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1, 29(1):1-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1
摘要: 目的 本文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氧对早期胚胎发育、造血分化和红系分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受精后 12 h 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两组,以常氧组为对照组,低氧组为实验组,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学的变化;通过联苯胺染色、邻联茴香胺染色、AO 染色及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红细胞的生成及形态学变化;并通过 Real time PCR 检测了斑马鱼胚胎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常氧相比,低氧降低了斑马鱼胚胎卵黄囊的营养消耗,抑制了色素细胞的形成,减慢了心率,延缓了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观察和分析了低氧对红细胞产生和成熟的抑制作用。 结论 低氧延缓了斑马鱼胚胎发育,抑制了红细胞的产生和成熟。
徐松涛 , 李嘉颖 , 沈利叶 , 郁晨 , 徐雁云 , 潘永明 , 孙志超 , 陈民利
2021, 29(1):9-1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2
摘要: 目的 利用超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评价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病变程度,为颈动脉 AS 动物模型的诊断评估提供技术方法。 方法 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18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NC)组和模型(Model)组,每组 9 只,模型组饲喂高胆固醇饲料 2 周后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饲喂 6 周,建立兔颈动脉 AS 模型,NC 组饲喂常规饲料至 8 周。 造模 4 周、8 周时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 (TG)并超声检查颈动脉,造模 8 周时行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行安死术后取右侧颈总动脉行 HE 染色和油红“O”染色,评估颈动脉 AS 病变。 结果 与 NC 组比,模型组兔造模 4 周时血浆 TC 显著升高(P< 0. 05),8 周时体重、血浆 TC、TG 均显著增加(P< 0. 05,P< 0. 01);超声结果显示,模型组兔的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狭窄率、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均随病变程度加深而显著增加(P< 0. 05,P< 0. 01),并可见狭窄和斑块形成;HRMRI 结果亦显示,MIP 成像可见右侧颈总动脉明显狭窄,3D-TOF 成像可见模型组兔有明显 的 AS 斑块且狭窄率显著增加(P< 0. 01);组织病理学证实模型组兔颈总动脉有明显的 AS 斑块形成,IMT、狭窄率、 脂质含量均比 NC 组显著增加(P< 0. 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声、HRMRI 与 HE 染色的定量分析结果显著相关 (P< 0. 01)。 结论 超声和 HRMRI 技术均能无创检测诊断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病变,但 HRMRI 更能清晰、直观地判断血管狭窄及 AS 斑块严重程度。
2021, 29(1):17-2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3
摘要: 目的 基于 TLR4 / MYD88 信号通路研究大黄牡丹汤对逆行性胰胆管注射法制作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方法 SPF 级 Wistar 大鼠 96 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P 模型观察组、奥曲肽阳性对照组、大黄牡丹汤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采用经胰胆管逆行注射 5%牛磺胆酸钠溶液造模,给与药物干预 6 d。 观察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测定血清淀粉酶 (AM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HE 观察胰腺病理组织改变;RT-PCR、Westen Blot、IHC 法检测胰腺组织 TLR4、MYD88、IRAK-2、IRAK-4 基因蛋白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炎性因子 IL-2、iNOS、IFN-γ 含量。 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AP 模型观察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相对较差,血清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镜下可见胰腺组织结构散乱,坏死、充血严重,胰腺组织中 TLR4、MYD88、 IRAK-2、IRAK-4 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胰腺组织匀浆液中 IL-2、iNOS、IFN-γ 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 均下降,镜下间质性水肿以及坏死灶明显改善,胰腺组织中 TLR4、MYD88、IRAK-2、 IRAK-4 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胰腺组织匀浆液中 IL-2、iNOS、IFN-γ 含量均下降,其中尤以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大黄牡丹汤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TLR4 / MYD88 信号通路有关。
张毅 , 程晨 , 苏景超 , 张新芳 , 刘心月 , 项水英 , 王彩云 , 李尹 , 林先刚 , 刘自兵
2021, 29(1):27-3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4
