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论
    • 新药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规范化研究系列之一--采血部位对血液生化值的影响

      2006(2):65-68.

      摘要 (22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从大鼠不同部位采血对其血液生化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不同部位采血动物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索(TBil)、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肌酐(Cre)、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等生化值进行测定。结果(大鼠)腹主动脉及颈外静脉均与后腔静脉血液生化值在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前者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高于后者;大鼠眶静脉与股静脉血液生化值在多项指标上亦存在明显区别。结论建议在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中,对采血部位应进行规范与统一。

    • >征订启事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广告征订

      2006(2):68-68.

      摘要 (9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论
    • 新药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规范化研究系列之二--样品制备方法对血液生化值的影响

      2006(2):69-72.

      摘要 (21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不同制备方法对其血液生化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不同制备方法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氮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肌酐(Cne)、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等生化值进行测定。结果相同动物血清血浆、不同离心温度及禁食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均影响血液生化值。结论建议在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中,对测定样品的制备方法应进行规范与统一。

    • >征订启事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合订本征订启事

      2006(2):72-72.

      摘要 (10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论
    • 新药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规范化研究系列之三--血样存放时间对生化值的影响

      2006(2):73-77.

      摘要 (30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存放时问对所测定血液样本生化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存放不同时间动物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肌酐(Cre)、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等生化值进行测定。结果相同温度存放不同时间,血清生化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存放时间对TP、ALB及CHO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建议在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中,对制备后的血液样本,在一定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进行规范与统一。

    • 新药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规范化研究系列之四--血样存放温度对生化值的影响

      2006(2):78-80.

      摘要 (15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存放温度对所测定血液样本生化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存放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动物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肌酐(Cre)、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等生化值进行测定。结果血样不同温度存放相同时间,血清生化值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存放温度对TP、ALB、ALT、CHO及TBil影响最为明显。结论建议在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中,对制备的血液样本存放温度应进行规范与统一。

    • >研究报告
    • 不同时程的脑缺血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皮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2006(2):81-84.

      摘要 (23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程的脑缺血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皮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4h、24h、3d、7d、2周、4周和8周取脑皮层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在2、4、8周时,用通道式水迷宫和避暗试验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术后2周起,模型大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大于对照组,8周时仍不能恢复。4h起,模型大鼠皮层AchE活性显著升高,持续到2周,8周时趋近恢复。结论经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形成的脑缺血状态可引起脑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和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 >征订启事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2006(2):84-84.

      摘要 (8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C57BL/6J-ApoE)小鼠血脂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2006(2):85-88.

      摘要 (23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我部饲养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的血脂及病理组织学状况。方法选取2月龄和6月龄C57BL/6J-apoE小鼠,以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窑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的含量;小鼠全心脏液氮骤冷,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结果C57BL/6J-apoE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C57BL/6J小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同龄同性别C57BL/6J小鼠;不同性别、年龄的C57BIJ6J-ApoE小鼠血脂变化差异显著;ApoE小鼠血清中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C57BL/6J小鼠,且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6月龄却oE小鼠主动脉切面可见脂质斑块。结论该模型小鼠较C57BL/6J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脂变化与年龄性别有关。6月龄时已形成脂质斑块,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较佳的动物模型。

    • >征订启事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征订启事

      2006(2):88-88.

      摘要 (12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NF-κB活化阻断剂对盲肠结扎穿刺所致豚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2006(2):89-92,I0002.

      摘要 (19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NF-κB活化阻断剂是否对盲肠结扎穿刺所致豚鼠急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探讨NF-κB活化阻断剂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建立豚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经口给予布洛芬167mg/kg和肌内注射维生素E174mg/kg预防和治疗,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下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肺组织NF-κB的活化。结果CLP组动物在6h后开始缓慢出现症状,呼吸急促100~110次/min(正常呼吸80~95次/min),蜷缩,对外界刺激敏感;16h有少量泡沫状分泌物由鼻腔溢出,呼吸变得窘迫,倦怠,卧伏,不喜活动;24h呼吸窘迫十分显著,泡沫状分泌物(带血性)由鼻腔溢出明显增多,呼吸频率为100-140次/min;CLP24h内死亡率可达10%,24-40h死亡数可达30%,40~56h死亡数可达80%。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12h开始明显下降,24h以后有恶化趋势,PaO2持续低于10kP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12h开始降低,24h明显降低。术后24h已经表现出急性肺损伤。肺组织NF-κB表达活跃。动物于2d左右出现大量死亡;给药组动物治疗和预防症状有缓解,预防组的最终死亡率为40%,治疗组为60%,肺组织NF-κB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低。结论在肺损伤早期联合应用NF-κB活化阻断剂进行预防,有助于提高ALI的存活率,能减缓肠源性肺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减轻急性肺损伤症状,进而发挥阻止病程向多器官功能衰竭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实现的。

    • 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衰模型不同方案的比较

      2006(2):93-96,T0001.

