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25, 33(02):1-1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常春藤素皂苷元( hederagenin,HDG) 对顺铂( cisplatin, Cis) 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 方法 将 24 只雄性 C57BL / 6J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KI 模型组、HDG 低剂量组 HDG 高剂量组,每组各 6 只。 通过腹腔注射 Cis 20 mg / kg 建立小鼠 AKI 模型,HDG 低剂量组及 HDG 高剂量组分别给予 20、40 mg / kg 灌胃 HDG,3 d 后进行取材。 收集小鼠肾进行苏木素-伊红(HE)及糖原(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评估肾病理情况,收集血清检测肌酐、尿素氮的变化,WesternBlot 检测 p-P65、P65、IL-6、TNF-α、IL-1β 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 体外使用 Cis 200 ng / mL 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建立炎症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Cis 模型组、HDG 低剂量组、HDG 高剂量组、Axin2 过表达组、HDG + Axin2 过表达组,收取细胞蛋白后检测 p-P65、P65、IL-6、TNF-α、IL-1β、Axin2、AREG 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KI 模型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 05),并伴随肾小管空泡变性、炎细胞浸润及糖原沉积等病理改变,炎症相关蛋白 p-P65、TNF-α、IL-6、IL-1β 及 Axin2 表达均显著上调(P<0. 05)。HDG 干预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高剂量组降幅>低剂量组降幅,P<0. 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上述炎症因子及 Axin2 表达同步降低(P<0. 05)。 体外实验证实 HDG 可剂量依赖性抑制Gis 诱导的 TCMK1 细胞中 Axin2 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 转录组测序显示 Axin2 过表达显著上调双调蛋白(AREG)表达(P<0. 05)。 机制研究表明,HDG 通过抑制 Axin2 / AREG 轴降低 p-P65 磷酸化水平(P<0. 05),而 Axin2 过表达可逆转 HDG 对 Cis 诱导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 HDG 通过抑制 Axin2 / AREG 轴的激活减轻炎症,缓解 AKI 小鼠肾损伤。
2025, 33(02):13-2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2
摘要: 目的 使用 3 种不同剂量的二乙基亚硝胺( diethylnitrosamine,DEN) 建立大鼠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 模型,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经济的 PLC 动物模型。 方法 将雄性 SD 大鼠45 只,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正常组、低剂量组(50 mg / kg)、中剂量组(70 mg / kg)、高剂量组(200 mg / kg)。 正常组 6 只,其余组各 13 只。 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 低剂量组第 1 ~ 4 周,每周腹腔注射 2 次,第 5 ~ 12 周,每周注射 1 次;中剂量组每周腹腔注射 1 次,连续 16 周;高剂量组仅第 1 周给药 1 次。 随后观察各组大鼠至 16周。 通过生存率、病理学检测、生化检测、肝脾指数计算、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检测方法验证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评价。 结果 正常组大鼠存活率为 100%,低剂量组为 46. 15%,中剂量组为 69. 23%,高剂量组为 84. 61%。 肉眼观察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异常;低剂量组大鼠肝颜色变深,表面较粗糙,可见少量癌结节,质地稍硬;中剂量组大鼠肝表面粗糙,可见多个小的癌结节及散在块状占位性结节,质地坚硬;高剂量组大鼠肝颜色变浅,表面稍粗糙,未见明显癌结节。 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低、中剂量组肝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异型性大,肿瘤细胞形成,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不清晰,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坏死,未见明显肿瘤细胞形成。 与正常组对比,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有升高;低剂量组 ALT、AST 升高显著(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中剂量组 ALT、AST、TBIL 均显著升高(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剂量组的ALT、AST、TBIL 虽有升高,但升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 05);与正常组相比,低剂量组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INR) 明显增高( 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均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5);中剂量组血清 APTT、PT、INR、AFP 水平显著增高(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剂量组血清 PT、AFP 水平增高(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血浆 APTT 水平略有升高(P>0. 05),差异无显著性;中剂量组肝、脾指数均升高(P<0. 05),低剂量组脾指数升高(P<0. 05),高剂量组肝指数升高(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 AFP 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 05),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低、中剂量组均可成功诱导 PLC 大鼠模型,但中剂量组的病理改变和生化检查结果更符合人体肝组织从肝损伤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为肝癌的发病机理,且给药次数更少,大鼠存活率更高,能建立更经济实惠的优效 PLC 模型。
