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复方七芍降压片对 TNF-α 诱导的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与 AP-1、MCP-1 蛋白表达的影响

      2020, 28(6):733-74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1

      摘要 (1699) HTML (0) PDF 6.33 M (1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七芍降压片对 TNF-α 诱导的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与 AP-1、MCP-1 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抑制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炎症因子 TNF-α 联合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构建高血压炎症环境。将共培养好的细胞随机分为 7 组,即正常对照组 (A)、模型组(B)、空白血清对照组(C)、MRS2578 组(D)、厄贝沙坦片含药血清组(E)、复方七芍降压片含药血清组 (F)、MRS2578 + 复方七芍降压片含药血清组(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炎症因子 TNF-α,浓度 10 ng / mL;厄贝沙坦片含药血清组、复方七芍降压片含药血清组和 MRS2578 + 复方七芍降压片含药血清组加入 10%的含药血清;MRS2578 组与 MRS2578 + 复方七芍降压片含药血清组加入 10 μm 的 P2Y6 受体阻断剂 MRS2578;造模与 给药干预 24 h 后,采用 CCK8 法检测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存活率;采用 ELISA 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炎症因子 IL-8 的水平;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法( qPCR)技术检测内皮细胞中 AP-1、MCP-1 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空白血清对照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 0. 01),IL-8 水平明显升高(P< 0. 01),内皮细胞中 AP-1、MCP-1 的荧光强度值、灰度值比值、mRNA 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 01);与 模型组比较,复方七芍降压片含药血清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 < 0. 01),IL-8 水平明显降低 (P < 0. 05),内皮细胞中 AP-1、MCP-1 荧光强度值、灰度值比值、mRNA 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 01)。 结论 复方七芍降压片能够改善因炎症因子 TNF-α 诱导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存活率,降低 AP-1 和 MCP-1 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改善内皮损伤,保护平滑肌细胞正常功能。

    • 辛伐他汀联合利塞膦酸钠对地塞米松诱导大鼠骨丢失的作用

      2020, 28(6):742-74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2

      摘要 (1718) HTML (0) PDF 7.92 M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和利塞膦酸钠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使用雌性 3 月龄 SD 大鼠,分为五组(每组 8 只):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利塞膦酸钠 组和联合用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 5 mg,每周 2 次),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辛伐他 汀 5 mg / kg、利塞膦酸钠 0. 1 mg / kg 和两者联合干预,均为每天 1 次,8 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材。 取左侧股骨检测其 骨密度后,采用三点弯曲实验分析其最大载荷,取左侧胫骨经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检测近端松质骨骨量及微观结构参数。取右侧股骨脱钙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OPG 和 RANKL 的表达,提取右侧胫骨 RNA,检测骨保护素(OPG) 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 的表达。 结果 ( 1) 骨密度:模型组( 0. 207 ± 0. 02) g / cmP>2P>> 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辛伐他汀组(0. 226 ± 0. 023) g / cmP>2P>> 、利塞膦酸钠组(0. 237 ± 0. 021) g / cmP>2P>> 显著低于对照组(0. 282 ± 0. 013) g / cmP>2P>> 、联合用药组(0. 257 ± 0. 012) g / cmP>2P>> (P< 0. 05)。 (2)生物力学:最大载荷:模型组(90. 2 ± 7. 1)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P< 0. 05)。 (3)micro-CT:模型组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 TV)显著低于其他 4 组,骨小梁分离度( Tb. Sp) 显著高于其他 4 组(P< 0. 05),辛伐他汀组( 21. 6 ± 2. 8)、利塞膦酸钠组(21. 9 ± 2. 6)BV/ TV 显著低于对照组(29. 5 ± 2. 7)、联合用药组(25. 3 ± 2. 9),Tb.Sp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4)免疫组化染色:OPG:模型组、利塞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C 组和 E 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5)。 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利塞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 RANKL 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E 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 (5)PCR:模型组(0. 74 ± 0. 17)OPG 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1. 00 ± 0. 16)、辛伐他汀组(1. 27 ± 0. 19) (P< 0. 05);RNAKL 在模型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 05),辛伐他汀组(1. 31 ± 0. 16)显著高于对照组(1. 00 ± 0. 18)。 结论 地塞米松可诱发建立大鼠骨丢失模型,辛伐他汀和利塞膦酸钠联合应用治疗可部分阻止该模型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 miR-328 在运动改善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 L 型钙通道表达中的作用

