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陈宝霞 , 任建明 , 周轲 , 李宏雅 , 牛淳 , 纪鹏 , 华永丽 , 魏彦明
2023, 31(4):417-42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1
摘要:目的 建立湿热、寒湿泄泻大鼠模型,采用白头翁汤与理中汤治疗湿热、寒湿泄泻模型大鼠,分析湿热、寒湿不同证型泄泻大鼠临床症状、细胞密度、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差异,为探索泄泻“同病异治”的治疗特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SD 大鼠分为:空白组(CON 组);湿热泄泻模型组(DHD 组);湿热+白头翁汤组(DHB 组);湿热+理中汤组(DHL 组);寒湿泄泻模型组(CDD 组);寒湿+理中汤组(CDL 组);寒湿+白头翁汤组(CDB 组)7 个组。番泻叶+湿热、寒湿环境建立湿热、寒湿泄泻大鼠模型,采用白头翁汤和理中汤进行“以方测证”研究,记录各组大鼠的临床症状。HE 染色观察脾组织病理学变化。AB-PAS 染色观察结肠、回肠中杯状细胞,回肠中潘氏细胞密度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结肠组织Nrf2、HO-1、AQP-4 的表达量。结果 (1)湿热、寒湿泄泻大鼠模型成功建立,湿热泄泻大鼠临床症状更明显。(2)白头翁汤、理中汤可有效改善湿热、寒湿泄泻大鼠的临床症状与脾病理组织变化。(3)泄泻大鼠肠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密度均降低(P<0. 01),湿热泄泻大鼠更明显。白头翁汤、理中汤可分别提高湿热、寒湿泄泻大鼠肠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密度(P<0. 01)。(4)泄泻大鼠结肠中Nrf2、HO-1、AQP-4 的表达量降低(P<0. 01),白头翁汤、理中汤能分别提高湿热、寒湿泄泻大鼠结肠组织中Nrf2、HO-1、AQP-4 的表达量(P<0. 0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湿热、寒湿泄泻模型,其中湿热泄泻大鼠临床症状更明显。两种模型的脾病理组织变化以及肠黏膜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相比湿热泄泻大鼠,寒湿泄泻大鼠抗氧化指标变化更明显。白头翁汤、理中汤分别用于治疗湿热、寒湿泄泻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寒湿、湿热泄泻无疗效,为泄泻“同病异治”的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2023, 31(4):428-43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2
摘要:目的 构建并鉴定巨噬细胞条件性Cd226 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CD226 分子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Cd226flox/ + 雌雄小鼠自交,得到基因型Cd226flox/ flox 小鼠。Cd226flox/ flox 与Lyz2-Cre+ 小鼠杂交, 获得Cd226flox/ + Lyz2-Cre+ 小鼠, 再将其与Cd226flox/ flox 小鼠杂交, 最终获得Cd226flox/ flox Lyz2-Cre+小鼠,即巨噬细胞条件性Cd226 基因敲除小鼠。采用PCR 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采用流式细胞术、qRT-PCR 和Western Blot 验证小鼠巨噬细胞CD226 敲除效果;采用Transwell 实验检测CD226对小鼠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证实巨噬细胞条件性Cd226 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条件性敲除CD226 分子显著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的迁移。结论 成功构建巨噬细胞条件性Cd226 基因敲除小鼠,为后续深入研究CD226 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在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更加精准的实验动物模型。
罗钰龙 , 陈迪非 , 陈焕杰 , 龙海斌 , 刘经纬 , 李时悦 , 苏柱泉
2023, 31(4):437-44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3
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索建立症状明显,稳定高效的比格犬哮喘模型。方法 将屋尘螨抗原与豚草花粉抗原配制成单一或混合抗原工作液。健康比格犬在出生后24 h 内和第1、4、8 周注射混合抗原致敏,第1 ~ 12 周每天(每日雾化组)或每周2 次(间断雾化组)雾化吸入豚草花粉抗原或混合抗原进行激发,第13 周起每周1 次雾化吸入豚草花粉抗原至第36 周。在第36 周和第48 周进行气道反应性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分类检测和病理分析考察哮喘造模效果。结果 第36 周每日雾化组和间断雾化组比格犬气道均出现中性粒细胞炎症、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第48 周每日雾化组和间断雾化组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和每日雾化组的气道高反应性症状仍持续存在。两组比格犬均出现哮喘相关气道重塑现象。结论 使用豚草花粉抗原和屋尘螨抗原的混合抗原对新生犬进行致敏和激发,并加大吸入激发频次,可以建立比格犬哮喘模型。
张行行 , 赵麓 , 孙欠欠 , 赵安东 , 周甜雨 , 王川 , 刘继平 , 王斌
2023, 31(4):445-45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4
