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3, 31(8):969-98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1
摘要: 目的 根据APP / PS1 转基因AD 模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在多种行为学实验中的表现,比较各行为学实验优缺点,并归纳其方法?注意事项?评价指标和应用特点,为研究动物认知相关行为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Y 迷宫?Ⅰ型T 迷宫?Ⅱ型T 迷宫?新物体识别?旷场?转棒疲劳仪等实验,检测3 月龄和6 月龄APP / PS1 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运动能力?探索行为?学习与记忆能力?新物体识别能力?活跃性?对旷场的畏惧程度以及中枢协调能力差别?结果 APP / PS1 转基因小鼠的工作记忆能力显著低于同月龄WT 小鼠,表现为在Y 迷宫内,6 月龄的自主返回率显著增加,且6 月龄AD 小鼠的自主交替率和自主返回率较3 月龄AD 小鼠显著下降,WT 小鼠没有看到这种变化?6 月龄AD 小鼠在I 型T 迷宫(奖赏型)中得分和记忆时间较WT 小鼠显著下降,在Ⅱ型T 迷宫(惩罚型)中学习时间显著增加,说明AD 小鼠的学习能力弱于WT 小鼠,且记忆提取较慢,正确率较低?在旷场实验中,6 月龄AD 小鼠运动距离和速度较同月龄野生型小鼠显著下降?AD 小鼠进入中心区的次数和中心区/ 周围区时间比显著下降,直立次数也显著下降,说明了AD 小鼠的探索行为较同月龄野生型小鼠显著下降,对旷场的畏惧程度更高?并未发现APP / PS1 和WT 小鼠在转棒疲劳仪掉落时间方面的差异,说明中枢协调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Y 迷宫操作简单?受干扰小?实验周期短,但单只动物实验时间较长,适用于检测工作记忆;T 迷宫符合小鼠的探索天性,可以最为准确测定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反映记忆的提取能力,但实验周期长;新物体识别实验利用小鼠对新物体的好奇心态,精准反映小鼠识物记忆的能力,但实验器材操作较为繁琐,且易受动物应激行为影响;旷场实验利用动物畏惧空旷场地的特性以及对新环境的好奇心,主要用来测定小鼠运动能力?探索能力?活跃性以及对旷场的畏惧程度,但实验结果易受小鼠紧张度影响;转棒疲劳实验直观地反映了小鼠的身体协调性和抗疲劳能力,间接反映小鼠的昼夜规律,适合作为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的辅助指标?
王飞燕,李志凌,尹博丰,李佩霖,郝瑞聪,韩梦月,李晓彤,田家仪,丁丽,武文卿,朱恒
2023, 31(8):985-99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2
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股骨缺损模型并探索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对缺损后骨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40 只8 周龄的雌性C57BL/6N 小鼠随机分成4 组:骨缺损组(n= 10),5% GelMA 组(n=10),10% GelMA 组(n= 10),15% GelMA 组(n= 10)?造模2 周后,使用HE 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结构;使用Masson 染色观察股骨胶原纤维形态;使用OCN 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骨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elMA 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可经PCR Pipettes 移液器注入骨缺损区?HE 染色结果表明10% GelMA 组相较于骨缺损组?5%GelMA 组和15% GelMA 组具有更好的骨修复效果,缺损部位组织结构更加完整;Masson 染色结果表明10% GelMA组有更多成骨相关的胶原纤维形成;RT?qPCR 分析显示,10% GelMA 组小鼠骨缺损部位OCN 表达显著高于骨缺损组(P< 0?? 001)?5% GelMA 组(P< 0?? 01)和15% GelMA 组(P< 0?? 01)?10% GelMA 组小鼠骨缺损部位Osterix 表达显著高于骨缺损组(P< 0?? 001)?5% GelMA 组(P< 0?? 001)和15% GelMA 组(P< 0?? 01);OCN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10% GelMA 组的修复区骨特异性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骨缺损组(P< 0?? 01)?5% GelMA 组(P< 0?? 01)和15%GelMA 组(P< 0?? 05)?结论 构建了可评价注射式再生支架修复效果的小鼠骨缺损模型,并应用于基于GelMA 的可注射再生支架筛选和治疗效果评价,为开展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实验基础?
