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及系统性评价

      2022, 30(7):873-87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1

      摘要 (2309) HTML (0) PDF 10.42 M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进行系统性评价。 方法 42 只 C57BL/ 6J 小鼠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 8)和模型组(n= 34)。 采用挤心脏法结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CA)结扎建立小鼠心梗模型。 术后 24 h、3 d、7d 分别进行心动超声评价心功能,打开胸腔观察梗死情况;术后 24 h 留取心脏标本进行 TTC 染色明确梗死发生;术后3 d 检测梗死区炎症标志基因表达情况;术后 7 d 进行 HE 染色并检测梗死区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小鼠可明确观察到左室前壁发白,TTC 染色明确梗死区域,提示模型建立成功。术后心超可见模型组心功能显著下降,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术后 3 d 梗死区促炎基因 TNF-α 和 MCP-1 表达显著增加(P< 0. 05)。 术后 7 d HE 染色见梗死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线分明;梗死区纤维化基因 FN 和 COL3A1 表达显著增加(P < 0. 01)。 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心梗模型及其基本评价体系,可作为模型建立的标志性指标。

    • 血管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 Cx43 杂合子小鼠模型建立及其血管功能变化的研究

      2022, 30(7):880-88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2

      摘要 (1105) HTML (0) PDF 7.74 M (1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血管内皮细胞连接蛋白 43(connexin 43, Cx43)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血管舒张/收缩功能进行检测。 方法 将 8 只 Cx43flox / flox小鼠与 C57BL/ 6 品系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交配,子代小鼠继续与 C57BL/ 6 小鼠回交 9 代进行基因背景转换;再将 Cx43flox / +小鼠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 Tie2-Cre 重组酶小鼠(以下简称 Cre 小鼠)交配,获得 Tie2-Cre / Cx43flox / +小鼠。 利用鼠尾 PCR 试剂盒进行基因型鉴定,Western Blot 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中 Cx43 表达。利用离体张力测定技术检测SMA 血管舒张/ 收缩功能,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收缩反应性和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反应性。 结果 PCR 电泳和血管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证实 Tie2-Cre / Cx43flox / +小鼠成功构建,肠系膜上动脉中 Cx43 蛋白表达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明显降低(P< 0. 01)。 与 WT 小鼠相比,部分敲除血管内皮细胞 Cx43 后使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反应性显著降低(P< 0. 01)。 结论 采用 Cx43flox / flox小鼠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 Tie2-Cre 重组酶小鼠成功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 Cx43 杂合子小鼠,该小鼠的肠系膜上动脉中 Cx43 表达降低,且舒张反应性明显降低,预期可为研究 Cx43 及其相关结构在血管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

    • 基于数据挖掘的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

      2022, 30(7):887-89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3

      摘要 (876) HTML (0) PDF 7.24 M (1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综述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评价指标,包括动物选择、卵巢摘除手术,CUMS刺激因子使用情况、造模和治疗起始时间选择、行为学检测等。 方法 收集CNKI和PubMed 、从建库到2022年5月期间关于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所有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汇总信息、绘画图表。 结果 共纳入88篇文献,中文文献71篇,英文文献17篇;大鼠模型65篇,小鼠模型23篇。造模方法多采用“oVX+CUMS”和“OVX+CUMS+孤养”。大鼠(OVX)宜选择SD品系,90~120 d鼠龄,体重在200 g 以上;小鼠宜选择KM品系,20g左右;76%的研究选取7~8种刺激因子,每天随机1~2种且3~7 d内不重复出现,推荐选用禁食,禁水、夹尾,冰水游泳、昼夜颠倒;依据行为学结果进行分组的方式可减少实验鼠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阴道涂片一般开始于OVX手术后3 d,连续检测5 d;89%的研究选择“治疗与造模同时进行”或“造模结束后进行治疗”,造模与治疗时长宜保持一致,一般为2ld或28 d;阳性对照药多选取氟西汀或氟西汀结合雌激素;行为学实验多选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以及强迫游泳实验。 结论 本文筛选出应用最广泛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制备方法和评价指标,描述了造模过程的具体细节,有助于提高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制备的可重复性。

    • 代谢性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探讨与思考

      2022, 30(7):897-90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4

      摘要 (963) HTML (0) PDF 1.69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为选择合理、可靠的动物种类、造模方式、评价体系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方法 系统检索 30 年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六大疾病相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文献,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报道,归纳、总结动物相关参数、造模方式、证型及评价体系。 结果 收集到代谢性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文献 243 篇,其中 132 篇涉及糖尿病(气阴两虚、湿热困脾、阴虚内热、内热偏盛型);3 篇涉及肥胖症(脾虚湿阻型);9 篇涉及高脂血症(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气郁血瘀型);7 篇涉及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脾虚痰湿、瘀血、湿热蕴结型);92 篇涉及高血压(痰湿壅盛、肝阳上亢、肝火亢盛型)。 实验动物以雄性大鼠应用最广泛(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多使用鹌鹑);造模方式有单因素、双因素及混合因素复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分别从病理指标(糖、脂代谢、血清生化、肝肾功能等)和一般状态(精神状态、活动量、二便、舌色等)进行判定。 结论 目前代谢性疾病相关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及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医药辨证论治创造条件。