摘要:目的 探究气道吸入不同浓度PM2. 5 混悬液是否能激活大鼠心肌组织NLRP3 炎性小体引起心脏功能的损伤,为寻找相关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7. 5 mg/ kg)、中(15 mg/ kg)、高(30 mg/ kg)剂量染毒组,每组7 只。染毒组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相应剂量混悬液(1 mL/ kg),6 d 1 次,持续2 个月,对照组大鼠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滴注期间每日记录大鼠生理状况。末次滴注完成后,禁食12 h,1%戊巴比妥钠(50 mg/ kg)麻醉,以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心肌谱酶变化反应心脏功能状况;以心肌组织Bcl-2,Bax 蛋白;NLRP3、Caspase-1、IL-1β 蛋白及mRNA 表达,血清中IL-1β、IL-6、TNF-α、IL-18 表达水平反应心肌组织NLRP3 炎性小体的活化状况。结果 滴注不同剂量PM2. 5 混悬液后,各染毒组大鼠不同程度毛色变黄、无光泽,活动减少,饮食、体重无明显影响,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横纹断裂、细胞减少、排列无规则、细胞核固缩、水肿的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LDH、AST 水平,Bcl-2、IL-1β 蛋白表达、NLRP3、IL-1β、Caspase-1mRNA 表达,血清中IL-1β、IL-6、IL-18、TNF-α 水平均显著升高,Bax 蛋白表达、Bcl-2/ Bax 值显著降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NLRP3、Caspase-1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NLRP3、Caspase-1 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M2. 5 暴露可造成心肌细胞结构损伤、激活NLRP3 炎性小体,促进炎性因子和凋亡蛋白表达,引起心肌组织功能的损伤。
晋一帆 , 李胜群 , 孙竹筠 , 刘孝云 , 叶冬雪 , 赵涛 , 肖敏 , 容蓉 , 杨勇
2023, 31(4):454-46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5
摘要:目的 基于实时体温监测技术比较酵母菌、脂多糖(LPS)、2,4-二硝基酚对小鼠致热作用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SPF 级C57BL/6J 雌性小鼠12 只,进行动物核心体温监测胶囊腹腔埋入,将小鼠按体重、体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酵母菌组、LPS 组、2,4-二硝基酚组。小鼠分别注射相应发热介质后,每天记录动物的体重,动物核心体温监测胶囊的记录频率为:每次15 min。3 d 后对小鼠进行无创呼吸监测,分别测定特殊气道阻力(sRaw)、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和气道传导率(sGaw)。实验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取其胸腺、脾、肺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 实验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小鼠体重持续上升,酵母菌组、2,4-二硝基酚组小鼠体重持续下降,LPS 组小鼠48 h 内体重升高,48 h 后体重下降。酵母菌组脾指数对比空白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 01),酵母菌组、2,4-二硝基酚组的胸腺指数对比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酵母菌组小鼠体温在注射后3 h 开始升高,在48 h 内持续处于高温水平,在24 ~ 48 h 期间体温达到最大值,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 01);48 ~ 72 h 期间,酵母菌组小鼠体温开始逐渐下降,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LPS 组小鼠体温在注射后4 h 开始升高,高温状态维持至8 h 后开始降低,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无创呼吸监测发现,酵母菌组、LPS 组、2,4-二硝基酚组sRaw 均出现升高,TV、F、sGaw 均出现降低。结论 从发热时长比较,酵母菌作为发热介质引起发热时间最久,其次为LPS、2,4-二硝基酚;以发热趋势比较,酵母菌表现出先降后升的状态,于注射10h 达到峰值状态,LPS 表现为持续升温,于注射4 h 达到峰值状态,2,4-二硝基酚表现为先降后升,于注射8 h 达到峰值状态;从呼吸功能比较,小鼠注射发热介质后,均出现气道阻力增强、抑制呼吸频率、降低潮气量、气道传导减弱情况,其中对比3 种发热介质对小鼠呼吸影响,酵母菌对小鼠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阻力、气道传导作用较强。因此,酵母菌无论是发热时长、发热高峰以及对机体呼吸功能抑制作用都更显著。
韩雨秀 , 赵良鑫 , 杜宝香 , 孙启慧 , 杨勇 , 容蓉
2023, 31(4):463-47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6
摘要:目的 模拟临床常见的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共感染建立小鼠模型,评价达菲干预后的药效及对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调控作用。方法 (1)通过筛选不同滴度的PR8 流感病毒、金葡菌,建立共感染小鼠模型。(2)选用雄性BALB/ c 小鼠,随机分为6 组。第0 天滴鼻流感病毒(0. 25 TCID50,每只20 μL),第3 天滴鼻感染2. 5 × 107 CFU 金葡菌20 μL。感染病毒24 h 后灌胃给药达菲,连续7 d。末次给药24 h 后处死,计算脏器指数,RT-qPCR 检测流感病毒M 基因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4+ 、CD8+ T 淋巴细胞含量及IL-6 等13 种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以气泡图的形式显示每组促炎平均值和促炎细胞因子之和。结果 (1)0. 25 TCID50 的流感病毒感染后体重下降相对平缓,小鼠没有出现死亡;(2)2. 5 × 107 CFU 的金葡菌共感染后半数致死,体重下降相对平缓,作为后续共感染组的剂量;(3)共感染组小鼠体重下降较大,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 05),肺指数明显升高(P<0. 05)。与流感组相比,共感染组M 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5);与金葡组相比,细菌载量显著升高(P<0. 05);与流感组和金葡组相比,小鼠淋巴细胞绝对含量明显降低(P<0. 05),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 05)。达菲及时干预共感染小鼠后延缓了体重的下降,显著升高了胸腺指数(P<0. 05),降低了肺指数(P<0. 05);显著降低了M 基因的表达和细菌载量(P<0. 05);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 05);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P<0. 05)。气泡图显示共感染组小鼠体内促炎症因子的平均值以及促炎因子之和均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达菲及时干预后有较好的回调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符合临床特征的共感染小鼠模型,采用达菲干预治疗,可以减轻后续继发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机体的损伤。
