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1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C57BL/ 6N-Tg(1. 28HBV) / Vst 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的转录组学分析

      2023, 31(12):1519-152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1

      摘要 (545) HTML (0) PDF 13.41 M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C57BL/6N-Tg (1.28HBV) / Vst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HBV-Tg)小鼠模型的特征,并分析HBV-Tg 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 方法 以10 只雄性HBV-Tg 小鼠为实验组,10 只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血清HBV DNA、HBsAg、HBeAg 水平和肝组织HBsAg、HBcAg 表达情况评价模型小鼠病毒学特征,检测血清ALT、AST,肝组织HE、天狼猩红染色及肝组织Hyp 含量评估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两组各随机选择3 例肝组织样本提取RNA 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经R 软件分析获得表达显著的差异基因,经GO 和KEGG 分析获得差异基因功能富集情况,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验证。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AST 水平均有所升高,以ALT 更为显著(P< 0. 05);模型组肝组织HE 染色可见肝细胞核增大,个别肝细胞出现肿胀。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HBV 转基因组汇管区及小叶间出现少量胶原沉积,呈细线状。通过筛选条件( |logFC| > 2 倍且P.adj < 0. 05)获得差异基因共计1352 个,其中上调基因703 个,下调基因649个。KEGG 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在PPAR 信号通路、视黄醇代谢、脂肪酸降解等通路中富集(P.adj < 0. 05)。明显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Cyp4a10、Cyp4a14、Acot1、Acot3、Ehhadh 等,明显下调基因包括Scn5a、Apol10b、Igddc4、Cxcl1、9530077C05Rik 等,经RT-qPCR 验证趋势一致(P< 0. 05)。 结论 HBV-Tg 小鼠具有自发纤维化的趋势,经转录组学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s B, CHB)发生的潜在机制主要涉及PPAR 信号通路、视黄醇代谢、脂肪酸降解、药物代谢等通路。

    •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023, 31(12):1530-153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2

      摘要 (628) HTML (0) PDF 9.49 M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 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 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 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 方法 雄性SD 大鼠45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每组15 只。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动物每天随机14 ~ 16 h 睡眠剥夺,持续6 周,复制气虚证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动物正常饲养6 周。实验6 周后,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40 ~ 120 μm),假手术组动物行开胸手术但不注射栓塞微球。术后7 d,各组测定相关检测指标。 结果 冠脉微血管疾病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 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下降、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显著升高、血浆及全血粘度明显升高。 结论 睡眠剥夺复合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可成功建立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发病特征适合于发病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 长春瑞滨诱导化疗性静脉炎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2023, 31(12):1539-154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3

      摘要 (346) HTML (0) PDF 4.86 M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一种经大鼠足背静脉注射长春瑞滨注射液诱导的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及评价体系。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4 个不同浓度长春瑞滨模型组,经后肢足背静脉注射0. 1 mL 生理盐水设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则分别注射等体积的2、3、4 和5 mg/ mL 长春瑞滨溶液,每日测量患肢体积并计算肿胀率,连续7 d,末次处死动物取病灶足背静脉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组织学改变,同时扫描电镜观察内膜表面微观结构变化。 结果 经足背静脉注射2、3、4、5 mg/ mL 长春瑞滨溶液可明显诱发大鼠后肢肿胀,且肿胀率随浓度递增而加剧,同时各浓度组均在第3 天达峰值;第7 天静脉炎分级显示2 mg/ mL 组50%大鼠成模,3 mg/ mL 组为83. 3%,而4 mg/ mL 组和5 mg/ mL 组大鼠100%造模成功,其中4 mg/ mL 组Ⅲ级为66. 6%,5 mg/ mL 组Ⅳ级占83. 3%;HE 染色可见静脉周围组织随长春瑞滨溶液浓度增加呈现炎性细胞浸润、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血栓,扫描电镜也显示静脉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破坏,内膜表面粗糙且粘附血细胞。 结论 经大鼠足背静脉注射0. 1 mL 的3 ~5 mg/ mL 长春瑞滨溶液可见局部红、肿及条索状静脉,甚至皮肤溃烂,静脉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静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静脉内膜表面粗糙且粘附血细胞,基本符合临床化疗性静脉炎特征。

