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模拟衰老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1

      摘要 (1839) HTML (0) PDF 5.87 M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衰老模型,模拟老年大鼠体内星形胶质细胞衰老,探讨衰老的星 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新生 1 d 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和 15 d 胎鼠端脑神经干细胞,200 μmol / L H2O2 诱导星型胶质细胞 4 h 建立衰老模型;收取培养 3 d 和 7 d 衰老细胞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以 1 ∶3或 1 ∶2的比例加入神经干细胞增殖培养基中,通过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球计数观察对增殖功能的影响,以正常星型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作为对照。结果 3 d 正常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短期增殖无影响,对长期增殖有抑制作用;3 d 衰老条件培养基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7 d 正常条件培养基促进神经干细胞短期增殖,对长期增殖有抑制作用;7 d 衰老条件培养基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大于正常条件培养基。 结论 H2O2 诱导衰老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长期增 殖的抑制作用大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

    • 背根神经节 p-CaMKⅡ表达上调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中的作用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2

      摘要 (2015) HTML (0) PDF 4.02 M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神经病理痛(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 模型大鼠不同时期背根神经节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上磷酸化钙调激酶 II(p-CaMK II)的表达情况。 方法 1)取 21 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 DNP 大鼠模型,分别观察造模前(Base),造模后 7 d(Day 7),14 d(Day 14), 21 d(Day 21),28 d(Day 28)热辐射刺激的缩足反应时间(paw withdrawal latency, PWL)变化情况;并在上述各时间点取大鼠 L4-L6 DRG,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 L4-L6 DRG 上 p-CaMKII 阳性细胞表达情况。 (2)将 20 只大鼠随机分 为正常+生理盐水(Control+NS)组,模型+生理盐水(DNP+NS)组,模型+CaMKII 抑制剂 KN93 组(DNP+KN93);STZ 注射 14 d 后,DNP+KN93 组予以足背注射 KN93 溶液,其余两组分别予以注射等量 NS。 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 DNP 模型组大鼠 D7 PWL 无明显改变,Day 14、Day 21、Day 28 PWL 显著降低。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 STZ 注射 7、14、21、28 d 后,DNP 大鼠 L4 DRG 上 p-CaMKII 的阳性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L5 和 L6 DRG 上 p-CaMKII 的阳性细胞表达亦显著上升。 ( 2) KN93 干预前,DNP +NS 组与 DNP +KN93 组 PWL 无显著差异,干预 1 h 后,与 DNP+NS 组相比,DNP+KN93 组 PWL 明显升高。 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的产生和维持与 DRG 神经元 p-CaMK II 表达上调有关,足背注射 CaMK II 抑制剂 KN93 可抑制热痛觉过敏反应

    • 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行为观察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3

      摘要 (2193) HTML (0) PDF 4.18 M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动态观察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痛情绪的改变情况,探索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诱导焦虑、抑郁情绪的时间差异性。 方法 所有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于足底注射 CFA 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 动态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 1,3,7,18 和 26 d 机械缩足阈变化 (PWTs);观察造模后 28 d 旷场实验(OF),29 d 高架 O 迷宫实验(EZM),30 d 新奇食物抑制实验(NSF),造模后 12,20 和 31 d 大理石掩埋实验(MBT),造模后 17,25 和 35 d 糖水偏爱度实验(SPT)中大鼠行为改变情况。 结果 造模后 1 d,模型对照组大鼠 PWTs 显著降低(P < 0. 01),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 01)。 模型对照组在 OF 中较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中央区运动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显著减少( P < 0. 01);在 EZM 中较空白对照组大鼠的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开放臂进入次数显著减少(P < 0. 05); 在 NSF 中较空白对照组大鼠摄食潜伏期明显增加(P < 0. 05),且食物消耗量无明显差异(P > 0. 05);而 MBT 仅模 后 31 d,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大理石埋藏数量显著增加(P < 0. 05);SPT 中模后各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 05)。 结论 CFA 诱发的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在 4 周后可出现多种与焦 虑样情绪相关的动物行为改变,但在 5 周内均并未观察到与抑郁样情绪相关的动物行为改变。

