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ost Read
- Most Cited
- Most Downloaded
DING Ya-Nan , PAN Xing-Hua , LIU Zhi-Feng , MA Dan , ZHU Xiang-Qing , YANG Ren-Hua
2008(10).
Abstract:目的 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兔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体外分离标记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自体移植至肝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后的存活、定植状况.方法 将4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于模型稳定后自体髂骨处抽取骨髓,采用氯化氨红细胞溶解法分离得到单核细胞,以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体外ABM-MNCs及鉴定;分离培养ABM-MNCs,将3×109个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回输体内,对照组回输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前、移植后3、7、14、21 d分别取肝组织固定,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BrdU体外标记ABM-MNCs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示:20 μmol/L BrdU孵育ABM-MNCs 72 h的阳性标记率达95%;肝组织20 μmol/L BrdU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后第3天,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BrdU染色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染色逐渐增强,并逐步向肝组织内部延伸.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肝组织汇管区周围组织,而对照组BrdU染色则阴性.结论 ABM-MNCs经肠系膜上静脉移植后,可在纤维化区及周边区存活,定植.
LI Gang , SHANG Yu-pu , ZENG Lin , MA Lan-zhi , HUANG Bin , HOU Zhi-yuan
2008(10).
Abstract:目的 建立食蟹猴的肾移植模型.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对食蟹猴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将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分别端侧吻合到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供体输尿管端端吻合到受体输尿管.结果 154例肾移植食蟹猴无一只在手术过程中因意外死亡;无一只因手术感染死亡;无一只因手术并发症死亡;肾热缺血时间(30±4.5)min.结论 应用食蟹猴建立肾移植模型,技术成熟,方法可靠.应用此模型评价新型免疫抑制药物,进行免疫耐受、异种移植研究可为临床试验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
GUO Xiong-ming , ZAHO Yu-qiong , YAO Chun-tao , LIU Ya-qian , LI Chun-hai , HUANG Li-jie , GOU Peng , CHEN Hua
2008(10).
Abstract:目的分析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子1基因intron8-exon10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三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在PGC-1基因intron8-exon10这段扩增序列上存在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为:1534C→G,1546G→A,1589位插入T,1648C→T,1 653位插入A,1 660位插入G或T,1 830G→A,这些多态位点均位于非编码区,其中,有三个位点发生了单碱基的插入。结论小型猪品种不同多态位点分布有很大差异。
WANG Ning , ZHOU Hong , GUO Yi-bin , LIU Xin , CAO Hong-wei , ZHENG Jiang
2008(10).
Abstract:目的采用留置心导管采血法检测盲肠穿孔术(CLP)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学指标并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为用于治疗脓毒症药物的活性评价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结合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前和术后2、6、12、24、48 h共6个时相点采血,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6值,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值,术后48 h观察大鼠肝、肠、肺的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术后大鼠的血浆LPS、TNF-α、IL-6及全血WBC水平均于术后6 h后逐渐升高,12 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于48 h达到正常水平;PLT水平6 h内无明显变化,随后逐渐下降,24 h达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于48 h接近正常水平;肝、肠、肺组织则呈现以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通过心导管留置术采血观察CLP模型大鼠血细胞和细胞因子、LPS的动态变化是一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
ZHANG He , WANG Cheng-li , WANG Yang
2008(10).
Abstract:目的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用于实验犬外科手术,进行效果评价。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3只,雌雄不限。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吗啡10 mg,进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氯胺酮50 mg,静脉注射丙泊酚首次剂量5 mg/kg体重,维持剂量1 mg/kg。结果丙泊酚复合麻醉,平均麻醉起效时间40 s,首次剂量平均维持17.3min,重复给药平均维持13.6 min,无死亡。丙泊酚有较强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恢复快速平稳,而且无副作用。结论丙泊酚复合麻醉适合于犬的外科手术实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QU Xiu-hua , KAN Guang-han , YU Chen-lin , TANG Qiu , SUN Wei , CUI Shu-fang
2008(10).
Abstract:目的探讨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方法-双色荧光正相杂交芯片技术对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基于芯片的双色荧光正相杂交检测SNP技术,进行芯片杂交动力学研究,考察信号值(Cy3,Cy5)和ratio值(Cy5/Cy3)与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对SNP分型的影响。结果采用正反标记实验后,Ratio值随着PCR产物点样浓度的增加呈稳定趋势;PCR双链产物长度对信号值影响比较大,点样时其长度不宜太长,最好不超过450 bp;随荧光标记探针长度的增加,基因分型能力明显下降,长度为15 bp最佳,长度超过20 bp时,已基本没有区分能力。结论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是双色荧光正相杂交SNP分型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PCR产物点样浓度、PCR产物长度和荧光标记探针长度,并采用正反标记实验,可以取得稳定、准确的基因分型效果。为进一步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监测的研究奠定基础。
SHI Chang-hong , ZHANG Hai , Xi Li , ZHANG Ting-fen , ZHAO Yong , WANG Li-mei , XU Zhi-kai
2008(10).