摘要: 目的 通过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段肺损伤变化规律。 方法 32 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组 8 只大鼠,模型组 24 只大鼠。 模型组依据 LPS 滴注时长不同分为三个亚组:3 h 组、6 h 组和 12 h 组,每组 8 只。 以 LPS(2 mg / kg)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复制 ALI 大鼠模型。 通过大鼠一般状况、肺大体观察、肺功能检测、计算肺湿干重比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 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苏木素-伊红染色(HE 染色)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估不同时段急性肺损伤伤情变化情况。 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存活率为 100%。 大鼠一般状况显示,3 h 组与正常组相比,精神处于淡漠状态、摄食减少、活动明显减少、鼻腔处粘液分泌物增多、大鼠的呼吸频率加快、可闻及哮鸣音。 肺大体观察显示,3 h 组左右肺门处可见肺组织肝样变,左右肺叶上散布出血点,出血部位颜色鲜红。 肺功能显示 3 h 组大鼠第 0. 1 秒用力呼气量( FEV 0. 1)、第 0. 3 秒用力呼气量(FEV 0. 3)以及各占用力肺活量(FVC)之比(FEV0. 1 / FVC;FEV0. 3 / FVC)均显著下降 (P< 0. 05,P< 0. 01);肺湿干重比值明显升高(P< 0. 01);BALF 中 IL-1β、IL-8、TNF-α 含量明显升高(P< 0. 01), MDA 含量显著升高(P< 0. 01),SOD 含量显著降低(P< 0. 01);HE 染色可见明显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水肿、红细胞渗出。 结论 暴露式气管滴注 LPS 法,可以引起大鼠肺功能显著下降、剧烈的肺部炎症、氧化-抗氧化失衡及严重肺水肿和肺出血,导致急性肺损伤,在 3 h 时段更有利于 ALI 大鼠模型的构建。
焦翠 , 王俭妹 , 周雪颖 , 况海霞 , 刘辉保 , 柳涛
2021, 29(1):35-4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5
摘要: 目的 探究 p53 基因在小鼠神经行为活动中的作用及对桶状皮层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方法 45 只 8 ~ 12 周龄 C57BL/ 6 背景的 p53 基因敲除(KO)小鼠为实验组,38 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组。 通过旷场实验、Y 迷宫实验和纹理辨别实验测试小鼠焦虑样行为、自发运动、工作记忆能力及触须敏感性。 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桶状皮层 II/ III 层神经元数目变化。 结果 与 WT 小鼠相比,p53 基因敲除小鼠在旷场中心活动的时间 (P> 0. 05)、旷场中总运动路程(P> 0. 05)和 Y 迷宫中自发交替率(P> 0. 05)、进入臂的总次数(P> 0. 05)均无显著差异,但对新纹理目标物的探索百分比显著减少(P< 0. 01);p53 基因敲除小鼠桶状皮层 II/ III 层的神经元数目较野生型小鼠显著减少(P< 0. 01)。 结论 p53 基因缺失不会导致小鼠出现焦虑样行为、也不影响其自发运动及工作记忆能力,但损伤了小鼠对新纹理的辨别能力,即触须敏感性,可能与桶状皮层 II/ III 层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关。
2021, 29(1):42-4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6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特征和 PI3K/ Akt / mTOR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120 只 SPF 级 Wistar 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出 20 只作为空白组,其余 100 只作为造模组,造模采用 DNBS / 乙醇溶液灌肠 +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 + 番泻叶灌胃法建立脾肾阳虚型 UC 大鼠模型。 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 5 组,分别为模型组、 美沙拉嗪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 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服,美沙拉嗪组按 0. 36 g / kg 剂量灌胃,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 3. 2、1. 6、0. 8 g / kg剂量灌胃,灌胃体积均为 10 mL/ kg。 每日 1 次,连续 21 d。 采用 HE 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 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 mTOR、p-mTOR Ser2448 蛋白的表达位置及表达水平。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切片见肠黏膜部分消失,腺体消失,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聚集于黏膜层和基层;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mTOR、p- mTOR Ser2448 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 0. 01)。 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炎性细胞减少,黏膜层结构不同程 度的恢复正常,美沙拉嗪组和四神丸中剂量组效果最好,黏膜结构接近空白对照组。 四神丸低剂量组炎性细胞稍有减少,可见少量的腺体结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 PI3K p85、p-PI3K p85、AKT、p-AKT Ser473、 mTOR、p-mTOR Ser2448 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 0. 01,P< 0. 05)。 结论 四神丸可能通过抑制 PI3K/ Akt / mTOR 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黏膜损伤。
