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4(4).
摘要:水环境致突变物生物监测的研究─—鱼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检测敏感性比较余瑞兰,郭叶华(珠江水产研究所环保室.广州)自70年代中期Kligerman等人[1]以物理和化学的因素成功地诱发荫鱼(UmbraLimi,2n=22,分布于美国、西欧)细胞的染色体畸...
1994(4):193-196.
摘要:我们设计了两对特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SIV基因的引物,建设了SIV感染的PCR基因扩增检测法,实验结果表明,PCR方法可检出0.01Pg水平的SIV基因.PCR法、检测与病毒分离相比较,PCR检查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特别是恒河猴实验感染后期,病毒分离多为阴性,而PCR检查均获阳性结果。PCR基因扩增检测法应用于猴艾滋病模型的研究.将有助乎艾滋病药物的体内实验治疗和艾滋病疫苗的效果评价。
1994(4):196-196.
摘要:野生灰仓鼠的实验室饲养与繁殖廖力夫,黎唯(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由一只喀什市内捕获的雄性鼠(1992年12月捕)和一只乌鲁木齐市捕获的雌性鼠(199年1月捕)、按王思博的《新疆啮齿动物志》鉴定确认为灰仓鼠(Cticetulusmigrator...
1994(4):197-200.
摘要:13只猫接受同种异体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6只于术后2—7d内死亡,其原因主要是肠吻合口漏引起腹膜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致。生存超过7天的猫,有与上述动物类似的病理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减轻;术后14d胰腺已转变成慢性炎症,十二指肠炎症减轻。生存最长的1只为33d.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的手术方式是供胰的主动脉段与受体的腹主动脉段吻合,门静脉与受体的下腔静脉吻合;胰腺引流方式包括肠肠吻台和肠膀胱吻合,该模型可供胰腺移植研究所用。
1994(4):201-204.
摘要:大鼠皮下注射20%TNT甘油悬液8个月后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10个月白内障发病率24.6%,服用中药合剂CB组大鼠其发生率仅4.1%,差异显著(P<0.05).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 H及 晶体蛋白含量降低, 晶体蛋白相对升高。中药合剂CB能升高GSH-Px、GSH-S及SOD酶活性,抑制脂类过氧化、阻止Np-SH含量下降,从而起到防治白内障作用。
1994(4):205-209.
摘要:用肺印片染色法对实验大鼠和小鼠进行卡氏肺孢子虫隐性感染的调查.结果未发现虫体。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大鼠,用药1~9周均可在肺内查到病原体,随痛原体数量给药次数不断增加,并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包囊和滋养体,病理变化也逐渐加重,主要为肺间质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浸润和肺泡内泡沫状蛋白样物质渗出.对照组动物体内病原体检查阴性.无病理改变,发育正常,对用药6~9周的大鼠肝及骨髓做涂片检查,在1只重度感染的鼠肝涂片中见到包囊。
1994(4):209-209.
摘要:东北地区第九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在黑龙江省召开东北地区第九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于1994年8月5日~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辽吉黑三省科委和卫生厅的领导以及来自各省卫生、高校、医药、畜牧、军队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黑龙江...
1994(4):210-212.
摘要:4批裸鼠于SSj-Cj型和CL87-1型层流架进行繁育期间经微生物学监测表明。层流架内空气落下菌数平均在0.23~0.60个/皿,低于国际标准,裸鼠质量符合SPF级微生物学监控标准.4批裸鼠平均受孕率为88.5~01.72%;平均产仔数为6.12~7.26;nu/nu:nu/大于1。
1994(4):213-216.
摘要:中脑中缝核群微量注射GABA后,尾核神经元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变化,以兴奋为主;而静脉注射LSD后尾核神经元也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变化,但以抑制为主.且抑制时程较长.
1994(4):217-218.
