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低分子肝素通过 EGFR/ PI3K/ Akt 信号通路对胚泡 植入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2020, 28(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1

      摘要 (1486) HTML (0) PDF 13.59 M (2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胚泡植入障碍小鼠,观察 EGFR/ PI3K/ Akt 信号通路的变化,探究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 72 只 C57BL/ 6 小鼠随机分为 6 组,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高剂量组、低分子肝素中剂量组、低分子肝素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吲哚美辛建立胚泡植入障碍模型。妊娠第 5 天上午脱颈处死小鼠,计数小鼠子宫胚泡植入数,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eal-time PCR 检测子宫内膜 HBEGF、EGFR、PI3K、Akt 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及药物治疗组小鼠子宫宫体红润、植入分布均匀,植入位点数增加(P< 0. 05),子宫内膜 HE 染色上皮细胞厚,间质细胞较大且排列紧密,腺体及血管较多; 低分子肝素高剂量子宫内膜 HBEGF、EGFR、PI3K、Akt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高于各组(P< 0. 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通过促进 HBEGF 的表达,激活 EGFR/ PI3K/ Akt 信号通路,进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胚泡植入成功率。

    • 压力超负荷心衰小鼠模型的心脏结构和功能 病理进程特征

      2020, 28(5):583-59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1

      摘要 (2467) HTML (0) PDF 10.90 M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心衰模型,应用超声影像学和病理学技术综合评价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性的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方法 应用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手术技术建立压力超负荷致小鼠心衰模型,造模前 0 周和造模后 2、4、8 周采集主动脉弓缩窄处血流多普勒估测血管承受压力,采集 B 型和 M 型超声图像评价心脏结构左室收缩功能,采集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结合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评价心脏舒张功能,采 集心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超声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 2、4、8 周主动脉血流压力均显著性增加。 术后 2 周主要表现为特征性左室壁代偿性厚度增加、内径减少,收缩功能代偿性增加,但伴随舒张功能受损和心肌纤维化;术后 4 周为过渡期,主要表现为从室壁肥厚到心室扩张的过渡、收缩功能开始下降、舒张功能持续性受损、心肌进一步纤维化;术后 8 周为表现为特征性的心室腔扩大,收缩、舒张功能均显著性降低,心肌细胞部分溶解并且显著性纤维化。 结论 通过评价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后代偿性心肌肥厚期、过渡期到失代偿扩张型心衰等三个阶段的左室结构和功能,为主动脉弓缩窄模型的在基础和转化研究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电针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I 型大鼠模型局部 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2020, 28(5):593-60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2

      摘要 (1661) HTML (0) PDF 4.76 M (1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I 型(CRPS-I)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 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 CRPS-I 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 O 型橡胶圈加压套扎踝关节方式进行慢性缺血痛模型(chronic post ischemic pain,CPIP)制备,以模 拟 CRPS-I。 将健康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 组)、CPIP 模型组(CPIP 组)、CPIP 模型 + 电针组(CPIP + EA 组)和 CPIP 模型 + 假电针组(CPIP + Sham EA 组)。 于模后 1 d 开始,每天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干预 30 min 后,采用 von Frey 法测定大鼠患侧足底 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s);采用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患侧足 底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足底组织中细胞氧化损伤标记物 8-OHG 表达。 结果 与 Sham 组相比,CPIP 组大鼠患侧足底 50% PWTs 明显降低(P< 0. 01),且一直持续到实验观察结束,提示模型建 立成功;电针干预后,与 CPIP + Sham EA 组相比,CPIP + EA 组大鼠患侧 50% PWTs 显著上升(P< 0. 01);与 Sham 组相比,CPIP 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均显著下降,过氧化氢 (H2O2 )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 8-OHG 表达均显著升高(P< 0. 05 或 P< 0. 01);电针治疗后,与 CPIP + Sham EA 组相比,CPIP + EA 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 SOD 和 GSH 水平均显著提升,H2O2 和 MDA 含量以及 8-OHG 表达均显著下降(P< 0. 05 或 P< 0. 01)。 结论 电针可显著降低 CPIP 模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这一机制 很可能参与了其缓解 CPIP 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的作用。