霍姝汭 , 邱敏 , 王文广 , 陆彩霞 , 罕园园 , 代解杰
2023, 31(4):471-47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7
摘要:目的 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 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内皮细胞,然后利用携带SV40T 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再挑取单克隆后进行传代培养。对传至50 代以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以及核型鉴定。结果 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能够分离获得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和梭形。经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一致,到第50 代时细胞形态结构仍较好。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标志性蛋白VWF、CD34、Claudin1、ZO-1 和永生化SV40T 表达阳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2 ~ 4 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第4 天进入平台期。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与树鼩染色体相同,即所获取的细胞为永生化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为视网膜病变及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2023, 31(4):478-49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8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收集、整理并分析现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与常用检测指标,以完善其模型的制备与评价。方法 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functional dyspepsia,animal model”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 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 年6 月21 日。结果 共纳入71 篇文献,包括中文63 篇和英文8 篇。研究对象均为鼠类,雌雄皆有选择,年龄在1 ~ 84 d。造模方式共有32 种,其中单因素造模7 种,多因素造模25 种。造模周期从6 ~ 98 d。检测指标涵盖一般情况,胃肠功能和精神状态等主要方面。结论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物模型主要以6 ~ 8 月龄的雄性SD 大鼠为造模对象,造模方式以单因素的夹尾刺激法和多因素的不规则饮食+夹尾刺激法为主,选择最多的检测指标分别为胃排空/ 残留率,实验动物一般情况和小肠推进比。(2)成模标准尚无统一规定,造模因素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的探究。
徐小英 , 胡慧美 , 尹秋雄 , 曾海舟 , 江禹鹏 , 李博艺 , 钱国强
2023, 31(4):492-50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09
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造模时间对水浸束缚应激(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 stress,WIRS)模型小鼠结肠损伤程度的影响,对比研究病理损伤程度和肠道菌群构成。方法 本研究共用34 只KM 小鼠,首先将18 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WIRS4 h、12 h、24 h、36 h、48 h 组,造模结束后,通过HE 染色观察不同造模时间的结肠损伤程度。评估出较优的造模时间后,将16 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WIRS24 h 组,使用ELISA 法检测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γ 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含量,使用16SrRNA 测序检测结肠内容物的菌群组成改变。结果 WIRS 各组结肠腔均出现不同程度弥漫性充血和泛红,HE 染色显示WIRS 小鼠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WIRS24 h 组损伤较明显,与WIRS36 h、48 h 组相比小鼠成活率高,TNF-α、IL-6、IFN-γ 水平均显著升高(P<0. 0001)。与对照组相比,WIRS24 h 组小鼠结肠菌群失调,弯曲杆菌门、脱铁杆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 01),而脱硫杆菌门、放线菌门丰度明显减少(P<0. 05);幽门螺杆菌属、拟杆菌属、罗氏菌属、norank _f __Ruminococcaceae、unclassified _f __Oscillospiraceae 等丰度显著升高(P<0. 05 或P<0. 01);而norank_f__norank_o__Clostridia_UCG-014、脱硫弧菌属、内脏臭杆菌属等丰度显著降低(P<0. 05 或P<0. 01)。结论 WIRS 模型会导致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并且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组成改变。
