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摘要
    • 实验犬布鲁氏杆菌诊断试剂的制备和应用

      2004(2):64-64.

      摘要 (13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菌种:光滑型(S型)55010,粗糙型(R型)55307:中国医学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 >研究报告
    • SARS病原体的检测及其在动物模型鉴定及疫苗评价中的应用

      2004(2):65-70.

      摘要 (17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RT-PCR及病毒分离等方法,鉴定SARS感染性动物模型是否成立,并对疫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用3周岁的健康SPF级恒河猴8只,分为SARS实验感染动物模型组及疫苗组(Sino 3 SARS灭活疫苗20030904批肌内注射,免疫2次)。经鼻吸入Sino 1 SARS毒株,病毒攻击后7d动物进行安乐死。自病毒攻击后的第一天起每日连续采集动物咽拭子标本,病毒攻击后的第二天、第五天、第七天采集血浆标本。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及RT-PCR检测.结果:模型组动物病毒攻击后第一天至第七天咽拭子RT-PCR检测均为阳性。注射疫苗组动物仅在病毒攻击后第一天咽拭子RT-PCR检测呈阳性。模型组动物血浆RB-PCR检测呈现阳性,疫苗组动物血浆RT-PCR检测均为阴性。病毒分离结果显示仅在模型动物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未在疫苗组动物的咽拭子标本分离到病毒.血浆标本中均未分离到病毒.结论:RT-PCR及病毒分离可以及时有效地检测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可作为模型鉴定、疫苗评估及药物筛选的重要手段。

    • 微卫星DNA多态性在十种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004(2):71-74.

      摘要 (19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6个微卫星位点,应用PCR技术对常用的10个近交系小鼠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结果:14个微卫星DNA具有稳定扩增效果,在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单态性;在不同品系之间表现多态性。结论:运用所筛选的14个位点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经济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

    • >学术动态
    • 斑马鱼--一种理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脊椎动物模型

      2004(2):74-74.

      摘要 (24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斑马鱼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最佳脊椎动物模型。它个体小;周期产卵,产卵周期短,产卵量多,卵大;胚胎在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早期胚胎完全透明;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制作和突变体的获得均较容易;精子可以冷冻保存,所有这些特点使斑马鱼非常适合于胚胎学和发育遗传学的研究。对斑马鱼的基因诱变将揭示其功能基因并绘出其基因图谱,2002年5月份第17期Science杂志专门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情况。操纵斑马鱼的基因表达和对其基因的定向诱变已经成为斑马鱼研究的热点。

    • >研究报告
    • Zmu-1:DHP豚鼠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2004(2):75-77.

      摘要 (21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Zmu-1:DHP豚鼠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概貌,探讨随机引物PCR(RAPD—PCR)在豚鼠遗传质量检测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用RAPD—PCR法,对新培育的Zmu—1:DHP豚鼠和对照品系DHP豚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条呈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是第S1202号和第S1219号引物。Zmu—1:DHP品系的扩增产物无多态性变化,而且其条带与多数DHP品系的个体相同。少数DHP品系的个体呈多态性变化,并找到该品系增加和缺失的特征性条带各一种。结论:Zmu—1:DHP品系的基因纯合性及个体一致性较DHP品系高。二个品系的DNA序列存在较少差异,说明豚鼠品系间遗传结构比较接近。一旦选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RAPD—PCR法可以区分豚鼠品系,适用于豚鼠遗传质量检定。

    • hApoE7转基因小鼠纯合子的培育和鉴定

      2004(2):78-80.

      摘要 (21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中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蛋白质,并且与迟发型早老性痴呆(AD)相关。为从整体水平研究人突变ApoE基因剂量与效应的关系,我们拟培育C57BL/6-hApoE7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方法:将经Southern杂交鉴定为阳性的F1代小鼠进行互配,仔代经PCR初筛,再行Southern杂交鉴定,杂交结果经扫描定量分析以确定hApoE7基因整合的拷贝数,纯合子小鼠的拷贝数为杂合子的两倍。经此法鉴定的纯合子小鼠与正常C57 BL/6小鼠进行侧交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结果:Southern杂交鉴定出F1代转基因小鼠6只,F2代转基因小鼠7只,其中纯合子3只。将所得到的纯合子小鼠与正常的C57 BL/6小鼠交配,仔代鼠经PCR鉴定结果全部为阳性。结论:通过培育C57 BL/6-hApoE7纯合子转基因小鼠,发现人ApoE7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可以稳定遗传,转基因的遗传特征符合常染色体单位点整合。

    • 肌桥的肌型配布差异对犬缺损神经再生的影响

      2004(2):81-84.