李纳 , 陈志彦 , 王力杰 , 刘哲 , 郭炳彦 , 李拥军
2021, 29(1):49-5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7
摘要: 目的 对 Bmal1 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繁育及基因型进行鉴定,为生物节律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方法 将引进的 Bmal1 基因敲除小鼠,以 1 雄 2 雌的合笼方式进行饲养繁殖,从仔鼠中提取鼠尾基因组 DNA,PCR 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凝胶电泳进行基因结果判定,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组织中 Bmal1 蛋白表达进行结果验证。 结果 Bmal- / -小鼠与 Bmal+ / +小鼠相比,表型除体重外未见明显差异,纯合敲除小鼠丧失繁殖能力;Bmal- / - 小鼠24 h血糖节律改变,Bmal1 基因敲除小鼠繁育成功,获得一批基因敲除鼠。 结论 应用 PCR 法可成功鉴定 Bmal1 基因敲除纯合小鼠,PCR 扩增法是检测小鼠基因的有效方法。
朱华 , 刘小海 , 李卓 , 郭亚茜 , 杜晓鹏 , 苏磊 , 李永宁 , 秦川
2021, 29(1):55-6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8
摘要: 目的 使用粪菌移植方法经口途径获得阿尔茨海默症人源肠道菌群( human flora-associated, HFA) 模型小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 方法 无菌雌性 C57BL/ 6J 小鼠 28 只,随机分为阿尔茨海默症模型(AD)组和对照(CON)组,分别经口途径接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新鲜粪便悬液,在移植 6、10 周后每组安乐 7 只动物,取粪便进行 16S rDNA 检测;取脑组织和血液进行 Aβ 含量、细胞因子检测,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CON 组与 AD 组动物体重增长差异无显著性。 α-多样性分析,在造模后两个时间点 AD 组 Simpson 指数升高(P< 0. 05,P< 0. 01),ACE(P< 0. 05)和 Chao1(P< 0. 05),Shannon 指数降低(P< 0. 05,P< 0. 01),与 CON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在科水平,AD 组拟杆菌科丰度升高(P< 0. 01,P< 0. 05),毛螺菌科(P< 0. 001)、消化链球菌科(P< 0. 01)丰度降低;在属水平,AD 组拟杆菌属丰度升高(P< 0. 01,P< 0. 05),梭菌 属(P< 0. 01,P< 0. 05)、毛螺菌属(P< 0. 01,P< 0. 0001)、寄生菌属(P< 0. 01,P< 0. 001)丰度降低,与 CON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β-多样性分析结果,AD 组、CON 组不同时间点肠型分布在相同区域,不同组别肠型分布在不同区间。 2 组动物的肠道菌群在微生物物种构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 AD 组小鼠在建模 10 周时血液和脑中 Aβ40 含量升高(P< 0. 05,P< 0. 01),与 CON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与老年斑形成相关的细胞因子检测,IL-1β 在建模 6 周时浓度降低(P< 0. 05);IL-10 在建模 6 周时升高(P< 0. 01);TGF-β 在建模 10 周时浓度降低(P< 0. 01), 与 CON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老年斑生成。 结论 本研究通过接种患者粪便悬液的方法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症人源菌群小鼠模型,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与老年斑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等指标的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
李淑珍 , 杨巍巍 , 康爱娟 , 张建 , 岳祺圣 , 张鑫 , 郭锐 , 唐玲 , 邹春兰 , 姚思彤
2021, 29(1):63-7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09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为首次在高脂血症小鼠模型中,通过脂代谢实验指标的测量,评价将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粉末加入饼干后的降脂作用,旨在为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食品提供依据。 方法 将 60 只雄性 KM 小鼠随机分为 6 组,连续喂养 6 周,建立高脂小鼠模型,而后饲喂相应饼干,继续喂养 6 周后,检测小鼠体重、Lee′s 指数、脏器变化、 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血清中血脂含量的变化。 结果 6 周后,小鼠体重、Lee′s 指数、脏器变化、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血清中血脂含量均表明多甲氧基黄酮饼干能抑制高血脂小鼠体重的增长,降低高血脂小鼠的 Lee′s 指数,改善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中常见生化指标的脂质代谢异常。 结论 多甲氧基黄酮饼干能明显改善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中常见生化指标的脂代谢异常。 降脂饼干对小鼠血脂影响方面:降脂饼干对甘油三酯(TG)的影响明显,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没有明显影响,对低密度脂蛋白(LDL-C)影响也较为明显。 揭示了其或可发挥对血脂异常及由血脂异常造成的脂肪肝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或保健作用。
2021, 29(1):71-7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0