周卫民 , 刘庆生 , 吕东颖 , 陈方明 , 朱科燕 , 王德军
2023, 31(4):501-50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10
摘要:目的 对Pkd1f/ f: Cre 转基因小鼠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进行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自然状态下发病的Pkd1f/ f: Cre 转基因小鼠,通过对肝、肾组织进行解剖,观察超声多普勒下的肝形态,测定脏器系数,HE 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情况,免疫组化分析肝肾PCNA、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Pkd1f/ f组相比,Pkd1f/ f: Cre 组的肝重量及系数极显著升高(P<0. 01),体重在Pkd1f/ f: Cre 与Pkd1f/ f组间比较无差异;肾重量及系数在Pkd1f/ f: Cre 与Pkd1f/ f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中与肝功能相关的因子ALT 和AST 的水平,Pkd1f/ f: Cre 组显著高于Pkd1f/ f组(P<0. 01);而肾功能相关的因子BUN 与CREA、UA 水平在Pkd1f/ f: Cre 组与Pkd1f/ f组间无差异(P>0. 05)。结论 Pkd1f/ f: Cre 小鼠会发生肝囊肿,损害肝功能,但肾未出现囊肿的情况。
邬建飞 , 蔡端芳 , 谭友果 , 蒲建林 , 向波 , 王丙龙
2023, 31(4):507-51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11
摘要:妊娠期间对母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会导致母体免疫激活(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MIA),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IA 会增加子代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进而诱导子代罹患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和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等精神疾病,MIA 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深入研究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对MIA 实验动物的选择、建模药物的选择、子代的病理变化及相关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3, 31(4):514-52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12
摘要:新水缸潜水实验(novel tank diving test)是专门针对模式动物斑马鱼或其他小型鱼类的焦虑行为研究设计的评价范式,是介于活体和细胞测定之间的药物筛选模型。该模型从小鼠迷宫实验模型发展而来,在行为测试的便捷性上具有一定优势。斑马鱼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同源性,药物介导的斑马鱼焦虑和攻击行为与其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肾间腺(HPI)轴密切相关,类似于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作用。因此该模式对人类焦虑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的来说,新水缸潜水实验是一种高效、可靠的高通量行为筛选模型,主要应用于动物社会性、成瘾性、睡眠、学习与记忆等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过去15 年间,新水缸潜水模型从形成雏形到不断完善,最后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从模型起源、测定参数、用途、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5 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与明/ 暗水缸实验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扩宽斑马鱼焦虑及应激行为评价实验的研究范畴和应用范围。
2023, 31(4):531-54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14
摘要:斑马鱼因胚胎光学透明、发育快以及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和鳃渗入体内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肝疾病的相关研究。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许多慢性肝病均可引起HF。由于斑马鱼HF 发生所涉及的信号传导机制与人类相似,目前已成功构建斑马鱼肝纤维化模型。本文论述国内外斑马鱼HF 模型研究的相关成果和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筛选的现状,旨在为探索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寻找HF 治疗药物及斑马鱼HF 模型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冯青靓 , 曹少飞 , 龙泽宇 , 韩宝华 , 李蕴慧 , 李建国
2023, 31(4):549-55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4. 016
摘要:斑马鱼是主要模式生物之一,因其对外界环境敏感,是常用的生态毒理学模型和良好的环境检测活试剂。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斑马鱼对水中137 Cs 的浓集和排出,γ 射线、氚和X 射线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电离辐射对斑马鱼多代或隔代的种群效应,以及斑马鱼在辐射防护剂、DNA 损伤修复蛋白和放射增敏剂方面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斑马鱼在放射生物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