      摘要 (20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阿霉素(Adriamycin,ADR)不同方案腹腔注射给药(Adriamycin,ADR)试图造成大鼠心衰,探讨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衰动物模型的给药方案,为研究心衰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3组,模型A组(n=15),模型B组(n=15),对照组(n=10)。模型A组:腹腔注射ADR(4 mg/kg体重,用注射用水配制成2 mg/mL溶液,即2 mL/kg体重),每周1次,共6周,累积总量24 mg/kg体重;模型B组:腹腔注射ADR(2.5 mg/kg体重,用注射用水配制成2 mg/mL溶液,即1.25 mL/kg体重),每周3次,共2周,累积总量15 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注射用水。于末次注射停药后2周,测量体重(BW)、心室质量(VW)、动脉收缩压(SAP)、动脉舒张压(D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最大压力上升及下降速度(±dp/dtmax),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A组SAP、LVSP、±dp/dtmax均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病理学结果证实符合心肌病样改变。模型B组则改变不明显,但心外损害严重,死亡率高。结论多次间断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阿霉素可明显损害心脏的功能,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 豚鼠溴敌隆急性中毒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2006(2):97-99,T0001.

      摘要 (17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豚鼠食入溴敌隆急性中毒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中毒豚鼠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豚鼠体内毒物分析鉴定。结果豚鼠心血、肝、肠系膜淋巴结、小肠和盲肠内容物未见致病菌生长。尸体剖检及组织病理学所见完全相同,病变特点为全身各组织器官广泛高度淤血;肺、心肌斑点状出血;胃肠道斑点状及弥漫性出血。急性出血性卡他性胃肠炎;心、肝、肾和肾上腺等实质器官变性;弥漫性肺气肿。豚鼠体内毒物分析鉴定均检出溴敌隆杀鼠剂。结论豚鼠食入溴敌隆中毒病理改变符合抗凝血类化学毒物中毒病理学特点.为快速诊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观察

      2006(2):100-103.

      摘要 (14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模型.并观察其稳定性。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假于术组(A组)10只,自体原佗。肾移植组(B组)10只,观察模型稳定性组(C组)10只。A组:不行左肾蒂血管阻断和灌注,无IRI,而单纯低温保存左。肾4h后结扎右肾蒂;B组和C组:左。肾蒂血管阻断和灌注,低温保存4h后结扎右。肾蒂,开放血流。A组和B组取血和左肾检查,C组观察存活情况。结果B组4h、24h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A组,筹异有显著性(P〈0.01);A组大鼠。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而B组呈典型的IRI改变;C组大鼠均健康存活2周,无感染发生。结论该大鼠。肾脏IRI模型的建立操作简便,手术难度低、成功率高,稳定性良好,是研究。肾移植IRI的理想动物模型。

    • >摘要
    • 禁食因素对SD大鼠脏器系数及病理观察的影响

      2006(2):103-103.

      摘要 (15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药物长期毒性实验中,脏器系数常作为判断靶器官是否发生毒性作用的重要指标。尽管有些学者认为脏器系数计算本身具有缺陷,但药物评审部门目前仍将脏器系数作为判断靶器官是否存在毒性反应的重要指标。脏器系数与动物的种类、周龄有关,而与性别无关,一般认为随着周龄的增加,SD大鼠的脏器系数减小。但禁食与否对脏器系数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SD大鼠分为禁食4h组和禁食12h组,对禁食因素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 >研究报告
    • 盐酸氯胺酮对高原鼠兔麻醉效果观察

      2006(2):104-106.

      摘要 (13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氯胺酮麻醉高原鼠兔的效果。方法将48只高原鼠兔随机分成4组,按22、33、44 mg/kg体重给予盐酸氯胺酮行肌内注射麻醉,第4组注射生理盐水0.15 mL。结果给予盐酸氯胺酮后高原鼠兔分别在(110.0±6.74)s(、122.73±11.76)s(、117.27±21.11)s进入麻醉状态,维持时间分别为(1418.18±42.25)(、1680.00±117.80)(、1929.09±88.48)s。高原鼠兔麻醉前和麻醉维持期间不同剂量组的呼吸频率、心跳频率和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氯胺酮行肌内注射麻醉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麻醉方法,适宜剂量为肌内注射22~44 mg/kg体重,能为高原鼠兔的应用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 >学会之窗
    • 学会之窗

      2006(2):106-106.