      摘要 (19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提高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探求更为理想的肌桥。方法:对取材于犬的缝匠肌颅、尾侧部的肌桥进行了组化分型及桥接缺损神经的实验观察。结果:实验用的肌桥均由Ⅰ型和Ⅱ型的肌纤维混合配布组成,但构成比例有较大差异。取材于缝匠肌颅侧部的肌桥主要由Ⅱ型肌纤维组成,取材于尾侧部的肌桥主要由Ⅰ型肌纤维组成。由Ⅰ型肌纤维为主要构成的缝匠肌尾侧部肌桥桥接的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较好。结论:肌桥的肌型配布差异对桥接后的缺损神经的再生有较大影响。

    • >论著摘要
    • 实验猕猴肠道病原菌检测分析

      2004(2):84-84.

      摘要 (28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猕猴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与人类非常相似,其适应性强并易于饲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疾病模型和生物疫苗等方面的研究。为了解我省猕猴的肠道病原菌分布情况,我们从实验猴群中抽查了12只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研究报告
    • 小鼠精子冷冻的研究

      2004(2):85-89.

      摘要 (15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建立一套小鼠精子冷冻方法。方法:通过CPS和RS318两种冷冻液对比试验;进行不同解冻法试验;对B6DF1、CD-1、DBA、C57BL/6四种品系小鼠精子分别进行快速冷冻和缓速冷冻,将解冻精子、鲜精与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并进行体外培养、胚胎移植,通过受精率和受孕率对冷冻方法进行筛选。结果:两种冷冻液试验、不同解冻法试验的受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B6DF1、CD-1、C57BL-6品系小鼠快速冷冻精子解冻后与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35%、34%、17%)显著低于鲜精(60%、59%、34%)、缓速冷冻精子的受精率(62%、58%、30%),此三种品系小鼠快速、缓速冷冻精子体外受精试验的受孕率均显著低于鲜精试验的受孕率。结论:缓速冷冻法是小鼠精子冷冻的适宜方法,干解冻法和稀释法处理冷冻液可简单有效地解冻精子。

    • 3个不同细胞株用于垫料毒性实验的效果比较

      2004(2):90-93.

      摘要 (16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选择一种比较敏感的细胞用以进行垫料物质的细胞毒性研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垫料物质丙酮提取物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小鼠H22-H2D8细胞株和小鼠S180-S2D9细胞,孵育72h后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计算细胞存活率,比较3种细胞对不同垫料丙酮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反应。结果:在1—40mg/ml浓度范围,H22-H2D8对各种垫料物质细胞毒性反应最敏感。结论:H22-H2D8细胞可作为垫料物质细胞毒性研究的细胞株。

    • >论著摘要
    • 一种新型材料体外复合培养观察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变化

      2004(2):93-93.

      摘要 (13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实验系基于仿生学的原理 ,参照骨骼肌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而设计的。首先将由胶原蛋白和甲壳素交联而成医用可吸收缝线平行折叠 ,并制备成圆柱体样结构 ,然后将其与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L6体外复合培养 ,分别于第 1天至第 6天消化细胞并溶解于PBS中 ,ELISA检测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的变化 ,统计软件分析并进行曲线拟合 ,以寻求大鼠 骨骼肌肌球蛋白在体外培养早期的变化态势。我们注意到 :在体外培养的早期 ,骨骼肌肌球蛋白的合成是伴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 ,这一点与骨骼肌再生过程中 ,肌丝的不断生成并形成肌原纤维有一定的吻合…

    • >研究报告
    • 普通级、SPF级SD、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的测定与比较

      2004(2):94-96.