Abstract:目的 研究Hsp65与hIL-2的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及保护力.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Hsp65与hIL-2的融合蛋白,通过Ni-NTA亲合柱纯化后的蛋白经鉴定后,与佐剂DDA和MPL联合免疫小鼠,连续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最后一次免疫结束后两周,分离5只小鼠脾淋巴细胞,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IFN-γ和IL-2水平,以及特异性淋巴细胞杀伤功能,其余5只免疫小鼠用于MTB毒株攻击实验.结果 获得融合蛋白可分别与抗Hsp65和抗hIL-2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小鼠脾淋巴细胞被有效活化,诱导产生的γ-IFN和IL-2的水平以及CTL杀伤功能均显著高于BCG和单纯Hsp65免疫组(P<0.05).融合蛋白免疫组可有效抵抗MTB毒株攻击,脾脏细菌数显著减少(4.36±0.48),提供的保护力与BCG相当(4.30±0.53).结论 Hsp65与hIL-2的融合蛋白是一种有效的亚单位疫苗,可用于TB的预防.
WU Qing-hong , Nashunbayaer , CHEN Li , GU Wei-wang
2008(10).
Abstract: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速眠新Ⅱ(0.1mL/kg)肌内注射和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0.2 mL/kg)静脉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头行胚胎移植术的西藏小型猪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80%(12头/15头)西藏小型猪初始量麻醉状态维持45 min以上,20%(3头/15头)西藏小型猪手术过程中追加麻醉。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西藏小型猪呼吸频率为(12-22)次/min,心率为(63-85)次/min,麻醉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死亡,术后苏醒时间为30-60 min。结论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混合麻醉效果好,且麻醉剂量较以往大幅减少,术后苏醒快。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复合麻醉对西藏小型猪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YE Hua-hu , YUAN Ju-fang , LIU Hong-wei , ZHANG Xiao-fei , SUI Li-hua , CHEN Yi , HU Juan-feng , ZENG Lin
2008(10).
Abstract:目的研究山羊卵巢表面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及体外发育能力,优化山羊早期胚胎体外生产系统。方法收集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山羊卵巢,采集表面直径小于1.5 mm、1.5-2.5 mm、2.5-3.5 mm和大于3.5 mm4种卵泡卵母细胞,以Hoechst33342染色检查核发育阶段;同时,利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结果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处于GVI期;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以GVⅠ、GVⅡ和GVⅢ期为主;2.5-3.5 mm卵泡卵母细胞在GVⅡ到GVⅣ期间平均分布;大于3.5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为GVⅢ到GVBD期。体外培养实验发现,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仅有个别能完成成熟和卵裂;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能完成成熟和受精,但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的受精卵通常阻滞于4-8细胞期;当卵泡直径大于2.5 mm时,卵母细胞才能较好地支持胚胎继续发育,其桑/囊胚的比例达到30%以上。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和体外发育能力与动物所处的繁殖季节无关。结论山羊卵巢上直径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大于2.5 mm卵泡卵母细胞能支持早期胚胎继续发育。
HU Yu-hong , HU Juan-feng , YUN Shi-feng , DONG Min , ZHOU Sen-mei , TIAN Xiao-yun , ZHAO Zhi-gang
2008(10).
Abstract:目的观察去势大鼠经新鲜、冷冻卵巢移植后体内激素代谢变化情况。方法24只去势大鼠经右下腹皮下移植新鲜卵巢(3 d之内乳鼠卵巢)和经过冻存培养后的卵巢(3 d之内乳鼠卵巢)后,检测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2、个月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生成素(FSH)。结果冻存卵巢移植前与新鲜卵巢移植前比较:T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冻存卵巢移植后1个月与新鲜卵巢移植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存卵巢移植后2个月与新鲜卵巢移植后2个月比较:E2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新鲜卵巢移植后2个月与移植前比较:T4,T,E2,P,LH均有明显升高(P〈0.01;P〈0.05);冻存卵巢移植后2个月与移植前比较:E2,P增高明显(P〈0.01;P〈0.05)。结论冷冻卵巢移植较新鲜卵巢移植功能恢复明显。
ZAHO Yu-qiong , YAO Chun-tao , LIU Ya-qian , HUANG Li-jie , ZHAO Ya-li , ZHAO Quan , CHEN Hua
2008(10).
Abstract:目的分析我国特有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exon5-intron5这段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提取三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引导下扩增,将PCR产物纯化,然后进行测序,再将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在PPARα基因exon 5-intron 5中存在12个单核苷酸位点,分别为83G→A,133C→T,134G→T,141C→G,146T→G,150T→G,179C→A,196C→T,205C→T,212C→T,218T→C,219T→C,其中只有83G→A这一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位于编码区内,密码子TCA→TCG,氨基酸为Ser163Ser。结论在三个品系小型猪中PPARα基因多态位点的分布存在差异,表明小型猪的品种不同多态情况不同。
WANG Jiang-tan , WANG Jie , ZHAN Chun-lie , YIN Ji-lin , WANG Xin-lu
2008(10).
