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7(2):148-153.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19. 02. 004
摘要: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es,PNSs)对斑马鱼胚胎造血的作用,为三七的药理学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乙醇提取得到PNSs,用50?100 μg/ mL 的PNSs 从75%外包时期开始处理斑马鱼胚胎?收集发育至不同时期的胚胎,检测药物处理后,斑马鱼初级造血和次级造血的分子标记的变化?结果 PNSs 处理后,初级造血的分子标记gata1?hbbe3 明显下降,生成的红细胞显著减少;PNSs 处理还可以抑制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发育?次级造血的分子标记runx1,cmyb 在PNSs 处理下表达下调,由HSC 分化生成的T 淋巴细胞分子标记rag1 表达也显著降低?有意思的是,PNSs 对斑马鱼初级和次级造血的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孕期可能需要慎重使用三七总皂苷药物?
2019, 27(2):242-247.DOI: 10. 3969 / j.issn.1005-4847. 2019. 02. 018
摘要: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起始于体轴的建立,是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Wnt?BMP?Nodal 和FGF 等多个信号通路协同调控细胞分化和细胞运动,促进胚胎胚层的形成和空间上的分离,调控胚胎背腹轴?前后轴和左右轴线的分化,为胚胎进一步发育勾勒出蓝图?本文主要综述斑马鱼胚胎背腹轴建立的分子机制,包括背部组织中心简介;母源Wnt/ β-catenin 信号调控背部组织中心形成的分子机制;BMP 信号调控背腹轴建立的分子机制?
2016, 24.
摘要:目的 在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中,通过Tol2转座子介导的插入突变,筛选到了一批组织特异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斑马鱼品系。其中一个品系Tol2:20141221t的GFP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但还没有鉴定到Tol2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什么位置,造成了哪个基因的突变。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对这一由Tol2转座子插入诱导的斑马鱼突变品系进行鉴定。方法 使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TAIL-PCR)鉴定Tol2转座子插入的基因组位置;利用原位杂交检测被突变的基因的时空表达是否与该品系GFP表达具有一致性;筛选鉴定纯合体突变体,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突变造成的发育缺陷。结果 在该品系中,Tol2转座子插入到了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1a(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 1a, sat1.a)的第八个内含子区域,致使sat1.a 基因转录提前终止。我们筛选到了sat1.a纯合突变体,但是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发育缺陷。 结论 我们筛选鉴定了Tol2转座子介导的斑马鱼sat1.a突变体,该突变体没有明显的发育缺陷,但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力工具。
2016, 24(5):441-447.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5.001
摘要:目的 由于原肠期细胞的剧烈运动,在斑马鱼胚胎的背侧汇聚形成了称为胚盾(shield organizer)的结构,是胚胎发育的信号组织中心,在背腹轴建立和胚层诱导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系统鉴定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可为进一步探讨胚盾形成的机制及其指导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方法 Tg(gsc:GFP)转基因鱼在胚盾表达特异的绿色荧光。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富集GFP阳性细胞并提取总RNA进行RNA深度测序,检测可能在胚盾高水平表达的基因。然后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鉴定若干在胚盾特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从Tg(gsc:GFP)转基因鱼胚胎中分离富集到了纯度超过96%的GFP阳性细胞,RNA深度测序的结果显示有65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整胚细胞或GFP阴性细胞高2倍以上。最后,确认了KIAA1324、ripply1、twist2、isthmin1、nme4、zgc174153、rrbp1b等7个基因在胚盾特异表达。结论 系统鉴定到了斑马鱼胚胎胚盾特异表达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6, 24(6):551-557.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6.06.001
摘要:目的 在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中,通过Tol2转座子介导的插入突变,筛选到了一批组织特异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斑马鱼品系。其中一个品系Tol2:20141221t的GFP在神经系统中表达,但还没有鉴定到Tol2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什么位置,造成了哪个基因的突变。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就是对这一由Tol2转座子插入诱导的斑马鱼突变品系进行鉴定。方法 使用交错式热不对称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鉴定Tol2转座子插入的基因组位置;利用原位杂交检测被突变的基因的时空表达是否与该品系GFP表达具有一致性;筛选鉴定纯合体突变体,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突变造成的发育缺陷。结果 在该品系中,Tol2转座子插入到了亚精胺/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1a(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 1a,sat1.a)的第八个内含子区域,致使sat1.a基因转录提前终止。我们筛选到了sat1.a纯合突变体,但是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发育缺陷。结论 筛选鉴定的Tol2转座子介导的斑马鱼sat1.a突变体没有明显的发育缺陷,但可以作为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力工具。
