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1, 29(4):417-42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温阳化瘀方对大鼠肾阳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以 FoxO1 介导的细胞自噬为切入点阐明其治疗 EMs 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 SPF 级雌性 SD 大鼠 100 只,8 ~ 10 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每组 20 只。采用自体移植法结合冰浴复制肾阳虚血瘀型 EMs 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给予补肾温阳化瘀方颗粒水溶剂灌胃,西药组给予孕三烯酮悬浮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纯净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 3 周。给药结束后采用机械性电子测痛仪测定机械痛阈值,计算脏器指数;HE 染色观察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组织 FoxO1、NF-κB、Beclin-1、LC3 的蛋白定位表达;RT-PCR 检测在位内膜及异位灶 FoxO1、NF-κB、Beclin-1、LC3-I 及 LC3-II mRNA 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测定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 FoxO1、NF-κB、 Beclin-1、LC3-I 及 LC3-II 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 FoxO1、NF-κB、Beclin-1、LC3-I 及 LC3-II 蛋白表达及 mRNA 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的 FoxO1、NF-κB、Beclin-1、LC3-I 及 LC3-II 蛋白表达及 mRNA 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FoxO1、NF-κB 及自噬相关因子 Beclin-1、LC3 参与 EMs 疾病的的发展并具有协同作用,补肾温阳化瘀方具有改善 EMs 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 FoxO1、NF-κB 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吴佳芸 , 李玲玲 , 乔佳君 , 朱春临 , 李瑞菡 , 景瑞青 , 黄力
2021, 29(4):428-43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高血压状态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清代谢物改变及可能相关的机制。 方法 随机各取 6 只雄性 SHR 和魏-凯二氏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大鼠分别设为模型和对照组,标准饲养 120 d,每周使用 BP2000 检测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取材后对其心肌组织行 HE 和 Masson 染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mass spectrometr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法检测血清差异性代谢物,并进一步对其进行 GO 与 KEGG 富集分析。 结果 模型组 SBP 呈逐步升高,约于 20 周龄达高峰后又趋于稳定,且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01);伊红-苏木素 (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心肌组织排列紊乱,血管壁增厚,管腔缩小,肌间和管腔周围均出现均质粉染物质; Masson 染色心肌组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血清代谢模式和个体差异代谢物两组间呈现明显分离趋势,共鉴定出 44 个潜在标志性代谢物,主要涉及神经活性受体配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突触传导通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等代谢途径。 结论 持续高血压状态 SHR 存在明显的心肌和血管周围纤维化,其代谢模式明显偏离正常大鼠,血清标志性差异代谢物主要与调节交感神经活性与血管舒缩及抑炎有关。
吴朋朋 , 柳森森 , 张彩勤 , 赵勇 , 白冰 , 王洁 , 师长宏
2021, 29(4):440-44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3
摘要: 目的 研究人胃癌转移裸鼠模型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组织脏器中胃癌转移程度的相关性, 探索建立胃癌转移模型早期评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分别以人胃癌细胞 SGC-7901、MKN45 和正常胃黏膜细胞 GES1 基因组 DNA 为模板构建标准质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不同比例胃癌细胞 SGC-7901 中 Alu 基因的表达,获取相关性曲线;选取胃癌细胞 SGC-7901 和 MKN45,通过裸鼠皮下接种的方式构建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转移模型,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模型鼠肝、脾、肺、肾和皮下肿瘤组织中的人 Alu 基因表达,获得 Alu 基因的表达与各器官组织中肿瘤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曲线;将临床胃癌患者新鲜肿瘤标本皮下接种裸鼠构建异种移植模型,进一步验证模型鼠各组织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与器官中肿瘤转移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胃癌细胞 SGC-7901 的含量与其 Alu 基因的 Ct 值呈负相关(R2 = 0. 9239);人胃癌细胞异种移植(CDX)裸鼠转移模型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在皮下肿瘤中处于较高水平,在肺转移瘤和肝转移瘤中的表达则介于正常裸鼠与皮下肿瘤之间,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胃癌病人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中,已确定发生转移的脏器中虽未形成肉眼可见的转移灶,但其人 Alu 基因的表达(Ct 值 17. 86)与正常裸鼠(Ct 值 22. 18)差异显著(P< 0. 05);而对于肉眼可见的转移灶,其人 Alu 基因的表达(Ct 值 14. 29)则差异极显著(P< 0. 01)。 结论 人胃癌裸鼠转移模型中,人 Alu 基因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程度呈正相关,Alu 基因表达越高,则该组织中转移的肿瘤细胞就越多,形成的转移灶越明显。