Abstract: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Nashunbayaer , WU Qing-hung , CHEN Li , YU Juan , YUE Min , GU Wei-wang
2008(10).
Abstract:目的研究西藏小型猪内脏铸型,对西藏小型猪在相关生物医学研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过氯乙烯和牙托粉单独或混合填充剂灌注方法制作西藏小型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铸型研究其血管分布规律。结果西藏小型猪内脏铸型外观完整美观,保持正常解剖状态、位置,充分显示和暴露主干的分支分布,各管道饱满,管道粗细适当,标本色泽鲜艳。结论通过单独或混合灌注过氯乙烯和牙托粉填充剂可以成功制作西藏小型猪铸型标本,所做标本显示的脏器血管分布情况对相关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YU Juan , Nashunhayaer , CHEN Li , GU Wei-wang
2008(10).
Abstract:目的研究西藏小型猪发情周期内不同阶段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对6头雌性西藏小型猪在发情周期内的发情当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再次发情时分别采血5 mL并分离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孕酮(P4)、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镁(Mg)、磷(P)、碱性磷酸酶(ALP)、肌苷(Cre)、总胆固醇(CHO)、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西藏小型猪P4、CHO水平存在差异显著性;E2和Ca、Mg、CHO间,P4和CHO、TP、ALb间,PRL和P间均呈现显著性相关。结论在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西藏小型猪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生化指标呈现规律性变化,部分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HU Juan-feng , ZENG-lin , ZHAN Da-wei , BAI Jie-ying
2008(10).
Abstract: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实验动物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彰显重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是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实验动物立法和各省市对实验动物的配套立法等工作,促进了实验动物行业的有序发展,加强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管理,对于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的产业化和规范国家实验动物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本文对我国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对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BAI Jie-ying , YAO Xiao-lan , HU Bing , ZENG Lin
2008(10).
Abstract:目的介绍SCI数据库所收录的主要实验动物科技期刊,以便于研究人员参考。方法通过网络搜索,查找2007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所列举的SCI收录实验动物科技期刊,并对其影响因子、发文格式、内容分类、投稿方式等进行说明。结果与结论本文共列举了12种2007年被SCI收录的实验动物类科技期刊,并对每个期刊进行了分类说明。
SHI Yans-heng , JIANG Qi-hui , ZENG Lin , BAI Jie-ying , SHANG Shi-Chen , LI Ji-qing , HUANG Bin
2008(10).
Abstract:随着国内、外实验动物的发展,屏障设施的建立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许多单位投入大量资金搞硬件建设,但对设施运行后的节能考虑较少。目前,国内屏障设施的设计多采用分区控制、变频风机、换热器等来考虑节能,但在送、回风形式上并未改变传统的顶送风、四角回风形式,该送、回风形式由于受到平板饲养架的限制,设计上房间的换气次数多为15-20次/h,实际上动物饲养笼内的换气次数远远低于房间的换气次数,不能有效的保证笼内换气。本作者根据国内、外实验动物设施发展趋势,创新研制出定向流系统(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520069682.8)饲养动物,同时采用动物饲养系统和房间送、回系统分开控制进行节能设计,有效的保证动物笼内换气和节能。该设计为国内首创,应用本设计夏季可节电47.4 kW.h,按工业用电0.8元/h计算,每小时节约运行成本近38元。
SUN Wei , TANG Qin , JIANG Peng-liang , CUI Shu-fang
2008(10).
Abstract:依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采用整体设计,统筹考虑模型与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相似性、模型复制的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等,以便模型复制的顺利开展。整体性原则应贯穿整个模型复制过程,使复制的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模型复制要落实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一个模型不是孤立的,动物的各系统、各器官、各分子之间是相互联系,人类和动物在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相关性原则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动物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研究模型的过程中,要用动态的方法而不是静止的方法来研究动物模型,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成不同的阶段,结合动物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疾病的发展、转归等采用不同的对策。模型的复制采用最优化原则,要求模型设计最优化,选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减少动物使用数量,保护动物福利与伦理,最终实现模型评价体系的最优化。
CHEN Bing-bo , ZHANG Cong , WANG Gen , HUANG Rong-juan
2008(10).
Abstract:DNA分子标记技术很多,基本都是建立在RFLP、PCR和重复顺序的基础上的。本文重点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微卫星DNA(STR)标记、DNA指纹(DFP)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等几种重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定义、结构、分布、组成、保守性、优点及丰富的多态性等。并重点介绍了微卫星DNA(STR)标记在分子遗传监测、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血缘关系及个体识别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