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ost Read
- Most Cited
- Most Downloaded
2009(5).
Abstract:概述了犬类MHC Ⅱ类基因的物理结构图谱,对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多态性、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研究等作了详细的综述,指明了对犬类MHC Ⅱ类基因的研究利于其抗病育种,对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9(5).
Abstract:内毒素(endotoxin)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诱发炎症反应过程中主要的致病成分.本文就细菌内毒素的信号通路、检测方法及抗内毒素药物的研发进行了综述.
2009(5).
Abstract:目的 采用吗啡啉修饰反义寡核苷酸显微注射方法下调斑马鱼Tbx1基因表达,研究斑马鱼Tbx1基因功能下调对其他两个T盒基因Tbx20和Tbx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显微注射方法抑制斑马鱼Tbx1基因表达,分别将2.5、5、8、10ng吗啡啉反义寡核苷酸在斑马鱼0-4细胞期注入胚胎,并构建Tbx20,骨形成蛋白2b(Bmp2b)和Tbx2反义RNA探针,进行整体原位杂交,观察Tbx1基因下调对Tbx20、Bmp2b及Tbx2表达的影响.结果 Tbx1吗啡啉寡核苷酸显微注射组胚胎表现出鳃弓、耳囊、心血管系统和胸腺的发育异常.Tbx1基因下调导致Tbx20的表达出现改变,Tbx20在心脏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神经元的表达范围明显缩小;Tbx1基因功能下调会导致Bmp2b在心脏和咽囊的表达减低,Bmp2b在后部咽囊的表达较前部咽囊减低得更为明显;Tbx1基因功能下调胚胎,Tbx2在鳃弓的表达模式发生改变,48 hpf,Tbx2在鳃弓的表达出现从后向前逐渐减低,鳃弓的表达范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 Tbx1在发育过程中,会对其他T盒基因,如Tbx20和Tbx2具有激活或抑制的调控作用.Tbx1对Tbx20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Bmp2b的途径,继发地影响Tbx20的表达.Tbx1基因功能下调,会改变Tbx2在鳃弓的表达模式.
蔡月琴 , 屠珏 , 余佳 , 肖慧 , 潘永明 , 鲁挺 , 陈民利
2009(5).
Abstract:目的 探讨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大耳白黑眼兔近交系培育中的遗传监测作用.方法 选用F4、F5、F6和F7代共70只WHBE兔的皮肤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筛选出其中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进行RAPD-PCR分析,再利用Popgene 3.2统计软件对共检测到的584个扩增片段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实验数据.结果 ①F4代扩增得到124条片段,F5代扩增得到150条片段,F6扩增得到152条片段,F7代扩增得到158条条带;其中F4代与F5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05,F5代与F6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19,F6代与F7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25.②F4代与F5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7674,F5代与F6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7984,F6代与F7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8092.结论 随着WHBE兔近交培育代数的增加,遗传相似度呈上升趋势,说明RAPD技术可以用于WHBE兔近交系培育的遗传检测.
庞超楠 , 石晶 , 杨明慧 , 张悦 , 赵强 , 和清源 , 闫军浩 , 衣慧灵 , 韩鸿宾
2009(5).
Abstract:目的 应用MSCT-3D显示技术比较正常贵州香猪、Marshall比格犬、恒河猴与人上肢带骨及躯干骨的形态学差异.方法 采用MSCT分别对贵州香猪、比格犬和恒河猴进行CT全身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其上肢带骨、躯干骨形态结构与人的异同.结果 比格犬、恒河猴、贵州香猪脊椎骨和肋的基本组成与人相同,脊椎骨由椎体和附件组成,肋骨包括真肋、假肋和浮肋.而脊柱曲度、各段椎骨数目、胸骨结构、肋的数目、胸肋连接、上肢带骨的组成与人不同,恒河猴的脊柱曲度和上肢带骨连接与人相同,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并由锁骨和肩胛骨共同连接自由上肢骨,比格犬和贵州香猪只有颈、胸腰、骶三个生理性弯曲,仅由肩胛骨连接自由上肢骨.结论 恒河猴躯干骨和上肢带骨与人有良好的相似性,而比格犬和贵州香猪与人差别较大.MSCT-3D技术为实验动物形态学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相对无创、快速、可以在体研究并动态连续观察的科学有效方法.