    • 小鼠孵化囊胚及其休眠胚胎程序化冷冻-解冻前后 Mgst1 基因的差异表达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4

      摘要 (3091) HTML (0) PDF 4.60 M (1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小鼠孵化囊胚以及其休眠胚胎程序化冷冻并解冻处理前后 Mgst1 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以及 Mgst1 蛋白的差异表达分布情况,分析 Mgst1 基因在小鼠胚胎程序化冷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胚胎抗冻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方法 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采集 Mgst1 蛋白在胚胎中表达分布的免疫荧光图像;使用 qRT-PCR 技术鉴定 Mgst1 基因在胚胎中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通过免疫荧光图像发现,Mgst1 蛋白在小鼠冷冻前后的孵化囊胚与休眠胚胎中均有表达;通过 qRT-PCR 发现,冷冻前的孵化囊胚与休眠胚胎的 Mgst1 基 因相对表达无显著差异(P > 0. 05);冷冻后的孵化囊胚 Mgst1 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冷冻之前显著上调(P < 0. 05);冷 冻后的休眠胚胎 Mgst1 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冷冻之前极显著上调(P < 0. 01);冷冻后的休眠胚胎 Mgst1 基因相对表 达量较冷冻后的孵化囊胚显著上调(P < 0. 05)。 结论 Mgst1 基因可能在小鼠胚胎抗冻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正调控作用。

    • 利用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筛选 CA16 致病相关基因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5

      摘要 (1631) HTML (0) PDF 3.43 M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柯萨奇病毒 A16 型(Coxsachievirus A16,CA16)是手足口病主要致病病原体之一,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遗传多样性小鼠(Genetic Diversity Mice)筛选 CA16 致病相关基因,深入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制。 方法 选取 23 个遗传多样性小鼠品系为实验组,近交系 C57BL/ 6 小鼠为阴性对照组,均经腹腔感染 107 Copies CA16 病毒,取材血液和后肢骨骼肌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测定样本的病毒载量,之后利用 The Gene Mine 系统遗传学数据库分析感染数据,筛选获得 CA16 致病相关基因。 结果 依据感染小鼠血液和肌肉中病毒拷贝数均高于 104 Copies/ (μL/ mg)的筛选标准,得到 7 个对 CA16 易感的遗传多样性小鼠品系,且这些小鼠的骨骼肌组织表现出显著的病理损伤;同时基于 The Gene Mine 专业数据库的相应数据分析,发现小鼠 3 号及 4 号染色体与 CA16 致病最为相关,并最终筛选到 16 个可能与 CA16 致病相关的基因。 结论 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为 CA16 致病相关基因研究提供新思路。

    • 羟氯喹对狼疮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6

      摘要 (1583) HTML (0) PDF 4.79 M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TC 小鼠)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细胞分布的影响。 方法 将 30 周龄的雌性 TC 小鼠随机分配,实验组经灌胃给予羟氯喹治疗处理[10 mg / ( kg·d)],对照组经灌胃给予 生理盐水处理[10 mg / (kg·d)],共处理 5 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抗 dsDNA 抗体滴度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比例。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脾 B 淋巴细胞和生发中心 B 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脾调节性 T 淋巴细胞(Treg)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小鼠抗 dsDNA 抗体水平变化及 Th17 淋巴细胞比例变化无明显差异(P> 0. 05)。 结论 羟氯喹对狼疮小鼠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并且可缓解 TC 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

    • 小鼠巨噬细胞 RAW264. 7 细胞电穿孔转染条件的建立和验证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7