摘要:本文应用免疫花环法测定了50只健康长爪沙鼠(雄性25只,雌性25只)红细胞上C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数量.82日龄组沙鼠红细胞上C3b受体花环率(6.55±0.93%)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6.62±0.91%)均明显高于56日龄组沙鼠红细胞上C3b受体花环率(5.81±0.92%)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5.48±1.0%),P<0.05.沙鼠红细胞上C3b受体和免疫复合率花环率相近。
1994(4):219-222.
摘要:采用自制的烟雾发生装置,成功地建立了大鼠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探讨了烟雾成份及动物肺损伤情况,该模型具有伤情稳定,易于复制,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1994(4):223-224.
摘要:1993年第三季度,北京某实验动物中心普通级BALB/c小鼠种群中暴发一种传染病,引起小鼠大量发病死亡。从频死及致死病鼠体内分离出多株同一病原苗,经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弗氏杨椽酸杆菌,现报道如下。
1994(4):225-228.
摘要:我们试用本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培育的贵州小型纯系香猪,进行常规应用的鼠、兔、猫、猴、特别是用犬等所作的系列动物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1994(4):229-231.
摘要: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nyinosa)是人畜共患的条件致病菌.又称绿脓秆菌。
1994(4):232-233.
摘要:目前,在半屏障(或简易屏障)系统内饲养清洁级实验小鼠,使病毒、细菌的感染得到较好的控制,而隐匿管状线虫(Syphacla obvelata)感染仍较为普遍。本中心在1991—1993年内收检的29批清洁小鼠.其中有10批感染有隐匿管状线虫。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实验动物净化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从污染源、传播途径到治疗手段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获得一些可靠的方法和数据,现报告如下。
叶京英 李晓丹 史历 董春梅 张颖 王久莉 肖占荣 陈光义 申玉山
1994(4):234-235.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恶性肿瘤的异种移植进行了许多研究。90年代以来我国亦有将人喉癌移植于裸鼠获成功的报道,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方寒冷地带,为喉癌高发区。自1990年起我们先后将本省14例人喉鳞癌细胞移植于裸鼠,1例获成功,现传至15代,且生长稳定,潜伏期短,鼠间移植成功率为100%,建立了人喉鳞癌裸鼠移植瘤株。命名为HLC14。并应用形态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手段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994(4):236-238.
摘要:自70年代中期Kligerman等人以物理和化学的因素成功地诱发荫鱼(Umbra Limi,2n=22,分布于美国、西欧)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以来,用鱼类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以检验永环境中污染物的三致作用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淡水养
1994(4):242-246.
摘要: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病毒的致病机理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抗病毒感染的研究提洪TN论基础。而DNA重组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转移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抗病毒感染的基因工程育种成为可能。
1994(4):247-249.
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寄生虫学领域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研究报告也在逐渐增多。在此仅就蠕虫抗原基因的克隆化、疫苗的开发,DNA探针的虫种鉴定及以rRNA碱基序列为依据进行系统发生学研究等综述如下:
1994(4):250-250.
摘要:全军第五届医学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于1994年9月16日—l9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召开。来自总后、海军、空军、武普及各大军区的医学院校、医院、研究所、药检所、药厂等27个单位共75名代表还有国内4个实验动物设备厂家的代表到会,第三医军大副校长李康,
1994(4):251-251,228.
摘要:在全国卫生系统中实行统一格式的合格证书制度,具有一定法规政策要求,是关系到我国实验动物质量和科学实验水平的重要措施,是贯彻卫生部对实验动物科学进行法制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本刊走访了卫生部科技司主管医学实验动物工作的郭苗云同志,就有关问题作了说明。同时,本刊转载了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实行实验动物合格证制度的通知》与《说明》以及《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合格证管理办法》。以供参考。
1994(4):252-252.
摘要:关于在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实行实验动物合格证制度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卫生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卫生部第三次医学实验动物工作会议精神,...
1994(4):254-256.
摘要: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合格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学动物实验管理实施细则》中关于合格证制度的条款,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合格证分为:饲养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动物实验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