2015, 23(6):622-627.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5.06.015
摘要:目的分离扩增小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ouse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UCMSCs)探讨其是否可诱导成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方法通过贴壁培养法将mUCMSCs体外分离、扩增、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的抗原标志表达进行鉴定。运用诱导培养液对分离的mUCMSCs分别定向诱导培养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结果运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可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到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这些细胞高表达CD29、CD90和CD105,低表达CD34。成软骨诱导后阿新兰染色呈蓝色;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出现红色脂滴;茜红素染色成骨诱导的mUCMSC,可见红色结节。结论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所获得的mUCMSCs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
2014, 22(4):47-51.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4.04.011
摘要:目的 将人的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外源基因整合到C57BL/6J小鼠中,构建高表达CAST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pRP.EX3d-EF1A-CAST-IRES-eGFP载体,回收片段后通过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片段注入到C57BL/6J小鼠受精卵中,将其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采用PCR方法鉴定出阳性的转基因小鼠,确定首建鼠,通过与C57BL/6J小鼠回交后互交数代建系。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AST基因和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将90枚注射受精卵移植到3只假孕鼠中,3只均怀孕,移植成功率100%,产下23只子鼠,经PCR鉴定得到2只转基因阳性首建鼠,阳性率为9%。子代小鼠进行RT-PCR检查显示,CAST基因在转基因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和骨骼肌中均有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查显示,CAST蛋白表达在转基因小鼠中显著高于同窝阴性小鼠。结论 通过显微注射法成功构建CAST高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CAST奠定了良好的模型基础。
2014, 22(6):81-84.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4.06.014
摘要:目的 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模型dko小鼠的鉴定方法,评估干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再生水平.方法 采用SSP-PCR方法鉴定杂合子鼠交配产生的子代鼠的基因型.生化分析仪测定dko小鼠血浆肌酸激酶含量,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学变化.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注射到dko小鼠后肢肌肉,2个月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ystrophin的表达.结果 杂合子鼠交配可以产生三个基因型的子代鼠,21.2%的子代鼠可以鉴定为dko小鼠的基因型(285 bp).dko小鼠显示了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血浆肌酸激酶含量高达(16,988.52±617.48)IU/L,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肌纤维大小不一,多见核中移细胞,结缔组织增生或炎性细胞浸润.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dko小鼠后肢肌肉,2个月后可检测到人dystrophin的表达.结论 采用SSP-PCR可用于鉴定dko小鼠基因型,dko小鼠是研究干细胞治疗DMD的理想动物模型.
2012(1):46-46.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12.01.020
摘要:GFP转基因鼠在医学实验中应用较广,由于这种鼠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带荧光,可取这种鼠的细胞在体外做各种处理,然后回输照射鼠,可以在照射鼠体内跟踪这些细胞的转化与分布,因此荧光鼠有着广泛的用途。我们在只有荧光雄鼠的情况下,繁殖了荧光鼠后代。由于荧光鼠全身是黑毛,为了更好的区别杂交后的子代是否是荧光鼠,我们用白色的杂交鼠与荧光雄鼠杂交,结果所生的子代全部是黑毛,经过回交,得到的荧光鼠后代,外周血中GFP阳性细胞百分比达到了95.8%,达到了做照射鼠治疗的研究要求。
2011, 19(2).
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敲除小鼠的优化繁育方法及ERα基因敲除小鼠子代鼠的鉴定方法,建立ERα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ERα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用4种不同的交配方式观察子代鼠的各表型比率及雌、雄性ERα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的繁殖能力;从子鼠鼠尾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ERα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结果.HE染色观察雌、雄性ERα<-/->小鼠生殖系统表型变化.结果 WT、ERα<+/->、ERα<-/->各表型小鼠互交繁殖结果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雌、雄性ERα<-/->小鼠无繁殖能力.与WT比较,雄性ERα<-/->小鼠睾丸脏器系数降低,睾丸病理变化表现为生精小管管腔膨胀,生精细胞层变薄,且排列不规则;雌性ERα<-/->小鼠子宫脏器系数降低,子宫和卵巢病变明显,表现为:子宫浆膜、肌层、内膜层细胞排列不规则,卵巢有囊性病变、充血,无黄体.结论 雌、雄性ERα<+/->小鼠交配是繁育ERα<-/->小鼠的较好方法;实验所用PCR方法能够精确鉴定ERα<-/->小鼠,ERα<-/->小鼠的获得为ERα蛋白功能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