      摘要 (2241) HTML (0) PDF 4.20 M (2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并验证 RAW264. 7 细胞中电穿孔转染 TRIB3 过表达质粒和 TRIB3 siRNA 的条件,建立适用于 RAW264. 7 细胞的最佳电穿孔转染方案。 方法 通过改变脉冲电压、脉冲时长和质粒浓度等条件,将载体为 pCMV6-Entry 的 TRIB3 过表达质粒和 TRIB3 siRNA 转入 RAW264. 7 细胞,24 h 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72 h 后 Western Blot 法检测 TRIB3 蛋白表达以验证目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 结果 (1) 以不同脉冲电压转染时,110 和 120 mV 组细胞形态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无差异,130 和 140 mV 组悬浮细胞较多、细 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120、130 和 140 mV 组 TRIB3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5);(2)以不同脉冲 时长进行转染时,10 和 20 ms 组细胞形态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无差异,30 ms 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20 和 30 ms 组 TRIB3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1);(3)以不同质粒浓度进行转染时,2 和 4 μg 组细胞形态 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无差异,6 μg 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 0. 05),4 μg 组 TRIB3 表达显著增加(P< 0. 01);(4) 以 120 mV、20 ms 条件转染不同浓度 TRIB3 siRNA 时,各组细胞形态和存活率均与对照组无差异,10 nmol / L 组 TRIB3 表达仅为对照组的 0. 19 倍( P< 0. 01)。 结论 以 120 mV、20 ms 条件在 RAW264. 7 细胞中电穿孔转染 TRIB3 过表达质粒(每样本 4 μg)和 TRIB3 siRNA(10 nmol / L),在保证较高的细胞存活率的同时能显著改变目的基 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为后续 RAW264. 7 细胞中质粒转染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借鉴。

    • 不同 FMDV 易感性豚鼠 PBLC 对模拟 FMDV 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8

      摘要 (1964) HTML (0) PDF 4.80 M (1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豚鼠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性的遗传学和免疫学机制。 阐明 FMDV 假病毒感染的细胞用于研究 FMDV 发病机制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含有 FMDV-VP1 片段的慢病毒载体侵染豚鼠原代肾细胞,构建 FMDV 假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分离 FMDV 易感性(Zmu-1:DHP 品系)和抵抗性(英国种)的两个品系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未经抗原处理),与假病毒侵染的靶细胞共培养,用细胞毒性实验测定 PBLC 的杀伤率,并使用 ELISA 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测定两个品系豚鼠 PBLC 中 CD32+ / CD4+及 CD3+ / CD8+细胞的比例。 结果 对于两个品系豚鼠而言,实验组 PBLC 的细胞毒性均显著大于各自的对照组( P < 0. 01);抵抗性品系豚鼠 PBLC 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显著大于易感性品系豚鼠(P < 0. 01);抵抗性品系豚鼠 PBLC 分泌的细胞杀伤因子 PF、GRA、GRB 及细胞表面 Fas 表达量显著大于易感性品系豚鼠( P < 0. 01) ,但分泌的 FasL 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 > 0. 05) ;抵抗性品系豚鼠 PBLC 分泌的细胞因子 IFN-γ、TNF-α、IL-2 及 IL-12 含量显 著大于易感品系(P < 0. 05) ,细胞表面 MHC I 及 MHC II 差异不显著(P > 0. 05) ;含有 FMDV-VP1 片段的慢病毒载体侵染豚鼠原代肾细胞,可使细胞表面表达 FMDV-VP1 蛋白;抵抗性品系豚鼠 PBLC 中 CD4+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易感性品系(P < 0. 05) ,抵抗性品系豚鼠 CD8+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易感性品系(P < 0. 05) 。 结论 FMDV-VP1 片段显著激发了效应细胞的免疫反应,增强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抵抗性豚鼠 PBLC 对 FMDV 感染细胞具有较强的天然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对靶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的过程中,效应细胞分泌的细胞免疫因子参与了相关过程;通过含有 FMDV-VP1 片段的慢病毒载体侵染豚鼠原代肾细胞,构建 FMDV 假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有效模拟 FMDV 对靶细胞的感染,可提升后续研究工作的安全性。不同品系豚鼠的遗传特性决定了其对 FMDV 易感 性的差异。

    • 猪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鉴定和注释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09