2023, 31(8):993-99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3
摘要: 目的 探究生物正交点击化学修饰可否用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的吲哚菁绿(ICG)标记及活体示踪研究?方法 收集小鼠脂肪组织进行ADSC 的分离与培养,分别添加Ac4ManNAz?DBCO?ICG 进行生物正交点击化学反应,评估该方法对ADSC 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DSC 的ICG 标记情况;将标记ICG 的ADSC 移植到急性肝损伤小鼠体内,利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开展ADSC 的活体示踪研究,收集肝组织进行ADSC 归巢性分析;最后,评估生物正交点击化学修饰对ADSC 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疗效的影响?结果 生物正交点击化学可将ICG 探针成功地修饰于ADSC 细胞内,且不影响ADSC 的细胞活性;标记ICG 的ADSC 移植到体内后主要分布?定位在肝组织内,说明ADSC 具有肝向归巢性;生物正交点击化学修饰不影响ADSC 改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减少肝细胞坏死的疗效?结论 生物正交点击化学可用于ADSC 的ICG 探针标记及活体示踪研究?
陈亚,曾阳,何飘,谢丽华,张程程,王瑾茜,袁华,刘莹莹,朴美虹,汪辛强
2023, 31(8):999-1006.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4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基于“心痛治肝” 理论探讨从肝治心方调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模型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n= 10)?假手术组(n= 10)?模型组(n= 10)?从肝治心方组(CGZX 组)(n= 10)?麝香保心丸组(SXBX 组)(n= 10)?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缺血后再灌注”构建MIRI 模型,造模24 h 后灌胃给药,灌胃周期为14 d,频率为每天1 次?于第16 天经腹主动脉采血,ELISA 分析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另剪心脏进行HE 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心肌细胞铁沉积情况;电镜下观察心室肌细胞铁死亡后线粒体的形态;Western Blot 及PCR 测试心肌组织中Nrf2?ACSL4 的蛋白及mRNA 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心肌组织损伤?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受损明显,出现肌丝断裂或疏松及心肌组织线粒体肿胀现象,心肌细胞存在大量黑褐色铁沉积?血清中CK?MB?cTnT?MDA 及PUFA 含量升高(P< 0?? 01),SOD 含量降低(P< 0?? 01),心肌组织中Nrf2?ACSL4 的mRNA 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 0?? 01);与模型组相比,从肝治心方能明显改善心肌组织水肿变性,减少心肌细胞铁沉积及细胞嵴突疏松程度,且显著下调血清中MDA?PUFA?CK?MB?cTnT 的含量(P< 0?? 01),上调SOD 含量(P< 0?? 01),并可上调心肌组织Nrf2?下调ACSL4 的mRNA 及蛋白表达(P< 0?? 01)?结论 从肝治心方对MIRI 大鼠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Nrf2?ACSL4 通路从而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有关?
2023, 31(8):1007-101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5
摘要: 目的 完善树鼩心脏基础研究数据,探讨树鼩作为实验动物在心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10 只成年健康树鼩,雌雄各半,使用心电图机对树鼩进行肢体导联心电图检测,经皮无创超声心动图进行树鼩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树鼩心脏结构并测定心功能,心脏取材后HE 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结果 (1)树鼩为窦性心律,心电图含P 波?QRS 波群?T 波,与人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组成一致,形态相似?(2)树鼩心脏含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共4 个腔,二尖瓣频谱呈现E?A 峰,通过超声心动图B 型和M 型检测,测定心脏左室壁厚度,获得树鼩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ing,FS)等指标?(3)树鼩心室壁共3 层,心内膜层?中层和心外膜层,心室壁肌纤维分浅?中?深3 层,与人正常心肌分层一致?结论 树鼩心脏电生理?心脏功能?心脏结构与人类类似,具备用于建立人类心脏疾病研究动物模型的潜力?
