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ost Read
- Most Cited
- Most Downloaded
2010(7):1-4.
Abstract:骨转移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肺癌等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骨转移动物模型是研究骨转移发生机制及评价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现对骨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涛 , 黄顺玲 , 孙克伟 , 谭德明 , 孟琼 , 陈晨
2010(7):5-9,91,92.
Abstract:目的在传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大鼠予小动脉夹夹闭肝总动脉15min手术处理,随后分别在第6天和第10天,予25%CCl4花生油溶液6mL/kg体重腹腔注射;对照组则单用两次CCl4,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第二次CCl448h后处死所有动物。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血清指标ALT、AST、HA显著上升(P〈0.01);肝组织HE染色病理观测,肝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P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成功启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路,该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兼备肝纤维化活跃,和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信号增强特征,在评价早期抗肝纤维化药物及方法时具有耗时少、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0(7):10-12,92.
Abstract:目的建立深Ⅱ度家兔烫伤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简易高温烫伤装置建立新西兰兔烫伤模型,通过温度和时间两个因素控制烫伤的深度,进行病理切片做组织学检查,判定烫伤的深度。结果当烫伤温度为180℃,烫伤时间10s,可以建立比较标准的深Ⅱ度家兔烫伤模型。结论使用本方法建立模型方法简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2010(7):13-16,93.
Abstract: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小鼠Ⅲ度烧伤死亡率和疤痕形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背部用95%酒精造成Ⅲ度火焰烧伤,烧伤面积7cm2,烧伤时间30s;氯胺酮用量10~20mg/kg,分别于烧伤后或烧伤前后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烧伤小鼠早期死亡率和烧伤后期瘢痕面积观察其作用。结果 BALB/c和C57BL/6小鼠烧伤后立即、4h、24h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小鼠死亡率分别为42.8%和10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C57BL/6小鼠烧伤前10min和烧伤后4h、24h注射氯胺酮10mg/kg,小鼠死亡率为100%,与对照组也无差别。烧伤时间减为20s,于烧伤烧伤后立即和24h注射氯胺酮20mg/kg,35d后测定瘢痕面积,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无明显降低小鼠烧伤早期死亡率的效果,但有减少烧伤瘢痕面积的作用,可能与氯胺酮抗炎作用有关。
2010(7):17-20,93.
Abstract:目的研究D-半乳糖建造老年性聋模型的理想方式。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四个不同剂量D-半乳糖(50、100、200、500mg/kg)建造的老年性聋模型组。观察各组动物行为检测(兴奋性实验)、ABR反应阈、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听皮层中的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结果各模型组较对照组探究能力明显下降,但紧张度无明显改变。血清中MDA含量和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ABR阈值和Ⅰ、Ⅲ波潜伏期仅500mg/kg组显著升高延长,其他模型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模型组中仅500mg/kg组听皮层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稀少、肿胀,尼氏小体减少的现象。结论 D-半乳糖(500mg/kg)腹腔注射每天一次持续10周造模是建造老年性聋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
李挺 , 张丽芳 , 刘星 , 刘先菊 , 刘江宁 , 李万波 , 林树柱
2010(7):21-26.
Abstract:目的寻找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血清学检测用特异性抗原。方法双向电泳分离K.pneumoniae总蛋白,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常见病原菌的多抗反应筛选特异性抗原蛋白,原核表达该蛋白并用ELISA法验证。结果获得K.pneumoniae的双向电泳图谱。寻找Western blotting中与K.pneumoniae自身多抗反应而不与与其它病原菌多抗反应的蛋白,质谱鉴定为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GI:238894261)。经表达纯化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证明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论 K.pneumoniae酸性磷酸酶是适用于该菌感染检测特异性抗原蛋白。
2010(7):27-31.
Abstract:目的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实验动物等来源的EV71病毒RNA。方法运用EV71VP1保守区引物,优化real time RT-PCR条件,运用NASBA方法扩增EV71病毒RNA,计算拷贝数,经10倍系列稀释做出标准曲线,作为EV71病毒RNA定量检测的外标准品。结果应用Qiagen公司QuantiTect SYBR Green RT-PCR Kit,该标准品可精确定量到100copies/μL,PCR扩增效率达到99.5%。结论 SYBR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法测定EV71病毒RNA拷贝数的方法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EV71病毒RNA载量的定量测定。
刘茜 , 黎韦华 , 黄冰 , 李永平 , 林少春 , 黄健发 , 徐晓平 , 孙雪荣 , 陈梦飞 , 陈系古 , 廖秀珍
2010(7):32-35,94.