    • 双侧卵巢切除术和他莫昔芬给药诱发的潮热模型大鼠证候评价

      2023, 31(12):1545-155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4

      摘要 (298) HTML (0) PDF 11.53 M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索用于妇女潮热现象研究的证候动物模型。 方法 24 只雌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和他莫昔芬组,每组8 只,分别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和灌胃10 mg/ (kg·d)他莫昔芬模拟两种潮热动物模型。在造模第14 和28 天,检测大鼠旷场活动、肛温、体表红外热像图等表征信息。第29 天处死大鼠,取子宫称重并制作病理切片;ELISA 检测血液雌二醇与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RT-qPCR 检测肾上腺性激素合成酶(Star、Cyp11a1、Cyp17a1、Cyp19a1、Por、Hsd3b2、Hsd17b1)基因表达,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物质合成酶(Th、Ddc、Dbh、Pnmt)基因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P< 0. 01),而他莫昔芬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表最高温度在第28 天显著下降(P< 0. 01),类似于阳虚表现,而其腹部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在第14 天显著升高(P< 0. 05)、背部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在第28 天显著升高(P< 0. 01),类似于内热表象,且大鼠旷场活动度下降(P< 0. 01),类似于精气不足表现;他莫昔芬组大鼠给药14 d 其体表最高温度显著下降(P< 0. 01),但大鼠旷场活动度上升(P< 0. 01)。两种造模方式均导致大鼠子宫指数呈明显下降(P< 0. 01)。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和他莫昔芬组E2 均显著下降(P< 0. 01),NE、Epi 均呈降低趋势(P<0. 05),双侧卵巢切除组β-EP 也明显下降(P< 0. 05);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大鼠肾上腺Cyp11a1 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 0. 05),而Cyp17a1 与Hsd17b1 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 0. 05);他莫昔芬组Star 与Por 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 0. 01),而Cyp17a1 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 0. 01);双侧卵巢切除组Pnmt 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 0. 01)。 结论 双侧卵巢切除SD 大鼠可以用于围绝经期潮热的研究,其证候特征类似于中医的肾阳不足兼阴虚内热。

    • 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2023, 31(12):1555-156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5

      摘要 (319) HTML (0) PDF 6.96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采用单因素造模法和多因素联合造模法分别制备肝郁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指标,提供理想的IBS-C 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42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ormal 组)、冰水灌胃组(Cold 组)、束缚组(Restrain 组)、夹尾组(Tail 组)、冰水灌胃+ 束缚组(C + R 组)和冰水灌胃+ 夹尾组(C+ T 组)。造模期间观测各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存活情况,进行旷场行为学、粪便Bristol 评分、内脏敏感性、小肠推进等指标观测,HE 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ELISA 法检测血清、结肠中5-HT、VIP 含量。 结果 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 0. 05,P< 0. 01),进食量、饮水量减少,各模型组血清中的5-HT 含量均有上升。其中Cold 组排便粒数及Bristol 得分减少,结肠5-HT 含量增加(P< 0. 05,P< 0. 01);Restrain 组旷场总路程及平均速度减少(P< 0. 01);Tail 组糖水偏好降低(P< 0. 01);C + T 组糖水偏好率、旷场总路程、小肠推进率、排便粒数及Bristol 得分减少,结肠中5-HT 含量增加,VIP 含量减少(P< 0. 05,P< 0. 01);C + R 组旷场总路程、平均速度、结肠中VIP 含量减少(P< 0. 05);除Tail 组,其余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在造模7、14 d,各压力值下均出现内脏高敏感性(P< 0. 05,P< 0. 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各模型组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或病理学改变。 结论 采用冰水灌胃结合夹尾法可以成功建立肝郁证IBS-C 大鼠模型,是5 种方法中的首选,为系统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IBS-C机制奠定了基础。

    • 基于16S rRNA 测序技术研究口服益生菌对结肠癌皮下瘤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2023, 31(12):1564-157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6

      摘要 (325) HTML (0) PDF 8.12 M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基于16S rRNA 测序技术探讨口服益生菌对结肠癌皮下荷瘤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组间差异的影响。 方法 24 只6 周龄BALB/ c 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 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C 组,n= 8),模型组(M 组,n= 8),益生菌+ 模型组(PM 组,n= 8)。PM 组采用灌胃200 μL 益生菌混合溶液(长双歧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混合冻干粉,2 × 108 CFU),NC 组、M 组则给予200 μL 生理盐水,每周3 次,连续7 周。于10 周龄末,M 组和PM 组左后肢侧背部皮下接种0. 2 mL CT26.WT 细胞悬液(浓度为1 × 10 7 / mL),NC 组相同部位接种0. 2 mL 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监测皮下肿瘤生长情况,利用16S rRNA 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 结果 M 组小鼠皮下瘤凸显,PM 组小鼠皮下瘤体积与重量显著减少(P< 0. 05)。与NC 组相比,M 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 多样性指数降低,组间Beta 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1),补充益生菌对M 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回调作用。与M 组相比,PM 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Muribacul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毛螺菌属NK4AB6(Lachnospiraceae _NK4A136_group)、另枝菌属(Alistipes) 等相对丰度降低。LEfSe 分析表明,PM 组Muribacul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为丰度较高的差异物种(LDA 值> 4)。 结论 口服益生菌可能通过增加结肠癌皮下瘤小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Muribaculaceae 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进而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次静脉注射NOG 小鼠组织分布及其分析方法学研究