      2020, 28(6):749-75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3

      摘要 (1961) HTML (0) PDF 9.29 M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 microRNA-328(miR-328)在有氧运动改善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 voltage-gated L-type Ca2+ channel,LTCC) 表达的中促进作用。 方法 选取 12 周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 (Wistar Kyoto,WKY)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 随机分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 C)、正常血压运动组(WKY-EX)、高血压对照组(SHR-C)、高血压运动组(SHR-EX),运动组进行 12 周中等强度跑 台训练。 12 周后采用股动静脉置管术检测大鼠心血管反应;取大鼠胸主动脉,采用 HE 染色检测胸主动脉形态, qPCR 检测 LTCC α1C和 β1 亚基 mRNA、miR-328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 α1C和 β1 亚基蛋白表达。离体实验,培养 WKY 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脂质体转染 miR-328 mimic 和 miR-328 inhibitor 使之过表达或沉默,检测 LTCC α1C及 β1 亚基 mRNA 和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1)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 SHR 体重、血压和心率;(2)运动可显著降低 SHR 胸主动脉壁厚;(3)运动可显著降低 SHR 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和硝苯地平 Nifedipine(LTCC 阻断剂)的降压反应;(4)SHR-C 组的 LTCC α1C及 β1 亚基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 WKY-C 组,而 SHR-EX 组的 α1C及 β1 亚基 mRNA、蛋白表达显著低于 SHR-C 组;(5)SHR-C 组中 miR-328 的表达显著低于 WKY-C 组,12 周有氧运动后 miR- 328 表达量显著增加;(6)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转染 miR-328 mimic 组 α1C和 β1 亚基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转染 miR-328 inhibitor 组 α1C和 β1 亚基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结论 规律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 SHR 血压,调控 miR-328 靶向抑制 LTCC α1C和 β1 亚基的表达,可能是运动改善高血压胸主动脉 LTCC 重构的机制之一。

    • 前列腺癌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2020, 28(6):759-76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4

      摘要 (1774) HTML (0) PDF 4.61 M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免疫系统人源化的小鼠模型,并移植入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以期用于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药物研究。 方法 利用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 从新鲜的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ear cells,PBMC),经尾静脉注射 NPG 小鼠,构建具有人免疫系统的小鼠模型。注射后第 3、4、5、6 周分别采用断尾法采集小鼠外周血,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小鼠外周血中人 CD45 + CD3 + T 细胞的动态变化水平。在注射后 第 3 周给予小鼠皮下移植 1 × 107 个前列腺癌 22Rv1 细胞,每周两次监测肿瘤生长情况。当肿瘤生长至 1000 mmP>3P> 左右,对小鼠施行安乐死;利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HE 染色等方法分析人源化小鼠外周血、脾及肿瘤组织中人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 结果 模型小鼠在移植人 PBMC 后 3 ~ 6 周期间,外周血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 CD45 + CD3 + T 细胞。第 6 周时处死小鼠,HE 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模型小鼠的脾和肿瘤组织中具有人 CD4 +、CD8 + T 细胞的浸润。 结论 成功构建了前列腺癌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其外周血、脾及前列腺癌肿瘤组织中均有高水平的人源性 T 细胞浸润,为下一步构建良好的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临床前模型奠定了基础。

