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ost Read
- Most Cited
- Most Downloaded
JIA Chun-shi , ZHU Hua , LIU Ying , DAI Xiao-wei , XIAO Chong , HUANG Lan , LIU Ya-li , MA Chun-mei , QIN Chuan
2009(3).
Abstract:目的 明确SARS-CoV Spike蛋白来源的不同B细胞免疫多肽在SARS-CoV感染h-ACE2C57转基因小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B细胞表位多肽S471-503,S604-625,S1164-1119及S597-625单独或联合免疫h-ACE2C57转基因小鼠,检测血清抗体滴度,当血清中的抗体达到有效滴度时,用SARS-CoV感染小鼠,感染后4 d处死小鼠,观察SARS-CoV感染靶器官肺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SARS-CoV病毒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S471-503,S604-625,S1164-1119这三种多肽联合免疫组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要比0.9%NaCl免疫的对照组轻,PCR结果显示SARS-CoV表达情况减弱,S597-625与S604-625相比,其N端增加了7个氨基酸残基,但S597-625多肽单独免疫小鼠其肺组织病理性改变与对照组相比,程度却出现了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RT-PCR结果也显示病毒的表达量有所增强.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Spike蛋白S1结构域27个氨基酸残基的B细胞线形免疫原S597-625抗体的ADE作用是独立于Fcγ受体之外的.这种非经典ADE作用可以提供更多的研究价值.疫苗是有效抵抗各种感染的工具之一,在我们的研究中,这种ADE现象可以减弱或是平衡掉其他中和抗体的作用.因此,对ADE现象进行认真系统的阐述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关系着疫苗安全性问题以及新疫苗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实施问题.
MO Zhi-xian , LIU Ye , CHEN Jin
2009(3).
Abstract:目的 通过对吗啡诱导的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两种大鼠模型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比较,探讨其在吗啡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然后用纳洛酮催促,引起躯体戒断症状.连续给予吗啡 (5 mg/kg,ip) 6 d,引起大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后脑内NE和5-HT水平明显升高,DA水平下降.吗啡在引起大鼠明显位置偏爱的同时,使大鼠脑内DA和5-HT水平显著升高,NE无明显改变.结论 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吗啡依赖的躯体戒断症状与NE升高有关,而吗啡诱导的精神依赖则与脑内DA水平升高有关.
LIU Tao , LIU Zheng-xiang , WEN Sha , ZUO Hou-juan , LIU Shao-wen , XIANG Shou-gui
2009(3).
Abstract:目的 探索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及进行血流评价的方法.方法 小型猪20头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预阻断LAD(第二对角支) 15 min,后予结扎,术中心电图动态监测,术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学监测以确定模型建立情况,冠状动脉造影以及13N-NH3 PET心肌血流测定评价手术后血流改变.结果 20头小型猪中有16头存活4周,成活率80%,开胸手术中1头因麻醉意外死亡,3头死于术后呼吸不畅.结扎后心电图呈动态变化,24 h后血清心肌酶谱(CK,CK-MB,cTnI) 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AD血流中断,TIMI分级为0级,13N-NH3 PET检查显示手术后缺损面积百分比(27.0 ± 5.0)较手术前(4.0 ± 3.2)有显著性差异,证实心梗模型建立成功.结论 本实验中开胸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血流评价方法可用于手术前后冠脉血流和心肌血流的比较以及对心肌梗死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XING Dong-ming , GUO Yue-ying , YAN Bin , WANG Dao-yi , WANG Yu-gang , DU Li-jun
2009(3).
Abstract:目的 探讨并建立卒中后抑郁小鼠动物模型.方法 先利用结扎颈总动脉造成小鼠不完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利用悬尾和强迫游泳方法诱导小鼠抑郁模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全面考察其影响因素,确定最佳造模条件.结果 以缺血5 min,再灌10 min,再缺血5 min所诱导抑郁模型最为明显,且死亡率较低.结论 利用此方法所造卒中后抑郁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较高且经济的特点,适用于该类药物筛选.