2023, 31(8):1012-102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6
摘要: 目的 观察吲哚?3?丙酸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突触素(Sy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凋亡因子3(Caspase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吲哚?3?丙酸改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105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吲哚?3?丙酸组,其中对后两组大鼠使用重物击打脊髓制作顿挫损伤模型,并且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和吲哚?3?丙酸?在术后第1?3 天?1 周?2 周?3 周?4 周,进行斜板实验?BBB 评分和甩尾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及感觉功能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中CGRP?Syn?GFAP?Caspase3?IL?1β 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CGRP 与神经生长蛋白43(GAP43)?神经元型钙结合蛋白(Necab2)共表达的情况?结果 (1)术后吲哚?3?丙酸组的斜板实验与BBB 评分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0?? 05);术后第3 天起吲哚?3?丙酸组甩尾实验检测潜伏期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且到术后第2 周基本恢复正常(P< 0?? 05)?(2)到术后第2 周生理盐水组和吲哚?3?丙酸组CGRP?Syn 阳性细胞达到高峰,且吲哚?3?丙酸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0?? 05);术后第2 周生理盐水组和吲哚?3?丙酸组GFAP 阳性细胞达到高峰,之后表达水平才有所下降,但吲哚?3?丙酸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0?? 05);术后吲哚?3?丙酸组和生理盐水组Caspase3 阳性细胞出现逐渐减少,且吲哚?3?丙酸组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 0.05)?(3)术后第2 周发现CGRP 与GAP43 明显共表达,CGRP 与Necab2 在邻近细胞呈现互补表达?(4)术后第2 周吲哚?3?丙酸组的CGRP?Syn 蛋白表达已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而GFAP?Caspase3?IL1β 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大剂量应用吲哚?3?丙酸能明显增强CGRP?Syn 表达水平,且CGRP 与Necab2 互补表达?而与GAP43 共表达,有利于钙离子平衡?突起再生和突触重塑,通过抑制脊髓内GFAP?Caspase3?IL1β 表达水平,减轻组织炎症损伤反应?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减少脊髓内细胞凋亡现象,利于损伤区域内神经细胞存活?阻止脊髓组织内形成神经胶质瘢痕,恢复动物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重建脊髓组织形态结构?
2023, 31(8):1021-102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7
摘要: 目的 基于LBP 敲除小鼠(Lbp-/ - )原代肝细胞探讨LBP 缺失后Agtr1a 调节LPS 诱导炎症的作用?方法 通过两步灌流法提取WT 组?Lbp-/ - 组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LPS 诱导的原代肝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取加入抑制剂氯沙坦?转染siRNA 两种方法抑制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Agtr1a 表达;抑制剂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空白对照)?LPS 组A(LPS 刺激)?抑制剂氯沙坦组(氯沙坦干预3 h 后加入LPS 刺激),转染siRNA 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B(空白对照)?LPS 组B(LPS 刺激)?阴性对照组(si?NC 干扰12 h 后加入LPS 刺激)?干扰组(si?agtr1a 干扰12 h 后加入LPS 刺激);WT 组小鼠原代肝细胞则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LPS 组(LPS 刺激)?本研究利用Western Blot 验证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中LBP 蛋白敲除情况,从WT 组?Lbp-/ - 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Western Blot方面验证Agtr1a 在LPS 刺激下的变化情况,使用CCK8?qPCR?Western Blot 等方法探讨抑制剂氯沙坦及si?agtr1a 对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的抑制情况?结果 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中LBP 蛋白已敲除完全;与WT 组相比,在LPS 诱导下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Agtr1a 表达显著升高(P< 0?? 001);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 0?? 01);抑制剂组以及干扰组的炎症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 0?? 01),同时与炎症相关蛋白p?ERK 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 01)?结论 LPS 刺激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后Agtr1a 表达上调能够代偿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作用来促进炎症的发生,抑制Agtr1a 表达能显著降低LPS 诱导的Lbp-/ - 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
2023, 31(8):1028-103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8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探索早期运动改善PD 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清洁级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安静组(SHAM?S),对照运动组(SHAM?E),PD 安静组(PDS),PD 运动组(PDE)?采用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注射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的方法建立偏侧PD 大鼠模型?4 周跑台运动训练于术后24 h 进行,大鼠造模后每7 d 进行圆筒测试?网格测试检测行为学功能,造模后第14?28 天检测纹状体(striatum,Str)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含量?结果 (1)PDS 组大鼠患侧Str TH 细胞阳性数量显著降低,且随时间逐步减少;PDE 组大鼠患侧Str TH 细胞阳性数量显著提升,随时间无显著变化?(2)PDS组大鼠圆筒测试得分显著增加,随时间无显著变化;PDE 组大鼠1?4?7?11?14 d 测试得分无统计学意义,21?28 d 的得分显著减少,有较明显的左前肢活动恢复现象存在?(3)PDS 组大鼠网格实验患侧前肢掉落次数显著增加,随时间无显著变化;PDE 组大鼠患侧前肢掉落次数显著下降,且随时间显著降低?(4)PDS 组大鼠在各测试时间点的行进格数和总步数均显著下降,且随着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PDE 组大鼠在第4 天开始显著上升,且随时间无显著变化?结论 偏侧MFB 注射6?OHDA 大鼠模型存在感觉运动与自主运动功能障碍?早期介入跑台运动有助于抑制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改善PD 模型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且运动干预效果随时间的延长增强?