2025, 33(02):24-33.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3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小鼠在造模过程中的证型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 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制备慢性心理应激小鼠模型,造模 2周后在造模同时使用逍遥散(XYS 组)和四逆散( SNS 组)治疗,比较造模小鼠(M4 组和 M6 组)和给药 2 周(S4 组和 X4 组)、4 周(S6 组和 X6 组)后慢性心理应激小鼠的一般情况、行为学和生化指标。 结果 与 M4 组小鼠比较,S4 组和 X4 组小鼠体质量、旷场实验总路程和中央路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浓度、胃部 Ghrelin 表达均升高;S4 组小鼠糖水偏好率、血清 D-木糖浓度均升高;与 X4 组比较,S4 组小鼠旷场实验总路程、血清 D-木糖浓度均升高;与 M6 组小鼠比较,S6 组和 X6 组小鼠体质量、血清 NE 浓度、血清 D-木糖浓度、胃部 Ghrelin 表达均升高;X6 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旷场实验总路程、穿梭箱实验主动逃避次数均升高,血清皮质酮(cortisol,CORT)浓度降低;与 S6 组相比,X6 组小鼠体质量、旷场实验总路程、血清 D-木糖浓度、胃部Ghrelin 表达均升高。 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小鼠造模过程中中医证型由肝郁气滞证演变为肝郁脾虚证,其证候变化生物学基础可能是血清 CORT 和 NE 浓度组合变化及胃中 Ghrelin 水平下降。
2025, 33(02):34-47.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4
摘要: 目的 探讨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2(Padi2)敲除对社会隔离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方法利用 CRISPR/ Cas9 技术,建立 C57BL / 6J 背景的 Padi2 敲除(Padi2- / -)小鼠模型,通过基因型鉴定和 RT-qPCR检测 Padi2 的敲除效果;选取 6 周龄的雄性 Padi2- / -小鼠和野生型 C57BL / 6J 小鼠分别设置正常饲养组和社会隔离组,每组 15 只,正常饲养组 5 只/ 笼饲养,社会隔离组 1 只/ 笼饲养,每周称重一次,4 周后进行强迫游泳以及旷场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变化情况。 结果成功建立 Padi2- / -小鼠,正常饲养组中 Padi2- / -小鼠和 C57BL / 6J 小鼠行为学无差异;社会隔离后,与 C57BL / 6J小鼠相比,Padi2- / -小鼠抑郁症状显著升高,体质量增长明显,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数目显著增多。 结论Padi2 敲除加重社会隔离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以及肥胖,提示 Padi2 参与抑郁症进展,可能是抑郁症预防和治疗的有效靶点。
2025, 33(02):48-5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5
摘要: 目的 分析 Lieber-DeCarli 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 方法 雄性 C57BL / 6J 小鼠 18 只,随机分成酒精饲料组 10 只和对照组 8 只。 酒精饲料组喂养 Lieber-DeCarli 酒精饲料,先以 10 ~ 57. 3mL / L 递增量的 95%酒精饲料适应性喂养 1 周,再以 57. 3 mL / L 95%酒精饲料喂养 2 周,共 3 周;对照组同时喂养对照饲料。 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ELISA 法测定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用 qRT-PCR 验证 IL-6、TNF-α、TGF-β1 基因表达。 苏木素-伊红(HE)、油红 O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使用 F4 / 80 抗体检测巨噬细胞的表达变化。 RNA-seq 分析两组肝组织差异基因并进行 GO 和 KEGG 分析,再以 qRT-PCR 验证差异基因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酒精饲料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 01);血清 ALT、AST 水平显著升高(P<0. 01),肝组织 TC、TG、MDA 水平显著升高(P<0. 05),GSH、T-SOD 含量显著下降(P<0. 05);组织中炎症因子 IL-6,TNF-α 与 TGF-β1 水平上升,以 qRTPCR 验证结果相一致(P<0. 05)。 肝小叶结构破坏,呈现大泡脂肪变性、微泡性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性;肝组织中脂滴显著增多,巨噬细胞表达增加。 以|log2 FC|>1且q<0.05为筛选条件,获得 2063 个差异基因,其中 1236 个基因上调,827 个基因下调。 主要在细胞色素 P450 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通路富集( P<0. 05)。 qRT-PCR 验证其中显著上调(Mmp12、Gstm3、Cyp2a22 等)与下调(Serpina1e、Acmsd、Mup3d 等)的差异基因各 10 个,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 结论 酒精性肝损伤主要病理机制涉及细胞色素 P450 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谷胱甘肽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通路。
2025, 33(02):60-6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6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使用 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 BALB/ c 荷瘤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模型,模拟临床恶性肿瘤患者皮肤炎症并发症的情况。 方法 将 BALB/ c小鼠分为不同组别:空白对照组(NC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特应性皮炎组(AD group),地塞米松组(DEX group)。 