      2023, 31(12):1573-158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7

      摘要 (320) HTML (0) PDF 2.57 M (1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并验证小鼠组织中人源SRY 基因DNA RT-qPCR 分析学,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单次静脉注射后在重度免疫缺陷NOG 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 方法 建立小鼠组织中人源SRY 基因DNA 的RT-qPCR 分析方法,进行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准确度与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验证。取NOG 小鼠36 只,雌雄各半,单次静脉注射给予HUCMSCs 3. 5 × 107 cells/ kg,于6、12、24、72 h、1 周、2 周各取6 只小鼠麻醉,采集血液(EDTA 抗凝)后解剖,取肺、肾、心脏、肝、大脑、脊髓、胃、小肠、脂肪、皮肤、脾、睾丸(子宫、卵巢)提取DNA,用已验证的小鼠组织中人源SRY 基因DNA RT-qPCR 分析方法测定各组织中HUCMSCs 的分布情况。另选取NOG 小鼠18 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6 只、给药组12 只,分别静脉注射0. 9%氯化钠注射液、HUCMSCs 3. 5 × 107 cells/ kg,给药期间观察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情况,给药组于给药后72 h、2、4 周各取4 只动物剖检观察脏器组织大体观情况,取肺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蛋白表达,分析HUCMSCs 在肺组织中的定植情况。 结果 建立的小鼠组织中人源SRY 基因DNA 的RT-qPCR 分析方法各考察指标均符合验证标准;NOG 小鼠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 后,主要分布于肺和血液中(给药后1 周内),肺组织浓度高于血液,肺组织、血液中HUCMSCs 浓度分别在6 ~ 24 h、6 ~ 72 h 之内维持相对平稳水平,之后随时间推移下降,其他组织各采样点均未测得HUCMSCs 分布;定植结果显示静脉注射HUCMSCs 后72 h 可在肺部检测到其存在,2 周和4 周时则未检测到;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 后NOG 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结论 建立的HUCMSCs 小鼠组织中分布分析方法可靠、可行;NOG 小鼠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 后主要于给药后1 周内分布于肺和血液,72 h 主要定植于肺组织;单次静脉注射HUCMSCs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GSH/ GPx4 介导的铁死亡通路在有氧运动预防自然衰老小鼠模型肝过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2023, 31(12):1581-158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8

      摘要 (315) HTML (0) PDF 4.53 M (1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阐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介导的铁死亡(ferroptosis)通路在有氧运动预防小鼠增龄性肝细胞过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运动改善肝衰老和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方法 52 周龄SPF 级C57BL/6 雄性小鼠20 只,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EC 组)和老年运动组(EE 组),每组10 只。16 周递增负荷中等强度运动(1 ~ 2 周14 m/ min,3 ~ 4 周15 m/ min,5 ~ 10 周16 m/ min,11 ~ 16 周17 m/ min,每天60 min,坡度为0°)。升主动脉灌流后,取肝外侧叶制作HE 切片和超薄透射电镜切片。ELISA 检测肝线粒体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8-OHdG)、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比色法测定肝糖原、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肝非血红素铁(non-heme iron)、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GSH。Western Blot 检测肝GPx4、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APDH oxidase 2,NOX2)、溶质载体家族7 成员11(solute carrier protein 7 family member 11,SLC7A11)表达量。 结果 (1)有氧运动可有效延缓老年小鼠随年龄增长的肝细胞过氧化损伤,保持肝细胞线粒体正常结构和糖原储备量。(2)与EC 组相比,EE 组小鼠肝GSH 和NADPH 显著增加(P< 0. 01)。(3)与EC 组相比,EE 组小鼠肝线粒体8-OHdG 和4-HNE、MDA、铁含量和血清炎症因子IL-6 含量显著下降(P<0. 01)。(4)运动增加肝GPx4、NQO1、SLC7A11 表达量(P< 0. 01),降低NOX2 表达量(P< 0. 01)。 结论 有氧运动通过SLC7A11 增加GSH 合成,为GPx4 提供充足的反应底物,激活GSH/ GPx4 通路,抑制铁死亡进程,改善增龄引发的肝细胞过氧化损伤,维持肝细胞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

