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急性颅脑损伤模型脑肿胀及钙镁离子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

R651.15 R692.4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肿胀及钙镁离子的改变,以找出颅脑损伤后病情转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自由落体致大鼠脑挫裂伤,伤后12、24、48h分别取材,观察脑组织病理及钙镁离子的变化。结果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24h水肿最为显著(P〈0.05),脑组织中钙离子含量伤后24h升高最为显著(P〈0.05),镁离子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但变化都不显著(P〉0.05)。脑组织病理及电镜观察,脑水肿的范围也扩大到深层白质,微血管内有蓝紫色微血栓形成。血管周围水肿明显,微血管内微血栓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明显,管腔压缩,管周终足水肿。结论产生外伤性脑肿胀的病理基础为脑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微循环障碍,救治急性颅脑损伤要重视预防微循环障碍,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应强调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适时采用改善脑微循环的治疗,降低颅内压,及时脱水,纠正缺血、缺氧,以减少继发性脑组织损害。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玉乾 李培建 卢进发 黄河玲 曹雪滨.大鼠急性颅脑损伤模型脑肿胀及钙镁离子的变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9):56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222
  • 下载次数: 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