将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的小鼠进行 S-180 肿瘤细胞腋下接种后,利用 DNCB 刺激模型组、特应性皮炎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背部皮肤和耳部,建立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 观察和记录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在末次给药后评估小鼠背部皮肤状况,取脾计算脾系数,测定小鼠耳片质量差以计算耳廓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并对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使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IgE、TNF-α、IL-4 及 IL-17 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特应性皮炎组、地塞米松组小鼠的皮肤出现了红斑、丘疹、鳞屑和苔藓样改变,同时伴有体质量下降,脾系数和耳廓肿胀度明显增加。 病理结果表明,皮肤结构不完整,皮肤厚度显著增加,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数量增加。 血清中 IgE、TNF-α、IL-4 和 IL-17 水平均有所上升。 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在各项检测指标上均有改善。 结论 DNCB 激发可成功建立荷瘤小鼠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该模型具有药物可控性,这为进行恶性肿瘤与皮肤炎症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科研工具。
2025, 33(02):69-75.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7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骨缺损范围的,具有早期、轻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特征的动物模型。 方法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单次高剂量照射的方法,据照射剂量不同,分为a 组(对照组)、b 组(12 Gy 组)、c 组(14 Gy 组),每组随机分配 6 只兔。 b 组、c 组两组右侧下颌骨部位进行放疗照射。 1 周后所有动物于右侧下颌角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 4 周后处死,进行大体观察;下颌骨标本锥形束 CT(cone-beam CT,CBCT)扫描及 HU 值对比;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组织学观察及破骨细胞计数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 周后 b 组、c 组术区软组织轻度肿胀,皮肤发紫,口腔粘膜可观察到糜烂破溃,c 组更为显著;CBCT 检查提示b 组、c 组两组照射部位骨皮质毛糙,c 组骨皮质连续性欠佳,骨缺损范围各组均未观察到明显变化。 HU 值对比提示 b 组、c 组两组较 a 组显著减小;HE 染色组织学观察提示 b 组、c 组两组骨连续性变差,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无细胞空白骨陷窝增多,并能观察到炎细胞浸润;Trap 染色破骨细胞计数提示 c 组破骨细胞较 a 组显著增多。 结论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兔下颌角部位进行 14 Gy 单次照射,并制造骨缺损创伤,4 周后可以建立符合 ORNJ 早期诊断标准,并且骨缺损范围可控的动物模型。
2025, 33(02):76-8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8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构建的乳腺癌荷瘤小鼠抑郁表型,优选更符合临床表现并适合基础研究的乳腺癌抑郁小鼠模型。 方法 构建单纯接种 4T1 乳腺癌细胞的肿瘤模型(4T1 组)和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 的肿瘤抑郁复合模型( 4T1 + CUMS 组)。 实验周期共42 d,全程监测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生存时长,于第 15 和 29 天分别进行两次抑郁行为学检测(包括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切片中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 结果 (1)体质量:4T1 组与 4T1 + CUMS 组自 29 d 起体质量开始逐渐减轻,实验结束时 4T1 +CUMS 组体质量显著低于 4T1 组及 Control 组(P<0. 001);(2)肿瘤体积:实验全程两模型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均一无明显差异(P>0. 05);(3)生存时长:4T1 组及 4T1 + CUMS 组存活率分别为 100%及 60%,4T1 +CUMS 组小鼠初次出现死亡时间为第 36 天;(4)抑郁行为学检测:第 1 次行为学检测 3 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 05),第 2 次行为学检测两组模型均表现出明显的抑郁表型。 两模型组糖水偏好指数、中心区域活动距离均显著降低(P<0. 001),不动时间显著上升(P<0. 001);(5)脑组织病理切片:4T1 组与 4T1 + CUMS 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形态不规则,细胞之间排列紊乱且间隙不清,部分核仁模糊。 结论 虽然单纯肿瘤和肿瘤复合应激刺激方法均能制备乳腺癌抑郁模型,但单纯肿瘤模型造模方式简单,造模成功后低死亡率、长久时间窗便于后续给药和检测,且其抑郁表型产生原因更符合临床成因和表现,可为日后乳腺癌肿瘤相关抑郁的动物实验提供模型参考。
江民健,池恒愉,康玉蓉,蒋永亮,郑崯沐,李斯苡,周姝婷,刘伯宇,邵晓梅,方剑乔,何晓芬
2025, 33(02):85-9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09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热痛阈、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蛋白 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的影响。 方法 采用向腹腔注入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构建 DNP 大鼠模型。 第 15 ~ 21 天,在大鼠双侧足三里(ST36)和昆仑(BL60)穴予以每日一次 30 min 的 2 Hz EA 治疗。 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和热痛阈。 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 L4 ~ L6 DRG 中 TRPV4 和神经元(neuron,NeuN)共标的表达。 检测 TRPV4 激动剂 GSK1016790A 对 EA 干预 DNP 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热痛阈的影响。 结果 第 7 天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 01),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 01);第21 天,与模型组相比,模型 + 电针组热痛阈明显提高(P<0. 01);大鼠 L4 ~ L6 DRG 上的 TRPV4 和 NeuN 共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的阳性细胞表达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 01),模型 + 电针组大鼠 L4 ~ L6DRG TRPV4 和 NeuN 共标的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 01);TRPV4 激动剂 GSK1016790A 可翻转 EA 对 DNP 大鼠热痛阈下调作用(P<0. 01)。 结论 EA 能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 DN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DRG 中 TRPV4 的表达有关。