      摘要 (22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定普通级、SPF级SD大鼠 ,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日立 715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检测。结果 SPF级与普通级SD大鼠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铁、磷、镁、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SPF级与普通级Wistar大鼠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磷、镁、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汁酸 (P <0 0 1) ,低密度脂蛋白 (P <0 0 5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不同微生物学环境对SD、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常值有较大影响。

    • 漏斗胸实验研究中大鼠胸部的应用解剖

      2004(2):97-100.

      摘要 (15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大鼠胸部结构的认识 ,较好的利用SD大鼠进行漏斗胸的实验研究。方法 观察麻醉后幼鼠的呼吸方式并测量胸部的前后径和横径 ;观察胸部的大体解剖和断层解剖特点。结果  (1)麻醉后的幼鼠以腹式呼吸为主 ,胸廓前后径大于左右径 (P <0 0 1)。 (2 )胸膜和肋骨膜菲薄 ;胸骨分节 ,节间以软骨相连 ;肋 -软骨连结位于肋骨前弓的后外侧 ;左肺仅为较大的一叶 ,而右肺又分为四叶。 (3)胸部横断面可见胸廓内壁光滑、圆润 ,心脏位于胸骨的左后方 ,呈肾形 ,胸腔内被心肺所占据 ;纵剖面可见胸腔内胸骨和脊柱之间主要被心脏所占据 ,胸骨无弯曲。结论 SD大鼠的胸廓外观和肋骨环形态与人体相应结构有较大差别 ,幼鼠胸壁肌肉较薄弱而膈肌相对发达 ,心脏与前胸壁和胸骨大面积接触。

    • >论著摘要
    • 致动脉粥样硬化食小鼠的肝脏改变及其清道夫受体B1的表达

      2004(2):100-100.

      摘要 (14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常与脂肪肝同时出现,均与血脂有密切关系。SR-B1是近年发现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肝脏SR-B1的表达还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致动脉粥样硬化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及其SR—B1表达,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肝脏变化与SR-B1的关系。

    • >研究报告
    • 可移植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2004(2):101-104.

      摘要 (18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可移植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为了解MBT 2细胞的生长特性 ,采用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MTT法对细胞在不同培养介质中的生长率进行测定。为测定肿瘤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 ,将不同剂量的肿瘤细胞注射到C3H同基因鼠右后侧腹皮下 ,每周两次用测量器测定肿瘤的两径。结果 MBT 2肿瘤细胞多数呈梭形 ,单层贴壁生长。核 质比例约为 1∶2。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接种后生长缓慢 ,第 3天生长速度开始加快 ,第 7天达到高峰。在不同的培养介质中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在测定肿瘤的形成能力时我们发现 ,接种了 1× 10 6 肿瘤细胞的小鼠最快形成肿瘤。在接种后第 2 3天 ,小鼠的死亡率高达 90 % ,而此时 ,皮下肿瘤体积尚小。这可能是因为肿瘤转移所致。接种了 1× 10 4 肿瘤细胞的小鼠 ,皮下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在接种 2周内无肿瘤形成。而接种了 1× 10 5肿瘤细胞的小鼠 ,在接种后第 3周 ,肿瘤的发生率可达 80 % ,而且无死亡发生。结论 不同的培养介质对MBT 2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皮下注射建立可移植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时 ,接种剂量为 1× 10 5细胞 只较好。

    • >论著摘要
    • 正常饮食中短期补充钙剂对双侧卵巢切除大鼠骨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

      2004(2):104-104.

      摘要 (13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取24只SD大鼠,分A组:假手术组8只;B组:双侧卵巢切除组8只;C组:双侧卵巢切除 补钙组8只。实验前各组间体重差异无显著性。利用灌胃法对C组大鼠每天补L-苏糖酸钙1次,剂量为1.18mg元素钙/kg体重。5周后结束实验,眼角静脉取血作碱性磷酸酶、血钙和血磷等生化指标测定;取肝、肾、心脏等组织保存于甲醛中用于病理分析;取第2腰椎、右股骨,用于骨密度、骨矿含量和生物力学、骨干重灰重等测量。

    • >技术方法
    • 肺炎链球菌诱发小鼠细菌性鼻腔鼻窦炎模型

      2004(2):105-107,I001.