周游 , 吴茗慧 , 汪雯 , 杜俊英 , 邵晓梅 , 蒋永亮 , 刘伯一 , 梁宜 , 方剑乔
2021, 29(4):448-45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4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 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 方法 将 16 只 SD 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 CILP 组,n= 8)和慢性缺血性肢 体疼痛模型组(CILP 组,n= 8)。 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采用 O 型圈下肢近膝关节处小压力值缓慢加压,加压强度为 1. 2 ~ 2. 2 N,加压每日 1 次,一次加压 30 ~ 40 min,连续 3 周造模。检测两组大鼠对患侧于造模前,加压后 6、13、20 d 的 PWTs 以及足跖部肿胀程度、皮温和局部血流情况。 结果 造模 20 d 完成加压后,CILP 组大鼠患对侧 PWTs 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 0. 01);CILP 组大鼠患侧足跖部厚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假模型组和同期对侧 (P< 0. 01);CILP 大鼠患侧足跖皮温加压后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 0. 01);CILP 大鼠对患侧足跖平均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模型组(P< 0. 01)。 结论 在大鼠下肢处通过长时间缓慢加压,能够有效造成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的情况,从而建立大鼠慢性缺血性疼痛模型。
2021, 29(4):455-46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5
摘要: 目的 建立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成纤维生长因子 9(FGF9)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 FGF9 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 方法 将 Olig1-Cre 转基因小鼠与 FGF9 转基因小鼠(FGF9flox / flox )杂交,选取雌性 FGF9flox / wt / Olig1- Cre+与雄性 FGF9flox / flox合笼交配,F3 代获得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 FGF9 基因小鼠(FGF9flox / flox / Olig1-Cre+ )。 为了证实条件性基因敲除的特异性及有效性,提取鼠尾组织基因组 DNA,通过 PCR 技术鉴定其基因型,利用蛋白电 泳以及激光共聚焦验证 FGF9 蛋白的表达,并对其表型进行观察。 结果 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证实了成功构建了 FGF9flox / flox / Olig1-Cre+小鼠。初步表型分析显示,敲除组小鼠可活可育,生存期与对照组相同,但发育缓慢体重显著减轻。 结论 成功获得少突胶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 FGF9 基因小鼠,FGF9 基因条件性敲除后引起小鼠发育缓慢。
刘洋 , 王超 , 任晓楠 , 李顺 , 秦波音 , 杨华 , 周晓辉
2021, 29(4):461-46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6
摘要: 目的 比较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PR8 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 C57BL/ 6 小鼠诱导肺组织 CD8+ T 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方法 使用 490 PFU 的 PR8 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 月龄)和老年(24 月龄)C57BL/ 6 小鼠,连续 14 d 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染后第8天分离小鼠肺组织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 CD8+ T 细胞数量及功能:MHC-I 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 CD8+T 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 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检测 CD8+T 细胞经流感病毒特异性肽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包括 TNF-α、IFN-γ、IL-2 以及与 CD8+ T 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 B(Granzyme B)的水平。 结果 相同量的 PR8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老年小鼠体重下降更多,死亡率显著高于年轻小鼠(P< 0. 01)。 另一方面,老年组小鼠诱生的病毒特异性 CD8+T 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年轻组;同时, 老年组 CD8+T 细胞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 TNF-α、IFN-γ、IL-2 的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此外,老年组 CD8+T 细胞表达 granzyme B 的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年轻组。 结论 PR8 流感病毒感染老年和年轻 C57BL/ 6 小鼠后,老年小鼠肺组织诱导产生的特异性 CD8+T 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降低。结果表明: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肺组织 CD8+ T 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受损。