FANG Shun-miao , ZHANG Qing-hua , JIANG Zhi-xin
2009(3).
Abstract:目的 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AS)破裂斑块及血栓动物模型.方法 21只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液氮冻伤+高脂喂养组(A组=11只)和高脂喂养组(B组=10只).A组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B组单纯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末以液氮激发斑块破裂,激发前后分别采血检测血脂、hsC-RP、MMP-9及PAI-1水平;激发48 h后处死所有动物,取出右颈总动脉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光镜及电镜观察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8周后兔血脂水平明显升高;激发后血浆hsC-RP、MMP-9及PAI-1均明显升高;所有A组兔子的右颈总动脉均可见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而B组兔子未见斑块或血栓形成;所建立的破裂斑块在组织结构、细胞构成、生长特征和脂质沉积方面与人类斑块相似.结论 液氮冻伤术能简便、快速、高效地建立AS破裂斑块及血栓模型,从而为研究人类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的机理和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动物模型.
LIU Yan , YAO Wen-huan , SUN Ke-ren
2009(3).
Abstract: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DHA复合物(AT-158)对荷瘤小鼠移植瘤及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初步探讨.方法 建立移植瘤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评价AT-158在体内和体外的抑瘤作用,观察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的核形态的改变,测定移植瘤中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AT-158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显著的抑瘤作用.肿瘤细胞的核形态发生凋亡细胞特征性改变.诱导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 AT-158显示一定的抑瘤效果,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LIU Ying , ZHU Hua , DAI Xiao-wei , CONG Zhe , JIANG Hong , QIN Chuan
2009(3).
Abstract:目的 使用消化内窥镜对SHIV感染恒河猴十二指肠黏膜进行观察.方法 SHIV感染恒河猴,消化内镜检查并进行活检取材,对活检标本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镜检.结果 内镜大体观察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基本上完整平滑,1例胃黏膜有弥漫性白斑,3例有小面积的出血;光镜下十二指肠黏膜完整未见脱落,固有层中有散在分布的慢性炎细胞,活检取材最深可达黏膜下层,未见其他特异性病理改变.结论 不同毒株,不同感染时间的SHIV感染恒河猴和对照恒河猴的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组织HE染色组织结构清晰,呈慢性炎症改变,病理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YAO Feng , ZHOU Jun-mei , WANG Zuo , LIU Xin , CHEN Xin , YU Jian , WU Duan-sheng
2009(3).
Abstract:目的 探讨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的黏附作用.方法 将pcDNA3.1-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质粒用脂质体的方法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 细胞中,G418 筛选细胞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在转录水平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转基因ECV304 细胞中的表达.在6孔板上种植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 细胞,加THP-1细胞37℃孵育30 min,磷酸缓冲液轻洗3次,去除未黏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上、下、左、右、中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得到每个视野黏附单核细胞数.结果 获得了稳定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 细胞克隆,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具有黏附作用.结论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单核细胞具有明显黏附作用.
FANG Wen-hua , LIU Yun-sheng , JIANG Jiao-de
2009(3).
Abstract:目的 应用自制降温线圈发展一种硬膜外局部低温治疗方法,对其降温效能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Nor组)、硬膜外局部低温组(LH组)和全身低温组(SH组),对LH组和SH组分别实施硬膜外局部降温和全身降温,观察降温前后同侧脑温、对侧脑温、肛温以及呼吸、心率、血压变化,降温后24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测,取脑组织标本行光镜、电镜检查,并检测脑组织水、钠、钾离子含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降温后,LH组大鼠的降温侧脑温在数分钟内从(36.5±0.3)℃下降到(31.4±0.4)℃并维持稳定,其对侧脑温和肛温无明显下降,R、HR和MABP无明显变化;SH组降温后双侧脑温、肛温均出现降低,降温后HR下降.降温后,LH组和S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正常,光镜和电镜下脑组织无损伤表现,其脑组织水、钠、钾离子含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与常温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这种硬膜外局部低温方法可以达到与全身降温一样的效果,且不会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及对脑组织产生急性损害.