      摘要 (2100) HTML (0) PDF 10.07 M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鉴定猪的免疫球蛋白基因,为研究猪对疾病的抗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生猪养殖及其作为医学模式动物都有一定意义。 方法 使用 Blast+,R,DNAstar,WebLogo 等软件通过人免疫球蛋白基因信息对猪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进行预测分类。 结果 共鉴定到猪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 43 个,分为 7 个基因家族;免疫球蛋白 κ 轻链(IGK)基因 27 个,分为 6 个基因家族;免疫球蛋白 λ 轻链( IGL)基因 25 个,分为 9 个基因家族。 结论 我们发现了 43 个猪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其中可能存在假基因。 同时猪免疫球蛋白两种轻链基因比例接近,这可能与其免疫特性有关,但仍需要相关的试验数据来开展研究。

    • 秀珍菇粉对 H22 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0

      摘要 (1658) HTML (0) PDF 5.55 M (1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秀珍菇抗肿瘤作用及其抑瘤机制。 方法 选用 ICR 雄性小鼠 60 只,取 10 只作为空白组,剩余 50 只小鼠通过腋部皮下接种 H22 小鼠腹水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 药(CTX)组、秀珍菇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 模型组小鼠灌服生理盐水,阳性药组小鼠按 20 mg / kg 体重隔天腹腔注射注射环磷酰胺(CTX)生理盐水溶液,秀珍菇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 750、1500、3000 mg / kg 体重每天 剂量灌服秀珍菇生理盐水混悬液。 给药 10 d 后,测定各组小鼠平均瘤重,肿瘤抑制率;测定免疫器官脏器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测定肝、肾抗氧化指标;观察肿瘤和脾组织 HE 染色病理切片。 结果 (1)CTX 及 秀珍菇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平均瘤重均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1),四组小鼠肿瘤抑制率分别为 55. 18%, 29. 06%、47. 47%和 48. 80%。 (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指数、血清 IgA 和 TNF-α 含量及肝 MDA 含量显著升高(P< 0. 05,P< 0. 01),血清 IL-6 含量有上升趋势(P0. 05),而血清 IL-2 含量、肝 CAT 和 GSH-Px 活性及肾 SOD、 GSH-Px 和 CAT 活性显著降低(P< 0. 05,P< 0. 01);同时,CTX 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低于空白组(P< 0. 05)。 (3)秀珍菇对荷瘤小鼠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异常改变具有逆转作用:与模型组比较,秀珍菇各剂量组小鼠血清 IgA 和 TNF-α 含量及高剂量组小鼠 IL-6 水平显著降低(P < 0. 05,P < 0. 01),低剂量组小鼠血清 IL-2 水平显著升高(P < 0. 01); 秀珍菇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各剂量组荷瘤小鼠肝 CAT 活性及肾 SOD 和 CAT 活性(P < 0. 05,P < 0. 01),显著升高 中、高剂量组肝 GSH-Px 活性和低、中剂量组肾 GSH-Px 活性(P < 0. 05,P < 0. 01),并显著降低中剂量组的肝 MDA 含量(P < 0. 05)。 (4)与 CTX 组比较,秀珍菇高剂量组小鼠脾指数显著提高(P < 0. 05),而血清 IL-6 水平显著降 低(P < 0. 05)。 (5)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显示 CTX 组和秀珍菇各剂量组的肿瘤坏死面积明显增加。 结论 秀珍菇可抑制 H22 实体移植瘤生长,其机制与其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 2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干预评价点的实验观察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1

      摘要 (2197) HTML (0) PDF 872.69 K (4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 2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变化规律,探讨餐后 2 h 血糖作为血糖干预评价点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健康 C57BL/ 6 小鼠, 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 2 型糖尿病(T2DM)实验组,并设立正常对照。分别测定两组连续空腹血糖及连续随机血糖,分析小鼠血糖规律,评估餐后 2 h 血糖作为 T2DM 小鼠血糖干预评价点的科学性;通过长期观察糖尿病小鼠餐后 2 h 血糖波动,验证餐后 2 h 血糖干预评价点的稳定性。 结果 T2DM 小鼠连续空腹血糖显示,餐后空腹 2 ~ 3 h 期间血糖变化幅度相对稳定,禁食超过 4 h 后,T2DM 组小鼠血糖 继续大幅度降低,而正常组却能缓慢上升,并保持血糖相对稳定;7 周内 T2DM 小鼠餐后2 h血糖波动显示,餐后 2 h 血糖稳定。 结论 餐后 2 h 血糖能稳定地反映 T2DM 小鼠模型的血糖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血糖干预实验评价应 用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2