Abstract:目的观察单纯的玻璃体腔注射对裸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建立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全身麻醉配合眼部局部麻醉情况下,利用微量注射器往裸小鼠玻璃体腔内迅速注入10μL生理盐水,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注射眼进行固定、切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特别是视神经节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层次清晰,各层排列整齐而致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单层排列,大小不一,染色质分布均匀。实验组于注射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的情况不明显,十层结构仍相对清晰。但于第7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出现细胞明显缺失的现象,第14天为最严重,第30天和第60天与第14天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玻璃体腔注射过量的生理盐水能够损伤视网膜组织,造成神经节细胞减少,有可能成为一种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
包晶莹 , 林飞燕 , 王一龙 , 黄卡特 , 朱加银 , 林婷婷 , 吴军 , 方周溪 , 吴步猛
2010(7):36-39,95.
Abstract:目的通过研究冷拘束应激中大鼠心脏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以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的变化,探讨冷拘束应激对心脏和肝脏的影响和差异。方法选取50日龄清洁级大鼠77只,随机分为7组,即0h,0.5h,1.0h,1.5h,2.0h,2.5h,3.0h。采用拘束冷应激法,应激相应时间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心脏和肝脏组织HSP70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CK和ALT含量。结果 (1)心脏中HSP70表达量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h组较0h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而2.0h后有极明显的增加(P〈0.01)。(2)肝脏中HSP70表达量随应激时间的延长呈缓慢增加,仅3.0h组有较明显的增加,与0h组、0.5h组及1.0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应激开始阶段大鼠血清中的CK含量迅速上升,之后平缓升高;大鼠血清中的ALT含量呈现上升趋势,2.5h以前上升较平缓,2.5h以后急骤升高。结论冷拘束应激可使大鼠心脏中HSP70的表达量和血清中CK含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上升,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递增,而肝脏中HSP70的表达量和血清中ALT含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明显变化,只有在3.0h时才显著增加,提示心脏对冷拘束应激较敏感,而肝脏对冷拘束应激有较强的耐受性。
夏机良 , 王涛 , 季芳 , 孙云霄 , 彭白露 , 刘晓明 , 饶军华
2010(7):40-43.
Abstract:目的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圈养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中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和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 SFV)。方法针对SRV-env和SFV-pol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外引物,然后再设计特异性内引物。将外引物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JET1.2blunt载体中作为阳性对照,运用NCBI中BLAST软件比对测序结果。用巢式PCR方法分别检测食蟹猴和猕猴中SRV和SFV。结果发现食蟹猴中SFV感染率为65.2%,SRV感染率为9.5%,猕猴中SFV感染率为60.5%,SRV感染率为12.8%。结论圈养的食蟹猴和猕猴SFV的感染率均较高,SRV感染率很低。
2010(7):44-48,95.
Abstract:目的探讨TGF-β1对不同阶段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2周、6周哮喘大鼠模型,分别以1μg/L、10μg/L和100μg/LTGF-β1干预ASMCs生长。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ASMCs增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TGF-β1对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 2周和6周哮喘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分别为(34.31±1.41)%、(35.96±3.46)%;(0.546±0.005)、(0.559±0.009)与对照组(12.24±2.64)%、(0.289±0.009)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2周、6周哮喘模型组的各TGF-β1干预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与各自哮喘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1),10μg/L和100μg/LTGF-β1组比1μg/LTGF-β1组对ASMCs增殖作用明显增加(P〈0.01),10μg/LTGF-β1组和100μg/LTGF-β1组相比,ASMCs增殖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两种浓度增殖作用无有明显差别(P〉0.05)。而2周和6周哮喘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干预后的差别不大(P〉0.05)。结论与正常鼠相比,2周和6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6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较2周哮喘大鼠增殖更明显。经TGF-β1干预后,2周和6周哮喘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增殖增强,提示TGF-β1可能在哮喘早期阶段即可促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各阶段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
2010(7):49-52.
Abstract:目的使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建立标准化的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质量控制分子标记库。方法使用高盐沉淀法从鼠尾中提取布氏田鼠基因组DNA。采用40条PRAD引物对布氏田鼠封闭群进行PCR扩增,琼脂糖电泳分离条带,参考标准分子量标记计算条带大小,并使用多态位点数、单态位点数以及多态位点比率评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筛选出8个能获得清晰稳定扩增条带的RAPD标记。这8个RAPD标记检测到的多态位点数存在明显差异。8个引物得到的遗传多态位点的数据之和能揭示种群的遗传结构。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检测布氏田鼠封闭群遗传结构的RAPD标记。
孙惠惠 , 邓巍 , 占玲俊 , 许黎黎 , 李枫棣 , 吕琦 , 朱华 , 刘颖 , 马春梅 , 鲍琳琳
2010(7):53-56,96.