    • 基于 RIP-Seq 技术检测 MRTF-A 结合 RNA 在小鼠 MCAO/ R 模型中表达

      2020, 28(6):765-77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5

      摘要 (1799) HTML (0) PDF 3.49 M (2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应用 RIP-Seq 测序技术检测小鼠 MCAO/ R 模型中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 A(MRTF-A) 结合 RNA 的表达差异,探讨 MRTF-A 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 C57BL/ 6 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及 I/ R 组,线栓法构建 MCAO 模型,再灌注 24 h 后,提取脑组织总蛋白,利用 MRTF-A 抗体免疫共沉淀后,进行 RNA 高通量测序,获得 MRTF-A 结合 RNA 的表达谱,继而对差异 RNA 进行 GO、KEGG 分析。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 R 组有 429 个 RNA 发生差异表达(上调 203,下调 226),并且在功能元件和染色体分布上均具有显著差异。 GO 分子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表达 RNA 主要富集 RNA 结合、Poly(A)RNA 结合等注释。 KEGG 通路分析显示 10 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雌激素信号通路富集最显著。 结论 在脑 I/ R 损伤时 MRTF-A 结合 RNA 表达谱发生差异改变,为深入探讨 MRTF-A 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两种呼吸道感染方式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的比较

      2020, 28(6):773-77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6

      摘要 (2158) HTML (0) PDF 4.59 M (2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两种不同呼吸道感染方式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的差异,为流感病毒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疫苗和药物的开发选择合适的动物感染模型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 A/ Puerto Rico / 8 / 34(H1N1)病毒株,分别采用滴鼻和气溶胶的方法感染 C57BL/ 6 小鼠,每日称小鼠体重,肉眼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并于感染后 3、7、 14 d 处死小鼠,取肺称其湿重并进行病毒检测、病理观察及肺内细胞因子的测定。 结果 两种感染方式均可成功建立流感病毒小鼠模型,病程进展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两组小鼠流感模型的感染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气溶胶感染组与滴鼻感染组相比,体重降低出现较早,在感染后第 3 天肺指数、病毒载量明显升高(P< 0. 05),病变范围和炎症细胞因子的浸润程度也明显增加;肺内 IL-1α、IL-6 细胞因子水平在感染后第 3、7 天明显升高(P< 0. 05), TNF-α在感染后第 7 天明显升高(P< 0. 05)。 结论 两种感染方式均可建立小鼠流感模型,经气溶胶感染方式建立的模型在感染早期就可以引起肺部明显的炎症浸润及细胞因子表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流感病毒感染动物模型。

    • CRISPR/ Cas9 介导人 HBB 基因突变体在猪成纤维细胞的靶向敲入

      2020, 28(6):779-78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7

      摘要 (1726) HTML (0) PDF 6.14 M (4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将人地贫相关基因 HBB(hHBB)的高频突变体基因型 Condons41 / 42(-CTTT)靶向敲入猪成纤维细胞,并筛选出基因型阳性的纯合子细胞系。 方法 (1)合成人地贫相关基因 HBB( hHBB)突变体,并构建猪 HBB 位点两条同源臂载体。 (2)利用 infusion 技术将 hHBB 突变体插入两个同源臂之间,构建同源重组终载体。 (3)用在线软件 http: / / crispr.mit.edu / 设计靶向猪 HBB 的 sgRNA,并在猪 PK15 细胞中验证其活性。 (4)利用电转染法把 CRISPR/ Cas9、sgRNA 和目的载体共同转入巴马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筛选单细胞克隆。 结果 (1)合成了 hHBB 突变体,从野生型巴马猪基因组上扩增左同源臂(1. 062 × 10P>3P> )以及右同源臂(1. 024 × 10P>3P> ),并将三者连接 到终载体 pGH-LA-hHBB-RA。 (2)设计合成了 11 条靶向猪 HBB 基因的 sgRNA,全部验证活性后最终挑选#2sgRNA 和#11sgRNA 用于后续实验。 (3)通过 CRISPR 系统共制备出 15 株有 hHBB 突变体定点敲入的猪成纤维细胞系,其中 6 株细胞正常表达 hHBB 基因。 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携带人源化 HBB 基因突变体的猪成纤维细胞,将为创制高度模拟人地贫的模型猪奠定基础。

    • 两种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对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2020, 28(6):788-79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8