WANG Guo-dong , ZHENG Yan-jing , ZHOU Jin , CHEN Lin , LIN Zhong-ting , HUANG Ren
2009(3).
Abstract:目的 研究盐度和pH突变对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取了五个不同日龄(2 d、4 d、6 d、8 d和10 d)的仔鱼,设置了7个不同盐度突变水平(0、10、20、30、40、50和60)和6个pH突变水平(5、6、7、8、9和10).结果 96 h的实验结果表明,日龄、盐度和pH均对裸项栉鰕虎鱼仔鱼的存活率产生影响,随日龄的增大,各处理组仔鱼存活率升高;0和60的盐度以及pH为10的各组裸项栉鰕虎鱼仔鱼死亡.结论 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对于一定范围内盐度(10~50)和pH(5~9)的突变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YANG Meng-meng , LUO Jia-bo , CHEN Wen , YANG Zhan-qiu , ZHANG Yan
2009(3).
Abstract:目的 建立人轮状病毒G3型709株感染4 d龄昆明小鼠乳鼠模型.方法 通过灌胃病毒的方式造模,观察乳鼠被病毒攻击后不同时间其临床表现、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小肠组织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在乳鼠粪便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轮状病毒在乳鼠小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 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轮状病毒攻击24 h后出现腹泻表现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72 h最严重,之后腹泻率下降,病理改变减轻,第7天腹泻停止,病理改变消失.乳鼠小肠上皮细胞出现糖、脂肪代谢紊乱,其粪便和小肠组织中都可以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表达.结论 4 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经口攻击后病毒能够在其体内复制,出现腹泻表现.该病毒感染腹泻过程具有自愈特点.
ZHAO Jian-wen , YIN Huan , SU Qiu-xiang
2009(3).
Abstract:目的 探讨大鼠肌卫星细胞移植能否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方法 将16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切断大鼠右后肢胫神经,建立腓肠肌失神经动物模型.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肌卫星细胞悬液0.2 mL缓慢注射到失神经腓肠肌内、外侧头中;对照组:则缓慢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相同部位.术后第4周,采用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形态学观测的方法,检测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地对成年大鼠肌卫星细胞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培养和移植.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失神经腓肠肌湿重残存率(由手术侧与自身健侧的肌湿重测定值之比得出):实验组为0.48±0.050,对照组为0.33±0.059,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残存率(由手术侧与自身健侧的肌纤维横截面积测定值之比得出):实验组为0.58±0.011,对照组为0.50±0.018,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本实验表明将肌卫星细胞异体移植到失神经骨骼肌内可明显延缓骨骼肌的萎缩进程,为再生神经到达靶器官提供较多的时间,进而为解决再生神经延伸到靶器官前,靶器官已发生不可逆性萎缩,严重制约再生神经效果的临床难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XU Zhi-wei , CHEN Qun , SUN Qi , LIU Ya-mei , WANG Bin , CHEN Zhi-xi , LEI Wei-wei
2009(3).
Abstract:目的 本文对我们以往热证实质研究课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汇总,以期为中医热证本质研究、热证虚实辨证及热证动物模型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 本研究从物质及能量代谢角度出发,重点考察热证不同状态(实热证、虚热证)下,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超微结构、肝细胞超微结构、肝细胞线粒体立体形态计量以及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同时进行了中药疗效观察.结果 虚热证的产生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有关,而实热证可能与之无关.实热证、虚热证模型大鼠机体能量代谢都比较旺盛,机体产能和耗能增加,但实热证不如虚热证变化显著,且二者病理基础不同.清热解毒、滋阴清热中药对热证状态下大鼠的各项病理改变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推断血清T3、T4、rT3、TSH和甲状腺超微结构改变可作为中医热证虚、实辨证的有效指标.热证与机体能量代谢变化趋势呈正相关.
WANG Yuan-yuan , LONG Min-hui , ZHU He , WANG Min , ZOU Min-ji , LIU Shen , XU Tao , WANG Jia-xi , XU Dong-gang
2009(3).