摘要: 目的 研究多巴胺 D1 类受体(D1DR)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flickering light-induced myopia, FLM)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 FLM 的发病机制。 方法 36 只 2 周龄豚鼠随机分成 4 组(n= 9):对照组、频闪光(FLM)组、 频闪光+溶剂(FLM + Vehicle)组、频闪光+D1DR 拮抗剂(FLM + SCH 23390)组。 分别于造模前后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造模 6 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中 D1DR 的表达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视网膜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频闪光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的近视样改变(P< 0. 001,P< 0. 05),视网膜 D1DR 的表达明显升高(P< 0. 05), DA 含量显著上升以及 DOPAC/ DA 比值显著下降(P< 0. 001);而玻璃体腔注射 SCH 23390 可显著改善 FLM 豚鼠 屈光度和眼轴的变化(P< 0. 001,P< 0. 05),使 FLM 豚鼠视网膜 DA 含量下降(P< 0. 001)和 DOPAC/ DA 比值增加 (P< 0. 05)。 结论 D1DR 参与了 FLM 的形成,D1DR 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 D1DR 并影响 DA 及其代谢水平而改善 FLM 豚鼠的近视样改变。
韩子逸 , 沈诗怡 , 张金鑫 , 周燕 , 赵昕 , 刘明江 , 徐霄龙
2021, 29(1):78-8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1
摘要: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的角叉菜胶溶液连续腹腔注射的方式处理小鼠,筛选慢性血栓小鼠模型的条件。 方法 将 70 只 ICR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7 组,每组 10 只,即:空白组对照组、0. 02%剂量组、0. 04%剂量组、 0. 06%剂量组、0. 08%剂量组、0. 10%剂量组、0. 20%剂量组。 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01 mL/ g),其余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角叉菜胶溶液(0. 01 mL/ g),每天注射 1 次;各组小鼠饲养于(20 ± 1)℃ 室温下并自由采食、 饮水。 每天观察各组出现黑尾的情况(黑尾率、黑尾长度);出栓即采样;采血检测血凝四项,检测结肠组织与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指标。 结果 0. 06%剂量组小鼠第 5 天出栓 2 只,第 6 天出栓 8 只;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 06%剂量组小鼠 FIB 含量显著升高(P< 0. 05),APTT 显著缩短(P< 0. 05),TT 显著延长(P< 0. 05),PT 极显著延长(P< 0. 01);0. 06%剂量组结肠组织与血浆中 SOD、GSH-Px 均极显著降低(P< 0. 01)、MDA 显著升高(P< 0. 05);0. 06%剂量组结肠组织与血浆中 TNF-α、IL-1β 显著升高(P< 0. 05)、IL-10 显著降低(P< 0. 05)。 结论 初步得出室温为(20 ± 1)℃条件下,0. 06%的角叉菜胶溶液(0. 01 mL/ g)连续腹腔注射 6 d(每天 1 次)是建立慢性 血栓小鼠模型的最适条件。
2021, 29(1):85-9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2
摘要:肌少症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自身肌肉质量减少与力量相应减弱的现象。近年来,肌少症动物模型在老年人肌肉萎缩的预防及其机制探讨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肌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动物肌少症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各类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为开展相关的实验提供参考。
梁靓 , 陈奎蓉 , 程锋 , 田威龙 , 高九昱 , 兰干球 , 梁晶
2021, 29(1):91-9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3
摘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metabolic and endocrine diseases)是危害人类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之一。 肥胖、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 制备适宜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关键基础。 小型猪在生理解剖结构、机体代谢过程、病理诊断指标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是制备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 本文对小型猪品系、构建疾病模型的方法及现状展开综述,旨在为人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动物模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1, 29(1):99-10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4
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感染机体过程中,常因免疫反应过度促使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形成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损伤、肺衰竭甚至死亡。 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是流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用于流感治疗的药物主要是抗病毒药物,通常不能调控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也不能减轻肺部的炎症损伤。 白细胞介素-37( interleukin-37,IL-37)是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家族的成员,具有强大的抑炎功能,通过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阻止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 病及肿瘤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若能将 IL-37 的抗炎作用运用到 H1N1 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治疗中,无疑给重症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1, 29(1):104-10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5