2023, 31(8):1035-104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09
摘要: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本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PubMed 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总结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模型给药时间及阳性对照药?检测指标等,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59 篇文献中HBV 感染动物模型以C57BL/6 小鼠和BALB/ c 小鼠为主;最常用的造模方式为水动力高压注射法,其次为静脉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HBV 感染?腹腔注射?转基因?皮下注射及先天感染;阳性对照药均为抗病毒药物,以拉米夫定最常用,给药时间多为14 d;检测指标以血清病毒学指标为主,包括HBsAg?HBV?DNA 和HBeAg,部分研究结合了肝组织病理检查及转氨酶水平来评估HBV 感染后肝疾病进展?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筛选出应用最广泛的HBV 感染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评价指标,描述了造模的原理及具体方法,对不同的动物模型进行评估,为HBV 感染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3, 31(8):1042-105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10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要素及检测指标,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 数据库中检索近10 年收录的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文献,归纳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检测指标等要素,用Excel?SPSS Modeler 18?? 0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457 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大鼠手术去卵巢为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诱导为主?检测指标主要包括骨密度?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骨组织形态及病理观察?骨微结构?骨生物力学等?结论 目前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以雌性大鼠去卵巢手术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诱导为主,但尚未建立统一标准?骨质疏松模型需要骨密度?血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骨组织形态及病理观察?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的综合判定?
2023, 31(8):1051-106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11
摘要: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是临床较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明,对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实验动物模型是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功建立符合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的动物模型对于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汇总国内外CTD?ILD 相关动物模型文献,总结模型构建方法?特点及不足等,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选择合适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2023, 31(8):1061-106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12
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成为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病因?随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攀升,关于其发病机制?进展过程?肿瘤免疫微环境?新药开发等一系列相关研究亟待推进?斑马鱼因其基因组及组织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目前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模拟人类疾病的良好模式生物?利用斑马鱼构建的肝细胞癌模型,包括遗传学模型及异种移植模型,已在揭示肝细胞癌的遗传学病因?疾病的进展过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斑马鱼肝细胞癌模型的发展历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并展望了本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斑马鱼肝细胞癌模型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从而为肝细胞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3, 31(8):1070-107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13
摘要:Langendorff 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技术具有可重复性强?给药方便和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常被用于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模型排除了其他器官系统?神经系统或体液等影响?本文对该技术的步骤?动物的选择?灌流模式?灌注液的选择?检测的指标?缺血方式以及缺血和灌流时间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优缺点的评价?
2023, 31(8):1078-108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14
摘要:蘑菇中毒是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90%以上蘑菇中毒致人死亡事件是因误食含鹅膏毒肽的蘑菇?目前,关于鹅膏毒肽毒理机制?毒代动力及中毒治疗研究众多,但缺乏不同目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综述?因此,本文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对动物选用?毒药物类型?注射方式及剂量等多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建立鹅膏毒肽中毒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023, 31(8):1085-109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15
摘要:二乙酰吗啡(diacetylmorphine,DAM)是一种具有极强依赖性的中枢性兴奋剂,长期滥用会产生严重的神经毒性症状?DAM 是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DAM 可以诱导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对DAM 成瘾和戒断机制以及对神经因子的影响作一综述,为DAM 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3, 31(8):1091-110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3. 08. 016
摘要:核和辐射暴露会对受到照射的个人或者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建立动物模型对探讨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和评价防治措施必不可少?由于大剂量急性辐射损伤防护药物难以在临床进行有效性评价,研发与人体对辐射损伤及干预措施反应性一致的动物模型就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辐射损伤的基础上,对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