      摘要 (13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昆明小鼠急性鼻腔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35只鼻腔接种3型荚膜型肺炎链球菌使动物感染,5只鼻腔滴入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实验组分别于接种后第2、5、8、11、14、21、28d处死,每个时点处死5只。取鼻面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动物鼻腔、鼻窦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接种后第2、5天动物鼻腔鼻窦出现红细胞渗出,第8天开始观察到中性粒细胞集落形成,第11、14天达到高峰,21天已明显消退,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无炎症表现。结论:采用3型肺炎链球菌成功诱发了昆明小鼠的急性细菌性鼻腔鼻窦炎。可作为临床鼻腔鼻窦炎症研究的动物模型。

    • >论著摘要
    • 急性应激致糖皮质激素升高动物模型

      2004(2):107-107.

      摘要 (1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通过几年的研究,建立了几种作为生理应激与药理效应观察较易操作、重复性好的应激模型。

    • >技术方法
    • 兔肺气肿模型的建立

      2004(2):108-111,I001.

      摘要 (147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法来复制兔肺气肿模型。方法:兔耳缘静脉注入8%木瓜蛋白酶和让兔雾化吸入5%木瓜蛋白酶液制作模型。观测其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并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动脉血pH值、PaO2浓度降低,PaCO2浓度升高;潮气量下降,呼吸总阻力、中心阻力、总气道阻力升高;病理组织切片光镜下见肺泡壁变薄、断裂,肺泡腔扩张、融合,典型肺气肿表现。结论: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能成功复制出兔肺气肿模型。

    • >论著摘要
    • 生产用Sf9细胞致裸鼠肿瘤性实验报告

      2004(2):111-111.

      摘要 (20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某些传代细胞系,已证明具有致肿瘤性者,可不必做致肿瘤性检查;而有的细胞系已证明在一定代次内不具有致肿瘤性者,则需要进行致肿瘤性检查。作者采用体内法检查生产用Sf9细胞是否存在致肿瘤性。

    • >技术方法
    • 贵州小型香猪麻醉方法的比较研究

      2004(2):112-114.

      摘要 (20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快速安全地麻醉贵州小型香猪的方法。方法  90头贵州小型香猪随机分为肌内注射组、腹腔注射组、静脉注射组 ,比较用 3%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的显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死亡率。结果 肌内注射显效时间 (15± 5 )min ,麻醉效果优 80 %、良 16 7%、死亡 3 3% ;腹腔注射显效时间 (13± 4 )min ,麻醉效果优 6 0 %、良2 0 %、差 16 7%、死亡 3 3% ;静脉注射显效时间 (10± 2 )min ,麻醉效果优 73 3%、良 16 7%、死亡 10 % ;结论 肌内注射麻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通知
    • 第四届全国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知

      2004(2):114-114.

      摘要 (8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学术研讨
    • 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04(2):115-118.

      摘要 (20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普遍认为是脑缺血标准动物模型,因而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动物选择,麻醉剂选择和方法,尼龙线选用、制备、放置方法和深度,手术部位选择,模型成功评价,并发症等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探讨。

    • >通知
    • 全国新药临床试验学术研讨会通知

      2004(2):118-118.

      摘要 (8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设施设备
    • 清华大学生物馆IVC动物房的工艺设计

      2004(2):119-121.

      摘要 (19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华大学生物系基因组研究所,在校内生物馆第一层改建SPF动物实验设施一处,面积约130m^2。文章介绍了作者的设计思路及改建实施方案、IVC笼具的特点及使用要求,同时还总结了改建实验动物设施的经验。

    • IVC市场前景分析

      2004(2):121-122.

      摘要 (21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考察,IVC在国外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使用国以发达国家居多,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加欧洲列国等国家。在我国,IVC于1999年引入国内实验动物界,特别是近几年的国产化,已经迅速被国人所认识。从质疑、讨论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使用用户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

    • >综述与专论
    • 动物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2004(2):123-128.

      摘要 (16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研究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动物研究涉及的道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了解并正视它们,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规范,为与国际同行平等地对话创造条件。本文探讨了一些由动物研究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并介绍了若干解决方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