王欣佩 , 张伶燕 , 劳兰兰 , 叶凡 , 刘云鹏 , 李丽 , 秦川
2021, 29(4):467-47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7
摘要: 目的 建立从群体水平体现遗传多样性特点的新型小鼠资源,并初步探讨其遗传学特点。 方法 (1)多个亲本以重组杂交的方式分别建立携带有多亲本遗传信息的近交系和远交系小鼠;(2)通过全外显子测序, 比较分析两个小鼠群体的遗传学特点;(3)通过子代与亲本品系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绘制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的染色体物理图谱,并统计亲本对子代小鼠的遗传贡献。 结果 (1)遗传多样性近交系小鼠具有遗传稳定、表型一致的特点,适用于简单快速的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工作;(2)相比近交系,遗传多样性远交系小鼠拥有更好的繁殖能力,以及更丰富的遗传变异。每个远交系小鼠都是独特的个体,适合更细粒度的微调控遗传学机制研究。这些远交系小鼠的染色体表现出更为马赛克化的特点;(3)原始亲本对子代品系的遗传贡献并非均一等分,存在遗传偏好。 结论 相比传统单一遗传背景的小鼠,通过多亲本建立的遗传多样性近交系和远交系小鼠资源在系统遗传学的研究中各具优势、互为补充,为复杂性状遗传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021, 29(4):475-48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8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评估小鼠模型脂肪组织中 GIP 受体(GIPR)信号传导在胰岛素抵抗和肝脂肪变性中作用。 方法 选择 4 周龄 GIPR 基因敲除(GIPRadipo- / - )和野生型(WT)小鼠各 16 只,给予正常脂肪饮食 (CFD)、高脂肪饮食(HFD),每组 8 只,连续喂养 15 周。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喂养 5、8、10、12 和 15 周后,记录小鼠的血糖,胰岛素和总 GIP 水平;采用实时定量 RT-PCR 测定小鼠脂肪组织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GIPR 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超声对小鼠肝体积、肝重量和肝中脂肪含量进行定量评估;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评估胰岛素治疗后在脂肪,肝和骨骼肌组织中的 Akt 磷酸化。 结果 在 HFD 喂养的条件下,与 WT 小鼠相比, GIPRadipo- / -小鼠的体重显著降低。 HFD 喂养的 GIPRadipo- / -小鼠降低了胰岛素抵抗,肝重量和肝脂肪变性。 与 HFD 喂养的 WT 小鼠相比,GIPRadipo- / -小鼠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6)降低。 结论 脂肪组织中的 GIPR 信号传导在体内 HFD 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和肝脂肪变性中起关键作用,这可能涉及 IL-6 信号传导。
2021, 29(4):482-48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09
摘要: 目的 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以下简称为血泵)主动停工在体实验动物研究,旨在观察停泵后血液的反流情况和血泵的血液相容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实验动物生理状态,为后期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积累可靠数据。 方法 选用健康绵羊 1 只,左侧开胸建立左心辅助模型。 正常运行 6 周后主动停泵,停服抗凝药物华法林。观察实验动物生理状态,记录血泵停工羊术前及 1 ~ 12 周血液、生化、凝血检查结果并进行研究。血泵停工后 16 周进行超声检查。 结果 左心辅助模型建立成功,血泵运行期间工况良好,实验羊在血泵停工前后 6 周精神状态 良好、活动自如、进食良好、尿便正常。血泵停工后 16 周的超声显示人工血管未堵塞,有反向血流。 结论 此血泵停工,对血液相容性、对实验羊生理状态和脏器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人工血管通畅且未见血栓,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为后期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意外停泵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此血泵血液相容性好。后续将进行左心辅助低剂量抗凝治疗及多组停工实验进行不断完善。
李鑫 , 张琳玉 , 王湘林 , 刘翔燕 , 李晓文 , 王吉 , 文利新 , 周迎芳
2021, 29(4):490-49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0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饲料模型下不同油脂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动物模型饲料油脂的选择、评价以及人类健康用油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以 120 只 C57BL/ 6J 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根据油脂供能设置两个水平,20%(低油脂供能水平)、30%(高油脂供能水平,推荐日常膳食脂肪供能比例不宜超过 30%),每个油脂供能水平下分别选用猪油(LA)、菜籽油(RA)、橄榄油(OL)和猪油与菜籽油的调和油(质量比 1 ∶ 1) (BO)。 饲养 16 周后分析其对小鼠生长性能、脂肪沉积、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糖的影响。 结果 在低油脂供能水平下 OL 组小鼠的末体重极显著降低,肾周脂肪、附睾脂肪的积累极显著减少(P< 0. 01),并且其 Lee’ s 指数也最低。 在高油脂供能水平下,OL 组、RA 组小鼠的体重、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的积累极显著的减少(P< 0. 01)。 两种油脂供能水平下 OL 组都极显著上升了肝指数(P< 0. 