    •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

      2020, 28(5):602-60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3

      摘要 (1664) HTML (0) PDF 4.49 M (1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 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病理、病因、复合模型的舌象表现及与前列环素( prostacyclin,PGI2 ) 、血栓素 A2( thromboxane A2,TXA2 ) 的关系,探讨CHD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 方法 选用 32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组:K组:正常饮食饮水 ( n= 8) ;L 组:正常饲养21 d后单纯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n= 8) ;Y 组:控食复合疲劳运动21 d( n= 8) ;F组:控食复合疲劳运动21 d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n= 8)。造模结束后,使用 Photoshop 6. 0 分析舌面 RGB 值并采用“RGB 数据分布范围表”评估各模型舌色;HE 染色检测丝状乳头上皮层、角化层、固有层高度 及固有层微血管数量;免疫组化分析PGI2、TXA2的阳性表达率并计算 T / P 比值。 结果 ( 1) K 组大鼠舌质 归属于“淡红舌”;L 组大鼠舌面R值较K组显著下降,归属于“暗红舌”;Y组大鼠舌面 R值较 K组显著下降,归属于“淡白舌”;F组大鼠舌面 R、G、B 值均显著低于K组和L组,归属于“紫舌”;( 2) L 组大鼠舌面丝 状乳头各层高度、微血管数量与 K组间无差异;Y组与K组比较,丝状乳头角化层高度显著降低;F组丝状乳 头上皮层、角化层高度均显著低于K组和L组,微血管数量显著高于K组和L组;各组丝状乳头固有层高度 均无差异;( 3) L组Y组、F组 PGI2变化与K组比较均不明显;L组TXA2水平与T / P比值显著高于K组;F 组 TXA2 水平与 T / P 比值显著高于K组于L组。 结论 CHD气虚血瘀证舌色的 RGB 数值特征与丝状乳头上皮层、角化层高度降低,固有层毛细血管数量增加有关,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 TXA2 / PGI2 失衡有关;采 用病理病因复合模型更符合 CHD 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特点。

    • 小鼠经骨髓注射肺转移和术后复发模型的建立

      2020, 28(5):610-61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4

      摘要 (2418) HTML (0) PDF 10.25 M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经骨髓注射肺转移和术后复发模型,揭示骨髓注射法构建模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为研 究恶性肿瘤肺转移提供新的研究基础。 方法 将小鼠分为乳垫注射组、皮下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和骨髓注射组。使用 4T1 细胞构建不同的模型,观察不同组别原发肿瘤的生长、生存期和转移效率。注射不同数量的 4T1 细胞,观察肺部转移发生的时间。经骨髓注射 4T1-luc 细胞构建术后复发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截肢组、第 3 天截肢组、第7天截肢组和第 10 天截肢组,通过活体成像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 结果 与乳垫注射法和皮下注射法相比,骨髓注射法对原发肿瘤的生长没有影响,但其生存期显著缩短。与乳垫注射法、皮下注射法和尾静脉注射法相比,骨髓注射法肺转移效率最高。骨髓注射法仅需 1×105 个 4T1 细胞数量即可在第 12 天发生肺转移。经骨髓注射的模型小鼠在截肢后,仍会造成肺转移和原发肿瘤的复发。 结论 成功建立经骨髓注射肺转移小鼠模型和术后复发小鼠 模型,使用该注射方法的小鼠模型具有生存期短和高转移效率的特点,可用于恶性肿瘤肺转移的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调节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2020, 28(5):618-62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5

      摘要 (1317) HTML (0) PDF 5.54 M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对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方法 雄性野生型和 ACE2 转基因(过表达 ACE2 基因) ICR 小鼠随机分为 6 组(n= 18):野生对照组、野生模型组、ACE2 对照组、ACE2 模型组、ACE2 模型 + A779 干预组和 ACE2 模型 + MLN- 4760 干预组。 采用橡皮筋结扎双侧后肢根部的方法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4 h)。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肺组织脏器系数、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检测肺组织含水量和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BALF 中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肺组织血管紧张素 II( angiotensin II,Ang II) / Ang-(1-7) 的浓度。 qRT-PCR 法分析肺组织 ACE/ ACE2 的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 ACE/ ACE2 和 AT1 / Mas 受体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野生模型组相比,过表达 ACE2 基因可减轻肺组织病变,降低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BALF 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逆转肺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 稳态失衡。而且ACE2 的这些保护作用被特异性 ACE2 抑制剂 MLN-4760 和 Mas 受体阻断剂A779所消除。 结论 ACE2 可通过 ACE2-Ang-(1-7)-Mas 轴改善肺组织局部 RAS 稳态失衡减轻急性肺损伤。