    • 苓术菟丝子丸抑制IKKB/NF-kB/MCP-1通路减少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性蛋白尿

      2022, 30(7):909-91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5

      摘要 (1127) HTML (0) PDF 17.15 M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苓术菟丝子丸对阿霉素肾病蛋白尿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将 36 只雄性 SD 大鼠纳入实验。 随机分为 6 组(6 只/ 组)。包括空白、模型组和 PDTC(NF-κB 抑制剂)组(100 mg / ( kg·d)),以及苓术菟丝子丸低、中、高剂量组(14、28、56 g / (kg·d))。 除空白组外的大鼠均用阿霉素造成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用药6 周。记录一般生命体征;收集检测 24 h 尿蛋白,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 Scr)、尿素氮(BUN)和 C 反应蛋白(CRP);HE、Masson、PAS 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肾病理形态变化;ELISA 检测血清 IL-6、TNF-α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IKKβ/ NF-κB/ MCP-1 通路相关蛋白。 结果 模型组大鼠生存状态差。 Alb 降低,24 h 尿蛋白升高。 肾小管广泛肿胀,肾小球足突融合;大量纤维沉积,基底膜增厚。血清 IL-6、TNF-α 和 CRP 升高;肾 p-IKKβ、p-NF-κB、MCP-1 表达水平,及 p-IKKβ/ IKKβ、p-NF-κB/ NF-κB 比值升高,nephrin、podocin 表达减少(P < 0. 05)。 给药组除高剂量组外,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升高,24 h 尿蛋白降低,Alb 升高。肾小管肿胀减轻,肾小球足突融合改善。肾小管、小球纤维化减少,基底膜无增厚。血清 IL-6、TNF-α 和 CRP 降低;肾 p-IKKβ、p-NF-κB、MCP-1 表达水平,及 p-IKKβ/ IKKβ、p-NF-κB/ NF-κB 比值减少,nephrin、podocin 表达增多(P< 0. 05)。 结论 苓术菟丝子丸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 24 h尿蛋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IKKβ/ NF-κB/ MCP-1 信号通路有关。

    • 高血压和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2022, 30(7):918-92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6

      摘要 (858) HTML (0) PDF 12.52 M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以 SHR 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时间的 D-半乳糖诱导的方法构建以高血压和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 方法 18 只 SHR 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3 组:D-半乳糖 150 mg / ( kg·d) + 4 周组、D-半乳糖 150 mg / (kg·d) + 8 周组、D-半乳糖 150 mg / (kg·d) + 12 周组,每组 6 只。 另设 6 只 WKY 大鼠为空白对照组。 造模期间,每周采用无创血压计监测大鼠血压变化;造模结束后,采用 Morris 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变化;称重法检测大鼠脑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肝指数;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中 T-SOD、GSH-Px、MDA、NEFL含量和 CALB/ SALB 指数;HE 和 LFB 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前额叶皮质细胞形态、脑室微出血以及胼胝体髓鞘损伤情况。 结果 与 WKY 组比较,随着 D-半乳糖注射时间的增加,各组 SHR 大鼠血压升高;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脑、胸腺、脾、肝各脏器指数降低;血清中 T-SOD、GSH-Px 含量减少,MDA、NEFL 水平和 CALB/ SALB 指数上升;脑组织前额叶皮质细胞病变数量增多,血管周围间隙和三脑室背侧微出血量增大以及胼胝体髓鞘空泡化加重。 其中以 D-半乳糖 150 mg / (kg·d)注射 12 周组大鼠的病理生理变化最显著。 结论 SHR 大鼠注射 D-半乳糖 150 mg / (kg·d) 12 周可复制与人类 CSVD 疾病状态接近的 CSVD 动物模型。

