蛋白含量及RANKL/OPG比值(P<0.05,P<0.01),骨组织RANKL蛋白表达阳性指数及RANKL/OPG比值(P<0.05,P<0.01)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HWR组和HJR组。与HJR组比较,HWR组兔肝脏OPG和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前肢畸形WHBE兔存在骨质量下降、骨组织受损现象,RANKL/OPG比值明显升高,骨代谢紊乱是其骨骼发生畸形的主要原因。与日本大耳白兔在RANKL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品种差异可能是WHBE兔对前肢畸形易感的诱因。

    • Lewis大鼠下丘脑中肾阳虚相关mRNA表达及超微结构观察

      2016, 24(5):511-51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3

      摘要 (1100) HTML (0) PDF 1.34 M (1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Lewis大鼠下丘脑肾阳虚相关基因表达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进一步对Lewis大鼠肾阳虚体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Lewis大鼠与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法的肾阳虚模型进行比较,并通过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中TNF-α、IFN-γ、IL-10、CRH、MR、GR mRNA表达和下丘脑、肾上腺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等,对Lewis大鼠肾阳虚体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与正常Wistar大鼠比较,Lewis组大鼠下丘脑GR、I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下丘脑CRH、TNF-α、IFN-γ、IL-10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Lewis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略变薄,线粒体减少,且有轻微变形肿胀;Lewis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体胞核大,核形不规则,线粒体明显减少,神经细胞突触减少,突触前部的分泌小泡减少。结论 Lewis大鼠下丘脑和肾上腺存在一定程度的超微结构改变,且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CRH mRNA的异常表达,这可能与其自身HPA轴的功能失衡有关。

    • 子宫腺肌病小鼠的药物疗效及其疼痛机制

      2016, 24(5):516-52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4

      摘要 (890) HTML (0) PDF 865.49 K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腺肌病小鼠药物治疗疗效及疼痛机制。方法 他莫昔芬法建模。以不同药物治疗后,监测小鼠动情周期,检测5-HT、GnRH-R、NGF、NF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5-HT水平明显高于造模组。GnRH-R及NGF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异位内膜。NF在正常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结论 与全量抑那通相似,半量抑那通可减缓腺肌病进展,但对动情周期影响无明显优势。全量抑那通后使用达英-35可巩固疗效。5-HT可能在腺肌病疼痛机制中发挥作用。

    • 文蛤肉水解液的致突变性

      2016, 24(5):521-52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5

      摘要 (937) HTML (0) PDF 730.84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文蛤肉水解液的致突变性,为文蛤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Ames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骨髓微核试验和CHL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3项致突变性试验,检测文蛤肉水解液有无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试验中文蛤肉水解液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在加与不加S9时5株试验菌株结果为阴性。CHL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文蛤肉水解液各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各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为阴性。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和范围下,文蛤肉水解液未见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 NOD/SCID雌性小鼠动情周期的观察

      2016, 24(5):526-528,54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6

      摘要 (1105) HTML (0) PDF 1.52 M (1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切除术后阴道涂片的变化。方法 连续观察9 d NOD/SCID鼠,每日进行两次阴道涂片,计算动情周期时间及发生率。卵巢切除后,阴道涂片并观察阴道涂片变化。结果 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为4~6 d。有规律动情的小鼠占80%。阴道口状态与动情周期无明显相关。卵巢切除术后,阴道涂片呈动情后期或动情间期改变。结论 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法可判断NOD/SCID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及特点,NOD/SCID雌性小鼠卵巢切除手术有效。

    • >研究进展
    • MicroRNA-424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2016, 24(5):529-534.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7

      摘要 (924) HTML (0) PDF 742.01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R-424是miR-16家族成员。近年研究表明miR-424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miR-424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及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miR-424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miR-424可作为肿瘤诊断、分期、预后的生物标记物,可用于明确肿瘤范围,也可作为肿瘤的治疗靶物。

    • 靶向基因修饰技术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16, 24(5):535-539.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8

      摘要 (908) HTML (0) PDF 734.67 K (1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在人类相关疾病机理研究、药物研发、器官移植研究和干细胞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但由于传统基因修饰动物构建技术难度大、效率低等限制,在中型、大型动物中获得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还很少。近年来新兴的靶向基因修饰技术,包括ZFNs、TALENs、CRISPR/Cas9等,为高效率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构建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就ZFNs、TALENs、CRISPR/Cas9的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进行概况介绍,并详细地阐述这些技术在中型和大型动物中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构建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KO Rag1/ Rag2兔、KO Rag1/ Rag2猪、KO IL2rg猪、KO Ppar-γ/ Rag1猴等。这些免疫缺陷动物模型不仅能用于人类SCID相关疾病研究,评价干细胞移植的效率和安全性,且可进行临床前手术治疗研究,生产人源化动物模型等,进而架起实验动物与医学应用的桥梁,促进临床前细胞再生策略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发展。

    • 阿尔茨海默病与PRNP突变体小鼠动物模型

      2016, 24(5):541-545.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19

      摘要 (914) HTML (0) PDF 800.93 K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由β淀粉样蛋白造成的人类神经损伤性痴呆病之一,目前尚无治疗办法。朊蛋白是β淀粉样蛋白的受体,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具有传递神经毒性和保护神经细胞的双重作用。人朊蛋白编码基因(PNRP)多态性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而PRNP突变体小鼠的发现提升了动物模型在朊蛋白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不足。本文总结了朊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中的作用及PRNP突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并详细总结了PRNP突变体小鼠的发现及在蛋白沉淀样病变研究中的应用和价值,旨在为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无菌猪的研究进展

      2016, 24(5):546-550.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20

      摘要 (1365) HTML (0) PDF 738.50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菌猪是采用现有微生物检测技术,检测不出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的一种悉生物,在现代畜牧生产和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无菌猪最早用于畜牧生产的疫病净化,研究肠道菌群、动物疫病之间的关系。无菌猪和人在解剖、生理及遗传上具相似性、无微生物背景干扰,目前在医学生物学研究肠道菌群与生长发育与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作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新技术研究的特殊动物模型。本文主要综述无菌猪的特性、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