    • 兽用疫苗制造检验用 C 型产气荚膜梭菌菌种的 制备与检定标准和方法研究

      2020, 28(5):627-63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6

      摘要 (1819) HTML (0) PDF 4.01 M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为制备兽用疫苗制造和检验用产气荚膜梭菌 CVCC60101 菌种,检定其生物学特性,完善其 制备、检定的标准和操作方法。 方法 对 1960 年冻干保存的 C 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复苏、易感动物复壮、分离培养、分装冻干制备,对制备的菌种形态、培养、生化、血清学、毒力和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检定。 结果 制备的菌种纯粹,形态、生化和培养特性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真空度、剩余水分、血清学、毒力和免疫符合兽用疫苗制造和检验用菌种要求。 结论 本研究为完善 C 型产气荚膜梭菌菌种的制备、检定标准和操作方法提供了技术基础。

    • 基于病理形态学系统综述探讨猪冠状动脉球囊 损伤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

      2020, 28(5):632-63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7

      摘要 (2061) HTML (0) PDF 784.96 K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通过系统综述分析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并比较与人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组织形态学,为猪 AS 模型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 CNKI、万方、维普、PubMed 及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筛选使用球囊损伤法造成冠状动脉损伤的小型猪模型的相关研究;提取文中 AS 斑块的病理图像,分析其与人自发形成 AS 的异同。 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 38 篇;形态学分析显示球囊损伤法构 建的病变常可在短期内形成严重的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增生内膜的主要成分为平滑肌细胞和蛋白聚糖的均匀 混合,内侧弹力板断裂常见,纤维帽及脂质核心均少见;这一病变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覆盖脂质核心”的病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球囊损伤导致的内膜增生与 AS 在形态学上存在差异,以此作为 AS 模型应用于脂质机制研究及临床前评价应慎重。

    • 利用二乙基亚硝胺联合处理 N-亚硝基吗啉和 2 / 3 肝部分切除方法改良的大鼠中晚期肝癌模型

      2020, 28(5):638-64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8

      摘要 (1832) HTML (0) PDF 10.30 M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为建立适用于癌症研究的实验周期短、死亡率低、建模成本低和可转移的中晚期肝癌模型, 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方法 实验开始时给所有的动物腹腔注射 200 mg / kg DEN,同时第 1 组和第 2 组动物分别用含 40、80 ppm NMOR 染毒水饲养,对应时间分别为 20 周和 10 周。 第 3 组动物采用灌胃方法给药0. 8 mg / kg 的 NMOR,持续 17 周。为了增强细胞增殖活性,第 1 组和第 3 组动物在第 2 周结束时进行了 2 / 3 肝部分切除术。另外,NMOR 的处理结束后第 2 组和第 3 组的动物需继续饲养 7 周。 结果 第 1 组在第 20 周时肝肿瘤发病率和生 存率分别为 10%和 100%。第 2 组在第 17 周时肝肿瘤发病率为 35%,生存率为 76%。第 3 组在第 24 周时肝肿瘤 发病率为 100%,生存率为 55%,肺转移率为 55%。然而,第 3 组直到第 20 周为止,其生存率为 100%。 结论 腹腔注射DEN,并进行 2 / 3 肝部分切除术及使用 0. 8 mg / kg 的 NMOR 灌胃 17 周的方法,可在 20 周内建立生存率高、发病率高、后期可出现转移灶的中晚期肝肿瘤模型。该建模方法具有肝癌发病率高、模型生存率高和后期出现转移灶的优点,可为肝癌防治及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模型

    • p21 在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研究

      2020, 28(5):645-65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09

      摘要 (1573) HTML (0) PDF 2.69 M (2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 p21 基因在正常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通过 siRNA 敲 低滋养细胞 HTR-8 / SVneo 中的 p21 基因。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以及 Transwell 小室侵袭实验,来观察 p21 敲低的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qPCR) 和免疫印记分析( Western Blot),在 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检测 p21 敲低对 ERK3 和 MMP2 表达的影响。 结果 p21 敲低的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显著减弱,但对细胞增殖无影响。 ERK3及 MMP2 在 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都显著降低。 结论 以上结果说明 p21 基因能促进正常滋养细胞的运动能力,这种作用与调节 ERK3 和 MMP2 的表达有关。