    • 肾原位抑制 miR-146b-5p 表达改善 UUO 小鼠肾纤维化

      2022, 30(7):927-93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7

      摘要 (916) HTML (0) PDF 10.41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明确 miR-146b-5p 在小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体内敲低 miR-146b-5p 对小鼠肾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将 24 只 8 周龄 C57BL/ 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UUO 模型组(UUO),UUO+肾 miR-146b-5p 电转敲低组(UUO-KD),每组 8 只。 Sham 组仅切开皮肤,暴露且游离右侧肾输尿管,不做结扎或离断处理。 UUO 组,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动物模型。 UUO-KD 组通过先电转 CRISPR/ RfxCas13 d质粒于小鼠肾进行特异性 miR-146b-5p 敲低,24 h 后按模型组方法建立 UUO 小鼠模型,7 d 后处死小鼠收集肾标本。 HE 染色观察肾病理变化,Masson 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FN、Col-1)表达,Western Blot、Real-time PCR 检测 miR-146b-5p、α-SMA、FN、IL-1β、IL-6、TNF-α 等基因的变化。 结果 miR-146b-5p 在 UUO 模型中显著升高,电转敲低 miR-146b-5p 后该基因显著下降(P<0. 05),同时,IL-1、IL-6、TNF-α 等炎性因子表达出现显著下调(P<0. 05)经 HE、Masson 染色后观察到,UUO-KD 组较 UUO 组相比肾结构良好,肾小管变形轻微,肾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改善。 且免疫组化结果发现:α-SMA、FN、Col-1 等纤维化指标在 UUO-KD 组也显著降低(P<0. 0001)。 结论 抑制 UUO 中高表达的 miR-146b-5p 可明显改善肾纤维化,miR-146b-5p 可能是肾纤维化的一个潜在治疗靶标。

    • 基于“心脾同治”理论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

      2022, 30(7):935-94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8

      摘要 (762) HTML (0) PDF 11.84 M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免疫炎症的机制。 方法 3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 模型组和中药组均采用“力竭+控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造模周期为 22 d,中药组在造模第 8 天起予以益气活血方预处理 14 d。 于第 25 天取大鼠血清、脾、主动脉及缺血区心肌组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 IL-35、IL-37 含量;HE 染色观察脾、心肌组织病理形态;Masson 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脾、心、主动脉IL-35、IL-37 光密度表达及蛋白表达。 结果 (1)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中 IL-37、IL-35 显著降低(P< 0. 0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 IL-37、IL-35 均显著升高(P< 0. 00001)。 (2)HE 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组织红髓区域变小,白髓可见边缘区(marginal zone,MZ)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之间淋巴小结大量增多。 中药组心肌组织炎性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脾组织可见正常分布的脾小梁( trabecula,T)、血窦( splenic sinus,SS),且脾中央动脉(central antery,CA)形态规则。 Masson 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增生,结构紊乱并存在泡沫细胞、脂质沉淀;中药组主动脉内膜变薄,纤维破损处可见修复痕迹。 (3)模型组大鼠心肌、主动脉、脾组织 IL-35、IL-37 平均光密度值及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 0. 00001);中药组大鼠心肌、主动脉、脾组织 IL-35、IL-37 平均光密度及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0001)。 结论 CHD 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可为“心脾同治”理论提供模型支撑;益气活血方对 CHD 气虚血瘀证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上调 IL-35、IL-37 水平相关。

    • MST1 / 2 抑制剂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2022, 30(7):942-94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09

      摘要 (943) HTML (0) PDF 11.80 M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 MST1 / 2 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 Yes 相关蛋白 YAP、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43、神经胶质纤维蛋白 GFAP、细胞凋亡因子 Caspase3 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 105 只体重 180 ~ 200 g 成年雌性 SD 大鼠,对 35 只仅做椎板切除手术且不注射药物为假手术组,对 70 只大鼠建立脊髓顿挫损伤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MST1 / 2 抑制剂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g / kg XMU-MP-1。 在手术后第 1、3、7、14、21、28 天,进行斜板实验及 BBB 运动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大鼠收集脊髓损伤区周围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 YAP、GAP43、Caspase3、GFAP 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斜板实验与 BBB 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从术后第 7 天起,MST1 / 2 抑制剂组评分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一直持续到术后第 28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免疫印记结果显示,术后第 14 天 MST1 / 2 抑制剂组的 YAP 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 14 天 MST1 / 2 抑制剂组 GFAP、Caspase3 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同时发现 GAP43 出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荧光染色显示,MST1 / 2 抑制剂组较少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神经组织结构框架,生理盐水组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形成大量神经胶质瘢痕。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 YAP 在神经细胞中出现表达,生理盐水组和MST1 / 2 抑制剂组 YAP 在神经胶质细胞出现表达,且 MST1 / 2 抑制剂组 YAP、GAP43 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MST1 / 2 抑制剂组成熟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YAP 与 GFAP 出现共同表达。 结论 脊髓损伤后大剂量应用 MST1 / 2 抑制剂能明显促进 YAP 表达,减轻炎症损伤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形成原始神经组织结构框架,有利于神经突起再生修复,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皮层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现状

