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的建立
中图分类号:

R574 R-33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0 2 40 0 3 9)


Development of a Transient Intestinal Infection Model in Rat
Autho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方法云南大理株旋毛虫幼虫囊胞(4000条/lmlNaCl)感染成年雄性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7、14、28、56d取大鼠小肠及结肠组织,4%多聚甲醛4℃固定过夜,常规石蜡浸润包埋,5μm切片,HE染色,用组织形态学积分评定肠道炎症的变化。结果大鼠于感染后7d肠道明显充血水肿,糜烂,黏膜下出血;组织学观察肠黏膜绒毛破坏、融合变短,隐窝加深,绒毛隐窝比减小,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14d黏膜破坏程度最为严重,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小肠病变最为显著。感染后28d肠道炎症明显减轻,56d肠道黏膜恢复正常。结论大鼠旋毛虫感染所导致的肠道病理变化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肠道一过性感染的动物模型,可用于感染后肠道功能改变的研究。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段丽萍,陈洪,温燕,叶嗣懋,朱元莉,杨燕玲.大鼠一过性肠道感染模型的建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3,(3):142~145,i00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397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