Abstract:目的 研究葡激酶突变体(SakM)对高脂喂养大鼠血液常规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脂药物组、高脂生理盐水组、正常药物对照组、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静脉注射SakM到大鼠体内,剂量按照0.5 mg/kg体重,2 d注射一次,连续15次,观察SakM对血液常规的影响.结果 SakM对正常动物血液常规指标没有影响,但是能够改善高脂喂养动物的血液常规指标结论 SakM长期使用不会影响正常动物血液常规指标,具有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用来调节高脂喂养动物的血液常规指标.
LIU Yun-zhong , GONG Bao-yong , LUO Tian-yi , CHEN Zhao-wei , WANG Chun-hua , LIN Zhen-hua , XIA Yun-feng , LIANG Jinq-iang
2009(3).
Abstract:目的 检测不同性别年龄段Beagle犬的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解剖称量分析8~12月龄Beagle犬脏器重量、系数等基础数据,为实验用Beagle犬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HITACHI-7020自动生化分析仪和SWELAB-AC920EO血球自动分析仪,检测了3000多只次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健康Beagle犬的血液学和血生化数据;解剖128头Beagle犬,称量及计算正常Beagle犬各内脏器官重量及系数.结果 和结论获得正常Beagle犬的血液学RBC、HCT、MCV、RDW、HGB、MCH、MCHC、PLT、WBC、LYM、MID、GRA等指标正常值及标准差,血生化ALT、AST、ALP、TP、ALB、BUN、CREA、GLU、TCHO、TBILI、TG等指标正常值及标准差;获得Beagle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左右肾、脑、肾上腺、胸腺、甲状腺、睾丸、前列腺、子宫、卵巢等内脏器官的重量和系数正常值及标准差.
GAO Juan , YANG Bo , JIA Qing , LIU Li-jun , YU Li-li , RUI Rong , XU Ping
2009(3).
Abstract:目的 建立SD大鼠胞质内单精注射操作程序.方法 和结果实验1:用直径为7~10 μm和2~4 μm的注射针以及相应的注射方法进行大鼠ICSI,ICSI后卵母细胞存活率(30.5% vs.61.3%)和卵裂率(12.5% vs.51.1%)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2:分别在hCG后14 h、16 h和18 h取卵进行ICSI,三组存活率(77.4%、74.1% vs.69.6%)差异不显著(P>0.05);14 h和16 h组的卵裂率(60.8%、56.0% vs.31.3%)与18 h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3:用不同的显微操作液H-mR1CM和H-mKRB进行大鼠ICSI,结果卵存活率相近(79.2% vs.75.9%),卵裂率(70.5% vs.74.7%)差异不显著(P>0.05),但8-细胞发育率(43.5% vs.61.9%)差异显著(P<0.05),囊胚发育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大鼠ICSI时在注射hCG后14~16 h取卵最佳,采用2~4 μm直径的注射针、H-mKRB作为操作液更有利于卵的发育.
ZHOU Ping , DONG Wei , LIU Jian-gao , LIU Yun-zhi , ZHAN Zhi-fei , SUN Zhi-liang
2009(3).
Abstract:目的 对2003年至2007年湖南省实验动物中沙门氏菌、汉坦病毒、仙台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弓形虫病等几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方法 按
2009(3).
Abstract:骨代谢始终贯穿于动物的生命过程之中,而机体摄入的钙、磷水平和钙、磷比例又是骨代谢的重要影响因素.钙、磷摄入水平和比例的改变会使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和1α,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的水平产生变化,影响RANK/RANKL/OPG系统对骨细胞功能的调控,进而对骨代谢及骨组织形态产生影响.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是目前评价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骼矿化情况的新指标,研究BSP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钙、磷摄入水平和比例对骨组织形态影响的机理.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Bone Histomorphometry)则是研究钙、磷摄入水平和比例对骨组织形态影响的重要方法.
JIN Yong , ZHU Yong , WU Nan-xiang
2009(3).
Abstract:糖尿病正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不完善.因此,在糖尿病研究领域优化糖尿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寻找更接近人类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