    • 不同灭菌方法对猪专用配方奶粉营养成分的影响

      2023, 31(12):1588-159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09

      摘要 (367) HTML (0) PDF 3.57 M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使用不同灭菌方式对猪专用配方奶粉进行灭菌,探讨对配方奶粉营养成分损失最小的灭菌方法及灭菌条件。 方法 猪专用配方奶粉分为高压灭菌组和辐照灭菌组。高压灭菌组按照不同灭菌条件、辐照灭菌组按照不同60Co-γ 射线剂量对配方奶粉进行灭菌。按国家标准对灭菌处理后的配方奶粉进行无菌状态检测和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结果 经不同灭菌方法处理后各组配方奶粉无菌状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常规营养成分在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辐照灭菌液体组50 kGy 灭菌条件下粗蛋白含量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1)、辐照灭菌粉末组50 kGy 水分、粗蛋白和钙含量降低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 0. 001)。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在辐照灭菌粉末组50 kGy 灭菌条件下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高压灭菌组和辐照灭菌液体组所有氨基酸含量均降低(P< 0. 001)。微量元素在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 灭菌条件下铁含量增加(P< 0. 001),在辐照灭菌液体组25 kGy灭菌条件下铁和钾含量增加(P< 0. 001)、镁含量增加(P< 0. 01)。在辐照灭菌粉末组50 kGy 灭菌条件下镁含量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钠含量增加(P< 0. 01)。维生素在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 灭菌条件下VE、VB2 含量增加(P< 0. 001)。在辐照灭菌液体组50 kGy 灭菌条件下VE 含量增加(P< 0. 05),VB2 含量减少(P<0. 001)。在辐照灭菌粉末组25 kGy 灭菌条件下VE、VA 含量减少(P< 0. 001)。 结论 高压灭菌组121℃ 30 min营养成分损失最小;辐照灭菌组50 kGy 辐照剂量营养成分损失最小。两种方法比较,50 kGy 辐照灭菌粉末组营养成分含量损失最少。

    • 单胺氧化酶A(MAOA)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

      2023, 31(12):1598-160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10

      摘要 (243) HTML (0) PDF 823.61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是一种催化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膳食胺氧化脱氨反应的线粒体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进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发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中的MAOA 表达升高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驱动PCa 异质性转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MAOA在前列腺癌不同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耐药。讨论了MAOA 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潜在用途,进一步提出了在临床前模型中开展基于靶向MAOA 的治疗研究,推动相关临床试验,以期为PCa 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啮齿类动物衰老模型研究新进展

      2023, 31(12):1605-160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11

      摘要 (401) HTML (0) PDF 789.33 K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衰老是一种随着时间积累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的过程,年龄相关疾病与衰老密切相关。目前,探索衰老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寻找能有效延缓衰老、预防或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衰老动物模型的构建是衰老研究必须涉及的重要手段。各种衰老动物模型都有不同的衰老机制,不同的衰老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研究目的。本文以啮齿类动物所构建的衰老模型进行综述,为衰老研究提供资料。

    • 应用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究抑郁症进展

      2023, 31(12):1610-161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12

      摘要 (403) HTML (0) PDF 845.00 K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者伴有轻生行为。近年来,人们对抑郁症临床表征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提高。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敲除动物构建效率大幅提高且成本随之降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基因敲除动物被应用于抑郁症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为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提供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基因敲除鼠模型研究抑郁症候选致病基因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23, 31(12):1617-162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13

      摘要 (983) HTML (0) PDF 971.41 K (2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进行性、间质纤维化性肺疾病,其特征是肺实质的持续瘢痕形成,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预后不良。PF 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动物模型是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寻求有效治疗药物的主要工具。多种因素可诱导纤维化形成,根据已知病因(如粉尘、辐射、细菌或病毒等)可不同程度诱导PF 模型,其中,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模型具有重复性强、纤维化病理与临床类似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其诱导方式主要有气管内滴注、气管内雾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经鼻吸入,根据诱导频次分为单次和多次诱导。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BLM 不同诱导频次、诱导方式建立的PF 模型的特点,为其应用提供依据。

    • 模式动物斑马鱼在人乳腺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3, 31(12):1629-163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14

      摘要 (398) HTML (0) PDF 3.80 M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在乳腺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密切观察肿瘤细胞生长、转移以及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此外,斑马鱼模型还可以用于高通量药物的筛选。本篇综述归纳和总结了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以及抗肿瘤药物在乳腺癌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中的相关筛选和治疗研究进展。

    • 猪作为模式动物的研究进展

      2023, 31(12):1636-164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12. 015

      摘要 (479) HTML (0) PDF 908.33 K (2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生物医学研究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及相关实验材料,在医学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猪与人类在解剖结构、生理学、免疫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作为模式动物非常适合于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并且对比其他模式动物有较大优势。近年来,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猪模型的快速兴起。目前,猪除了作为异种移植器官供体与药物设计的工具外,还可以作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发育过程、先天性疾病和疾病反应机制,为改善人类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阐述猪作为人类研究模型心血管疾病、癌症、眼科学、颅面研究、肌肉骨骼研究、皮肤研究、生殖和胎儿发育、营养和微生物组研究、大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疫苗设计、以及异种移植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应用进行展望。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