摘要:钙是模型动物神经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多种功能的调节,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内信号, 这些信号在神经元功能调控及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明确的细胞亚区,钙信号发挥着高度特异性的功能,尤其在大脑皮层中更能反映神经元的活性,因此神经元钙信号的检测对研究大脑皮层功能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模型动物钙信号检测的方法,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双光子钙成像技术、深脑显微钙成像技术、光纤记录技术。 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了解了该领域的新进展,并综述了各种钙信号在体检测技术在模型动物神经元信号分析和神经元可塑性研究的应用及前景。
2021, 29(1):110-11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6
摘要: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态中的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生理、病理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 为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必须对无菌动物频繁的进行无菌检测。 但无菌检测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 目前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细菌、真菌培养及革兰染色镜检。 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现在新增了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PCR),利用 16S rRNA 进行细菌的鉴定。 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这些方法的利弊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探讨。
王军大 , 王亚东 , 王立娟 , 杨雅淋 , 黄丹 , 李云逸 , 黄明春 , 李艳艳
2021, 29(1):116-12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7
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为较常见乳腺疾病,国内发病率与日俱增。 PCM 主要发生于非哺乳期中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复杂,治疗手段亦多样化。 目前 PCM 主要集中于临床观察研究, 病理过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因此制备 PCM 动物模型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深入研究分子机制、评估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 PCM 动物模型种类、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病理及影像效果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021, 29(1):122-12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8
摘要:空肠弯曲杆菌主要导致食源性胃肠疾病,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然而相关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是该致病菌研究的难点。 本文综述了影响空肠弯曲杆菌感染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包括菌株的毒力因子、小鼠的品系、免疫功能、肠道菌群、饮食组成、宿主适应等因素,以期为成功建立合适的小鼠感染模型提供参考。
2021, 29(1):128-13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1. 019
摘要:随着全球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断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也急剧上升,已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晚期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而 NASH 是由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阶段,因此,预防和治疗 NASH 已成为一个研究焦点。 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的研发以及制定防治策略的重要环节。 目前已经开发的动物模型主要是模拟人类 NASH 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征,包括膳食动物模型、药物诱导动物模型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但这些模型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本文就近年来 NASH 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供 NASH 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