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柯萨奇病毒A组6型和B组1型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2025, 35(1):30-40.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5.01.003

      关键词:叙利亚金黄地鼠混合感染动物模型柯萨奇病毒A组6型柯萨奇病毒B组1型手足口病
      摘要 (74)HTML (0)PDF 12.71 M (165)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 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 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 方法 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PBS方式造模。监测记录15 d内临床指标、生理指标、排毒情况,并在感染后第7天(D7)选取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病毒抗原与核酸检测。 结果 单独和混合感染的实验组地鼠均出现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WBC、NEUT、LYMPH结果提示病毒感染血象特征;咽拭子、粪便、血液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两种病毒核酸;粪便样品中能分离出两种病毒;脑等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表现及CVA6和CVB1病毒抗原蛋白和核酸的阳性共定位。 结论 经鼻腔同时滴注CVA6和CVB1混合液能够成功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复制出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疱疹、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病理损伤等,结果显示混合感染组相较于单独感染组病情更为严重,表现为临床症状加重、病毒复制增高以及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本研究为开展人类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 通过遗传多样性小鼠筛选EV71 致病相关基因

      2019, 29(6):8-13.DOI: 10.3969/j. issn. 1671 -7856. 2019. 06. 002

      关键词:肠道病毒71 型致病相关基因遗传多样性小鼠手足口病
      摘要 (2742)HTML (0)PDF 4.59 M (2276)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遗传多样性小鼠资源(Genetic Diversity Mice Resources)筛选肠道病毒71 型(Enterovirus71,EV71)的致病相关基因,深入理解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基础?方法 107copiesEV71 病毒经腹腔感染4~6 周龄遗传多样性小鼠品系,收集血液和后肢骨骼肌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病毒载量,之后利用The GeneMine 系统遗传学数据库分析感染数据,筛选获得EV71 致病相关基因?结果 通过遗传多样性小鼠感染数据筛选到53 个与EV71 致病相关的基因?结论 遗传多样性小鼠在模拟人群基因多样性?研究复杂性状疾病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是筛选致病相关基因理想的动物新资源?

    • 人柯萨奇B2 病毒感染恒河猴模型的初步研究

      2019, 29(12):52-60.DOI: 10.3969/j. issn. 1671 -7856. 2019. 12. 008

      关键词:手足口病人柯萨奇B2 病毒恒河猴模型口服感染
      摘要 (1675)HTML (0)PDF 11.77 M (1714)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人柯萨奇B2 病毒经口腔感染恒河猴婴猴的感染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为人柯萨奇B2 病毒恒河猴感染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法及技术支持,为后续开展其感染机制、病理生理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柯萨奇B2 病毒经口腔感染方式感染3~4 月龄的恒河猴婴猴,观察记录恒河猴临床症、体温;采集血液检测生理生化指标;血样和疱疹检测病毒;疱疹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恒河猴感染后2~5 d 出现手、足、口疱疹;动物出现精神沉郁、活动及饮食量减少的情况;体温呈现稽留热曲线图;疱疹液和血样中都可检测到柯萨奇B2 病毒;血常规检测出现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粒细胞数量增加、嗜酸性细胞增加、嗜碱性细胞减少的情况。血液生化检测发现肝功、肾功、心肌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疱疹组织病理学显示恒河猴疱疹呈鳞状上皮增厚,表面角化过度,局部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脓肿形成。结论 人柯萨奇B2 病毒感染婴猴后出现一系列较为特征的手足口疱疹、临床症状、生理生化、病毒血症等情况,表明经口腔感染方式恒河猴婴猴可以成功构建柯萨奇B2 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检测方法和技术是可行的,为后续建立开展恒河猴柯萨奇B2 病毒感染模型、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 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发病的分子机制

      2019, 29(1):101-106.DOI: 10.3969/j. issn. 1671 -7856. 2019. 01. 018

      关键词:手足口病致病相关宿主基因遗传多样性小鼠
      摘要 (2844)HTML (0)PDF 739.33 K (2731)收藏

      摘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HFMD 由20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最主要的为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型。大量的研究表明,手足口病取决于病毒、宿主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病毒入侵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监视,引起各种病理反应。这不仅涉及病毒自身的感染特性,也与宿主相关基因,如受体基因、免疫反应基因有密切关系。最近几年,手足口病致病相关宿主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这些基因多与地域、种族、人群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或者相同地域的不同人群的研究结论常常不尽一致。因此,寻找与HFMD 密切关联,广泛适用的致病相关宿主基因很有必要。遗传多样性小鼠(genetic diversity mice)是模拟人群基因多样性、研究复杂性状或疾病的新型工具。本文对已报道的HFMD 致病相关宿主基因的研究工作作综述,并对遗传多样性小鼠在HFMD 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展望。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