Abstract:目的测定板蓝根颗粒抗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方法 A/California/7/2009(CA7)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14d,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计算小鼠存活率、存活天数以及延长生命率。感染的小鼠第5天每组小鼠处死一半,取肺组织,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板蓝根可明显延长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并提高存活率,病理结果显示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的肺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板蓝根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010(7):57-62.
Abstract:目的比较开心散和去茯苓开心散对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了解茯苓在开心散复方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12周,第9周同时给予中药,第12周开始行为学检测。比较开心散及去茯苓开心散对拟AD动物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检测脑组织皮层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开心散能显著改善模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模型动物脑组织皮层区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而去除茯苓的开心散对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没有改善作用或作用减弱。结论开心散复方具有改善拟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而茯苓是开心散复方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
2010(7):63-66.
Abstract:目的人源化小鼠在人类疾病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为获得一种理想的人源化小鼠检测方法,研究人特异性线粒体序列扩增作为人源化动物模型中人类DN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设计人线粒体DNA特异性引物,并用该引物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嵌合体小鼠进行了检测。结果在人源化动物模型的人类DNA检测中,这种人线粒体DNA的PCR检测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是一种理想的嵌合体小鼠检测方法。结论获得了一种理想的人源化小鼠人源细胞检测方法。
2010(7):67-71.
Abstract:目的建立利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端粒长度的技术方法。方法以端粒酶敲除的G3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为检测对象,分离其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后与肽核酸荧光探针杂交,用流式细胞仪采集和分析其端粒长度,分别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和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测定G3小鼠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与C57BJ/6野生型小鼠相比为0.5345,荧光定量PCR测定端粒相对长度为0.5717,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流式细胞术与原位杂交方法结合起来检测细胞端粒的平均长度可靠易行,对单个核细胞端粒平均长度的检测有较高的实用性。
杨洋 , 林加锋 , 官学强 , 陈鹏 , 李嘉 , 季亢挺 , 唐疾飞 , 杨鹏麟 , 李岳春
2010(7):72-76,96.
Abstract:目的经颈静脉途径应用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心脏记忆犬模型。方法 8只普通级成年健康Beagle犬经腹腔麻醉后,Seldinger’s法穿刺颈外静脉成功后送入心内膜起搏电极,将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近端连接于脉冲发生器。起搏频率设置较犬窦性心律时的基础心率快15%,保证起搏器连续起搏。结果连续起搏1周后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心脏记忆模型。建模后犬的心率、呼吸、体重与建模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所有模型组犬起搏前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起搏1周后出现心脏T波记忆,在下壁导联以及胸前导联均出现T波倒置,停止起搏后,心脏T波记忆逐渐消失;模型组犬与正常组犬心肌病理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经颈静脉途径应用心室起搏法建立心脏记忆犬模型的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诱发方式与临床相似等优点,为深入展开心脏记忆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2010(7):77-80.
Abstract:口腔黏膜白色海绵状斑痣为口腔黏膜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般是细胞角蛋白K4及K13的基因突变。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病例报道并发现新的突变位点。本文就口腔黏膜白色海绵状斑痣临床病理表现,遗传学研究,其动物模型现状及治疗预后做一综述。
2010(7):81-85.
Abstract:葡萄球菌是动物中重要的机会性病原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因其多药耐药的特征日益成为动物和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由于动物与动物及人畜间存在相互传染的风险,在控制MRSA感染的整个体系中,分析MRSA在动物中的流行显得尤为重要。
2010(7):86-90.
Abstract:目的调查浙江省热原检查用兔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情况,为提高热原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方法对全省所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单位的家兔,用国家颁发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热原检查法"进行检查,剂量分别为5EU/Kg和10EU/Kg,记录并比较各单位家兔的平均升温值和升温率。结果对细菌内毒素,各兔场家兔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静脉注射5EU/kg,平均升温值为0.40℃~0.87℃,升温率为35%~83%;静脉注射10EU/kg,平均升温值为0.74℃~1.16℃,升温率为70%~94%。结论不同生产单位的家兔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必要对热原检查用家兔进行细菌内毒素敏感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