      摘要 (9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05年5月18日举行的“日本实验动物2005年学术年会”上,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推荐的2名青年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分别荣获了2003年度和2004年度“日本实验动物国际奖”。并在会上进行了学术论文演讲。

    • >研究报告
    • 复肝春6号对荷H22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6(2):107-110.

      摘要 (22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复肝春6号(FGC-6)抗肝癌作用及与5-氟尿嘧啶(5-Fu)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H27荷瘤小鼠模型并随即分为6组:模型组、5.Fu大、小剂量组、FGC-6大、小剂量组、FGC-6与5一Fu联用组.各组连续给药10d。观察各组小鼠的瘤重;检测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结果各组用药均可明显抑制H22移植瘤的生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GC-6与5-Fu联用时,据金氏公式计算q值为1.37,大于1.15;与模型组比较,FGC-6大剂量组及FGC-6与5-Fu联用组小鼠的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IL-2分泌能力明显提高(P〈0.05),而5,Fu大剂量组的如上3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FGC-6对H22肝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小剂量FGC-6与小剂量5-Fu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 >学会之窗
    • 简讯

      2006(2):110-110.

      摘要 (12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11月15日,新西兰农业部生物安全局动物福利专家Wayne.Ricketts教授访问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秦川教授接见了来访的Wayne.Ricketts教授,并与其就动物福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 >研究报告
    • 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8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的研究

      2006(2):111-113.

      摘要 (21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SPF级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矿物质元素含量的研究。方法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BALB/c裸小鼠纯合子(nu/nu)的心、肝、肺等脏器矿物质元素Zn、Cu、Fe、Ca、Mg、Mn、P、S的含量。结果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器矿物质元素Zn、Mg、Mn、P、S含量雌、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心、肝、肺等脏器矿物质元素zn、Cu、Ca、Mg、Mn、P、S含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BALB/c雌、雄裸小鼠心、肝、肺等脏器矿物质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一致。结论矿物质元素在BALB/c裸小鼠心、肝、肺脏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别对裸小鼠心、肝、肺脏的某些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 大、小鼠微卫星引物对长爪沙鼠的扩增

      2006(2):114-117.

      摘要 (23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长爪沙鼠近缘物种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方法选取了62个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结果8个微卫星位点具有稳定扩增带,其中有6个位点杂合,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结论大、小鼠微卫星位点部分与长爪沙鼠具有同源性,可以从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的微卫星位点。

    • 衰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006(2):118-121.

      摘要 (22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3种常用方法,建立衰老动物模型并且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分别以胸腺摘除法、D-半乳糖注射法和臭氧(O3)损伤法建立大鼠衰老动物模型,并以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糖、血清胆固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耐寒能力作为指标,分别以青年鼠10只和老龄鼠10只为对照组进行评测。结果胸腺摘除法,胸腺摘除组大鼠血清SOD值为(298.76±50.28)NU/mL,MDA为(6.65±0.56)μmol/L;耐冻试验显示,胸腺摘除组大鼠抗应激能力下降;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半乳糖法,D-半乳糖注射组大鼠血糖(11.65±2.82)mmol/L、血清胆固醇(1.70±0.40)mmol/L升高;血清SOD值为(288.15±46.58)NU/mL,MDA为(6.85±0.72)μmol/L;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臭氧损伤法,臭氧吸入组大鼠胸腺指数(64.2±0.3)mg/100 g和脾脏指数(41.4±0.3)mg/100g下降;血清SOD值为(279.48±33.26)NU/mL,MDA为(6.18±0.45)μmol/L;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上述3种造模方法均切实可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学会之窗
    • 2005年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设备检测标准化技术培训班召开

      2006(2):121-121.

      摘要 (18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实验动物学会、苏州市实验动物协会协办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设备检测标准化技术培训班”于2005年12月11-17日在苏州举行,培训班历时7天。

    • >设施与设备
    • 独立换气净化笼具(IVC)国内外研究进展

      2006(2):122-125.

      摘要 (21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独立换气净化笼具(IVC)是目前国际上一种发展迅速的实验动物饲养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本文从系统送气与排气、笼盒内空气质繁、微生物传播与检测、实验动物生理、繁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这种模式的研究慨况,并展望了IVC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2006(2):125-125.

      摘要 (16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1年创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稿约

      2006(2):126-126.

      摘要 (9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2006(2):I0001-I0001.

      摘要 (28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20号。架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生产繁育、动物实验及实验动物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动物专业单位现没有实验动物饲料生产、动物实验、科学研究等6个科室驶实验动物做生物,遗传、病理,营养等专业学科,技术人员100多人,现有各种设施面积近3万平方米,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防诈骗提示!请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添加个人微信。编辑部所有邮箱后缀均为@cnilas.org
    关闭