    • 不同因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大模型 建立影响的比较研究

      2020, 28(5):651-65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0

      摘要 (1981) HTML (0) PDF 8.71 M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性别和注射剂量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模型建立的影响。 方法 分别取雌性和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低剂量组( 1. 25 mg / kg) 和高剂量组( 5 mg / kg)。 ISO 皮下注射 10 d 后,比较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组织病理学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等结果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 结果 (1)高、低剂量 ISO 处理后,大鼠心脏重量各参数、室间隔厚度、心肌细胞面积、心肌纤维化程度以及肥大基因(ANP、BNP)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大(P< 0. 01),而左室心功能均显著降低(P< 0. 01);(2)雄性大鼠左室重量/ 体重,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dp / dtmax)以及 ANP 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 0. 01),雌性大鼠仅左室收缩末压(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 dp / dtmax)变化与剂量相关,即雌性低剂量组心功能降低更为明显(P< 0. 01);(3)注射低剂量 ISO 时,雌性大鼠心功能降低比雄性大鼠更为明显(P< 0. 01);而注射高剂量 ISO 时,雄性大鼠左心室重量/ 体重以及 ANP 基因表达增加比雌性大鼠更为显著(P< 0. 01);(4) 雄性大鼠低、高剂量组存活率分别为 63. 6%、81. 8%,雌性低、高剂量存活率则分别为 63. 6%、55. 0%,正常组动物均无死亡。 结论 ISO 注射剂量不同对雄性大鼠心肌肥大程度影响较大,但对雌性大鼠影响较小。造模时雄性大鼠选择 5 mg / kg 剂量、雌性大鼠选择 1. 25 mg / kg 剂量,建立 ISO 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模型效果相对较好。

    • 盆腔脏器脱垂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适用性评价

      2020, 28(5):668-67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2

      摘要 (1396) HTML (0) PDF 830.22 K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能反映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骶韧带相似病理变化的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增加产伤的强度 和模拟绝经对大鼠骶韧带组织病理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选取成年 SPF 级体重约 300 g SD 雌性大鼠 60 只,其中 45 只为无生育史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模拟绝经组(B),模拟产伤 + 模拟绝经组(C),另 15 只连续分娩过 3 次的为产伤 + 模拟产伤 + 模拟绝经组(D)。 A 组正常饮水进食,B 组行双卵巢切除术,C 组予以模拟产伤操作及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模拟绝经,D 组在连续分娩 3 次的基础上模拟产伤 2 次后 行双侧卵巢切除模拟绝经,术后均常规饲养 8 ~ 10 周。 各组随机取 8 只,观察各组大鼠生殖器外观、生殖道裂孔变 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评价阴道前壁 I 型和 III 型胶原蛋白(COL1A1、COL3A1)、转化生长因子 β-3(TGFβ-3)积分 光密度变化。 采用 RT-PCR 法测定骶韧带组织 COL1A1、COL3A1、TGFβ-3 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造模后,D 组大鼠阴道裂孔的直径超过对照组大于 2 mm,各组大鼠没有明显的脱垂表型,D 组表现出轻度的会阴体异常;D 组大鼠 阴道前壁 COL1A1 的表达显著低于 A 组(P< 0. 05),TGFβ-3 相对表达量与 A 组相比 C、D 组均显著高于 A 组(P< 0. 05);D 组大鼠骶韧带 COLIA1、COL3A1 的表达显著低于 A 组(P< 0. 05),TGFβ-3 相对表达量与 A 组相比 C、D 组均显著高于 A 组(P< 0. 05)。 结论 造模后的大鼠模型其生殖器脱垂表型不显著,如以表型变化为研究内容的研 究本模型的制作并不合适;本模型能作为研究 POP 骶韧带病理生理变化的动物模型,但不能确定人类和大鼠骶韧 带的机械性能是否具有相似性,需结合各类动物各自的优缺点和需解决的实际研究问题选择最合适的动物模型。

    • 左支结扎制备 SD 大鼠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2020, 28(5):675-67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3