2025, 33(02):93-102.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10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抑郁症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的研发,其模拟人类抑郁症状的同一性和可靠性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 然而,目前还尚未发现与人类抑郁症发病完全契合的动物模型,阻碍了对抑郁症的深入研究。 然而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模和评价方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模拟抑郁症的病理状态,为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进一步研发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几种常用的动物抑郁模型及行为测试方法,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2025, 33(02):103-110.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11
摘要: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如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 近年来研究发现,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 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通道与纤维化密切相关。 该通道被激活后可使胞内阳离子浓度升高,引起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特别是在调控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 TRPV1 通道参与组织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动物模型已成为了该类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综述 TRPV1 通道在小鼠心脏、肾、胰腺等脏器纤维化中的作用,对 TRPV1 通道参与调控纤维化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总结,以期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2025, 33(02):111-118.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12
摘要:cAMP 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中的研究进展
2025, 33(02):119-131.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13
摘要:斑马鱼具有繁殖周期短、发育早期(胚)体呈透明、与人类遗传和生理高度同源性及养殖成本低等优点,对哺乳动物抑郁症模型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弥补作用,目前已成为研究精神类疾病的一种最有潜力的模式生物。 由于斑马鱼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模型建立方法的多样性,利用斑马鱼建立抑郁症模型开展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旨在从斑马鱼抑郁模型的造模方法、评价指标、优势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
2025, 33(02):132-139.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14
摘要: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人体后首先会逃避先天免疫的Ⅰ型干扰素(Ⅰ-interferon,Ⅰ-IFN)的抑制作用,进而感染其他细胞和组织,引起痉挛、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性炎症等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死亡。 JEV 主要通过抑制 IFN-α/ β 产生和干扰素的 Janus 激酶( 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来逃逸先天免疫,基于 JEV 的免疫逃逸机制构建了多种小鼠感染模型,用于研究 JEV 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案。 本文在阐述 JEV 的干扰素(interferon,IFN)免疫逃逸机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相应的小鼠感染模型,分析该类小鼠模型的特点、人类症状的模拟程度等,基于此可能发现新的研究靶点,进而开发新的 JEV 感染小鼠模型,为 JEV 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2025, 33(02):140-154. 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25. 02. 015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医药治疗 AD 效果良好,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 本文整理和归纳常用非转基因型 AD 动物模型及 AD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发现当前常见的非转基因型 AD 动物模型包括老化型(自然老化型、快速老化型和诱导老化型)和注入诱导损伤型(Aβ 注射动物模型、Tau 蛋白损伤型、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神经炎症模型和铝中毒诱导模型)共八种,AD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肾虚/ 肾虚精亏/ 肾虚髓空、痰浊阻窍、瘀血阻络、痰瘀互结、肝郁和痰饮郁热证六种。 本文通过综述各模型复制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今后 AD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