      摘要 (2150) HTML (0) PDF 4.91 M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烟熏法、蛋白酶滴注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模型,并从炎症水平、影像及病理等方面评价造模效果,对三种建模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 使用烟熏、蛋白酶滴注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COPD 大鼠造模,每组大鼠分别为 60 只、30 只、30 只,同时设置对照组 20 只。 每周对大鼠进行体重测量。 烟熏组及对照组大鼠于造模 24 h,1、2、4、8、12、16、20、24 周,蛋白酶组及蛋白酶+烟熏组大鼠于造模 24 h,1、2、4、8、12 周接受细胞因子检测、Micro-CT 检查及病理检查。 采用方差分析或 Kruskal-Wallis H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第 7 周起烟熏组大鼠及蛋白酶+烟熏组大鼠体重增长 较对照组明显减缓(P< 0. 05)。 蛋白酶组及蛋白酶+烟熏组大鼠第 24 h、1、2、4 周的白细胞介素-10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蛋白酶组及蛋白酶+烟熏组大鼠第 24 h 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 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5)。 蛋白酶组、蛋白酶+烟熏组第 4 周及烟熏组第 8 周大鼠在 Micro-CT 图像及病理图像上均可观察到肺气肿改变。 结论 使用烟熏、蛋白酶及蛋白酶+烟熏的方法均可成功构建大鼠 COPD 模型。 Micro-CT 可灵敏真实的反应肺部病理改变。

    • APP / PS1 双转基因 AD 模型小鼠海马区磁共振波谱和超微结构分析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3

      摘要 (1949) HTML (0) PDF 4.75 M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 APP / PS1 转基因鼠海马区中代谢物的变化与超微病理改变之间的联系,使该基因鼠更好地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实验研究。 方法 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比较 APP / PS1 转基因鼠和同龄、同背景野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 检测比较两组海马区 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醇 (mI)、胆碱(Cho)和谷氨酸(Glu)等代谢物的含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 与野生鼠相比,转基因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海马区 NAA 与肌酸(Cr)比 值明显减少(P < 0. 05),mI/ Cr 和 Cho / Cr 增加(P < 0. 05);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变性、固缩,次级溶酶 体数量增加,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吞噬营养障碍性突触。 结论 APP / PS1 转基因小鼠海马区 NAA、mI、Cho 等 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反映 AD 病变过程中 β-淀粉样蛋白诱发的异常炎症反应和突触结构的破坏等病理特征,为 APP / PS1 基因鼠更好地应用于 AD 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心肌铁过载兔模型的制作及铁沉积规律的研究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4

      摘要 (1929) HTML (0) PDF 3.16 M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铁沉积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心脏、肝之间铁沉积规律的关系。 方法 选取 40 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 32 只,对照组 8 只。 每周一实验组白兔经皮下注射右旋糖酐铁 200 mg / kg;于每 周日随机处死 2 只白兔,每间隔 1 周的周日随机处死 1 只对照组白兔;取出部分心脏、肝组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排尽心脏、肝组织内残留血液,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温度 65℃ )烘干至重量不再变化。烘干后的心脏、肝组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心、肝铁浓度(CIC、LIC)并将部分心、肝组织固定后行 HE 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 结果 随着注射铁剂的增多,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家兔心肌普鲁士蓝染色铁颗粒增多,CIC 逐渐增高(范围 0. 20 ~ 2. 34 mg / g 干重,中位数 1. 24 mg / g 干重)。 CIC 与注射铁总量之间中度相关( r = 0. 698, P < 0. 05, P < 0. 001),CIC 与血清铁之间中度相关( r = 0. 415,P < 0. 05,P = 0. 022)。 CIC 与 LIC 之间高度相关( r = 0. 712,P < 0. 05, P < 0. 001)。 结论 通过皮下注射剂量为 200 mg / kg 的右旋糖酐铁,可以建立心肌铁过载兔模型,心脏、肝 之间铁沉积没有相关性。