      摘要 (1779) HTML (0) PDF 9.70 M (1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两种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对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32 只 SD 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30 g 组(模型 + 含黄芪 30 g 补阳还五汤)、120 g 组(模型 + 黄芪 120 g 补阳还五汤);通过手术对 SD 大鼠海绵体神经进行钳夹(但不剪断)以造成海绵体神经损伤所致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大鼠模型;术后 5 d 采用不同剂量黄芪(分别设置黄芪 30、120 g)的补阳还五汤灌胃干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 1 次,连续 30 d。 30 d 后测定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压 (intracavernous pressure,ICP),Masson 染色技术观察海绵体组织平滑肌与胶原沉积含量,免疫应荧光技术和 Western Blot 检 测 各 组 神 经 型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 神 经 丝 蛋 白 轻 链 多 肽 (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NF-L),生长相关蛋白 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变化。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ICP 明显降低(P< 0. 01),阴茎海绵体平滑肌面积/ 胶原面积减少(P< 0. 01),NF-L、nNOS、 GAP43 水平明显下降(P< 0. 01);与模型组相比,30 g 组与 120 g 组大鼠 ICP 明显增高(P< 0. 01),阴茎海绵体平滑 肌面积/ 胶原面积增高(P< 0. 01),nNOS、NF-L、GAP43 水平明显增高(P< 0. 01),其中与 30 g 组相比,120 g 组大鼠 ICP 明显增高(P< 0. 05),阴茎海绵体平滑肌面积/ 胶原面积增高(P< 0. 05),nNOS、NF-L、GAP43 水平明显增高 (P< 0. 01)。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勃起功能障碍,且《医林改错》原方所载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更优。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衰老大鼠海马自噬水平的影响

      2020, 28(6):796-80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09

      摘要 (1878) HTML (0) PDF 10.07 M (1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探究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是否能通过调节自然衰老大鼠自噬水平来改善学习记忆及认知衰退。 方法 SD 大鼠屏障环境饲养至衰老年龄(24 月龄),行为学挑选出认知衰退明显的老年鼠,分为细胞移植组(H 组)和生理盐水组(C 组),3 月龄 SD 大鼠为正常组(N 组)。 H 组:尾静脉注射 hUCMSCs 细胞混悬液 500 μL,剂量为每只 2 × 10P>6P>> 个,C 组和 N 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时间均为每周 1 次,连续 4 周。通过 Morris 水迷宫,Y 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通过 HE 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 LC3II/ I、Beclin1、P62 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1)行为学结果显示 H 组和 N 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高于 C 组。 (2)HE 染色中 H 组和 N 组海马 CA1 区和 DG 区神经细胞排列较规整,细胞结构完整,细胞核饱满,C 组 CA1 区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固缩,呈退行性病变。 (3)H 组和 N 组中 P62 蛋白含量显著低于 C 组,Beclin1 和 LC3Ⅱ/ Ⅰ 显著高于 C 组。 结论 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及认知衰退,可能与干预后自噬水平的恢复有关。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依那普利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肾功能及肠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0, 28(6):805-81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0

      摘要 (1448) HTML (0) PDF 7.08 M (1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依那普利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肾功能及肠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6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5 组:对照组、模型组、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组、依那普利组及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依那普利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牛黄胆酸钠诱导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组造模后给予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12 h;依那普利组术前 7 d 灌胃 10 mg / (kg·d)的依那普利,每天 1 次;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依那普利组作相应的联合处理。采用 HE 染色观察大鼠胰腺、肾及肠粘膜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浆内毒素 (ET)、D-乳酸(D-LC)、血清淀粉酶(AMY)、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FITC-Dextran 通透实验检测肠道通透性,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 α-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 钙黏素(E-cadherin)、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 及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依那普利可有效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肾及肠粘膜组织损伤,显著降低大鼠肠粘膜通透性、血清 AMY、BUN、Cr、血浆 ET、D-LC 水平、组织 α-SMA 及 HMGB1 的表达,显著提高 E-cadherin 和 Occludin 的表达,且作用效果优于单项处理。 结论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联合依那普利可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的肾及肠组织损伤,有助于肾功能及肠功能的恢复。