      2022, 30(7):949-95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0

      摘要 (1092) HTML (0) PDF 824.79 K (2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钙离子是生物体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信使,可产生多种细胞信号,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钙离子在明确的细胞亚区发挥着高度特异性功能。 钙信号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性,检测神经元钙信号对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尤为重要。 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对检测大脑皮层中的钙信号有独特的优势,可在体以单细胞分辨率实时观测皮层神经元的活动。 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皮层对提高人类神经系统的高级认知、精神疾病的治疗及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本文综述了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皮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构建方法与研究现状

      2022, 30(7):955-96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1

      摘要 (1726) HTML (0) PDF 963.09 K (2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因而,建立可靠、稳定、重复性高的 AKI 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该类疾病的基础与关键。 AKI 的造模方式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本文将主要从药物诱导、单侧输尿管结扎术、缺血再灌注、5 / 6 肾切除术及感染诱导等五种造模方式,分类讨论和总结各种 AKI 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与研究现状,并从病理机制探讨相应诱导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对应的临床 AKI 类型,为 AKI 动物模型的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为肾疾病的体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 斑马鱼动物模型在眼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 30(7):966-97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2

      摘要 (936) HTML (0) PDF 852.90 K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斑马鱼已成为一种广泛用于研究脊椎动物发育、疾病遗传机制和药物毒理学的模式生物。 由于斑马鱼与人类的眼睛在形态、生理、功能和基因表达的相似性,胚胎容易获得、发育很快而且易于观察和操作等特点,使其成为人类眼科疾病的良好的动物模型,并为进一步探究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见解。 本综述将介绍斑马鱼的眼部特征、斑马鱼动物模型在眼科疾病及药物疗效、药物眼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 肠道菌群与肠屏障互作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进展

      2022, 30(7):973-98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3

      摘要 (763) HTML (0) PDF 3.45 M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代谢性疾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危险因素联系密切。 肠道屏障功能对维持人体肠道功能稳态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紊乱会导致肠道屏障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同时菌群相关产物如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s)、胆汁酸(bile acids,BAs)、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等发生改变,可引发机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不良反应,影响 AS 的发生发展。 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肠屏障互作对于 AS 的形成及其危险因素的影响作一综述,为研究和防治 AS 提供参考。

    • 动物继承牙发育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22, 30(7):983-98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4

      摘要 (935) HTML (0) PDF 830.59 K (2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牙齿的发育涉及口腔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来实现。 牙齿发育调控分子的时空表达异常可能会导致牙齿发育起始和继承牙更替异常,进而影响牙齿数量,造成牙缺失和多生牙等。除了利用传统的小鼠模型,近年来,小型猪、猴子、雪貂等动物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牙齿发育研究。 本文主要概述了脊椎动物继承牙发育的模型和分子调控网络,以期系统地理解人类牙齿数量异常疾病的成因。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2022, 30(7):989-99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5

      摘要 (794) HTML (0) PDF 846.68 K (1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婴儿住院的主要原因。 目前尚无有效的 hRSV 疫苗或治疗药物。 针对 hRSV 易感人群的候选疫苗已经处于开发阶段,因此 hRSV 的动物模型在 hRSV 候选疫苗的临床前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许多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了有效性,但很少有模型进入临床试验,或者它们的成功率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完全重现人类hRSV 感染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本文分析了 hRSV 动物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包括用 hRSV 感染非人类哺乳动物宿主,以及非人类肺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hRSV 感染动物模型的合理构建提供思路。

    • 血友病关节软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 30(7):996-100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6

      摘要 (565) HTML (0) PDF 860.00 K (1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血友病关节软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理解血友病软骨损伤发生发展的独特机制,旨在为修复软骨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遴选 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网等中文数据库,英文检索关键词为“ hemophilic、Joint bleeding、cartilage、Pathogenesis、cytokine、immunocyte、iron、synovitis、blood、plasmin、signaling pathway”,中文检索关键词为“血友病、关节出血、软骨、发病机制、细胞因子、免疫细胞、铁、滑膜炎、血液、纤溶酶、信号通路”,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检索自 1981 年 1 月~2022 年 3 月血友病关节软骨病理生理学相关度较高的文献,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性文献,最终纳入相关文献 60 篇多种细胞因子、免疫细胞、铁离子沉积、慢性滑膜炎、血液、纤溶酶、信号通路等均会导致软骨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血友病软骨损伤,其中铁离子沉积是造成血友病软骨损伤的关键;各个影响因素在发病之间相互联系,复杂交错,如何调控各个影响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损害,有望成为修复软骨的重要方法。

    • 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

      2022, 30(7):1003-101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2. 07. 017

      摘要 (866) HTML (0) PDF 935.38 K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诱发的慢性骨代谢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强度降低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等。 为更好地探索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建立出能够模拟人类糖尿病骨质疏松病理学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成模率高、稳定性相对较高等优势,本文从动物选择、饲料喂养、链脲佐菌素的应用、造模方法、成模标准及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更加深入研究糖尿病骨质疏松致病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