    • 不同年龄段小鼠抑郁及焦虑样行为的比较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5

      摘要 (2029) HTML (0) PDF 2.48 M (2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年龄段实验小鼠的抑郁及焦虑样行为。 方法 将 27 只雄性 C57BL/ 6 小鼠 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 月龄, n = 9)、中年组(10 月龄, n = 9)、老年组(18 月龄, n = 9),分别进行悬尾测试、强迫游泳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开放旷场测试和糖水偏好测试, 观察小鼠抑郁及焦虑样行为,并用液质联用(LC-MS / MS) 法检测 C57BL/ 6 小鼠血清 5-羟色胺含量。 结果 中年组小鼠比老年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长(P< 0. 05);青年 组、中年组、老年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递减,青年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大于中年组小鼠(P< 0. 001)和 老年组小鼠(P< 0. 001),中年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大于老年组小鼠(P< 0. 01);中年组小鼠比老年组小鼠 12 小时糖水偏好率高(P< 0. 05),青年组小鼠比老年组小鼠 12、36、48、60 小时糖水偏好率高(P< 0. 05);老年组小鼠 比中年组和青年组小鼠开臂时间长(P< 0. 05),青年组小鼠比中年组小鼠探头次数多(P< 0. 01);青年组小鼠比老 年组小鼠在旷场中的移动总距离长(P< 0. 05);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小鼠血清 5-HT 含量呈递减趋势,青年组小鼠血清 5-HT 显著低于中年组(P< 0. 05)和老年组(P< 0. 01)。 结论 整体而言,同一刺激下,小鼠的年龄越小,越易表现出抑郁及焦虑样行为,血清中 5-HT 水平越低。

    • >研究进展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6

      摘要 (2435) HTML (0) PDF 781.81 K (3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之后产生的一种高发病率且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精神疾病。目前,PTSD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阻碍着临床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人们了解 PTSD 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陆续提出了各种 PTSD 动物模型,并在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综述通过介绍以大、小鼠为代表 的啮齿类动物 PTSD 模型的建立方法,总结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为 PTSD 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疾病的进 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卵巢摘除诱导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7

      摘要 (2490) HTML (0) PDF 804.42 K (2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雌激素和孕酮等类固醇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研究该疾病显得尤为重要。卵巢摘除动物模型常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包括骨质疏松、记忆下降和认知障碍、焦虑、抑郁、肥胖等。本文通过检索 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卵巢 摘除动物模型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对该动物模型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8

      摘要 (3140) HTML (0) PDF 754.50 K (8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增加我们对人类结直肠癌特征的理解及癌症预防和治疗的研究。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可以分为自 发性模型、诱发性模型、移植性模型、转基因模型。 然而,没有一个模型概括了人类结直肠癌的所有特征,使 用特定的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来解决特定结直肠癌的研究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近 20 年不同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结直肠癌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模型。

    • hnRNPs 家族参与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19

      摘要 (2273) HTML (0) PDF 1.92 M (2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hnRNPs)是一类参与了多种重要生命过程的 RNA 结合蛋白。前期研究发现 hnRNPs 在染色质重塑、转录、mRNA 转运、RNA 剪接、RNA 编辑和翻译的调 控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hnRNPs 在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通过阐述 hnRNPs 在炎症反应、肿瘤免疫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以为后续关于 hnRNPs 的调控网络及功 能分析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医方面应用进展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20

      摘要 (1914) HTML (0) PDF 814.35 K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防治奥沙利铂化疗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机制等仍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媒介。 此文对近些年现有奥沙利铂所致的 CIPN 急性模型和慢性的建立和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及其在中医方面的应用做相关评价及阐述,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 果蝇信息和种系资源的获得

      2020, 28(2):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2. 021

      摘要 (2122) HTML (0) PDF 714.97 K (3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一体化网络时代的今天,海量的实验数据和信息不断涌现。目前,国际上一些知名的果蝇网站和种系资源中心可提供丰富的在线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科研工作者进行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查询和获得果蝇种系资源。本文就常用的果蝇网站作一综述,为我国从事果蝇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查询参考。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