    • 钙和维生素 D 膳食补充对大鼠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量的影响分析

      2020, 28(6):812-81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1

      摘要 (1402) HTML (0) PDF 4.01 M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钙和维生素 D(Ca / VitD)膳食对大鼠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 8 周龄雄性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Ca / VitD 缺乏饮食组(D)及 Ca / VitD 补充饮食组(S),建立踝关节骨折创伤模型。通过大鼠血清分析、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μCT)分析、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及大鼠创伤愈伤组织的基因表达分析研究 Ca / VitD 缺乏饮食是否会损害骨修复。此外还探讨了从创伤的时间点开始在饮食中补充 Ca / VitD 是否能增强骨折愈合。 结果 与 C 组相比,D 组骨密度(BMD)显著降低(P< 0. 05),骨量减少(P< 0. 001),纤维组织量增加(P< 0. 05)。 在骨折的愈伤组织中,D 组破骨细胞的数量和表面明显增加( P < 0. 01)。踝关节骨折后补充 Ca / VitD,与 D 组相比, S 组愈伤组织中的骨量显著增加 (P< 0. 001),而纤维组织减少(P< 0. 05)。此外,S 组表现出较高的骨折愈合率(P< 0. 05)。 S 组 I 型胶原 C 端端 肽(CTX)水平减少,碱性磷酸酶(ALP) 和 X 连锁磷酸盐调节基因( Phex) 表达增加(P< 0. 05)。与此同时,S 组 iFGF23 及 cFGF23 的血清水平均显著升高,与 D 组,C 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但 iFGF23: cFGF23 三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 0. 05)。 结论 手足创伤后补充 Ca / VitD 可减少 Ca / VitD 缺乏饮食者破骨细胞活性和骨量增加,改善骨修复。对临床术后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 Oct4 和 Cdx2 对牛分胚化胎的内影细响胞团和滋养外胚层

      2020, 28(6):818-82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2

      摘要 (1669) HTML (0) PDF 3.10 M (1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 Oct4 和 Cdx2 敲低对牛 ICM 和 TE 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影响,解释 Oct4 和 Cdx2 在牛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 方法 RNA 干扰敲低牛胚胎 Oct4 或 Cdx2 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免疫荧光染色检 测敲低 Oct4 或 Cdx2 基因对牛胚胎早期发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 针对 Oct4 或 Cdx2 基因的特异性 siRNA 能够抑制牛胚胎 Oct4 或 Cdx2 表达。 Oct4 敲低对胚胎卵裂率和 8-细胞率无影响,但胚胎囊胚率显著降低, mRNA 水平显著下降(P< 0. 05)。 Cdx2 敲低抑制 Oct4 mRNA 表达(P< 0. 05)。 结论 Oct4 通过调节 Cdx2、Sox2 及 Nanog 的表达控制牛胚胎的分化。

    • 雌激素对小鼠成骨细胞 MC3T3-E1 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

      2020, 28(6):824-83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3

      摘要 (1381) HTML (0) PDF 6.37 M (3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小鼠成骨细胞 MC3T3-E1 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 MC3T3-E1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 组(300 μmol / L)、H2O2+ 雌激素 0. 1 μmol / L 组、H2O2 + 雌激素 1 μmol / L 组、H2O2+ 雌激素 10 μmol / L 组和 H2O2+ NAC 1 mmol / L 组,分别与相应浓度的药物进行孵育。 CCK-8 检测各组细 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 Smad5、Runx2、Bax、Bcl-2、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 组小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 0. 05),细胞凋亡率和 JC-1 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 0. 05),MDA 和 ROS 水平明显升高(P< 0. 05),SOD 活性明显下降(P< 0. 05),Smad5、Runx2 和 Bcl-2 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 0. 05),Bax 和 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 H2O2 组比较,H2O2 + 雌激素 1 μmol / L 组、 H2O2 + 雌激素 10 μmol / L 组和 H2O2 + NAC 1 mmol / L 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 (P< 0. 05),细胞凋亡率和 JC-1 阳性细胞率明显下降(P< 0. 05),MDA 和 ROS 水平明显下降(P< 0. 05),SOD 活性明显升高(P< 0. 05),Smad5、Runx2 和 Bcl-2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Bax 和 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 0. 05)。 结论 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 Smad5 / Runx2 信号轴的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损伤 MC3T3-E1 细胞的 ROS 水平,提高细胞的分化能力。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思考