      摘要 (1948) HTML (0) PDF 765.78 K (1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索单纯门静脉左支结扎能否形成稳定的门静脉高压及一氧化氮在其中是否发挥相应的作 用。 方法 36 只 SPF 级雄性 8 周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左支结扎组(分别用直径 0. 6、0. 7、0. 8 mm 针结扎),主干结 扎组(直径 0. 9 mm 针结扎),左外叶切除组,假手术组共 6 组。所有大鼠均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5 d,术后 30 d 测量其门脉压力。所有大鼠于术后 30 d 处死,收集门静脉血液及肝左、右叶组织测量其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 含量。 结果 左支结扎组 SD 大鼠术后即刻、15 d、30 d 门静脉压力较术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术后30 d左支 0. 6 mm组门静脉压力与主干 0. 9 mm 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六组 SD 大鼠肝左、右叶组织及血液 NO 含量分别比较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结论 单纯门脉左支结扎能形成稳定的门脉高压,直径 0. 6 mm 针能取得较好的结果;NO 在肝前型门脉高压中未发挥作用。

    • 实验动物替代技术研究

      2020, 28(5):680-68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4

      摘要 (2016) HTML (0) PDF 864.77 K (3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实验在医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需要使用大量实验动物处死取材。目前在替代实验动物使用方面已经出现多种类型的技术,与传统动物实验相比,这些技术许多情况下有更好的可重复性,而且便于实验条件的参数控制,还可以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动物的使用及伦理问题。计算机模拟,信息学技术,3D 细胞培养模型,新型培养基,动物源性抗体替代品等技术都可以减少动物使用数量,降低实验成本,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 同时由于动物和人类的种属差异性,会导致与人类健康相关研究的部分实验结果可靠性存疑。 最后,实验动物替代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动物使用数量,但不能完全避免研究中对动物的使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相关替代技术的进展,为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提供思路,达到减少动物使用的目的,提高实验动物福利。

    • 克罗恩病大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20, 28(5):688-69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5

      摘要 (2267) HTML (0) PDF 833.55 K (3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罗恩病是慢性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一直以来是医学的研究热点及难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该病,对发掘潜在的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用于研究克罗恩病的动物模型越发地多样化,从最初的化学诱导动物模型,到后来的自发动物模型、细胞移植动物模型,再到如今使用广泛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等,研究人员有了更多更合适的选择。本文主要概述了这些动物模的发病机制及优缺点,为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大动物多能干细胞建立研究进展

      2020, 28(5):695-70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6

      摘要 (1817) HTML (0) PDF 832.05 K (1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PSCs)是可以无限增殖更新并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潜能的一类干细胞系。而其中的 iPS 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的建立更是进一步拉近了干细胞和临床疾病治疗的距离,并且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动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干细胞深层次的机制与应用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小鼠和人类干细胞上,而对于农牧业与兽医学关系紧密的大动物干细胞的研究主要还在初步建立与应用尝试阶段。而本文通过归纳整理相关文献,简述了胚胎多能干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猪、牛、马等大动物中的建立研究现状。

    • 多物种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2020, 28(5):702-70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7

      摘要 (1585) HTML (0) PDF 809.54 K (2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脑屏障是血液和脑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同时也能通过其特殊的细胞间连接方式达到阻止有害物质入脑、维持脑内环境稳态的目的。近年来,不同物种间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对揭示血脑屏障起源及了解血脑屏障具体调控机制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物种的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动物模型研究及在中医证候模型的应用进展

      2020, 28(5):708-71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8

      摘要 (1659) HTML (0) PDF 867.71 K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免疫力低下状态使机体更容易受到内外致病因子的侵袭,使其成为多种疾病的易感和高危群体。为了更好地开展针对这类特殊群体的基础研究,现根据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后天继发性免疫力低下模型涉及的实验动物、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并提出免疫力低下模型在今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可整合的模式。

    • STZ 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0, 28(5):716-72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19

      摘要 (1847) HTML (0) PDF 912.51 K (4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更深入探究 DM 的发病机制、研发更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研究人员需要和人类疾病相似的、稳定、可复制的动物模型。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 DM 已半世纪之久,是目前基础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 DM 动物诱导药物。本文对 STZ 制备 DM 大鼠模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综合相关已发表文献的研究成果及经验,以期能对今后 STZ 诱导的 DM 大鼠模型的制备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 原发性头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0, 28(5):726-73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5. 020

      摘要 (1733) HTML (0) PDF 829.37 K (1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发性头痛是高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往往于青壮年时期发病,患者在承受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切实可靠的原发性头痛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探索原发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并研发预防治疗的药物,本文将从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评价、适用范围以及各模型的优缺点等方面对现有原发性头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