01),在低油脂供能水平下,RA 显著增加了肾指数(P< 0. 05),在高油脂供能水平下 LA、RA 组都极显著上升了肾指数(P< 0. 01)。 在高油脂供能水平下,RA 组血清 TC 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组(P< 0. 05),OL 组 TG 含量最低,从 HDL-C/ LDL-C 比值来看,在低油脂供能水平下 RA 组 HDL-C/ LDL-C 比值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 0. 05),在高油脂供能水平下与 OL 组无差异(P> 0. 05)。 从 GTT、ITT 实验来看,在低油脂供能水平下 BO、OL 对血糖稳态调控较好,在高油脂供能水平下四组无差异(P> 0. 05)。 虽然 BO 组末血糖略有上升但总体血糖值较低,均未造成血糖调控紊乱。 结论 在高油脂供能水平下猪油与猪油菜籽油 1 ∶ 1 调和油会增加小鼠体重和脂肪沉积,在两种油脂供能水平下,橄榄油减少体重,减少了脂肪沉积,但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菜籽油对血脂的改善最好,但其增加了肾指数,四种油脂均未造成小鼠血糖调控能力受损。
2021, 29(4):499-50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1
摘要: 目的 探究丹参酮 IIA(Tan IIA)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 激酶/ 蛋白激酶 B(PI3K/ AKT)通路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PS)法构建 AD 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an IIA 低、中及高剂量组,另选取未处理小鼠作为空白组;Tan IIA 处理组以腹腔注射进行给药,剂量分别为 1、5、10 mg / kg,每天 1 次,连续给药 7 周。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能力(Morris 水迷宫实验、Y 迷宫及自主活动能力测试),HE 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 检测脑组织匀浆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胆碱系统和炎症因子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离子钙接头蛋白( 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核因子 κB(NF-κB)、Toll 样受体 4(TLR4)、PI3K 及 AKT 的表达。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脑组织匀浆液中 AchE、IL-6、TNF-α,脑组织中 IBA-1、GFAP、p-NF-κB/ NF-κB、TLR4 水平明显增加( P< 0. 05),自由交替反应率、BDNF、Ach、p-PI3K/ PI3K、p-AKT/ AKT 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Tan IIA 处理组逃避潜伏期,脑组织匀浆液中 AchE、IL-6、TNF-α,脑组织中 IBA-1、GFAP、p-NF-κB/ NF-κB、TLR4 水平明显降低(P< 0. 05),自由交替反应率、BDNF、Ach、p-PI3K/ PI3K、p-AKT/ AKT 水平明显增加(P< 0. 05),以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显著(P< 0. 05);但各组小鼠自主活动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Tan IIA 可保护 AD 小鼠神经受损,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激活 PI3K/ AKT 通路、降低脑内炎症反应、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有关。
王小博 , 梁斯 , 陈齐 , 郑琳 , 俞鸣铗 , 刘健南 , 陈冰冰
2021, 29(4):506-51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2
摘要: 目的 为探明丙烯酰胺对小鼠血液的毒性效应。 方法 采用丙烯酰胺溶液连续灌胃小鼠 16 天,记录小鼠体重、器官系数变化并对小鼠血液成分进行检测。 结果 当染毒剂量为 120、150 mg / kg 时,小鼠体重增重率、肝系数、WBC、LYM、RBC、MCHC、PLT、P-LCR 显著降低(P< 0. 05),GRAN 显著增加(P< 0. 05);当丙烯酰胺浓 度为 90、120、150 mg / kg 时,小鼠肾系数、HGB 下降显著(P< 0. 05);当丙烯酰胺浓度为 150 mg / kg 时,MCV、PCT 显著下降(P< 0. 05);当丙烯酰胺浓度 ≥ 60 mg / kg 时,AST、ALT、AKP、CREA 增加显著(P< 0. 05),同时当丙烯酰胺浓度为 60 mg / kg 时,AST 活性最高;当染毒剂量 ≥ 90 mg / kg 时,UA、BUN 含量增加显著(P< 0. 01),当染毒剂量达 到 120 mg / kg 时,BUN 含量最大。 结论 丙烯酰胺对小鼠血液有一定得毒性效应。 中高浓度的丙烯酰胺(≥ 90 mg / kg)会对小鼠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肝、肾等器官产生一定的损伤效应;高浓度的丙烯酰胺(≥ 120 mg / kg) 会对血小板系统造成明显损伤。
朱瑞敏 , 李宝亮 , 路亚岚 , 詹相文 , 刘益豪 , 韩云林 , 秦川 , 高苒
2021, 29(4):512-51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3
摘要: 目的 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原位与皮下人源肿瘤异种移植(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模型,并比较分析两者生长和病理学特点。 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接种肝和皮下组织,比较分析两者生长特性、病理特征、成瘤率和成瘤时间。 结果 本次研究成功构建肝癌原位和皮下 PDX 模型,两者与患者原发肿瘤病理特征一致,其中原位和皮下综合成瘤率分别为 50%(3 / 6)和 20%(3 / 15),平均成瘤时 间为 30 d 和 68 d。 结论 肝癌原位 PDX 模型成瘤率高,对于难生长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建模方法,皮下成瘤操作和观察较为简单,在具体科研实践中应根据情况使用合适方法。它们为深入探索 HCC 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2021, 29(4):519-52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4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NPSLE)是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神经系统发生损害的后果。 