鲁爽 , 程露阳 , 汪卓群 , 李欣 , 石心泉 , 贾孟春 , 马旭
2009(5).
Abstract:目的 为探究连接组蛋白H1在精子发生过程染色体重构中的功能,了解一共有多少种连接组蛋白H1参与各期生精细胞的染色体的构建.方法 分离高纯度的SD大鼠的各期生精细胞,提取组蛋白,应用SDS-PAGE分离组蛋白的各组分,组蛋白(H1)经过蛋白酶(Glu-c和Arg-c)酶切,应用质谱进行检测.结果 鉴定了组蛋白H1的体细胞亚型(H1.1-H1.5)和睾丸特异的连接组蛋白亚型(H1t).组蛋白H1t分别表达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中.结论 大鼠精子发生过程中,其主要连接组蛋白H1的种类是:H1.1.H1.5和H1t.
2009(5).
Abstract:目的 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 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5日龄处死,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子宫病理改变;阴道脱落细胞法检测动情周期变化;免疫组化补体31(CD31)染色计算子宫微血管的密度、直径及所占面积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 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造模率为100%,且疾病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部分给药小鼠可出现动情周期紊乱.85~95及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和面积比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135~145 日龄给药小鼠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口服他莫昔芬法可方便、高效的建立腺肌病小鼠模型,出现腺肌病相关的血管生成、炎症状态、疼痛相关受体表达增高等特征,是研究腺肌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模型.
2009(5).
Abstract:目的 经鼻快速滴人博莱霉素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其羟脯氮酸含量变化,鉴定肺纤维化模型的成功建立.方法 经鼻滴人博莱霉素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14天和第28天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取心、肝、脾、肾、脑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造模第28天后用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 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造模第14天和第28天后模型组小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并且在造模第28天后肺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②肺组织中HYP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经鼻滴入博莱霉素可以成功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纤维化模型小鼠HYP含量升高.
2009(5).
Abstract:目的 建立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技术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针对MHV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以MHV基因组RNA为模板,进行RT-LAMP反应.扩增产物通过浊度、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显色及电泳三种方法观察结果.同时,用限制性内切酶Alu 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进行RT-LAMP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最后用建立的RT-LAMP方法检测55份小鼠临床样本.结果 RT-LAMP技术简单快速,等温条件下(65℃)一个小时内即可完成反应.酶切结果证明RT-LAMP产物正确.该技术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检测到的MHV RNA最低浓度为0.1 pg/μL,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灵敏10倍.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与RT-PCR比较RT-LAMP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3.3%.结论 RT-LAMP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方法,该方法检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以成为快速准确检测MHV的有效手段.
吴峰 , 都健 , 王慧敏 , 裴丽娜 , 王娟 , 刘向阳 , 关丽娜 , 林志楠
2009(5).
Abstract: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酪氨酸磷酸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80~120 g),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及高脂饮食组(FH)2组,每组15只.喂养10周,以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磷酸化(IRS-ISer636)及酪氨酸磷酸化(IRS-ITyr456)表达.结果 FH组葡萄糖输注率(GIR)60-120水平明显低于NC组[(1.56±0.43 vs.5.15±0.66)mg/(kg·min),P<0.01];FH组大鼠TNF-α、IRS-ISer636均高于NC组[(15.43±2.16 vs.5.4±2.16)pg/mL,P<0.01;(109.45±13.75 vs.94.23±15.05),P<0.05],IRS-ITyr456水平低于NC组[(111.08±14.28 vs.125.77±14.51),P<0.05].TNF-α水平与IRS-ISer636呈正相关(r=0.503,P=0.024),与IBS-ITyr456呈负相关(r=-0.521,P=0.019).结论 胰岛素抵抗大鼠TNF-α水平与IRS-ITyr456负相关,与IBS-ISer636正相关,提示TNF-α引起胰岛素抵抗机制可能与IBS-1磷酸化异常有关.
