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自发性白内障发病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Q959.848 R776.1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猕猴自发性白内障发病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对福建非人灵长类实验中心的102只健康猕猴经散瞳并全麻后用裂隙灯显微镜逐一检查双眼,并摄影、绘图记录。用哈佛大学医学院Chylack教授发明的LOCSⅢ进行晶体混浊分类分级。结果发现,本组猕猴102只(204眼)中,有白内障51只眼,发病率为25%。白内障类型以混合性占多数(45.1%);其次为单纯后囊下和单纯皮质性白内障。(分别占29.4%和25.50%),未见单纯校性白内障,白内障混浊程度以<4.0占多数,为73.75%,≥1.0占26.25%,白内障形态以菊花状和放射状为最多见,占55%,同时发现,10岁以下的猕猴白内障发病率仅10%,以单纯性白内障为主,占86.66%;形态以点片状混浊为多见,而1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达66.67%,以混合性为主,占58.33%,形态以菊花状、放射状为主,占55%,这表明,10岁以上的猕猴白内障与人类40~50岁后发生的老年住白内障相似,均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寿命的相应期表明,10岁猴与40~50岁的人相对应。所以,我们认为,10岁以上的猕猴白内障可作为人类老年性白内障的理想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祁明信,黄秀榕,李志雄,陈旋武,范春梅,周建华.猕猴自发性白内障发病的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996,(4):203~20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