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不同 NPSLE 动物模型,可以观察到局部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突触减少、白细胞浸润等组织学改变以及情绪异常、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行为学改变。本文对不同类型 NPSLE 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总结,阐明了各自构建条件下产生动物模型的主要特点,分析了 NPSLE 动物模型在疾病发病机理研究、治疗靶点探索等方面的应用,为探寻 NPSLE 的发病机制、筛选治疗药物、开发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合适的模型参考。
蒋慧灵 , 郑倩华 , 赵映 , 张薇 , 侯雨君 , 谭玉 , 李瑛 , 蔡定均
2021, 29(4):528-53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5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目前 IBS 病因及发病机制虽尚未明确,但内脏高敏性是其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被广泛接受,同时内脏高敏也是 IBS 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的重要病因。因此,成功模拟 IBS 患者内脏高敏感性成为了 IBS 相关动物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一种客观稳定的内脏高敏动物模型亦变得尤为重要。结直肠扩张法(colorectal distention,CRD)以其模型内脏高敏感性持续稳定而应用广泛。 CRD 通过持续的机械刺激因素造成大鼠内脏高敏感,并且结直肠无明显病理改变。通过对 CRD 的操作、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各实验造模方法在实验对象、球囊种类、扩张方式等相关因素方面的差异,为使用 CRD 进行内脏高敏模型制作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为建立客观、可靠且重复性好的内脏高敏动物模型提供研究思路。
2021, 29(4):535-54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6
摘要:心肾综合征(CRS)是心肾互损的终末期状态,预示不良的结局指标。 目前关于 CRS 的生理、病理机制的研究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模拟这一过程对于 CRS 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从单一模型和复合模型两个方面着手,对Ⅱ型 CRS 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进行临床评价,其中单一模型包括:冠状动脉结扎动物模型、主动脉缩窄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模型、给药动物模型、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小鼠模型,复合模型包括冠脉结扎联合肾切除动物模型和药物联合肾切除模型。
侯外方 , 张茂森 , 张琳 , 韩敏 , 石璇 , 陈美蓉 , 栾晶
2021, 29(4):542-55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7
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疾病病因较复杂,临床表现为多认知领域障碍、记忆力受损、以及痴呆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成功建立慢性脑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治疗并攻克此疾病的第一步。经过发展,现存在多种 VCI 动物建模方法,其中以啮齿类动物居多,针对大鼠有四血管闭塞法(4-vessel occlusion,4-VO)法、改良 4-VO 法、3 期 4-VO 法、两血管闭塞法(2-vessel occlusion,2-VO)法、改良 2-VO 法、以及一侧颈总动脉闭塞一侧颈总动脉狭窄改良法(modified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mCCAO)等;针对小鼠有颈总动脉狭窄( bilateral CCA stenosis,BCAS)和 不对称颈动脉手术(asymmetric CCA surgery,ACAS)等。根据所采用的手术建模方法不同,动物在术后的病理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生存率、动物行为学表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上述 8 种啮齿鼠类动物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手术构建方法、表型、评价指标、优缺点等进行系统的回顾,以期望能够为研究者在相关动物模型的选择上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2021, 29(4):553-56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1. 04. 018
摘要: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HD)作为一种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疾病,表现为运动、智力、心理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措施;针对各种 HD 症状的药物和控制措施效果不理想。 1993 年确认 HD 发病是由于 HD 基因(HTT)中 CAG 序列重复扩增超过 36 次或以上,翻译为突变的多聚谷氨酰胺,引起兴奋性神经毒性和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等,导致大脑皮质和基底核神经退行性变和功能障碍。为更全面认识 HD 发病机理、研究兴奋性神经毒性和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所致的脑组织及神经元损伤分子机制,研发相应的治疗性药物及方案,了解并掌控相应的动物模型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以 HD 组织病理学以及生物化学为发病机制而建立的 HD 动物模型,即兴奋性神经毒性模型和线粒体毒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