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低氧大鼠饲养舱的研制和初步应用
中图分类号:

R-33

基金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Chamber for Rats
Autho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的长期间断低氧大鼠饲养舱,以建立符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特征的大鼠模型.方法 ①由单片机自动控制,通过电磁阀控制供应各气体的流量,使饲养舱内的氧浓度能够在9%~21%的范围内快速地变化.②50只SD大鼠均分为五组,即间断低氧2周组(2H)和4周组(4H)、空气对照2周组(2C)和4周组(4C)及正常对照组(NC).间断低氧组在密闭的舱中间断性地呼吸低氧气体,90 s一次循环,每天8h,每周7 d.对照组呼吸空气.结果通过单片机能自动调节医用氮气与氧气的输入,使舱内低氧时氧浓度在9.0%±1.5%,复氧时氧浓度在21.0%±0.5%.大鼠平均肺动脉压:2H组较2C组高18.71%,4H组较4C组高16.87%(P均<0.05);右心室收缩末期压及最大变化速率RVESP、RV+dp/dt和RV-dp/dt:4H组较4C组分别高36.36%、56.35%和55.43%(P均<0.01),4H组比2H组分别高88.85%、19.49%和80.97%(P均<0.01);而2C组、4C组与NC组上述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该大鼠饲养舱能自动、精确控制舱内氧浓度、循环时间,能复制出比较符合SAS病理生理变化特征的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胡良冈,范小芳,杜晓燕,蔡晓红,周永海,毛孙忠,龚永生.间断低氧大鼠饲养舱的研制和初步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