      2020, 28(6):831-83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4

      摘要 (1422) HTML (0) PDF 759.08 K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医学动物模型的制备、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备以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等研究思路进行多方面的总结与归纳,提出建立本病一体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对于深入开展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实验研究以及本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大有裨益。

    •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小鼠模型的构建和前沿应用现状

      2020, 28(6):837-84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5

      摘要 (1903) HTML (0) PDF 7.58 M (1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毒感染可引起世界范围内 12%左右癌症的发生,每年约有 130 万例患者死亡。 目前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就是所有类型的肿瘤病毒均缺乏可广泛使用的体内研究模型。肝癌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 80%,是最常见的类型。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的 HCC 在我国尤为严重,占据所有病例的 60%以上。慢性 HBV 感染是发生肝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对此类患者仍缺乏有效治愈手段。因此,明确 HBV 与宿主的互作方式及其致瘤机制是制定临床治疗策略的前提。近几十年来,HBV 病毒相关肝癌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得以不断发展,伴随精准医学的进步出现了更多复杂的新模型和大量研究成果。本综述回顾分析现有基因工程小鼠和人源化小鼠在此类模型的构建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总结需应用于研究病毒致瘤机制时应特别注意的适用范围或优缺点。

    • 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2020, 28(6):845-85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6

      摘要 (1716) HTML (0) PDF 1.17 M (1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肾纤维化是由持续的肝、肾组织细胞损伤导致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实质细胞减少的病理过程,肝肾纤维化是慢性肝肾疾病持续进展的必经过程。除了器官移植,早期纤维化阶段现在被认为是治疗整个慢性疾病的关键阶段。目前有很多肝纤维化或肾纤维化的啮齿动物模型以及少量肝肾纤维化的复合模型可供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本文对常用的肝、肾纤维化及其复合模型的造模方法与机制进行综述, 并比较不同方法间的优势与不足,为日后不断建立和完善更加贴合临床的肝肾纤维化复合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微型 CT 在血管钙化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展

      2020, 28(6):853-85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7

      摘要 (1746) HTML (0) PDF 735.17 K (1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管钙化是钙盐过度沉积于血管壁导致的异位钙化现象,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表现,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的共有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的 CT 技术可以完整的重建钙化的动脉并提供准确的量化信息。 高分辨率的微型 CT 可以区分和量化宏观和微观的血管钙化。将 CT 与 18F-NaF micro-PET/ CT 相结合,可以增强体内活动的微钙化的检测,并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信号通路和药物在血管钙化发展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3D 微型 CT 可以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蛋白组学处理相结合,提供同一血管片段的互补信息。微型 CT 的技术进步可以为血管钙化的动物活体研究提供更多的方法。

    • 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2020, 28(6):857-86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8

      摘要 (1819) HTML (0) PDF 800.86 K (3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因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存在困难,使得 EMs 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动物模型探讨 EMs 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方法是研究 EMs 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 EMs 小鼠模型的动物选择、构建方法以及各造模方法优缺点,旨在为 EMs 动物实验研究提供模型选择的参考。

    • 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0, 28(6):864-86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19

      摘要 (1391) HTML (0) PDF 768.41 K (3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免疫损伤、理化因素、过敏等原因导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常用脂多糖诱导建立肺炎动物模型以模拟肺炎发病情况,但其诱导剂量、建模方法及评价检测指标选择等方面多有不同,故本文对脂多糖诱导肺炎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并综述其研究进展,以期为肺炎的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2020, 28(6):870-87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0. 06. 020

      摘要 (2130) HTML (0) PDF 802.63 K (4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素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构建相应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及新治疗药物的筛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概述自发性和诱导性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并探讨了各种构建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揭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