2009(5).
Abstract:目的 建立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探讨其病理、影像学特点.方法 取12只单胎妊娠75~85 d的健康山羊,采用宫内手术的方法造成胎羊左侧输尿管不完全梗阻.对羔羊进行影像、病理学研究.结果 12只孕羊中有3只流产;有9只孕羊顺产羔羊.超声检查:梗阻后的第3周内胎羊左肾显著增大、积水及实质变薄.放射学检查:羔羊左肾积水并且功能受损害.病理学检查:左肾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扩张明显,未见肾发育不良.结论 对山羊单胎妊娠中期胎羊进行宫内手术建立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的胎儿肾积水.
2009(5).
Abstract:目的 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观察运动疲劳对大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疲劳模型组,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按照方案进行锻炼.实验结束后大鼠检测相关指标: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SOD活性,肝脏与骨骼肌MDA含量、SOD活性,骨骼肌线粒体游离钙离子含量,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下丘脑神经递质.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细微结构.结果 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血清、肝和骨骼肌MDA含量均有显著升高,红细胞和骨骼肌SOD活性均有显著降低,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性降低.骨骼肌线粒体游离Ca2+含量有显著性降低,下丘脑GABA、5-HT含量有显著升高,下丘脑DA、Ach含量有显著性下降,电镜观察显示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并以线粒体改变较为明显.结论 大鼠跑台运动2周可造成运动疲劳模型,并造成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损伤.
2009(5).
Abstract:目的 研究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对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荷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大小和重量,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CNA、VEGF、CD31的表达.结果 ADFMChR对肺癌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5.0、10.0、20.0 mg/(kg·bw)的ADFMChR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42.98%,82.31%和89.9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ADFMChR具有抑制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PCNA、VEGF及CD31蛋白表达作用.结论 ADFMChR抑制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与其抑制移植瘤细胞PCNA、VEGF以及CD31的蛋白表达相关.
2009(5).
Abstract: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IBS1(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组、IBS2(束缚应激)组、灌肠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作IBS动物模型,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活动检测对其内脏敏感性进行评估,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肠黏膜组织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两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结论 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成的IBS动物模型符合IBS的内脏敏感性机制,可用于IBS的试验研究.
2009(5).
Abstract:目的 通过兔VX2模型探讨肿瘤消融治疗后动态变化过程中,磁共振灌注成像动态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12只,对照组4只.实验组在兔肝脏种植VX2肿瘤后,观察肿瘤直径超过2.0 cm时行微波消融治疗.对比术后当天、7 d、14 d及28 d实验组与对照组磁共振灌注成像量化指标一最大增强斜率(MSI)的动态变化差异,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对照组兔及实验组兔术后当天肝实质灌注MSI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兔术前肿瘤与术后当天残留肿瘤的平均MSI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MSI差异有显著性.残留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快速上升型;良性强化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型.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动态量化研究是可行的,量化指标MSI与消融治疗后各种组织的病理结果相吻合,可更为准确地量化表达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的改变.
2009(5).
Abstract:目的 检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肝脏SDF-1α/CXCR4的表达,评价SDF-1α/CXCR4轴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为研究肝纤维化肝损伤发生及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选用6周龄雌性纯系C57小鼠,采用40%的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剂量为1 mL/kg,每周2次,共4周,制成肝纤维化模型,取肝纤维化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标本,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SDF-1α的表达,采用RT-PCR及Westem检测CXCR4受体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DF-1α及CXCR4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小鼠肝组织的SDF-1α/CXCR4受体表达上调,为研究肝纤维化肝损伤机制及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